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33_第1页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33_第2页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33_第3页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33_第4页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尽管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比世界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都低1,但是2021年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来自国际的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中国于2021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明确提出到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愿减排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中长期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方法。承诺减排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失去一局

2、部开展的时机,但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行低碳经济,深入挖掘国内的减排潜力,提前应对未来面临的减排压力,实际上是为未来开展预留开展空间。农业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既是碳汇也是碳源,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可以固碳,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土壤呼吸、化肥的施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又会产生碳的排放。依据IPCC计算结果,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为30.9%依据IPCC所计算全球人为气体排放量中,按CO2当量计算的不同行业排放量占2004年总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份额,农业为13.5%,林业为17.4%。所以农业领域的影响不可小视

3、,减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其碳汇作用对控制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节能减排的重心更关注工业领域,对农业节能减排重视不够。然而随着工业减排空间逐渐减小,同时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锋利,人们对于减排的研究和实践开始逐渐转向农业。如果措施得当,农业系统的固碳效应不仅可以抵消其自身的排放,还可以局部抵消工业及其他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就使农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在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经济上“以工补农更加“名正言顺。同时通过减排,使得农业的可持续开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低碳农业作为我国未来农业开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已被国家相关部门写入到十二五方案中。2011年8

4、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详细部署。随后农业部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动农业低碳开展。然而考虑到中国的气候条件极其复杂,南部地区有酷热风暴侵袭,东北地区又有严寒问题,西部地区处于长期干旱缺水,因此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国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体系的庞杂,使得低碳农业开展需要根据所处区域的农业生产特点、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环境等因素来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展的积淀深厚,其传统农业结构及产出绩效较高。然而随着浙江省的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及统筹城乡开展的不断推进,该地区改造传

5、统农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此根底上推行低碳农业已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浙江省而言,一方面,浙江省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总体影响以负面影响为主。低碳农业作为一种短期内降低碳排放的低本钱、易利用手段,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农业平安的重要路径,也成为浙江省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另一方面,低碳农业在使农业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重要局部的同时,推动浙江省农业走上生态高效的开展之路。此外,在国内外对低碳农业如何开展缺乏系统认识的背景下,有助于浙江省在抢占未来农业开展的制高点,有效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大程度降低以“低碳为

6、核心的新农业贸易壁垒和技术标准的适应风险和适应本钱。而推行低碳农业开展的前提那么是要针对浙江省不同的典型农业区域开展农业碳源汇状况的调查,分析其低碳农业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根底上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低碳农业开展对策,才能为促进浙江省区域现代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依据。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开展趋势一国外开展低碳农业的现状和趋势“低碳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的时间还不长,国内外对低碳农业及农业减排潜力的相关研究正处于初步探讨阶段。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低碳经济的开展模式上。目前,国外有关低碳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碳减排的技术措施和制度政

7、策上2-4。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者,英国早在2003年率先公布了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立低碳经济?。随后,欧盟、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面对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形式,都采取了种类繁多的应对措施,但无不将充分挖掘农业碳减排潜力作为重要领域之一,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手段。如2021年4月,欧盟中的法国在通过的环保法律草案中农业的节能减排提出目标:法国提出到2021年将生态农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从当前的2%提升到6%,到2021年争取到达20%,同时要求30种可能存在不平安因素的农药产品在年内退出市场。美国以形成低碳经济这一世界经济新革命领导者为目的,把开展低碳农业的重点放在法律制度建设上。2

8、007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把低碳产业开展作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将农业的碳储存和碳捕获以及生物质能源开发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对待;2021年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确保清洁能源未来澳大利亚政府气候变化方案?,该方案为开展碳汇农业制定了总体方案,其核心是征收碳税,通过核定碳信用额鼓励农业领域碳补偿工程,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鼓励碳汇农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日本那么以建设低碳社会为宗旨,把低碳农业开展的重点放在低碳能源的开展上。2004年4月,日本环境省下属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方

9、案,就低碳能源的共性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提出具体对策;2007年2月,工程组发表了题为“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的研究报告,日本具有低碳能源开展的技术潜力;2021年5月,工程组在“面向低碳社会的12项行动的研究报告中,对相关行动中的未来目标、实现障碍及其战略对策进行了分析。2021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义提出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标志性宣言“福田前景,该宣言的核心政策是技术创新、绿化税制和食品的二氧化碳可视化制度。2008年7月26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实现低碳社会行动方案;2021年4月,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提出要从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

10、等多方面强化日本的低碳能源。二国内低碳农业开展现状及趋势目前,国内关于低碳农业的理论研究有迅速升温之势,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农业概念、必要性及开展模式的探讨等方面。如兰希平等5总结了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认为目前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李晓燕等6提出,我国开展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并指出低碳农业应具备农业生产、平安保障、气候调节、生态修养、农业金融等多元化功能;而漆雁斌等7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农业能源消耗总量及其构成进行了分析,用实证方法证明了开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减排、促进能源可持续开展的有效途径;在低碳农业具体实施策略的探索方

11、面,翁伯琦8从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的角度探索了低碳农业开展模式;赵其国9认为应该通过垄作免耕技术、灌溉节水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新型农作我育种技术等途径,实现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姚延婷等10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特征,寻找探索出农业产值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掌握,为准确有效的实现农业低碳化开展提供有效途径。另外还有局部学者结合地区特点对北京、四川、台湾等地的低碳农业的开展提出具体途径及措施等。在低碳农业的实践方面,江苏、江西、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均有了自己的低碳农业典型村庄和农户,初步形成了可行的技术标准和推广模式。江西省

12、政府发布国内首个低碳经济白皮书?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开展纲要?,提出了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和低碳旅游为框架的战略目标,提出建设以“四大生产区和“八大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农业产业群设想。上海交大运用在碳汇、碳贸易方面的学科支撑和资源积累,成立了“低碳农业研究中心,旨在建成一个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农业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平台,低碳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成为政府和企业低碳农业开展咨询机构,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低碳农业开展提供新技术和新思维。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最近将“低碳农业奖,授予我国著名的生态经济特色村江苏常熟蒋巷村、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然而尽管在低碳农业的理论和路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研究,而且在具体

13、的实践过程中对低碳农业进行了一些试点,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低碳农业概念和路径选择的定性研究上。在定量研究方面,针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定量计算上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如钱晓雍11利用上海市农作物产量、农田面积、农业投入等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上海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碳源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上海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因素。王静等12利用类似的方法对山西省11个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局部碳源/汇进行了分析。赵荣钦等13对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了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对不同省市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现状的研究有助于各地区农作物布局、以及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固碳减排提

14、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均缺乏从整个农村区域的角度将农作物、畜禽养殖业、人以及农业废弃物联系起来进行碳平衡研究,而且在低碳农业的水平测度及开展潜力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尽管目前针对局部地区已有少量的相关研究,如朱守先等14-15从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等方面对低碳水平测度体系进行了探讨。朱友志等16从碳排放、碳源控制、碳汇建设、低碳产业、碳交易与合作等方面对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然而这些定量研究的方法还不够成熟,研究的环节也不够细致,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农业碳增汇减排政策,将低碳农业更好的开展下去,需要更为精确的去了解一个区域农业过程中的各个碳吸收和碳排放环节,并

15、且利用适宜的方法更为准确的去评估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真实状况。有针对性的对一个区域的农业碳吸收和排放进行研究,并更为准确的了解其碳源汇状况,评估其低碳开展潜力,在此根底上构建有效的低碳开展对策对于该地区的农业领域实行增汇减排将有着更加可操作的实践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IEA.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2021 Edition) M.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21.2 江苏省农委赴美、加低碳农业考察团. 美、加低碳农业开展及经验借鉴J. 江苏农村经济, 2021, 314(8): 72-73.3 贾敬敦,

16、 魏珣, 金书秦. 澳大利亚开展碳汇农业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14( 2) : 7-11.4 郭印, 王敏洁. 国际低碳经济开展现状及趋势J. 生态经济, 2021, 218(11): 58-61.5 兰希平, 高明和, 梁成华. 开展低碳农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J. 农业环境与开展, 2021, 2: 29-31.6 李晓燕, 王彬彬. 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开展之路J. 农村经济, 2021, 3: 10-12.7 漆雁斌, 毛婷婷, 殷凌霄. 能源紧张情况下的低碳农业开展问题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 3: 106-115.8 翁伯琦, 雷锦桂,

17、 等. 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与低碳农业的开展对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1):1-6. 9 赵其国, 钱海燕. 低碳经济与农业开展思考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5: 1609-1614.10 姚延婷, 陈万明.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开展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27(22): 48-51.11 钱晓雍. 上海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30(7): 1460-1467.12 王 静, 冯永忠, 杨改河, 陈 兵. 山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18、(自然科学版), 2021, 38(1): 195-200.13 赵荣钦, 刘英, 丁明磊, 焦士兴.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J. 河南省农业科学, 2021, 7: 40-44.14 朱守先. 城市低碳开展水平及潜力比拟分析J . 开放导报, 2021(4): 10-13.15 朱守先, 庄贵阳. 基于低碳化视角的东北地区振兴以吉林市为例J. 资源科学, 2021, 32(2): 230-234.16 朱有志, 周少华, 袁男优. 开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及其评价指标J. 中国国情国力, 2021, 12: 4-6.三、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和创新点一主要研究内容本工

19、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浙江省典型农业区碳固定和碳排放以及其碳源/汇状况通过浙江省传统农业区划及未来农业规划,结合实际农业调查,选择浙江省内的典型农业代表区域,根据其实际农业产品产量和土壤含碳量测算农业区的碳固定,同时根据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费、土壤呼吸、牲畜饲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过程中的CO2的排放量计算区域内的农业碳排放。根据碳固定和碳排放来估算各个典型农业区的碳源汇状况。2、浙江省碳源汇估算及其开展低碳农业潜力分析在探明典型农业区碳源汇状况的根底上,利用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估算浙江省农业生态系统碳源汇状况,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主要农作物碳吸收能力估算、土壤碳固定和农业活动碳排放估算,结合以

20、上几局部的计算,对浙江省农业的碳源汇状况进行评估。此外,通过选择碳源汇状况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分析浙江省的低碳农业开展潜力。3、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的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几个典型农业区碳源汇状况以及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潜力分析为根底,主要研究实现浙江省农业高碳汇、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农村能源和废弃物利用模式以及农地利用模式等几个方面的对策研究和建议。二技术关键本工程的技术关键如下:1、如何根据浙江省的农业开展实际情况并结合浙江省未来的农业开展模式规划来选择本工程研究的典型农业区域;2、如何将农作物生产、畜禽养殖业、土壤碳以及农村能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利用等物质能量循环环节联系起来从区域农业生

21、态系统整体上选择实际的估算指标;3、如何通过现场实地调研、试验分析结合文献阅读和统计资料查阅等方式并自此根底上选择适宜的估算模型分析浙江省低碳农业的开展潜力。三创新点1、结合浙江省不同农业开展模式,选择典型农业研究区域,利用模型和实验分析方法,首次将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和固定的研究与农村其他的生产方式如畜禽养殖业以及其他农业活动包括农村能源利用、农村废弃物利用以及农地利用等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碳固定环节联系起来,客观的评估浙江省不同农业开展模式碳源/汇现状;2、在定量估算浙江省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和碳固定实际情况以及碳源汇现状的根底上,评估其开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并在此根底上来进行低碳农业开展对

22、策的研究,这为浙江省农业低碳开展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定量根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过程中单纯的从定性的角度来探讨低碳农业开展对策的缺乏。3、以低碳农业开展潜力评估为根底从农业结构、农村能源、农村废弃物利用和农地利用等方面提出浙江省增汇减排的适用性对策。四、工程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或产业化前景一预期成果 本工程研究可得到如下研究成果: 1、提供浙江省几大典型农业区及其现有开展模式下的碳固定和碳排放清单,评估他们的碳源/汇状况; 2、提供整个浙江省的碳源汇状况及其开展低碳农业的潜力; 3、给出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的对策建议。二成果的名称及表达方式 1、浙江省典型农业区的碳固定和碳排放清单及

23、其碳源汇状况调查报告; 2、浙江省碳源汇状况及其开展低碳农业的潜力报告; 3、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的对策建议; 4、国内外核心期刊或者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3-4篇。三成果的应用客观评价浙江省不同农业开展模式的典型农业区的农业固碳和减排能力,评估他们的碳/源汇状况。以此为根底分析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潜力,并提出相应的低碳农业开展对策建议,这些成果将可望为浙江省区域农业布局和生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五、工程实施方案工程拟选择浙江省的几个典型农业区,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问卷调查、试验分析和模型计算结合等方法,对浙江省典型农业区

24、的碳源汇状况进行分析。以此为根底,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对浙江省低碳农业的开展现状及其潜力分析和评估,提出适合各典型农业区以及整个浙江省未来开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具体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1 技术路线图六、方案进度本研究拟从2021年10月开始,至2021年9月结束,拟进行二年时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确定工程的典型农业研究区域;完善工程的样品采集方案和野外调查方案包括野外调查问卷等。3-2021.03:对各个典型农业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各个农业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能源利用、农村废弃物利用以及农地利用等各个碳排放和碳固存环节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构建碳动态分室模

25、型;对各个典型农业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等样品进行野外采集与室内理化分析工作;进行文献统计资料数据、实地调研数据以及实验分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撰写“浙江省典型农业区的碳固定和碳排放清单及其碳源汇状况调查报告和“浙江省碳源汇状况及其开展低碳农业的潜力报告;撰写阶段性成果论文2-3篇。49:继续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工作,并结合前期的工程研究,开展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对策的研究,撰写“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的对策建议报告;继续撰写科研论文并合计发表论文3-4篇,同时提交工程结题报告,准备验收。七、现有工作根底工程的申请团队主要由从事农村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农业农村开展和农村经济政策研究等不同交叉领域的青年博士组成,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