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释义教学与现代语境理论(共5页)_第1页
古文释义教学与现代语境理论(共5页)_第2页
古文释义教学与现代语境理论(共5页)_第3页
古文释义教学与现代语境理论(共5页)_第4页
古文释义教学与现代语境理论(共5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现代(xindi)语境理论在古文释义(shy)教学中的运用山东(shn dn)枣庄学院中文系 杨晓红在现代语言学领域中,语境的地位和价值日趋重要。它制约着语言,决定着语言的命运,是语言赖以生存、运用和发展的必要环境。词是在语境中运用的,它一旦进入言语,也就进入了语境。词的运用与宏观语境有联系,另一方面它又与微观语境息息相关。某一被使用着的词本身就是构成语境的因素之一。当一个词与另一个词或更多的词组合后,它们便形成了语境中的参照系,透过这个参照系,我们可以判断这个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语境理论现在主要被运用于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交际过程的语言探讨,指导着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交流。

2、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它运用到对古代典籍的释义中去,从该文形成的特定语境中探究词语在整个句子中的含义,以便更确切地加以阐释,从而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对古代典籍的词语释义,过去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就词论词,虽表面上旁征博引,但实际上还是拘泥于文献的考证,讲究词语的来历及前人的运用,很少从整个篇章结构出发,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去判断,去确定,也就是说缺少语境观念。这在古人的注释中表现的较为突出。能否利用现代的语境理论,从适应语境的角度,对古籍中含义不明或有分歧的词语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较为贴切的含义?这是我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欲借此为例,探讨一下语境理论如何在古

3、文释义教学中加以运用。从古到今,研究诗经的著作浩如烟海,名家辈出,对一些问题的理解现在已经成了定论。但在对某些字词的具体理解方面,好像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一致,还有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如诗经大雅公刘中“弓矢斯张,干戈戚扬”一句,各家注释及权威性辞典的释义并不完全一致。现列举几条如下: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出版):“斯,指示代词,复指宾语弓矢。张,绑上弓弦”“干,盾。戈,平头戟。戚,兵器的一种,象大斧。扬,大斧。”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版):“戚扬,斧钺。戚,小斧。扬,大斧。”辞源(商务印书馆)644页“戚”字条:“戚扬古兵器,即斧钺。诗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传:戚,斧也;扬,钺也”

4、。 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28页“戚”字条(z tio):“戚扬古兵器(bngq),即斧钺。诗经大雅(dy)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毛传:戚,斧也;扬,钺也,明张凤翼灌园记田单破燕:循环奇正谋猷壮,前后干戈载戚扬”。以上列举的各家注释,在主要含义的解释上是一致的,这也是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我们暂且称之为传统的释义。但高亨先生在诗经今注中的注解与之稍有不同:“斯,於是。”“干,盾。戚,斧子。扬,举起”。他在公刘诗后的附录中又补注道:“戚,也可读作攸,戚和攸是一音的转变。大雅云汉“滌滌山川”,说文引作 俶俶山川,便是例证。干戈攸扬如同干戈乃扬”。高亨先生的注解与其他各家的注解

5、在个别字词的理解上差异明显,这说明人们对该句的理解还存在着分歧。那么,哪一种注释较为合乎本诗的含义呢,还是有更为贴切的解释?这就需要从语境的角度去探讨,去比较,从而得出更为适应语境的结论。一、从宏观语境方面讲,词语的释义要适应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具体的情境语境。传统的释义没有体现这个特点。特定的心理会产生特定的行为,不同的感情就有不同的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本民族的思想感情是息息相关的。公刘是一首史诗,是周人赞美其先人公刘事迹的。相传公刘是周部落的祖先,为后稷的曾孙。据诗经毛传载:“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迁其民邑於豳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公刘的迁移是被迫的。中国自古以来就

6、有重乡土的观念,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离开深爱着的故土的。由此可以想见公刘及其部族的人们被迫迁移时的那种悲愤、眷恋的感情。王夫之在谈到词语的选择时曾提到“即景会心”“因情因景,自然美妙”这个语境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情境语境的重要性。情境语境即陈望道先生所说的由“六何”(即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故、何如)组成的语境,其中虽大多为非言辞性的因素,但对词语的选择及其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诗开头的这一节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七个分句的内容写迁移前的准备阶段,描绘了人们忙忙碌碌的场景;后三个分句描写的是正式启程的情景。“弓矢斯张,干戈戚扬”是对出发前情景的具体刻画。在这里

7、,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具体情境:就要启程了,人们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被迫迁移的悲愤和对故土的着恋,又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渴望。人们不由自主地拉开手中的弓,举起手中的兵器,群情激昂地高呼着口号,做为对公刘临行前动员的呼应。然后他们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这角度讲,“张”“扬”应侧重于刻画当时人们的动作,并由此突出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二、从微观语境角度(jiod)讲,词语的释义要适应语义语法环境,特别要注意句子结构上的和谐顺畅。在这一点上,传统的释义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1、独立的并列式名词结构,不符合当时的语法(yf)环境。按照传统(chuntng)的解释,“戚”“扬”分别解释为两种兵器的名称,

8、则与前面的“干”“戈”组成并列的名词结构。在诗经时代的诗歌范围内,这种结构的存在是有一定条件的,那就是要与上文或下文形成一种语法上的关系,或作其主语,或作其宾语,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单独存在。如屈原招魂中的“稻粱穱麦, 挐黄粱些”、“纂组绮缟,结琦璜兮”,涉江中的“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鸾鸟凤凰,日以远兮”,这些句子前部分的并列式名词结构实际上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又如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穇 ,禾麻菽麦“,后半部分由八种谷物名称组成的名词性结构,实是“ 禾稼”的同位宾语。由此可见,微观语境中的明显语法关系,是这种结构存在的语言环境。但“弓矢斯张,干戈戚扬”一句后面

9、的名词性结构与上句不能形成语法关系,它们各自独立,这与当时语法环境不符。在这一点上,传统的释义存在着明显的不足。2、从上下文语境看,传统注释破坏了句式的和谐流畅。讲求对称美,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中国诗人喜爱的诗歌创作原则。反映在诗歌形式上,便是对称句式及复沓手法的大量运用,这在诗经出现的时代便已非常流行。它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美感,有利于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和强烈感情的抒发。诗经公刘中大量地运用了对偶句式,从诗歌的开头,便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感觉,而且自上而下地贯串下来。如果采用传统的注释,则形成了非对称性的句式,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破坏了这种一气贯通的流畅。从这个角度说,

10、采用对偶句式更符合本诗的节奏,有利于增强诗歌的美感,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定性起决定作用,只有联系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才能真正弄清词的归类。“弓矢斯张,干戈戚扬”一句从微观的语义环境看,有形成对偶句式的语义条件,可组成由两个“并列名词性主语+状语+谓语(含被动)”结构形式构成的对偶句式。综上所述,从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的要求出发,并结合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确定该句几个关键词语的较为符合语境的解释:斯:尽,皆例:书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zurn)斯得”。疏:“二年之间,罪人(zurn)皆得”。张:拉紧弓弦(n xin),开弓。例: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戚:悲伤

11、地,愤恚地“戚”字主要是从当时的情境语境出发,而确定为刻划感情状态的词语,修饰限制后面的动词。例:列子说符:“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日,不笑者竟日。”戚然,忧伤貌。礼记檀弓下:“舞斯慢,慢斯戚”,戚,愤恚。扬:举起。例:仪礼大射“左执弣 ,右执箫,南扬弓,命去侯。”郑玄注:“扬,犹举也。”唐韩愈祭穆员外文:“我辔在手,君扬其镳 ”扬,举起。从全句看,也形成了一种互文的修辞方法,意为:“人们都满腔悲愤地拉开弓,举起手里的武器(群情激昂地高呼着口号)”。这既符合了当时人们的复杂感情,刻划了具体情境,又使上下文句式谐调,一气贯通,适应了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的要求。古文的释义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工作,

12、它影响到对古文全文的准确把握,在古文的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现代的语境理论,会更加准确地把握词义,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全文,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注) 前的两个字上面还有草字头,因打不出,特注明。【参考文献】1冯广艺 语境适应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王力 古代汉语(修订本) 中华书局3周振甫 诗经译注 中华书局4高亨 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5辞源 商务印书馆6现代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学院中文系姓 名:杨晓红联系电话-mail 内容摘要 语境(y jn)理论是近代兴起的一种语言理论。在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作品中,已出现了语境理论的萌芽。本文以李渔的

13、闲情偶记为依据,重点阐释了李渔戏曲理论中的语境适应观,从一个侧面评价了他的戏曲理论的价值,为进一步挖掘李渔戏曲理论的意义寻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关键词:闲情偶记 戏曲(xq)理论 语境Abstract The context theory is a nesly-set up lingulistrrcs theory.Basivally speaking,it had show its sprout in chinas old listerature.The article explains liyus”fit to the context theory”through sis work xian Qong ou Ji.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carefully appraises the vaaue of his operativ theory.This article found a new way to learn move about the signifiv ance of liyus operatic theory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