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v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1.gif)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v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2.gif)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v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3.gif)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v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4.gif)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v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f5c6ef7b941df0585f1ae12ae2df4eb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联通公司发布2009-09-29实施2009-09-29发布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China Unicom GSM/WCDMA Digital Cellu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edia Gateway Equipment Specification(v3.0)QB/CU 088-2009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目次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41985512 目次 PAGEREF _Toc241985512 h I HYPERLINK l _Toc24198551
2、3 前 言 PAGEREF _Toc241985513 h III HYPERLINK l _Toc241985514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 PAGEREF _Toc241985514 h 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15 1 范围 PAGEREF _Toc241985515 h 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16 2 引用标准 PAGEREF _Toc241985516 h 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17 3 术语和缩略语 PAGEREF _Toc241985517 h 2 HYPER
3、LINK l _Toc241985518 3.1 缩略语 PAGEREF _Toc241985518 h 2 HYPERLINK l _Toc241985519 3.2 名词术语 PAGEREF _Toc241985519 h 4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0 4 核心网电路域架构 PAGEREF _Toc241985520 h 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1 4.1 总体架构 PAGEREF _Toc241985521 h 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2 4.2 设备功能说明 PAGEREF _Toc241985522 h
4、 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3 4.3 接口说明 PAGEREF _Toc241985523 h 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4 5 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24 h 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5 5.1 语音处理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25 h 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6 5.2 信号处理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26 h 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7 5.3 承载控制功能要求 PAGEREF
5、_Toc241985527 h 10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8 5.4 互连功能 PAGEREF _Toc241985528 h 1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29 5.5 资源管理功能 PAGEREF _Toc241985529 h 1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0 5.6 维护和管理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30 h 1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1 5.7 其它功能 PAGEREF _Toc241985531 h 13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2 6
6、容量、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PAGEREF _Toc241985532 h 1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3 6.1 系统容量及系统处理能力 PAGEREF _Toc241985533 h 1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4 6.2 语音处理能力 PAGEREF _Toc241985534 h 1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5 6.3 设备的时延指标 PAGEREF _Toc241985535 h 1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6 6.4 IP语音的QoS管理 PAGEREF _Toc241985536
7、h 1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7 6.5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37 h 1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8 7 接口与信令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38 h 1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39 7.1 物理接口 PAGEREF _Toc241985539 h 1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0 7.2 逻辑接口 PAGEREF _Toc241985540 h 1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1 8 内嵌信令网关要求 PAGE
8、REF _Toc241985541 h 1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2 8.1 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42 h 1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3 8.2 性能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43 h 20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4 8.3 MGW内置SG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44 h 22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5 9 时钟同步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45 h 24 HYPERLINK l _To
9、c241985546 10 网管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46 h 2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7 10.1 基本配合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47 h 2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8 10.2 主要网管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48 h 2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49 10.3 数据接口 PAGEREF _Toc241985549 h 2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0 11 话务统计与测量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5
10、0 h 2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1 11.1 一般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51 h 2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2 11.2 性能测量项目 PAGEREF _Toc241985552 h 2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3 11.3 平均占用时间测量 PAGEREF _Toc241985553 h 2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4 11.4 拥塞统计 PAGEREF _Toc241985554 h 2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5 12 硬件要求 P
11、AGEREF _Toc241985555 h 2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6 12.1 硬件系统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56 h 2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7 12.2 对处理机的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57 h 2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8 12.3 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58 h 29 HYPERLINK l _Toc241985559 13 软件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59 h 30 HYPERLIN
12、K l _Toc241985560 13.1 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60 h 30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1 13.2 软件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61 h 30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2 13.3 软件维护管理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62 h 30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3 14 操作维护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63 h 3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4 14.1 概述 PAGEREF _Toc24
13、1985564 h 3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5 14.2 人机接口 PAGEREF _Toc241985565 h 31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6 14.3 维护测试功能 PAGEREF _Toc241985566 h 32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7 14.4 故障检查及处理 PAGEREF _Toc241985567 h 33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8 14.5 系统状态监视 PAGEREF _Toc241985568 h 34 HYPERLINK l _Toc241985569 14
14、.6 系统实时控制 PAGEREF _Toc241985569 h 34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0 14.7 软、硬件更新 PAGEREF _Toc241985570 h 3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1 14.8 局数据的修改 PAGEREF _Toc241985571 h 35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2 14.9 告警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72 h 3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3 15 环境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73 h 36 HYPERLINK
15、 l _Toc241985574 15.1 环境温、湿度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74 h 36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5 15.2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PAGEREF _Toc241985575 h 3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6 15.3 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76 h 3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7 15.4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PAGEREF _Toc241985577 h 3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8 15.5 可闻噪声及震
16、动 PAGEREF _Toc241985578 h 3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79 16 电源及接地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79 h 3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80 16.1 电源要求 PAGEREF _Toc241985580 h 37 HYPERLINK l _Toc241985581 16.2 过流过压保护 PAGEREF _Toc241985581 h 37前 言本标准是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核心网子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
17、体制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设备技术规范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设备测试规范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测试规范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LR设备规范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与MGW间接口(Mc)技术规范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与MGW间接口(Mc)测试规范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间接口(N
18、c)测试规范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MAP)测试方法中国联通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规范中国联通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规范本标准是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本标准基于3GPP Release 6 2006年12月版相关协议,并参考YD/T15052007等通信行业标准,基于中国联通的网络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为中国联通开展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等提供技术依据。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联通公司 中国联通研究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智
19、江、顾旻霞、刘申建、迟永生、刘宝庆、陈龙、陈婉珺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主要包括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核心网电路域架构,MGW的功能、性能、接口与信令、同步、操作维护与网管、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为技术试验、设备引进、网络规划与工程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提供技术依据。本标准适用于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核心网电路域中的MGW设备。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
20、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YD/T1128-2001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GF015.1-95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第一分册交换子系统(SSS)YD/T1037-2000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AMEL应用部分(CAP)技术规范YD/T1038-2000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Phase2+)技术规范YD/T 1212-2002900/1800MHz TDMA
21、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 ISUP信令技术要求YD/T 016-1996 9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与PSTN 接口要求GF011-95邮电通信网技术规范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事物处理能力(TC)部分GF010-95邮电通信网技术规范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YD/T1282-2003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USSD)设备技术要求YD/T 901.3-1997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第二阶段技术规范YD/T 1434-
22、2006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YD/T 1191-2002No.7 信令与IP 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二级对等适配层(M2PA)YD/T 1192-2002No.7 信令与IP 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M3UA)YD/T 1193-2002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YD/T 1194-2002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YD/T 1445-2006No.7 信令与IP 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二级用户适配层(M2UA)YD/T 1203-2002No.7 信令与IP 的信令网关设备技术规范YD/T 1507-200
23、62GHz TD-SCDMA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设备技术要求YD/T 1243.1-2002MGW设备技术要求-IP 中继MGWGF001-9001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暂行规定)及补充规范YDN 113-1999GSM No.7信令网技术体制3GPP TS 22.003Circuit Teleservices supported by a PLMN3GPP TS 23.205Bearer Independent CS Core Network Stage 23GPP TS 29.232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Media
24、 Gateway interface;Stage 33GPP TS 25.415UTRAN Iu Interface User Plane Protocols3GPP TS 29.414Core Network Nb Data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Signalling03.05ETSI建议03.05(V)技术性能目标TQ.551ITU-T建议TQ.551ITU-T G.703(1998)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ITU-T G.704(1998)1544、6312、2048、8448和44736Kbits系列级用的同步帧结构ITU-T G.823(1999)基于20
25、48Kbits体系的数字网抖动和漂移的控制ITU-T G.825(1999)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数字网抖动和漂移的控制QB/CU 15-2002中国联通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修订稿)QB/CU 129-2006中国联通OSS/GSM网综合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间接口技术规范 第十三部分:与基于TDM的软交换网相关的信息模型配置资源模型(v1.0)QB/CU 130-2006中国联通OSS/GSM网综合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间接口技术规范 第十四部分:与基于TDM的软交换网相关的信息模型性能参数(v1.0)QB/CU 131-2006中国联通OSS/
26、GSM网综合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间接口技术规范 第十五部分:与基于TDM的软交换网相关的信息模型接口描述语言定义(v1.0)QB/CU 134-2006中国联通OSS/GSM网综合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间接口技术规范 第十六部分:与基于IP的软交换网相关的信息模型配置资源模型(v1.0)QB/CU 135-2006中国联通OSS/GSM网综合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间接口技术规范 第十七部分:与基于IP的软交换网相关的信息模型性能参数(v1.0)QB/CU 136-2006中国联通OSS/GSM网综合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间接口技术规范 第十八部分:与基于IP的软交换网相关的信息模型接口描述语
27、言定义(v1.0)术语和缩略语缩略语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CAMELCustomised Application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移动网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FBCall forwarding on mobile subscriber busy遇忙呼叫前转CFNRyCall Forwarding on mobile subscriber not reply无应答呼叫前转CFUCall forwarding u
28、ncondition无条件呼叫前转CHCall Hold呼叫保持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CWCall Wait呼叫等待DTMF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 双音多频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GMSC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er网关MSC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IPv4Internet Protocol
29、version 4因特网协议版本4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因特网协议版本6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ISUPISDN User PartISDN用户部分Iu-CSInterface between the RNS and the core network for CS DomainRNS与核心网CS域的接口Iu-PSInterface between the RNS and the core network for PS DomainRNS与核心网PS域的接口Iu-UPUTRAN Iu in
30、terface user plane protocolsIu接口的用户面协议M3UAMTP3 User Adaptation LayerMTP3用户适配层协议MGMedia GatewayMGWMGC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W控制器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MGW控制协议MSMobile Station 移动台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Mobile Switching Center Server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MGWMedia Gateway MGWMTPMessa
31、ge Transfer Part消息传输部分PSPacket Switched分组交换PSTN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永久虚电路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SCCPSignal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信令连接控制部分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SCPService Control Point
32、业务控制点SCTPSimple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简单控制传输协议SGSignalling Gateway信令网关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业务SRFService Resource Function 业务资源功能SS7Signalling System No. 77号信令系统SSCFService Specific Co-ordination Function特定服务的协调函数SSCOPService Specific Connection Ori
33、ented Protocol特定服务的面向连接协议TCAPTransaction Capability Application Part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UPUser Plane用户面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名词术语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媒体网关(MGW):MGW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将一种网络中的媒
34、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MGW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处理音频、视频等,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翻译,也可以进行媒体混合等。MGW单元(MGW-unit):MGW单元是一个物理实体,该实体包含MGW功能,也可能包含其他功能,例如SG功能。MSC服务器(MSC Server):MSC服务器是中国联通WCDMA/GSM移动通信系统中电路交换网向分组交换方式演进的核心设备,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MGW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功能,并向用户提供3GPP R4阶段的电路域核心网所能提供的业务,以及配合智能S
35、CP提供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信令网关(SGW): 连接窄带七号信令网与分组网的设备,主要完成传统窄带七号信令与基于分组网(ATM或IP)侧信令的转换功能。接口Iu-CSRNS与核心网CS域的接口;Iu-PSRNS与核心网PS域的接口;Iu-UPIu接口的用户面协议;McMGW与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Nb MGW与MGW间的接口核心网电路域架构总体架构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的核心网电路域主要包括MSC Server/VLR、GMSC Server、CS-MGW、HLR/AUC/EIR、NPHLR、SACP、SMSC、RBT/MRBT、IVR Server、BSS、
36、RNS等设备,如图1所示。核心网电路域架构示意图设备功能说明MSC ServerMSC Server主要提供呼叫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负责控制移动用户发起和终结的电路域呼叫,还终结用户-网络间的信令并转换为网络-网络间的信令。MSC Server使用VLR保存当前服务区注册用户的业务数据和CAMEL相关数据。MSC Server还控制CS-MGW中的媒体通道。VLRVLR是MSC Server为所管辖区域中终端呼叫接续所需检索信息的数据库。VLR存储与呼叫处理有关的一些数据,例如用户的号码,所处区域的识别码,向用户提供的业务等参数。 VLR和MSC Server一般都集成在一起。GMSC Se
37、rverGMSC Server负责查询HLR来得到被叫移动用户的实际位置,并提供移动被叫用户的呼叫路由功能。CS-MGWCS-MGW终结电路交换网络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络的媒体流,还通过Iu接口为CS业务提供媒体转换、承载控制、载荷处理(编码、回声拟制、会议桥)等功能。HLR运营商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注册登记。 AUC为认证移动用户身份和产生相应鉴权参数的功能实体,一般与HLR集成在一起。EIR为认证移动终端的功能实体,一般与HLR集成在一起。NPHLR存储号码携带用户的相关信息。SACPSACP负责处理CAMEL2业务的业务逻辑程序和提供CAM
38、EL2业务的数据。SMSC进行短消息的存储及转发。RBT/MRBTRBT是为电话用户提供炫铃的系统,具备炫铃存储、播放和管理能力。在被叫用户申请该业务后,该平台应可以为主叫终端提供炫铃的播放,并在被叫用户接听时应可以自动中断该炫铃的播放。MRBT是为视频电话用户提供视频炫铃的系统,具备视频炫铃存储、播放和管理能力。在被叫用户申请该业务后,该平台应可以为主叫终端提供视频炫铃的播放,并在被叫用户接听时应可以自动中断该视频炫铃的播放。PSTN/外部网络PSTN/外部网络为固定电话用户和其它运营商用户提供各种电信业务。BSSBSS为GSM用户接入核心网。RNSRNS为WCDMA用户接入核心网。接口说明
39、BSS与MSC Server、BSS与CS-MGW(A接口)BSS与MSC Server 、BSS与CS-MGW之间采用A接口,用来传送的信息涉及BSS管理、呼叫处理和移动性管理等。RNS与MSC Server、RNS与CS-MGW(Iu-CS接口)RNS与MSC Server 、RNS与CS-MGW之间采用Iu-CS接口,用来传送的信息涉及RNS管理、呼叫处理和移动性管理等。GMSC Server与HLR(C接口)GMSC Server与HLR之间采用C接口,用来传送的信息涉及移动被叫用户的路由数据。HLR与VLR(D接口)HLR与VLR之间采用D接口,用来交换移动台的位置数据和用户管理数据
40、。MSC Server与MSC Server(E接口)MSC Server与MSC Server之间采用E接口,用来传送的信息涉及MSC Server间的切换和短消息。MSC Server与EIR(F接口)MSC Server与EIR之间采用F接口来传送移动台的IMEI和移动台状态等数据。VLR与VLR(G接口)VLR与VLR之间采用G接口来交换移动用户的IMSI和用户管理数据。(G)MSC Server与CS-MGW(Mc接口)(G)MSC Server与CS-MGW之间采用Mc接口来进行事务处理、承载控制等。GMSC Server与MSC Server(Nc接口)GMSC Server与M
41、SC Server之间采用Nc接口来进行网络-网络的呼叫控制。CS-MGW与CS-MGW(Nb接口)CS-MGW与CS-MGW之间采用Nb接口来进行媒体流传送和承载控制等。RBT/MRBT与MSC Server(Cc接口)RBT/MRBT与MSC Server之间采用Cc接口来进行签约用户的呼叫控制。RBT/MRBT与CS-MGW(Cb接口)RBT/MRBT与CS-MGW之间采用Cb接口来进行签约用户的媒体流传送和承载控制等。PSTN/外部网络与MSC Server(PSTN接口)PSTN/外部网络与MSC Server之间采用PSTN接口来进行签约用户的呼叫控制。PSTN/外部网络与CS-M
42、GW(PSTN接口)PSTN/外部网络与CS-MGW之间采用PSTN接口来进行签约用户的媒体流传送和承载控制等。SACP与MSC ServerSACP与MSC Server之间进行CAMEL签约用户的呼叫控制、事件处理等。GMSC Server与NPHLRGMSC Server与NPHLR之间用来传送的信息涉及移动被叫号码携带用户的路由数据。NPHLR与VLRNPHLR与VLR之间用来交换号码携带用户移动台的位置数据和用户管理数据。(G)MSC Server与SMSC(G)MSC Server与SMSC之间进行短消息的发送与接收。功能要求语音处理功能要求编解码MGW应具有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功能,
43、支持G.711、(可选)的5.3kbps和6.3kbps等两种编码速率、G.726(可选)、G.729(可选)、AMR和AMR2(12.2Kbps、10.2Kbps、7.95Kbps、7.40Kbps、6.70Kbps、5.90Kbps、5.15Kbps、4.75Kbps等8种编码速率)编解码以及AMR-Wb(可选)编解码方式;可支持GSM的语音编码,如GSM FR、GSM HR、GSM AMR等,并具备扩展其他编解码方式的能力。MGW应支持语音编码的动态转换功能,在通话过程中可由MSC Server控制使用不同的语音编码格式。MGW应支持采用不同编码方式语音之间的转换,包括AMR或AMR2编
44、码语音与G.711编码语音之间的转换,编码语音与G.711编码语音之间的转换。MGW应具备语音活动检测功能、静音压缩功能、产生舒适噪声功能。QOSMGW应具有抖动消除功能。通过一定的输入缓冲,以尽量消除时延抖动对语音质量的影响。MGW应具有丢包补偿功能。通过支持语音报文的丢包补偿, 采用平滑输出的机制使分组传输丢包对听者产生最小的影响。MGW可支持对背景噪声的抑制。回声拟制MGW必须具有回声控制机制,支持移动电学回声抑制功能。MGW应能根据需要预留回声拟制器,并在媒体流中打开或关闭回声拟制器其它MGW可提供语音电平调节的功能。MGW应能提供多方(不小于三方)混音功能。MGW可提供会议桥功能。信
45、号处理功能要求音信号处理功能要求MGW应能产生各种音信号,包括拨号音、振铃音、回铃音等MGW应能向内部和外部发送各种音信号,并根据需要在完成音信号发送后通知MSC ServerMGW应能根据需要停止发送各种音信号提示音处理功能要求MGW应能产生各种提示音,包括被叫忙、线路忙等。MGW应能向内部和外部发送各种提示音,并根据需要在完成音信号发送后通知MSC ServerMGW应能根据需要停止发送各种提示音MGW应支持同时向多个通话方播放提示音。DTMF处理功能要求MGW应提供DTMF信号的检测和发送能力, MGW应能产生各种DTMF信号,包括0F等。DTMF在VoIP网络中带内传送时,遵循RFC2
46、833。 MGW应能在媒体流中按照时间要求插入各种DTMF信号,并根据需要在完成DTMF信号插入后通知MSC ServerMGW应能根据需要停止发送各种DTMF信号MGW应能预留相关资源来检测DTMF信号,并检测的DTMF数字通知MSC ServerMGW应在检测到第一个或最后一个DTMF数字时通知MSC Server承载控制功能要求MGW应支持IP承载、ATM承载和TDM承载,并具备不同承载之间的双向转换功能。建立承载连接MGW应同时支持前向建立承载、前向快速建立承载和后向建立承载。MGW应能基于需要的承载属性、承载业务属性或编解码属性分配终结点MGW应能发送到对端MGW的承载建立请求,接收
47、对端MGW的承载建立请求,并通知MSC Server承载建立情况。MGW应能根据需要分配承载连接标识MGW应能为承载连接预留带宽、编解码器等资源。MGW应能分配专用于某个承载连接的资源或能用于某个承载连接的资源集合。由于资源耗尽或资源的暂时不可用,MGW应能够向MSC Server指示不能执行所请求的行为。MGW应能根据需要通知MSC Server承载建立的情况MGW应支持Iu口的用户平面以IuUP协议封装的AMR语音的传递,以及对RFCI、FQC和IuUP帧序列号的映射和转发处理。MGW应当支持对IuUP PDU类型14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处理。MGW应能支持对TDM电路的占用、释放和阻塞管理,
48、支持导通检测。根据需要通知MSC Server关于协议磋商、速率改变、承载释放等情况MGW应能使用ATM地址、IP地址或域名(可选)来识别。MGW可为Iu接口分配IP地址和UDP端口。修改承载连接MGW应能根据需要改变承载连接的方向为前向、后向、双向或去活。MGW应能修改承载的特性,并根据需要释放不需要的带宽。MGW可根据需要通知MSC Server承载的特性是否能修改。MGW应能根据需要通知MSC Server修改承载特性的成功或失败信息。MGW可根据需要修改为Iu接口分配的IP地址和UDP端口。MGW应采取措施保证到使用不同编解码器的平滑转换。释放承载连接。MGW应支持拆除承载连接MGW应
49、发送到对端MGW的承载释放消息,接收对端MGW的承载释放消息,并释放承载标识等相关资源。MGW应根据需要通知MSC Server承载释放的情况MGW应能释放任何或所有的终结点当前正在使用的相关资源,可根据需要向MSC Server报告终结点相关统计信息媒体交换MGW应能交换TDM终结点之间的媒体流。MGW应能连接TDM终结点到IP/RTP终结点之间的媒体流。MGW应能连接ATM终结点到IP/RTP终结点及TDM终结点之间的媒体流。MGW应能改变终结点之间媒体流的方向为单向或双向。MGW应能隔离媒体连接中的媒体流。MGW应能向现有媒体连接加入新的媒体流。MGW应能根据媒体连接的优先级进行相应的处
50、理。MGW应能对紧急呼叫媒体连接进行优先处理隧道MGW可通过隧道向MSC Server传递承载控制信息MGW可接收MSC Server通过隧道传递的承载控制信息。互连功能MGW应能发送协议磋商请求,并根据需要将协议磋商结果和速率改变情况通知MSC Server资源管理功能MGW应该提供资源管理功能,对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如资源的分配、释放和控制等。维护和管理要求控制和连通性的保证MGW必须建立和维护与MSC Server之间的连接。MGW应能检测到由于通信链路的故障/拥塞或MGW/MSC Server故障而造成的MGW与MSC Server之间连接的中断,并应能在故障恢复或拥塞消除后恢复
51、连接。当MGW因为冷装载或热装载而重启后,应向MSC Server注册,如果MGW是冷装载,可与MSC Server进行协议版本的协商,然后MGW可以接收MSC Server的指令在MGW中建立新的连接。在MSC Server采用11或N1方式自动倒换时,在向MSC Server注册失败后,在有备份MSC Server的情况下,MGW应根据备份MSC Server列表有序地向备份MSC Server进行注册,直到注册成功。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也应能满足此要求。当MGW收到MSC Server的地址发生改变的通知时,应向MSC Server进行再注册,并进行协议版本的协商(可选),然后MGW可以接
52、收MSC Server的指令在MGW中建立新的连接。当MGW因为故障或按维护指令退出服务时,必须向MSC Server报告,以便MSC Server不再向退出服务的MGW建立新的连接,并逐步或强制拆除已经建立的连接。当MGW恢复服务后,必须向MSC Server报告,以便MSC Server向恢复服务的MGW建立新的连接。当MGW中的终结点因为故障、传输失败、丢失下层连接或按维护指令退出服务时,必须向MSC Server报告,以便MSC Server不再向退出服务的终结点建立新的连接,并逐步或强制拆除已经建立的连接。当MGW中的终结点恢复服务后,必须向MSC Server报告,以便MSC Se
53、rver向恢复服务的终结点建立新的连接。当MGW收到MSC Server因为故障或按维护指令退出服务的通知时,不再接收MSC Server的指令在MGW中建立新的连接,并逐步或强制拆除已经建立的连接。在MSC Server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对于MGW中处于运行态的媒体流,MGW可根据需求维持这些媒体流,或者终止这些媒体流。当MGW收到MSC Server恢复服务的通知时,如果MSC Server是冷装载,MGW应将所有物理终结点移到空关联中,删除所有临时终结点,然后开始接收MSC Server的指令在MGW中建立新的连接。差错控制MGW应能向MSC Server报告底层连接的异常故障,如TDM
54、链路故障、IP连接故障等;当由于异常事件而使得MGW单方面地终止某个终结点上业务时,MGW应向MSC Server报告该终结点已经被终止业务并通告原因。MGW也应能够向MSC Server请求释放某个终结点并通告原因。状态报告MGW应能向MSC Server汇报其所支持的包及相关属性。MGW应能向MSC Server汇报在特定关联中存在的终结点的状态及使用信息。当MGW中的资源状态发生改变时,应及时通知MSC Server。其它功能虚拟MGWMGW可支持虚拟MGW功能,一个物理MGW可以被划分为多个虚拟的逻辑网关,每个虚拟网关可以共享物理网关的资源。IP QoS功能MGW应在IP端口上支持Di
55、ffServ中的流分类功能,可将信令流和媒体流分为不同的类别。IMS-MGW网元功能1)MGW具备升级为IMS系统中的MGW网元的能力,由IMS中的MGCF进行管理。2)MGW具备升级以兼做IM-MGW的能力。合法监听MGW应能配合监听中心等在MSC Server的控制下对用户进行合法监听,应能同时对多个用户进行监听,监听的输出承载是TDM,要求既能监听语音业务也能监听数据业务。具体要求参见相关的国家标准。Iu-Flex/A-FlexMGW应能提供Iu-Flex/A-Flex功能,当用户在MSC Server池域内不同位置区之间漫游时,MGW能够正确选择终端所归属的MSC Server。NNS
56、F(NAS node selection Function)MGW应能从初始非接入层消息中获得用户标识,包括TMSI、IMSI、IMEI。如果获取的用户标识为TMSI时,MGW能够从TMSI中获得NRI。如果MGW从TMSI中获得的不是Null-NRI,MGW能够根据自身保存的NRI与MSC Server的对应关系查找出服务的MSC Server,并能够将初始非接入层的消息分发到服务的MSC Server。如果MGW获得NRI没有与之对应的MSC Server,或者对应MSC Server信令点不可达,或者对应MSC Server处于“不可用”,MGW能够采用负荷均衡算法,从MSC Pool内
57、未处于卸载并且信令点可达的MSC Server中重新选择一个,并能够将初始非接入层的消息分发到新选择的服务MSC Server。如果MGW从TMSI中获得的是Null-NRI, MGW能够采用负荷均衡算法,从MSC Pool内未处于卸载并且信令点可达的MSC Server中重新选择一个,并能够将初始非接入层的消息分发到新选择的服务MSC Server。如果获取的用户标识为IMSI或者IMEI时,MGW能够采用负荷均衡算法,从MSC Pool内未处于卸载并且信令点可达的MSC Server中选择一个,作为用户的服务MSC Server,并能够将初始非接入层的消息分发到该服务MSC Server。
58、如果MSC Server使用IMSI下发寻呼请求消息,在UMTS系统中,MGW应能够记录IMSI和Global-CN-ID的对应关系,并且在收到寻呼响应消息之后,能够根据消息中的IMSI从保存的对应关系中查询到对应Global-CN-ID,然后将寻呼响应消息发送到Global-CN-ID对应标识的MSC Server上去。如果MSC Server使用IMSI下发寻呼请求消息,在GSM系统中,MGW应能够记录IMSI和消息发送者的对应关系,并且在收到寻呼响应消息之后,能够根据消息中的IMSI从保存的对应关系中查询到对应服务MSC Server,然后将寻呼响应消息发送到对应的MSC Server上
59、去。负荷均衡MGW应根据MSC Pool内的各个MSC Server的总用户容量确定用户均衡比例参数。MGW应能保证MSC Pool内各个MSC Server之间负荷(服务用户数)比例均衡,即用户均使用IMSI/IMEI或者TMSI(包含无MSC Server对应的NRI)接入时,每个MSC Server间,接入用户数与总用户容量之比相同。针对具体的用户,MGW应能根据均衡比例参数明确的选出对应的服务MSC Server。如果MSC Pool内某个MSC Server连有池区外的BSC/RNC时,MGW在确定均衡比例关系时,计算该MSC Server的用户总容量需要减去为池区外的BSC/RNC
60、提供服务的用户容量。MGW应支持O&M配置修改均衡比例参数。无连接消息的处理在GSM系统中,由于3GPP 48.008协议无连接消息中没有定义MSC/VLR-ID,MGW在收到对应响应消息后应能够根据保存的对应关系,将响应消息发送到所对应MSC Server;其余应遵循协议3GPP 48.008和3GPP 25.413。在WCDMA系统中,MGW在收到对应响应消息后应能够根据保存的Global-CN-ID,将响应消息发送到Global-CN-ID所对应MSC Server;其余应遵循协议3GPP 25.413。状态标识MGW必须提供以下三种管理状态用于标识MSC Pool中各个MSC Ser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套利分析方法》课件
- 《起搏器的程控随访》课件
- 《核型与带型分析》课件
- 《零售巨头沃尔玛》课件
- 《试验设计原理》课件
- 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 2025年郑州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周会展望与回顾模板
- 探索抗癌新篇章
- 《宠物饲养》课程标准
- 快餐品牌全案推广方案
- IT总监年终述职报告
- 环境卫生整治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 口腔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 2024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解析
- 2023年中考英语二轮复习:动词的时态(附答案解析)
- 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 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法课件
- 中国旅游地理(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与反洗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