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了解 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1、机械行业生产的主要产品 机械行业系统生产的机械产品有12种(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机床、汽车等); 2、非机械行业系统生产的机械产品 有5种(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等) 机床的种类 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木工机械、铸造机械二、熟悉常用机械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 1、常用机械的主要危险部位 P2 机床上常见的传动机构有:齿轮

2、啮合机构、皮带传动机构、联轴器的等。这些机构高速旋转着,人体某一部位有可能被带进去而造成不幸事故,因而有必要把传动机构危险部位加以防护。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旋转的轴,包括连轴器、心轴、卡盘、丝杠和杆等。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锟。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飞轮和机床床身、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单向滑动,如带锯边缘的齿、凸式运动带等。 2、安全措施的类别 P2(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在设计机器时考虑消除机器本

3、身的不安全因素;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在机械设备上安装各种防护装置,消除使用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3)指导性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安全标志,以提示或指导操作程序。 3、常用机械的安全防护装置及其要求 P3 传动装置的防护(使操作者接触不到危险部位)齿轮啮合传动的防护:两轮开始啮合的地方最危险。将齿轮装入机座内,使其不外露;如有外露的,加防护罩。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皮带接头处和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最危险。采用防护罩加以防护。 注意: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小于50mm),一般皮带传动装置离地面2m以下,要设置防护罩。但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m以上也应加以防

4、护: 1、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 2、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 3、皮带回转速度在9m/min以上。联轴器等的防护:联轴器上突出的螺钉、销、键可造成伤害。安全要求是其上没有突出的部分安全联轴器,螺钉采用沉头螺钉,不突出轴面。还应增设防护罩(套)。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 (一)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发生伤害的主要类型、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过程中发生伤害的类型 P4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伤、火灾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14种。(在事故案例分析中,需要判断事故类型,希望掌握)2、原因分析 P4 正常工作状态:执行预定功能时,对人员产生的危险因素,如零件的相

5、对运动(碰撞),锋利刀具的旋转(切割),机械转动的振动、噪声(环境恶化)等。非正常工作状态:故障状态(砂轮片破损、电气开关故障)和检修保养状态(攀高、进入狭小或密闭空间、将安全装置短路、机械突然启动)。 非工作状态:机械处于停止静止状态,不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室外机械在风力作用下滑动、倾翻)。3、预防措施 P5 (1)实现机械安全(设备方面)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本质安全);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机会(自动化);使人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装置);提供防护用品。 (2)保护操作者的安全(管理方面)培训以提高操作者辨别危险的能力;使用警示标志;提高操作者避免伤害的能力和自觉性等。(二

6、)掌握通用机械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和安全防护罩、网的技术要求 1、设计安全设施、安全装置考虑的因素 P5 (1)考虑人的因素,降低疲劳 正确地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 正确地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 提供座椅。 出入作业地点要方便。 (2)考虑安全装置的性能 强度、刚度、耐久性 对机械可靠性的影响(固定装置散热不良,过热) 可视性(不影响对危险部位查看)对其他危险的控制 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P6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无锐利的边缘和突缘。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安全防护罩、栏的材料及其至运转部件的距离应符合

7、有关规定。安全防护罩与设备运转连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灵敏)。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连锁,以保证迅速终止运行。紧急停车开关的形状应区别于一般开关,颜色为红色。紧急停车开关的布置应保证操作人员易于触及,且不发生危险。设备由紧急停车开关停止运动后,必须按启动顺序从新启动才能重新运转。 3、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 P6开启式防护罩,在防护罩闭合前,活动部件就不能运转。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

8、运动。固定式防护罩应牢固的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防护罩与活动部件间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间的任何接触。使用的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一般防护罩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作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牛顿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4、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的技术要求 P6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满足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对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防护罩外缘与危险区域人体进入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间的直线距离的规定。四、了解 机械设计本质安全要求、机器的安全装置类型 P7 机械安全: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

9、、维修、拆卸等各阶段的安全。 机械安全设计: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从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到减小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通过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险。 1、本质安全 P7 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的危险的一种机械安全方法。(考虑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 本质安全实质:机器设备不需要采取任何安全和防护装置,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的功能,并满足自身的安全要求。2、失效安全 设计者应该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即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通过设置限制开关、限位装置、制动装置、预防下落的装置) 3、定位安全 把机器的部件

10、(运动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 4、机器布置 合理地机器布置可有效地减少事故。考虑如下因素:空间:便于操作、维护、调试和清洁;照明:全面照明和局部照明;管、线布置:不能妨碍通行。5、安全装置 P8固定安全装置联锁安全装置控制安全装置隔离安全装置跳闸安全装置五、熟悉空压站、煤气站、制氧站、乙炔站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 P9 共同点:属于动力站,有承压设备(爆炸危险、火灾);介质具有毒性。 1、煤气站安全技术危险点:煤气属于有毒、易燃、易爆气体,易导致中毒事故及火灾爆炸事故。安全技术管理要求:煤气站的设计及煤气生产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安全装置、仪表信号完好有效,电气设备符合防

11、爆要求。 2、制氧站安全技术危险点:氧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助燃,且能促进一些物质自燃。故在制取、储存及罐装过程中均存在相当大的危险。 安全技术管理要求:站房建筑的布局符合有关要求,贮瓶间应为单层建筑,地面不产生火花;凡与纯氧接触的工具、物质严禁沾染油脂;消防设施齐全并符合消防要求。 3、空压站安全技术 危险点:当压缩机将空气压缩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储存到储气罐中,这时储气罐具有一定的压力,有爆炸的危险。 安全技术管理要求:压缩机及贮气罐符合设计要求,安全装置灵敏可靠,空压机皮带轮设置防护罩,防止储气罐由于腐蚀而降低承压能力,保证贮气罐支撑牢固。4、乙炔发生站安全技术 危险点:乙炔气体具有爆炸极

12、限范围宽、爆炸下限低、点火能力小等危险特性,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安全技术管理要求:乙炔站的设计符合安全要求,管道、阀门严密可靠,管道采取防静电措施并设置回火防止器,乙炔站消防设施和防雷设施完备、可靠。六、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掌握机械制造场所的安全要求 P121、采光:自然光(白天)与人工照明(夜间及阴天)相结合;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度。 2、通道:宽度(厂区干道、车间安全通道)符合要求;有醒目标记;危险地段设置限速牌、警示牌;道路土建施工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有红灯警示。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一、金属切削机床和砂轮机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和砂轮机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1、危险因素 静止部件(

13、刀刃、工件边缘锋利飞边)的危险旋转部件(轴、凸块、刀具)的危险内旋转咬合(对向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等咬合)的危险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2、常见事故 P14 设备接地不良、漏电;旋转部位没加防护罩;操作者清除铁屑无专用工具,操作时未戴护目镜,操作旋转机床带手套;零部件装卡不牢,飞出;砂轮有裂纹或装卡不合规定。 3、机床运转异常状态(异常现象是事故的前兆)电动机温升异常(超负荷或故障);机床转速异常(负荷突然变化);机床在运转时出现振动和噪声(安装缺陷,零件运转不平衡、 进入异物);机床出现撞击声(零部件松动脱落)等。 4、易损件的故障检测(1)检测重点:传动轴、轴

14、承(滚动)、齿轮、叶轮。(2)滚动轴承的损伤现象损伤现象:滚珠砸碎;断裂;压坏;磨损;生锈等。检测参数:振动;噪声;温度;间隙。(轴承监测器)(3)齿轮装置的故障损伤现象:齿轮的损伤(齿轮和齿面损伤)、齿轮本体损伤;轴、键、连轴器的损伤。检测参数:噪声;振动;发热;齿轮箱漏油。 5、常见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P15设备可靠接地,照明采用安全电压楔子、销子不能突出表面安全联轴器操作中使用专用工具零部件装卡牢固及时维修安全防护装置选用合格砂轮机,装卡合理做好个人防护(戴护目镜,不能戴手套) 6、砂轮机的安全防护技术 (1)砂轮机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P15安装位置:应有专用的砂轮机房,或正面装设不低

15、于1.8m的防护挡板;保持静平衡:振动、破碎。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砂轮安装后安装后进行静平衡调试砂轮与卡盘的匹配:卡盘直径不小于砂轮直径的1/3。防护罩:最主要的防护装置,不得随意拆除或丢弃不用;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得超过65 。接地保护:砂轮机的外壳有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 (2)砂轮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禁止侧面磨削(砂轮)不准正面操作(人员)不准共同操作(2人不得共用1台砂轮机同时操作) 二、熟悉锻压机械、冲床的危险因素及安全技术要求 (一)锻压机械 金属压力加工的方法之一,热锻,金属加热至红热状态,工作条件恶劣。 1、危险因素 高温灼伤、热辐射、烟尘、机械伤害(工件碰伤)、噪

16、声、振动 2、安全技术要求锻压机械的机架和突出部分不得有棱角(防止刮伤)外露传动装置有防护装置启动装置灵敏可靠,并能防止设备意外的开动(二)冲压机械 1、冲压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冲压事故主要发生在模具行程间,且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手部,即当操作者的手处于模具行程之间时模块下落,就会造成冲手事故。这是设备缺陷和人的行为错误所造成的事故。 2、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设备结构具有危险性:离合器接合后,一定要完成一个全环,才会停止。动作失控:零部件损坏后,发生连冲。开关失灵: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误动作。模具危险:系统能量集中释放的部位。模具设计不合理,使操作者手直接或经常性地伸进模具才能完成作业。

17、 3、冲压作业安全技术 (1)安全技术措施改进冲压作业方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使用手工工具。 (2)防护装置 P19使用安全工具:使用专门工具,如夹钳、吸盘等,避免用手直接伸入上、下模口之间,实现模外作业。 模具防护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通过改进模具减少其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冲压设备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感应式等。 三、掌握起重机械的基本分类和构件组成、钢丝绳等安全性能的检测(一)起重机分类和特点 P20 1、起重机械的基本类型(按运动方式分)轻小型起重机械:千斤顶,绞车,电动葫芦等,多为单一的升降运动机构。桥

18、架类型起重机:梁式、龙门式、装卸桥式起重机等;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机构,将重物在三维空间内搬运。臂架类型起重机:门座式,塔式、汽车式起重机等,运动机构还有变幅机构和旋转机构。升降类型起重机:电梯、提升机等,只有一个升降机构,但安全装置和附属装置完善。 2、起重机构件钢丝绳:用钢丝(钢丝直径多大于0.5mm)捻成绳股,再由绳股捻成绳,起重机多采用双绕绳。钢丝绳在使用时,每月至少润滑2次,当钢丝磨损或腐蚀量为原来直径10时,应更换新绳。钢丝绳长度保证吊钩降到最低位置时,余留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少于2圈(P148)。滑轮:在起升机构中,滑轮起着省力和支承钢丝绳并为其导向的作用。材料为铸铁或铸钢。增大

19、滑轮的直径可以大大延长钢丝绳的寿命(减小钢丝的弯曲应力和与卷筒之间挤压应力)。卷筒:用来卷绕钢丝绳,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卷筒常见的损坏部位是绳用的沟槽处。吊钩:取物装置,将起吊物品与钢丝绳连接起来,多采用双钩。吊钩有锻造和铆合两种。当危险断面的磨损量达到原尺寸的10%,应报废。新投入使用的吊钩应作负荷试验(1.25倍额定载荷,试验时间不少于10min)。 P24 四、熟悉木工机械的危险特点和安全装置 木工机械有:带锯机、平刨机、压刨机等。 1、木工机械的危险特点 P24切削速度高,难于制动;手工送料,易造成割断手指的伤害;切削过程中噪声大、振动大。 2、安全装置技术要求各种木工机械配置相应

20、的安全防护装置;对噪声、木粉尘或有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机械设备,要配置消声、吸尘和通风装置;刀轴与电气应有安全联锁装置(在装卸、更换刀具时能切断电源并保持断开位置)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或设置防反弹屏护装置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一、触电事故预防技术 (一)了解电击和电伤的危害 P29 1、电击:即触电事故,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发生痉挛,严重时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生命。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 2、电伤:包括电能转化为热能造成的电弧烧伤,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机械能造成的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

21、眼等。(二)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时,其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通过人体时的大小、持续时间、途径和人体电阻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人体忍受的极限30mA) (三)掌握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P30绝缘: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封闭和隔离。屏护:采用护罩、箱闸、遮拦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金属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遮拦应挂标示牌。安全距离:带电体与人,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保持必要的距离。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0.1m;高压作业中,其距离见表。 2、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P31保护接地 IT、TT系统;保护接零 TN系统自动断开电源(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

22、) 3、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P34安全电压:42V、36V、24V、12V(容器、隧道内)、6V。 漏电保护:单相电击保护,可配合其他电气安全技术使用。高灵敏度(动作电流30mA以下),防止触电事故;中灵敏度(动作电流301000mA),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低灵敏度(动作电流1000mA以上),防止漏电火灾。 电气隔离: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的隔离。双重绝缘: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类设备,在其明显的部位应有“回”形标志。 供电系统(四)熟悉IT、TT和TN系统的构成 1、IT系统 电源与地绝缘,而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其

23、原理: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接地电阻RE4).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2、TT系统 低压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RN工作接地),TT系统的接地电阻RE也能大幅度降低故障电压,但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还需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适用于低压用户。 3、TN系统 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负荷侧的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零线 (即PE线,包括PEN线)与该接地点连接的系统,即保护接零系统。(五 )熟悉保护接零、接地的适用范围和工作原理保护接零: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的相互连接。其基本作用是当某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

24、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电源断开,消除触电危险。(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保护接地:是把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导电部分(电气设备的外壳)与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的接地。只要适当地控制保护接地电阻的大小,即可以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内。(用于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注意:保护接地的作用是降低故障电压,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接零的作用是通过形成短路,促使短路保护元件动作,切断故障电源。 接零安全要求 P33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只能接地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重复接地合格。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

25、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位置:电缆或架空线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接地电阻: RS10 )。工作接地合格。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工作接地电阻RN4。发生对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手持式电气设备不超过0.4s,固定式电气设备不超过5s)。PE线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二、雷电事故预防技术 (一)了解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1、雷电的种类直击雷:带电积云与地面目标之间强烈放电。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感应电流冲击波沿线路或导电凸出物传播);电磁感应雷(强磁场在导体上形成很高的电动势)。球雷:雷电放电时形成的火球。 2、雷电危害火灾和爆炸: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

26、弧直接导致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触电:直击雷对人体放电。设备和设施损坏大规模停电:电力设备或线路损坏后导致大规模停电。(二)掌握防雷装置的类型、作用、防雷措施 P37 1、防雷建筑物分类(按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政治经济价值)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制造、贮存炸药、火药等危险物质的建筑物,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对政治、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或制造、存放爆炸危险物质的建筑物,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第一、第二类以外的建筑物。2、直击雷防护:建筑物、输电线、变电站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 3、感应雷防护:建筑物内不带电的金属设备、结构

27、连成整体并接地。4、雷电冲击波防护:变配电装置、架空线安装阀型避雷器。 5、人身防雷:雷暴时,减少在户外停留;在户内离开电源线、照明线、天线等,关闭门窗。 三、电气系统故障 了解异常停电、异常带电。 电气系统可分为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电气系统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供电系统故障导致供电突然中断。使生产陷入混乱,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异常带电: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带电的生产设施或部分意外带电,俗称“漏电”,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工作中,适当安装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装置,保护人员不致受到异常带电的伤害。四、电气装置安全

28、了解变配电站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 变配电站室企业的动力枢纽,装有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容器、高低压开关、电缆等。变配电站位置:避开易燃易爆、容易沉积粉尘的环境,设在企业上风侧,不应设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建筑结构:耐火建筑。门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向外开启(或两边开启)。间距、屏护和隔离:变、配电装置与建筑物具有防火间距,充油设备要进行隔离。通道:根据通道长度,设置出口。标志:重要部位设“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封堵:门窗及孔洞设置金属网,通向站外的孔洞、沟道应封堵。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备有各种绝缘器具,可带电灭火的器材。 管理制度: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等。第四节 机械电气

29、防火防爆技术 一、熟悉机械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电气引燃源 P49 1、危险温度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短路、接触不良、严重过载、散热失效、机械故障等)。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产生的危险温度(发热物电炉、电熨斗、白炽灯等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引燃成灾)。 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接通、断开刀开关时产生)和事故火花(短路、漏电、断线时形成)(二)非电气引燃源 1、明火吸烟(打火机、火柴、烟头)取暖器具(火炉)焊接与切割 2、高热物体及高温表面(蒸汽管道表面、加热炉炉壁) 3、自燃发热及化学反应热(煤自燃发热、氧化反应发热)

30、 4、冲击和摩擦 5、绝热压缩 6、光线(紫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三)危险环境 P50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0区: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除装有危险物质的密闭空间,很少存在0区);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2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或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10区: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粉尘、纤维的区域; 11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或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出现粉尘、纤维的区域。(3)火灾危险环境21区:有可燃液体存在的火灾危险环境;22区:有可燃粉体或纤维存在

31、的火灾危险环境;23区:有可燃固体存在的火灾危险环境。二、掌握防止机械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 1、通用防火防爆技术 P51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密闭作业、防止泄漏、防止可燃物堆积)。消除点火源(控制各种引燃源)。使用安全装置(成分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紧急停车装置、报警装置等)。惰化和稀释(N2、CO2等代替空气,通风)耐燃结构和防爆结构(建筑物的耐燃结构,设备的抗爆结构) 2、电气防爆 根据电气设备安装环境选型。防爆型电气设备有隔爆型、增安型、充油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无火花型等。(见表)电气线路安装位置、敷设方式(防爆钢管配线)、导线材质(采用铜芯导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缆)等的选择。第

32、五节 机械电气安全有关技术规程与标准一、了解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二、了解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T16856-1997)三、了解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1990) 四、了解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15760-1995); 五、熟悉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1992); 六、熟悉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1990); 七、熟悉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48-1993)。 第二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火灾基本概念和火灾防治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因素掌握程度;对

33、各类火灾发生特点、发展规律及危害性的掌握程度;对不同火灾防治方法和技术关键的掌握程度;对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防爆工程和建筑结构等相关技术的熟悉程度。 第一节 防火安全基础知识 一、火灾与燃烧 (一)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P32 燃烧:可燃物与氧化物之间的放热反应,释放出火焰和可见光。火灾: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剂、点火源(火三角,切断火三角就可灭火)燃烧过程: 气态可燃物扩散燃烧,燃料与氧化剂边混合边燃烧; 液态可燃物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结合燃烧; 固态可燃物先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再与氧化剂结合发生燃烧。(二)熟悉火

34、灾分类、火灾的发生特点 1、火灾分类按照燃烧特性分: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2、建筑火灾发展过程 P57 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和熄灭期初起期。主要特征:冒烟、阴燃。发展期。主要特征: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是轰燃的发生阶段。最盛期。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熄火的原因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作用等。(三)了解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了解闪燃、阴燃、自燃、爆燃的概念 P55 闪燃:可燃物(多为液体)表面或上方在很短的时间内(1秒)重复出现火焰

35、,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点: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燃点:可燃物质被点燃时的最低温度。自燃:自加热(内部发热反应)引起的自发引燃。自燃点: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燃烧的最低温度。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四)熟悉火灾发展变化及其防治途径,阻燃的要求、分类及特点 1、火灾的防治途径 P56 评价:在建筑及工程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火灾,进行安全设计;对已有的建筑和工程可以进行危险性评价,以确定火灾安全性能(防火等级)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发展的速率;火灾探测:一旦火灾发生,要准确、及时地发现它,并克服误报警因素;灭火:发现火灾之后,要合理配置资

36、源,迅速安全地扑灭火灾。 2、阻燃 通过阻燃剂使高分子聚合物不容易着火或着火后燃烧速度变慢。按阻燃剂使用方法分反应型阻燃剂:参加聚合反应,使聚合物具有阻燃性添加型阻燃剂:机械混合,使用方便,影响聚合物性能 (五)熟悉火灾探测的基本要求,火灾探测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P58 1、火灾探测:火灾报警器根据在火灾的孕育与初期阶段,建筑物内会出现的特殊现象或征兆,如发热、发光、发声以及散发出烟尘、可燃气体、特殊气味等。及时将火灾迹象通知有关人员,及早疏散或组织灭火。 2、火灾探测方法:(探测元件与探测对象的关系)接触式探测: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的,但只有烟气到达该装置所安装的位置时感受元

37、件方可发生响应;非接触式探测: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所以速度较快,适宜探测那些发展较快的火灾。(六)掌握灭火的分类及特点,火灾烟气控制 1、灭火原理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着火源隔离开来(泡沫、泥浆、隔离沟等),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砂土、石棉布覆盖,或水淹),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适用于扑救燃烧部位空间较小,容易封闭场所的火灾。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化学抑制法:使灭火剂参加化学反应。 2、灭火的基本措施: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

38、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3 、灭火剂(效果好、无污染)水灭火剂:冷却、窒息(水受热汽化)。直流水和开花水(固体、重油火灾)、雾状水(粉尘、电气设备)、细水雾。气体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高倍泡沫灭火灭火剂用于石油化工等。 4、火灾烟气控制 P61挡烟:适用于建筑物与起火区没有开口、漏洞的区域排烟:自然排烟(烟囱、烟井);机械排烟(七)掌握火灾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蒙德法。 预先危险分析(PHA)。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事件树分析(ETA)。 故障树分析(FTA)。 数值模拟方法。 因果分析。 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MORT)。二、

39、点火源及其控制 (一)了解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P62 概念: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分类:热能(火焰、火星、高热物体)、光能(光线聚焦)、电能(电火花、静电火花)、化学能(化学反应热)、机械能(撞击、摩擦)。(二)掌握控制点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 1、化学点火源 (1)化学自燃着火与水作用化学自燃着火:这类物质主要有活泼金属、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粉末等。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燃着火:黄磷等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相互接触化学自燃着火:一种强氧化剂,一种强还原剂。 (2)蓄热自燃着火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蓄热。长期堆积在一起的煤、植物等,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散不出去,会发

40、生蓄热自燃着火。2、电气火源电动机超负荷运转或绝缘不良、短路发热起火;电气线路接头松动打火;乱接电线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导致并线短路;用过的电器设备(电熨斗、电炉等)未切断电源。保险丝选用不合格,超负荷时无保护作用。 3、机械点火源 P63两个坚硬物体撞击和摩擦等机械能转变成热能,产生火花或火星,引燃易燃物质。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制工具,而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不准穿带钉鞋。两个硬度低的物体,或一个硬度高一个硬度低,撞击或摩擦时不会产生火花,但热能会引燃易燃易爆物质。三、建筑防火安全 (一)熟悉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 1、疏散走道 P66 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户门的直线距离不

41、应超过15m;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该距离不宜超过30m。 2、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的疏散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严禁采用旋转门、侧拉门。公共场所的太平门、入场门不应设置门槛,太平门为外开门。建筑物内安全出口不同方向布置,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楼梯间、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地下室、疏散走道应设应急照明;公共场所的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楼梯间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远离出口的地方,应将“出口”标志与“疏散通道方向”指示标志联合设置。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材料制作,否则在外面加设玻璃罩;灯光指示标志外面加设玻璃罩。疏散通道的指示标志应设在通道两侧或拐弯处;疏散通道出口处的指示

42、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二)熟悉建筑的防火防烟分区及分割 1、防火分区及分割 P67防火分区: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割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为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防火分割: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 2、防烟分区 为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流动,利用一些设备把防火分区划分为若干防烟空间,再利用区内的排烟口把烟排出。防烟分区:以屋顶挡烟隔板或从顶棚向下突出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之间的空间。(三)掌握典型复杂建筑物火灾的防治基本原则与措施,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法和救援技术 P6

43、61、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影院火灾注意房盖、吊灯有无塌落的迹象(起火后1520分钟掉落)。灭火人员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水枪设置避开观众厅,关键水枪灭火同步,不出现空挡。夜间影剧院发生火灾要注意火场照明。 2、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基本方法 利用固定设备、深入地下近战、地面喷射灭火、封闭窒息灭火。3、地下建筑的人员逃生冷静用就近的灭火器扑救;沿着烟扩散的方向走,黑暗中用手摸着墙壁俯着身体走。 4、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火力侦察,部署消防力量;供水措施,防排烟措施。 5、高层建筑的人员逃生利用避难层或疏散楼梯逃生利用阳台、落水管和避雷管线逃生;绳子固定一端落到地面封闭房间门窗的

44、缝隙,阻止烟气和有毒气体进入。四、消防设施 P67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设置范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4部分组成。 工业及民用建筑、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于生产和储存火药、炸药场所的。五、建筑灭火器配置 (一)熟悉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 1、灭火器适用范围扑救A类火灾:水型、泡沫、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磷酸铵盐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D类火灾:应根据金属特性选用。 2、危险场所划分 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

45、危险级(二)熟悉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基准与设计 考虑:场所的火灾种类、灭火有效程度、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的人员素质。 (三)了解建筑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与选择 灭火级别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 如 3A:灭火级别为3,适用于扑救A类火灾。(四)掌握建筑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 P68设置于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影响安全疏散。设置稳固,其标牌朝外。手提式灭火器设置在托架或灭火器箱内。不应设置在潮湿或腐蚀性强的地点,否则有保护措施。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卤代烷灭火器维修、试验或报废处理时,必须回收卤代烷,不得随意排放

46、。六、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一)了解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原则 1、断绝可燃物移走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阀门,切断流向燃烧点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打开阀门,导出容器中的可燃物料;用泥土、黄沙筑堤,阻止可燃液体流向燃烧点。 2、冷却利用消防给水系统灭火,或使用灭火器灭火;条件有限,用简单器具(水桶、面盆)灭火。 3、窒息使用泡沫灭火器喷射泡沫覆盖燃烧物表面;利用设备的顶盖盖没燃烧区;利用棉被、麻袋等浸湿后覆盖燃烧物;用沙、土覆盖燃烧物(忌水物质用干沙)。 4、扑打 对固体可燃物,火势较小时,可用扫帚等扑打灭火。 5、断电电气火灾,或火势威胁到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时,要切断电源;若使用水、泡沫等

47、灭火剂灭火,必须在切断电源后进行。6、阻止火势蔓延能够封闭的房间,关闭门窗,阻止空气流入;与着火建筑相毗邻的房间,关上相邻房门。 7、防爆将受火焰威胁的易燃易爆物质、压力容器等移到安全地区;停止向容器内输送物料,并迅速将容器内物料导出;打开阀门放空泄压。(二)掌握火场人员疏散方式及逃生路线的选择 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利用消防电梯逃生,利用楼梯、墙边落水管逃生;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及室内设置的缓降器、安全绳逃生;利用房间内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不同部位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自身衣服着火,用水浇灭;迅速脱下;就地滚翻压灭房间内起火,门被火封锁,可通过阳台转移到未着火的房间。听到火

48、警时,应通过触摸房门判断火情,不可轻易打开房门。在充满烟雾的通道上逃生时,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匍匐前进,避开烟气聚集空间。当着火层的走廊、电梯被烟火封锁,人员要靠近窗口、阳台,并发出求救信号。楼层较低(三层以下)可采取跳楼逃生的方法。3、自救、互救逃生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相互帮助,共同逃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利于逃生的东西,如床单、绳索、被子等。 4、逃生时的注意事项进入高层建筑,注意观察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等。正确选择逃生线路(不能只是往下跑)。不能因财物而延误逃生时间。不能乘坐普通电梯逃生。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不能盲目从窗口向下跳。第二节 爆炸基本概念一、爆炸的概念(一

49、)了解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 P72 物质系统的物理或化学能量瞬间释放或转化过程。 1、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物理爆炸:机械能或电能的释放或转化过程,参与爆炸的物质只是发生物理状态或压力的变化,其化学成分不会改变。化学爆炸:通过化学反应,将物质内的化学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反应产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核爆炸:核裂变、核聚变,核爆炸释放的能量极大。 2、按爆炸反应相态分:气相爆炸: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燃烧时的爆炸。液相爆炸:蒸汽爆炸等。固相爆炸:混合危险物质(粉尘)的爆炸。(二)熟悉各种爆炸的反应历程热反应:物质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由于散热不良,会使反

50、应温度不断升高,促使反应速度加快,导致爆炸发生。链式反应:爆炸性混合物与火源接触后,活化分子吸收能量离解为游离基,并与其他分子作用形成链式反应。有直链反应和支链支链反应两种。链式反应历程的三个阶段:P73链引发:自由基生成;链传递:自由基作用于其他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自由基;链终止:自由基消耗后使连锁反应终止。二、爆炸极限(一)了解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可燃气体的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可燃物的浓度不足,空气过量,反应无法持续。 爆炸上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可燃气体的浓度超过爆炸上限时

51、,过量的可燃物因缺氧而不能反应,反应无法持续。爆炸性混合气体:在这一浓度范围内的混合气体。爆炸危险度H:爆炸上限与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爆炸极限随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可燃气体的性质混合爆炸性气体的初始温度(温度升高,爆炸极限变宽,爆炸危险性增加)可燃性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压力增大,爆炸极限变宽)点火源的影响(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越大)惰性气体含量(含量增高,极限范围变窄)容器尺寸和材质(管道尺寸小,且材质传热性能好,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二)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P78 1、爆炸完全反应浓度(混合物中可

52、燃物含量)计算 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当量浓度 CHO+nO2CO2+1/2H2O (n参加反应的氧气个数)在空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 X20.9/(0.209+n)%在氧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 Xo100/(1+n) %如:H20.5O2H2O X(H2) 20.9/(0.209+n) 20.9/(0.209+0.5)29.48 Xo (H2) 100/(1+ n) =100/(1+0.5) =66.7%如:C3H85O23CO24H2O (丙烷) X(C3H8) 20.9/(0.209+n) 20.9/(0.209+5)4.01% Xo(C3H8) 100/(1+n) 100/(1+

53、5)16.7%如: CH3OH1.5O2CO22H2O (甲醇) X(CH3OH) 20.9/(0.209+n) 20.9/(0.209+1.5)=12.23% Xo(CH3OH) 100/(1+n) 100/(1+1.5)40.0%2、爆炸温度计算 根据反应热计算爆炸温度(步骤)(1)列出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2)计算燃烧各产物的热容;(3)求爆炸最高温度。 3、爆炸压力的计算 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产生的压力与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浓度、组分以及容器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 (三)掌握爆炸上限和下限、含有惰性气体组成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 1、爆炸上限和下限的计算 P85根据完全燃烧反应

54、所需氧原子数估算碳氢化合物的爆炸极限 爆炸下限 L下100/4.76(N-1)+1 爆炸上限 L上400/4.76N+4 N每摩尔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氧原子数 如: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和上限 C2H63.5O22CO23H2O L下100/4.76 (N-1)+1100/4.76(7-1)+13.38% L上400/4.76N+4400/4.767+410.7%根据完全燃烧时的摩尔数确定爆炸下限和上限 L下0.55Xo L上4.8Xo1/22、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 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的的浓度和爆炸极限进行计算 P85 Lm100/(V1

55、/L1+ V2/L2+ V3/L3) L1、L2、L3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3各组分在混合物中的浓度。例:某种天然气的组成:甲烷80,乙烷15,丙烷4,丁烷1;各组分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2.37,1.86,则天然气的爆炸下限:Lm100/(80/5+ 15/3.22+ 4/2.371/1.86)4.37三、粉尘爆炸的特点(一)了解粉尘爆炸的机理与特点 P86 爆炸机理:粉尘(铝粉、煤粉、火炸药粉尘)粒子受热,表面温度升高,达到粉尘粒子分解的温度和蒸发温度,形成粉尘蒸气或分解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就容易引起点火。 爆炸特点: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

56、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爆炸感应期较长,爆炸过程复杂,要经过尘粒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及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初次爆炸的冲击波会将堆积的粉尘扬起。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CO,伴随中毒事故。(二)掌握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1、粉尘爆炸极限影响因素 P88 一般来说:分散度、可燃气体含量、氧含量、火源强度、初始温度、粉尘粒度、湿度、惰性粉尘、灰分,爆炸极限范围,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2、粉尘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因素粉尘粒度:粒度对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对粉尘爆炸压力的影响大得多。容器尺寸:容积0.04m3时,爆炸强度与V1/3成正比。初始压力:初始压

57、力增大,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增大。(三)熟悉粉尘爆炸的特征 粉尘爆炸危险性特征参数: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 (四)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P88消除粉尘;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控制火源;适当增加湿度;惰化防护:生产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降低氧含量(使实际氧含量比临界氧含量低20)。采用抑爆装置:用抑爆剂抑制爆炸压力。第三节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一、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掌握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因素 1、民用爆破器材的分类 P90 民用爆破器材包括:工业炸药、起爆器材(雷管)和传爆器材(导火索)、专用民爆器

58、材 2、民用爆破器材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 以粉状乳化剂的生产为例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等引起的燃烧或爆炸;储存过程中由于物质(硝酸铵)自燃分解并放热而引起的燃烧或爆炸;或油相材料贮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撞车、碰撞及坠落等造成的燃烧或爆炸。3、烟花爆竹行业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非法生产现象严重:无证生产。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厂房选址、布局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从业人员素质差:没有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工人未经安全培训。烟火药配方中使用禁、限原料。缺乏安全质量保障能力:缺乏必要的检测能力,没有安全质量保证

59、体系。二、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安全技术(一)了解火药燃烧的特性,火药爆炸三要素 1、火药燃烧的特性能量特征:火药做功能力(使用特征)燃烧特征: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力学特征:一定的强度,高温不变形、低温不变脆安定性:在长期贮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稳定安全性:在生产、使用、运输过程中安全可靠 2、炸药爆炸三大特征 P92反应过程的放热性反应过程的高速性,反应生成物含有气态物质(二)熟悉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和爆炸影响因素 1、危险物质的燃烧爆炸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 P921 火炸药在外界(热、电、光、冲击波、机械摩擦和撞击等)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敏感度,简

60、称感度。一般有火焰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电感度、光感度、冲击波感度、爆轰感度等感度指标。起爆药最容易受外界微小的能量激发而发生燃烧或爆炸,并能极迅速形成爆轰。工业炸药在一定的外界激发冲量作用下引起爆轰。烟花爆竹药料受热、撞击、摩擦等易发生燃烧,一定条件下转为爆轰。 2、火炸药爆炸影响因素 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厚度和密度、杂质及含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等(三)熟悉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工厂平面布置和安全距离,工艺与设备防爆装置,自动雨淋和火灾报警系统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P93 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MPa,破坏建筑物及损伤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