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练习册_第1页
心理学教程练习册_第2页
心理学教程练习册_第3页
心理学教程练习册_第4页
心理学教程练习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 1,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 感觉 知觉 思维 2大脑皮层四个叶中对于心理生活具有特殊意义的是( )。 额叶 顶叶 枕叶 3条件反射受( )控制。 皮下中枢 皮层 皮层和皮下中枢共同 4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脑 客观现实 实践活动 5谈虎色变属于( )。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既是无条件反射又是条件反射 6.一切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反映 反应 反射 反馈 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心理( )是脑的机能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具有主观能动性 8、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想象力,这是运用( ) 观

2、察法 实验法 问卷法 产品分析法 9、请给以下题的心理现象进行选择属于什么反射: “异物入气管引起打喷嚏”属于( ) “谈虎色变”属于( ) “望梅止渴”属于( ) “谈梅生津”属于( ) “把香喷喷的炒肉丝放进口中分泌了唾液”属于( ) “进了食堂餐厅,看见案台上放着炒肉丝,闻到了喷喷的香味,口中分泌了唾液”属于( ) “画饼充饥腹更饥”属于( ) 无条件反射 具体信号类条件反射 抽象信号类的条件反射 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二、判断 1、.( )高级神经中枢指的是大脑皮质。 2.、(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思维和言语优势的半球,而大脑的右半球则是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优势的半球。 3.、( )

3、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只要外界有刺激,人就会作出一定的反映。 4.、( )如果将新生儿置于一个完全缺乏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的环境中喂养长大,他就不会有人的心理。 5、( )大脑皮层是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的管理者和调节者。 6、( ).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7、( ).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反映。 8.、( )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窥测别人在想什么。9、(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一定有人的心理。三、问答: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人的心理的产生既依赖于客观的条件,又依赖于主观的条件,心理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条件

4、是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讲,如 果没有客观现实的刺激和作用于人脑,脑本身是不会产生心理的;主观条件是从心理反映形式来讲,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人进行的。 一定的反映者由于已经形成的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态度、观点、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等的不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即使是同一个人,在 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其反映也会不尽相同。所以,归根到底,人的心理是主客观条件对立统一的产物,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四、实例分析 1、两个人观察同一棵树,植物学家首先获得的是关于树种、树龄及树的生长环境方面的知识,而画家获得的是关于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状、疏密

5、、大小等方面的印象。 答:这一事例说明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另一方面也反映着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并且还受到个人原有知识经验的深刻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婴儿时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虽然具有人脑的特征和人体的外型,但不会说话,不会劳动,只会像狼一样的爬行、嚎叫和吃生肉。请用有关心理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这一事例说明虽然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心理现象不是头脑所固有的,而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人 的心理产生的源泉,社会环境对

6、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而“狼孩”没有生活在人类社会环境之中,就没有社会活动的存在,没有社会规范的存在,没有社会 交往的存在,其心理就不能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和锻炼,因此,也就不可能具有正常人的心理。 3、一个人一次被蛇咬,以后在一次走夜路时,看到路边的草绳,就毛骨悚然,不敢前进。请分析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 答:这是一种条件反射现象。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是无条件反射与某种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因为一次被蛇咬了,产生了很深的映象,“蛇”对人便产生了条件刺激,乃至像“蛇”样的东西如“草绳”等之类,也会误认为是“蛇”,引起条件反射,产生毛骨悚然的反映。第二章 小

7、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一、选择 1有的学生在课上从不主动举手要求回答教师的提问,但始终注视着教师,这种注意属( )状态。 真正的注意 表面上的不注意 表面上的注意 真正的不注意 2( )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 3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 )能力已有较好的发展。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 4当你中途离开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 )的特性。 对比 暗适应 明适应 疲劳 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独

8、唱,你都能辨认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 )。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6在小学儿童的感觉中,( )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视觉 听觉 肤觉 运动觉 7小学儿童纯音听觉的敏感度( )成人。不如 接近 已达 超过 8根据我国学者对儿童观察力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 ) 个别对象 空间联系 因果联系 对象总体 9.“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 ) 引起的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10.忽名忽暗的灯光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是因为( )引起的。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11.引起

9、无意注意的主观条件是( )等。 知识经验 艳丽的色彩 需要、兴趣 情绪和精神状态 12.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条件是( )等。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培养间接兴趣 刺激物的强度 13.在教学中,将分散的笔画组织成字,或将单个的字组织成词,或将词连成适当的句子,都会提高注意( )品质。 广度 稳定性 分配 转移 14.注意品质中具有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的是( )品质。 广度 稳定性 分配 转移15.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这是因为注意品质中( )不强。 广度 稳定性 分配 转移 16.人从暗处到光亮处,最初强光使人发眩,什么也看不见。但过一会儿视力就恢复正常,这是视觉感受

10、性的( )。 提高 降低 既没有降低也没有提高 17.在密密的人群中,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熟悉的朋友这是属于知觉的( )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18.同样一棵松树,有人注意它的的风景,有人观察它的生长,有人分析它的木材应用,这是因为人们知觉有( )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19.“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属于知觉的( )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20.穿竖条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苗条,穿横条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胖些,这是( ) 选择性 整体性 错觉 恒常性 21.吃过甜食后再吃橘子,感觉它有些酸,这属于( ) 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适应 同时性对比 22.“

11、万绿丛中一点红”引人注目,这是( )引起的。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3.小学生做数学作业时一会儿思考,一会儿计算,一会儿看课本,这是( )的表现。起伏 稳定 分配 分散 24.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 ) 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适应 抑制作用 25.教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标出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知觉( )规律的具体运用。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26.刚入学的儿童写字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根据( )水平决定的。 视觉发展 听觉发展 肤觉发展 运动觉发展 27.刚入学的儿童做体操时,对“向

12、左转”、“向右转”的口令反应不够灵敏和准确,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常“6”、“9”不分,“bd”、“qp”不分。这是由于低年级儿童的( )水平不高。 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 28.倒看物体仍不变,这是知觉的( )。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29.人们用手拿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属于() 选择性 整体性 错觉 恒常性二、判断 1注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 2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和感官,就能有感知觉。( ) 3人的感觉能力的高低是天赋的,训练是无济于事的。( ) 4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可发生在同一感觉之间。( ) 5错觉是

13、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避免。 ( ) 6近视眼的人,视敏度比正常人低。 ( ) 7人有适应能力因此视力差的人若经常在暗淡的光线下长时间地注视,有助于视敏度的提高。( ) 8小学生时间知觉水平的提高,与他们掌握和运用数概念、计时工具等有关。( ) 9.同一个人在任何条件下,对同一刺激物的感受性都是一样的。( ) 10.适应是在刺激物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 11.同一场合下,人们就能有共同的知觉对象。( ) 12.平常我们说“这事我没注意”就是无意注意。( )三、回答 1、你若是低年级的教师,将怎样考虑到学生注意的特点组织好教学工作? 答: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无意注意为主,

14、而发展有意注意又为学习所必需,要做到:、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通过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组织和发展有意注意;、积极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提高注意品质。 2、小学儿童对描绘在纸上堆积在一起的立方体数常常不能正确确认,而且总是多判,这是为什么? 答:小学生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不懂透视原理和缺乏立体感,把立体图形中的每个面作为一个图形来计算,因而造成多判的错误倾向。四、事例分析 1、为了把课上得生动形象,王老师带去了不少直观教具,有实物、图片、还有模型。进教室后,王教师就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请用心理学注意的有关知识分析一下原

15、因。 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是利用无意注意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办法之一。但教具过多,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特别是进教室后把教具放在讲桌或挂在黑板上,学生的注意会被这些教具所吸引而不注意听讲,而到该用教具是已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因而教学效果降低。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一、选择 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记忆。瞬时 短时 长时 运动 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 )会发生变化。 量 质 量和质 不 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 )性遗忘。 暂时 永久 一般 特殊 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亿。 积极 消极 熟悉 情绪 5当我们在阅读

16、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想象的形象。 有意 无意 再造 创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 )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经验 知识 客体 表象 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 )发展的表现。 有意性 现实性 创造性 概括性 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 )的发展的表现。有意性 现实性 创造性 概括性 9.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问答题与填空题属于( )。 再认 再现 10.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 ,以后见到这个字能读出来,这是(),而且还能背着写出来,这是( ) 识记 保持 再认 再现 11

17、.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 。记忆联想 记忆表象 幻想 追忆 12.在阅读文字作品时,作品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出现在眼前,这种心理现象是( ) 。 有意想象 无意 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13.看到天上的云朵云层,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心理现象是( ) 。有意想象 无意 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14.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 )有意想象 无意 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15.无意识记是( ) 的识记. 无意义 对材料不理解 无预定目的 二、判断 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 2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

18、 3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 5采用尝试重现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 7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 8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 10.记忆是反映过去感知的事物( ) 1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 12.表象的概括性反映的是 事物的本质属性( ) 13.只要提高记忆效果,就能防止遗忘( ) 14

19、.复习 就是 反复阅读,读到记住即可( ) 15.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占重要地位( ) 16.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也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 ) 17.幻想是一种不能实现的想象( ),18.鲁迅先生依靠幻想,构思出了阿Q的型形象。( ) 19.能再认的一定能再现,能再现的未必能再认( )三、回答 1、你认为怎样进行复习最有效? 答:复习要及时;复习方式要多样化;复习分量适当;复习是要对材料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答: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将所学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对有

20、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A、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 来;B、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四、事例分析题 小明一进中师,高年级的同学就教给他一个学习的法宝上课认真听,课后尽情玩,考前加夜班,考试必过关。小明按照这个法宝学习了一个学期,虽然期末考试 过关了,可是第二学期一开学,才发现脑子里空空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小明感到非常苦恼。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明为什么这样?应该如何做才能学到知识? 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们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小明的学习违背

21、了遗忘规律。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学习,考试前临阵磨 枪,而没有效地及时复习,使知识牢固化。要学到扎实的知识就应该根据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其次,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再者,复习分量 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提倡“过度学习”;最后,复习时要将学习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第四章小学儿童的思维 一、选择 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直觉性 2“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直觉性 3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

22、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是( ) 分析 抽象 概括 综合 4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思 维过程是( )。具体化 抽象 概括 综合 5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 )阶段。 六七岁 七八岁 八九岁 十至十一岁 6.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摆的是大桥”、“擂的是铁路”等,这种思维是 ( ) 集中思维 动作思维 发散思维 形象思维 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 ( ) 。 动作思维 抽象思维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8.人们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思维, 叫 ( )

23、动作思维 抽象思维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二、判断 1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它与感知觉等认识的低级阶段无关。( ) 2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认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推知过去,预测未来( )。 3加强学生的朗读、默读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4“鲸不是鱼”这是思维形式“推理”的表现。( ) 5“会飞的是鸟”这是日常概念。( ) 6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 7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 8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9同一儿童能演算较抽象的数学题,但在理解

24、历史事件时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中不平衡表现。( ) 10小学儿童说“马是动物”,这说明他已揭示“马”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 11、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因而比集中思维更为重要。( ) 12、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思维活动的直观形象性很突出,即使到高年级,他们形成概念,理解教材,进行判断推理,也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 )三、分析题 一位教师在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应用题启蒙教育时,制作了插入式活动卡片: 他先用四开大小的画纸画。上河、岸各半的彩色图景,再用刀划出若干道小口;然后又用硬纸剪若干张小鸭子图案,正反面涂上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题意将小鸭子插在背景图上

25、,成为一道三情景习题。 岸上原有5只鸭子,又游来3只共有几只? 岸上有8只鸭子,游去3只,还有几只? 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还有3只,共有几只? 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有3只,河里鸭子比岸上少几只? 岸上有6只鸭子,游去1只,又游去2只,岸上有几只鸭子? 教师在使用时根据题意,将鸭子只数和方向加以变换,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请根据知识掌握的过程有关理论来分析这一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 答:这位教师的教具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他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了兴趣。首先,教师充分掌握了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特点,孩子在 初学应用题时往往对抽象的文字和教学的理解发生困难,因而教师根据教学艺术制作

26、了直观教具,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变化,使孩子对“共”、“多”、“少”等 概念有具体、形象的认识,为他们形成数学概念提供了基础。其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拓宽思路,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再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不仅在讲授计算课时可以使用,而且在反复练习时也可以使用,这样又能时教师节约大量的课堂准备 时间。如果在制作活动教具时,不仅制作“小鸭子”的图案,还可以制作“小青蛙”、“游泳的小朋友”等图案,那么,这种活动卡片在“数的认识”、“比多”、 “比少”等教学内容时都可以用,而且能增添情趣。四、问答题 1、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

27、能力? 答:对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是主要的途径,教学达到对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除了教材中所表述的发展儿童语言、丰富儿童感性经验、运用变式和比较以及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儿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而引起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儿童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有:课前布置活动性的作业,在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时,引发新旧知识矛盾;课堂中的提问等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正确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找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作出新的概括。 小学儿

28、童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因而他们的思维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他们不善于全面地分析问题,常常被事物的表面现 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具体事例说明原理,多提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多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 过的知识,把已掌握的抽象公式、原理、法则等应用到具体事例上去,解决新的课题。使儿童在解决各种课题中,逐步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正确地运用 概念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养成自我检查思维结果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发展。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一、选择 1“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言语表情 肢体表情

29、 面部表情 音调表情 2“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心境 应激 激情 道德感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美感 心境 道德感 理智感 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情感。 心境 美感 激情 应激 5小明解开3道数学难题,心相惑到无比得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美感 心境 激情 理智感 6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愉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 丰富性发展 深刻性发展 可控性发展 稳定性发展 7小红在小学二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入二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减少,这说明小红的

30、情感()得到发展。 丰富性 深刻性 可控性 稳定性 8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以菜同学是否跟自己一起玩,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而中高年级儿童则从他(她)学习是否好,是否遵守纪律为集体做好事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这说明儿童情感的()在逐步发展。 丰富性 深刻性可控性 稳定性 9“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10“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 坚持性 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水平比较低。 自觉性 果断

31、性 自制性 坚持性 12.目瞪口呆,愁上眉梢,这属于 () 言语表情 肢体表情 面部表情 音调表情 13.人们对风景的欣赏,对好人好事的颂扬,这些情感内容是( ) 心境 应激 激情 美感 14、与冲动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 坚持性 15、“优柔寡断”是和意志的() 相反的表现。 自觉性 果断性 白制性 坚持性二、判断 1“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 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 3人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颂扬,是道德感情的体现。() 4“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化险为夷”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道德惑。( ) 5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出现由一

32、种表情转向另一种表情,如批评就不高兴,表扬就高兴,这说明他们情感的稳定性较差 6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 7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讲述,激起儿童相应情感体验的产生这种情感体验称之为移情。( ) 8新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所产生的畏难情绪,这便形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内部困难。( ) 9受意识支配的那种学熟了的动作叫随意动作,这些随意动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 ) 10困难越大,越有利于小学儿童的意志培养。( ) 11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表率,对小学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积极影响的。( ) 12.目的订得越高,人们在行动中的积极

33、性就越大。() 13.坚强的意志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表现出来。 14根据一个人的表情动作,完全可以确切地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体验() 15、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激情() 16、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称之为决策。()三、匹配A、瞠目结舌,呆若木鸡 心境B、对黄山风景的赞美理智感C、爱父母,爱集体、爱自己美感D、好奇、怀疑、自信道德感E、意志努力意志行动阶段F、执行决定意志行动的心理成分G、决策意志品质H、果断 激情I、 忧者见之则忧,喜见之则喜答案: A B C D E F G H I 四、问答 1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 答:、教育、教学中不断增长小学儿童的

34、知识,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首先,要清楚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讲 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对事物的是非、好坏、每丑、善恶能够进行辨别和评价;其次,教育中要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使他们的情感 体验逐步向更高水平发展;、创设情景,陶冶小学儿童的情感;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移情。关键是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在这方面有多种方法,如,开展 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活动,与别人比较,想象别人的态度,运用词语来调节自己的情感体验等。 2阐述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答:意志不是孤立的心理现象,它同认识和情感过程有着密切联系,三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

35、。、意志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一方面意志行动总是建立a在客 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上;另一方面意志对人的认识以巨大的影响,可以推动或阻碍认识的发展。意志和情感不可分。人的意志行动总是伴随着情感,情感可以成为意 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另外,意志对情感有控制、调节作用,可以使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3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动机和目的,多半是由家长、教师提出的,他们的动机和目的比较短暂、狭隘、 具体。中年级以上儿童,逐步学会自觉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逐步具有比较远大的、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36、。、小学儿童的动机和目的从不稳定向稳定过 渡;在解决动机冲突、选择行动方案过程中,常表现为受具体事物左右,不善于运用道德标准作为意志行动决策的依据。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克服困难毅力增强 主要表现为小学儿童面对困难和面对挫折后的表现。面对困难,小学生低年级常表现为慌张、粗心、懦弱,屈服于困难;中年级以上儿童能作进一步努力去克服困 难。面对挫折,小学儿童一般不能正视现实,不善于分析原因,常把挫折的原因归因于无关的他人和事物上,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有些高年级儿童在挫折产生时, 能面对现实,鼓起勇气克服困难。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选择 1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C )。 A、活动 B、交往

37、C、人际吸引 2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C )。A、电视 B、动作 C、语言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B )。A、师生关系 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 A )。A、友谊 B、同伴 C、同伴团体 5为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 6.群体团结的基础是( C )。A、群体规范 B、凝聚力 C、心理相容 D、友谊 7.小学儿童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是( B )。A、不良品行 B、成绩不好 C、容貌差 D、不讲话 8.对人际吸引影响最大的深层因素是( C )。A、仪表风度 B、交往频率 C、心

38、理品质 D、空间距离 9.在整个小学儿童期,择友的重要标准是( A B C D )。A、敬慕关系 B、直接接触关系 C、接受关系 D 、其他关系 10.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是( C )。 A、活动 B、交往 C、人际吸引 11.小学儿童选择同性别同伴的比率达到高峰是在( A )。A、五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六年级 12.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工作重点是调整(C)。A、受欢迎儿童 B、中间型儿童 C、不受欢迎儿童二、判断 1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伴关系。( )。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其本质也是一

39、种人际交往.() 4.学习行为对小学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具有关键作用. () 5.班级中的小团体只有消极作用。() 6.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关心那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帮助他们改变处境.() 7.一个班集体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形成规范。() 8.青春期以前的儿童,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同伴,在小学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孩找男孩的比率高于女孩找女孩的比率,两者发展的趋势也不一样。() 9.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在高年级形成,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定。() 10.小团体是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它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 支持,因此,可以让其自由发展,不加限制。() 11.教师要调

40、整处境不利儿童的地位,只需对他们进行个体训练和指导就行。() 三、简答题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全员性;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2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教育实践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特点。它是儿童社会交往积极性的表现,也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的保证。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一、选择 1、个性是( B )形成的。A、天生的 B、出生后立即形成的 C、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2、个性从功能上讲,具有( A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可变性 3、个性从发展的角度讲,又具有( D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

41、性 D、可变性 4、人的兴趣的转换,必然引起活动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能力的改变,这反映了个性具有(B)。A、稳定性 B、整体性C、社会性D、可变性 5、个性的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构成了个性的(C)。 A、可变性 B、发展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6、个性是( C )的统一。A、稳定性和社会性 B、整体性和社会性 C、普遍性和个别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7、( B )是个人发展的意图和决心的表现,在个性中起重要的动力作用。 A、需要 B、志向 C、兴趣 D、世界观 8、( B )需要是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 A、活动需要 B、认识需要 C、交往需要 D、成就需要 9、( D )是个性倾向性的

42、最高层次。 A、需要 B、志向 C、兴趣 D、世界观 10、( C )需要是小学儿童的基本的社会需要。 A、活动需要 B、认识需要 C、交往需要 D、成就需要 11、小学儿童的价值观特点是( C )。A、个人价值观 B、群体价值观 C、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 1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个性具有( D )。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个别性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A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可变性 14、“浪子回头金不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 D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可变性 15、儿童的兴趣从直接兴趣向间

43、接兴趣转化,是与其( B )直接相联的。A、需要 B、认识能力 C、情感 D、活动 16、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发展的动力它是个性构成的(B)。A、核心 B、本质 C、关键 D、主体 17、希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当一个“三好学生”这是小学生的( B ) A、交往需要 B、成就需要 C、认识需要 D、自尊需要 18、个性的本质特点是( C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可变性 19、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 A )上。 A、职业志向 B、道德志向 C、政治志向 D、经济志向 20、小学能把志向和当前的学习结合起来的占(A)。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五分之一 21、希

44、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鼓励和赞扬以及同学的支持,这是小学生的( C )A、活动需要 B、认识需要 C、交往需要 D、成就需要 二、判断 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3交往需要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需要。( ) 4在整个小学阶段一儿童交往需要的强度日益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6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个性和谐地发展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 9、兴趣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它与全部心理过程都有密切联系。 10认识需要是小学儿童的最

45、基本的需要,而交往需要是他们的主导需要。 11.小学儿童与教师交往需要的发展是他们婴幼儿期时与伙伴交往需要 的延续。 12.年级越高,儿童学到的知识越多,他们对学业失败的焦虑也就越低。 13.要使儿童的需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创造条件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 14.小学儿童的价值观的发展处于由价值观向世界观过渡的阶段。 15、.就主导特性来说,个性是可变的。 16、一个人只有在一贯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 17.小学高年级把有一位好老师、好课本,作为认识需要中最主要的内容。 18.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因而,表扬越多越好。 19.个性是一个人独有的,而

46、别人绝对没有的心理特征。 20.个性具有稳定性,所以人的个性是不变的。 21.人的需要是一成不变的。 22.客观事物引人入胜,使人感兴趣,这是间接兴趣。 23、个性是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24、一个人身上偶然出现的心理方面的特点,同样是这个人的个性特征。 2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的个性存在个别差异。三、简答题 1、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哪三个系统?各系统又有哪些心理成分? 答: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三个紧密相连的系统。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等心理成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心理成分。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47、心理成分。 2、什么是需要?什么是动机?二者是什么关系? 答:当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当某种需要被人意识到并变成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后,便成了动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3、为什么说个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性? 答:人的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使用的心理工具(语言)是社会的;个性所反映的各种关系是社会的。第九章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选择 1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 B )。 A、潜意识 B、自我意识 C、无意识 2自我意识的形成要比个性的形成( C )。 A、晚 B、同步 C、早 3自我

48、意识的作用可归为一条,那就是( B )。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动力功能 4、小学生自我意识在( A )之间发展尤为迅速。A、一、二年级 B、三、四年级 C、五、六年级 5.曾子说:“吾日三省语身”,这里的省是( A )的意思。A、自我观察 B、自我分析 C、自我评价 D、自我监督 6、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C)A、自尊感 B、成功感 C、自信感 D、失败感 7、被比之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的是( D )A、自我检查 B、自我控制 C、自我掩饰 D、自我监督 8、.学习成绩差的儿童通常是自我评价( C )A、过高 B、适当 C、过低 D、都不是 9、当

49、别人不小心把脏水泼在你身上而赶昆向你道歉时,你尽管恼火但也表示:“没关系”。这种心理现象属于(C) A、自我检查 B、自我监督 C、自我体验 D、自我掩饰二、判断 1自我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自我认识。( ) 2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成绩对于儿童的自我评价起着主导作用。( ) 3学习上的“平等竞争”是指全班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普遍竞争。( ) 4社会视角转换技能是指在社会认识过程中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评判自我的技能。( ) 5.自尊感是与社会评价相联系的。( ) 6.“自我掩饰”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因此,这种现象是消极的,应该避免.( ) 7.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三至五年级最为

50、迅速。() 8.自我意识各成分之间的发展是同步的、均衡的。() 9.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分数比高年级儿童高,说明低年级自我控制的发展水平比高年级儿童高。 10.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11.儿童的自我评价是在与同龄人的交行为表现活动中形成与校正的。() 12.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完全依附于教师和父母,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独立的看法。() 13.儿童自我评价的稳定程度,整个小学阶段仍是低的,到了初中三年级以后才趋于稳定。 () 14.学习上的“平等竞赛”是指鼓励儿童与自己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人进行“平等竞争”。( )三、简答题 1、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

51、特点是什么? 答: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 自我评价全面性的发展; 自我评价稳定性的发展。 2、学习活动中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答:利用原有的信心和成功的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自我评价偏低的儿童中倡导“自我竞赛”。鼓励儿童与自己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人进行“平等竞赛”。 四、分析 1、小刚是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平时沉默寡言,胆小,从不主动表现自己.老师要他发言或是交给他去完成某一任务时,他总是非常紧张,推说自己不行.其实,真的去完成,每次又还是完成较好,能力并不差.请分析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将如何对待他? 答:这是由于小刚同学过低的认识评价自己,从而形成了自卑心

52、理。对这类学生,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要多关心爱护他们,给他们以温暖;给他们做出 恰当的评价,告诉他们并不比别人差;尽可能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最后,只要他们有进步,不论大小,都应及时给予表扬。 2、 小陈和小李同是某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期末数学考试时,小陈得了95 分,小李得了85分,小陈是全班第一,可当他们拿到试卷后,二者的反应却不一样,小陈并不高兴,他为没能考100分而懊恼,而小李看到自己考了85分,以前从来没有这么高,因此,感到非常高兴,请分析这是为什么? 答: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一般与工作是否取得好成绩有关,但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期望水平。小陈认为自己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

53、绩,因此,即使 取得了95分,并高居全班第一,但并不认为自己是成功的,而为自己没有考取100分而懊恼。而小李虽只得了85分,但由于从来没有取得这么高的分,因而感 到非常高兴。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选择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 A )行为方式。 A、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和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 D )能力。 A、想象 B、记忆 C、观察 D、思维能力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能力( D )。 A、记忆力 B、想象力 C、推理能力 D、操作能力 4下列哪一项更多

54、表现为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B )A、性格 B、气质 C、情感 D、品质 5诸如正直、慷慨或懒惰、吝啬这些个性品质都表示人物的( B)特点。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情感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B)。A、13% B、3 C、03% D、1 7.是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心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 B )。A、智力;B、一般能力;C、特殊能力 8.自信、谦虚、自尊等属于性格的( B ) A、理智特征;B、态度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 9.能力水平低于常态的弱智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B ) A、13%;B、1.3%;C、3%;D、14 .5% 10.人

55、的四种气质类型( E ) A、粘液质最好;B、多血质最好;C、抑郁质最好;D、胆汁质最好;E、无好坏之分 11.某学生易冲动、急燥、直率、豪爽、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他们气质属于( A ) A、胆汁质;B、多血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12.以对事情特敏感,体验深刻而持久、行为孤僻、畏缩为特征的 气质类型是( D ) A、胆汁质;B、多血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1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型的人,其神经和气质类型是( D ) A、安静型、粘液质;B、弱型、抑郁质; C、兴奋型、胆汁质;D、活泼型、多血质 14.( A )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A、性格的态度特征

56、;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理志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 15.( A )更多的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A、气质;B、性格;C、能力;D、情感 16.到了小学( C )年级儿童进入了性格发展的骤变期。 A、二年级;B、四年级;C、四六年级;D、六年级 17.、( D )性格中的镇定、勇敢、果断等特征属于性格的:A、态度;B、理智;C、情绪;D、意志 18.(B )教师的教学能力属于: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认识能力;D、社会交往能力 19.( C)王勃10岁能诗,齐白石30多岁才开始学画,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种差异属于: A、能力类 型的差异;B、能力发展水平差异;C、

57、能力表现早晚差异;D、都不是 20.( C)人的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 21.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 B)等品质 A老诚、稳定、坚忍不拔;B、勇敢、坦率、热情 C敏感、抑郁、 细腻;D、活泼、机敏、好交往二、判断。 1.能力是某种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生理条件。 2.能力的早期表现是智力优异的标志,人称“早慧”,没有早慧的人,就不会有优异的智能。 3.教师的职责是及早发现超常儿童,加以精心培养。 4.知识就是力量,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 5.成绩优异的学生,说明他的智力是超常的。 6.因为气质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经形成,就

58、不能改变。 7.掩蔽现象不等于神经系统特性的根本改变。 8.经研究,在中国男性儿童中,抑郁质的人非常显著地多于女性儿童中抑郁质的人。. 9.性格无好坏之分,气质却有善恶之别。 10.气质在个性中是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 11.世界上性质完全相同的人是不会有的,但却有性格相似的人。 12.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并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13.班风也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性格。 14.性格比气质的形成要早一些。 15.早慧的儿童长大后一定会取得很高的成就。 16.天才是由遗传决定的,是各种能力发展和有机结合。 17.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平常。 18.

59、当知识经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就是技能。 19.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可以完全表明他的能力大小。20.人的智商是可以变化的。 三、问答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答:性格与气质彼此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气质主要是先天获得的,较难改变,也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主要是后天养成的,有可塑性,有好坏之分。气质与性格彼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联系:不同气质可以使各人的性格特征显示出各自的独特色彩。某一气质会比另一气质更容易促进个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2如何培养孩子获得良好性格? 答: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进行教育。

60、 3.、A、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区别:能力是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概括化;知识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在自己 的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习惯化了的熟练的行为方式。B、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 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关系密切,但并非存在绝对的因果制约性。能力的高低还受到个性等其他因素的影 响。第十一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 )。A稳定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