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新能源轿车产业发展分析 摘 要: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今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面临的发展现状主要是资金、人才均有较大缺口;市场宣传力度还不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未取得全面突破;政策的扶持力度上也不够细化。面对这些问题还需政府、企业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消费市场环境。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
2、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必然的选择。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也将是汽车行业的新导向。(一)引言燃油汽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降低油耗并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及开发低污染或零污染的绿色汽车(又称环保汽车、清洁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目前,我国汽车销售量正快速增长,到今年年底,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全年轿车累计销售747.31万辆,同比增长48.07%。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汽车能耗与尾气污染,也使我国遭遇汽车走入家庭后的世界性难题。汽车的节能减排,不是一天就能解决
3、的问题,而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1国外相关技术及研究 国外在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汽车电池的研究上走在最前沿的美国,英国都有各自的不同技术。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名为 “SmartChargerController(简称SCC”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电动汽车。英国的一家公司发明了被称为Elektrobay的路边充电站,它不仅可以为微型电动车充电,也可以为大功率的电动车快速充电。各国都加大了对新兴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被推向市场。 美、日、欧盟各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各有侧重
4、。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根据各国政府导向、本地区传统和技术成熟度,分别走出了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代表的三条路线。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能源车,采取不同的支持方法。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燃料电池技术,主要通过直接资助等手段在供给端鼓励技术研发;对于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在消费环节通过税赋优惠等措施来扩大市场,并取得良好成效。混合动力汽车已成功实现商业化,销量稳步提升。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最为成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已经在北美、日本和欧洲成功实现了商业化。2. 我国低碳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动态我国在低碳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不少专家学者做了重要论述,上海复旦大学的罗少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5、战略研究中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催胜民所著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书中内容既有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也有最新发展的一些高新技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
6、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产业化。2009年6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主要对新能源汽车的三个技术阶段的产品进行了细化。到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了八九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状况发展到何种程度?相关产业链发展如何?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下,我国新能源轿车发展呈现出何种趋势,我国新能源轿车消费市场容量又有多大?本报告将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捕捉市场最新消息,结合全球发展状况,解答上述问题,为我国企业在
7、低碳经济时代下新能源轿车消费市场战略规划与预测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新能源轿车的市场定位及我国的新能源轿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根据当前国外新能源轿车的发展趋势,结合影响轿车市场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等诸多因素,提出对我国未来新能源轿车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对我国新能源轿车的市场做一个前瞻性研究。 论文通过对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宏观环境分析,运用市场研究中的SWOT分析方法,来确定我国新能源轿车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清楚的确定我国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缺点,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制定出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
8、必要性及战略意义 (一)发展新能源轿车的必要性1石油紧张激发新能源轿车发展。石油价格上涨,牵动了全球经济神经。1998年原油价格还不足10美元一桶,2003年稳定在25美元左右一桶。但到了2004年原油价格不断上扬,国际油价每桶在90美元以上徘徊,逼近标志性的100美元大关。2007年10月底,国际油价上涨了59%,2008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3月油价升到每桶110美元,5月底到130美元,到了7月4号,上升到150美元大关,在能源消耗型增长模式下,中国能源安全已经告急!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机动车要消耗2.56亿吨石油,占中国用油的80%,如果使用新能源的汽
9、车替代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将开拓一个全新的大市场,所以说,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在未来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我们汽车、轿车企业必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2国际金融危机迫使汽车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危机的灾难开始传染到危机重重的汽车行业。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汽车行业的危机也开始从北美传染向欧美汽车市场。销售数据显示,北美市场所有汽车公司2008年9月份的销量平均下滑26.6%,创下了50年来的最惊人纪录。金融危机把灾难带给了每一家汽车巨头。更糟糕的是,以中国市场为首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未来开始变的模糊,原以为可以免疫的新兴市场从2008年4月份开始集体步入低速,4月份到9月份,中国车市连
10、续五个月环比下滑。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汽车业,甚至影响到了中国市场,但这是一次产业调整的良机,日前很多国家以政府注资的方式挽救汽车巨头,面对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萎缩,很多企业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才是惟一的出路。(二)发展新能源轿车的战略意义1.是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作为一项便捷交通用具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8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9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173万辆,增长18.1%。民用
11、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增长24.5%;其中私人轿车1947万辆,增长28.0%。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汽车市场极其广阔,发展也积极迅速。但是,快速发展的常规汽车业也给中国带来不少问题。首先,汽车消耗了大量的油气资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曾经表示,当前汽车耗油约占整个中国石油消费量的1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57%。由于我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家,庞大的汽车耗油需求量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威胁到了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其次,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温室气体和铅化物,我国数目如此庞大的汽车群,每年的尾气排放物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气候变化问题。有数据表明,在
1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50%的空气污染来自于汽车排放。再者,我国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减排二氧化碳的责任会越来越大。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很重要也很必要。通过采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汽车的耗油量,减少温室气体和铅化物的排放,是我们破除困境,履行节能减排承诺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长期以来,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水平一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自主核心技术,以至现今仍没有有影响力的传统汽车民族品牌。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软肋之一是发动机技术,这一点限制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拉开了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13、新能源汽车其动力装置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有很大区别。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掌握核心的动力技术,可以弥补我国在发动机研发技术发面的不足,从而拉近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赶超。3.可以储存低谷电,帮助新能源领域其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电。风电和光伏电都是间隙能源,需要储能装置进行调节。目前,除了用大规模的液流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外,很多新能源汽车采用的镍氢、锂离子电池等也能作为分散式储能电池。这样,我们可以将风电等的低谷电用电池储存,白天用来开车。有数据表明,到2020年,
14、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9亿千瓦-10亿千瓦,低谷电可为4000万辆-5000万辆锂电汽车充电。这样既为充电汽车找到稳定的充电能量源,减少对污染较大的火电等的依赖,同时还可以拉动对风电和光伏电等的需求,帮助风电和光伏产业等的发展。(三)目前新能源轿车产业分析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
15、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当前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当中所使用的技术。1.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el,HEV)。混合动力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加装一套内燃机,用以减少汽车的污染,提高汽车行驶里程,且符合汽车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一种汽车。目前有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结构形式。混合动力汽车(亦称复合动力汽车)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车载动力源有多种: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具有内燃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我国非常重视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与开发,有关工作开始于上个世纪90 年代。在“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北京理工大
16、学、清华大学、东风汽车公司等国内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联合攻关,相关研究被列入“十一五”863 计划重大项目。混合动力汽车涉及到几项关键技术,分别是混合动力单元技术、控制策略技术和能量存储技术。在这几个技术方向,我国科技人员都有一定的突破。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国内新能源领域内产业化进行的比较好的一类汽车,目前,已有部分实现小规模的生产。如在2005 年12 月,中国得一汽集团就下线了Prius,实现小批量生产。在2008 年,本田的思域混合动力汽车、丰田雷克萨斯RX400H 和LS600H 以及GS450H、RX450H 多款混合动力车型也进入我国市场,同时通用公司的君越汽车也已在我国上市
17、。当前,我国一些自主品牌也走进该领域的前列,如比亚迪油电混合车BYD F6 DM等。比亚迪的F3DM双模混合动力车已进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2. 纯电动汽车(BEV)。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车载电源一般为二次电池( 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纯电动轿车的主要技术构成分为:整车部分、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系统主控制器、电池及其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机等。我国的纯电动汽车研究这几年有很大进步,技术水平大有提升,特别是在动力装置方面。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曾组织开发了“电池-电容混合电动汽车应
18、用示范系统,并在2008年3月通过专家验收。据悉,该系统在标准工况下,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可达300km,最高时速100 km/h,一次充电时间小于3 h,每公里耗电不到1.61kwh,这标志着我国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研发迈出了一大步。国内的汽车企业也十分看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比亚迪、长城和吉利分别展出了比亚迪E6、长城欧拉和吉利熊猫等系列的纯电动汽车,吸引了市场的注目。根据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划分,镍氢电池汽车属于技术成熟类电动汽车,而锂电池汽车则属于技术发展阶段的汽车,国家在2009-2011年里在推广范围和力度上对这两种汽车会有所区别对待。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
19、V)。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这种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反应过程不经过燃烧和热机做功,因此其能量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的的限制,转化率可达到60%-70%,实际使用效率接近普通内燃机的2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就将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列入国家攻关计划。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世纪富源燃料电池公司、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就分别研制出5KW-30K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十五”期间,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被列入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目前在中国处于示范项
20、目阶段。“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示范项目”受到中国政府、全球环境基金(GEF)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支持。一个总投资3200万美元的示范项目目前正由国家科技部、北京市、上海市共同组织实施。该项目的远期目标是推动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在中国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项目于2003 年在北京启动,北京市和上海市各采购6 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进行示范运行,预计这12 辆车总共运行将达160 万公里。4.氢发动机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的内燃机系统有点类似于传统汽车内燃机系统。其内燃机可直接燃烧氢,而不使用其他燃料,产生水蒸气排出。这类车存在几个技术难题,一是氢气的安全存放和储运。由于
21、氢气在常温下呈气态,为能使汽车长距离运行,必须有充足的氢源,一般需要采用加压技术;另外氢气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其安全储运一直是一技术难题。二是燃烧效率较低,氢内燃机的能率转化效率低于氢燃料电池,要使得汽车具有足够的马力,提高其能效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氢发动机汽车涉及到氢能的综合利用问题,我国十分重视氢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和国际进行了广泛合作和接轨。在2003年11月,和欧盟共同签署了“氢经济国际合作伙伴计划(IPHE)”。在2008年4月,上海社会科院和BMW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中国发展氢燃料汽车战略国际研讨会”。科技部负责人曾表示,氢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中国绝不能落后,既要寻求
22、国际的合作,又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子。目前中国已在一些氢能汽车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上,取得一定进展。(四)新能源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导向鉴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业的发展势头,许多机构都表示了对中国的信心,认为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部分技术优势、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将帮助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跑者。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报告称,“中国正面临着重塑全球汽车行业的独特机遇。”罗兰贝格汽车行业中心发布了名为“Powertrain2020中国志在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领跑者”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在世界电动汽车市场成为技术领跑者的目标绝非天方夜谭。”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
23、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曾经表态:“再经过4年,到2012年每年有10%产量的混合动力车的话,将会更换一大批公交汽车、出租车等,如果到那时有100万辆节能的混合动力车的话,一年可以节省汽油7.8亿升,这样我们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汽车工业世界强国的目标就很快了。”3从很多媒体报道中,我们得知,科技部、财政部等许多部委领导都深信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就曾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流竞争车型,代表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一)发展新能源轿车的优势分析1首先,中国拥有巨大的汽车市场,而且最重要的是
24、,这是个多元化、多层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使新能源汽车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是人口大国,总人口约13亿,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虽然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但是就东部而言,汽车市场发展广阔。由于近几年家用轿车的数量是明显增加,所以面临的问题是交通堵塞。同时作为发达的城市,其工业化进程非常快,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因此节能减排迫在眉睫。从人口因素来讲,东部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可行性。2其次,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并且取得了技术上的局部创新和领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中国车企投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它们资金相对宽裕,有能力加大相关技术投入;而
25、且,在传统汽车技术中,中国车企沉淀的资产相对较少,因此技术转换成本较低。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我国采用磷酸铁锂技术开发的电池,取得技术突破,不仅安全性高、寿命长,而且成本低。中国的电池生产规模也很大,目前约有三百个电池厂在生产各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3第三是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电动汽车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便是金属锂和稀土。中国的锂资源占全球含量的30%以上。即便是电动车大规模生产,中国仍然可以在锂资源上保持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进口。4(二)发展新能源轿车的劣势分析1技术水平制约。我国企业至少要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新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其中一项核心技术,才能进行新能源
26、汽车的生产。虽然我国汽车企业现在也着手发明新能源需要的相关技术,但是道路非常坎坷,在合资企业中,外方难以接受转让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强制要求,合资企业把新能源技术带到国内的态度一直不是很积极,即便已经在国内生产,但也相当于整车进口,其价格很高。2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按照科学的划分,交通能源转型有3个阶段: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供应;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量产有效利用新能源。单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成功进行示范运行,并不能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战略规划不能够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即使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
27、但主流产品会没有竞争力,从而将置身于危险的境地。问题是,目前中国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远未建立,国家也还没有制定出新能源大规模供应和能源基本转型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长久、稳定发展缺乏新能源供应这一物质基础。3消费者接受程度低。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中国消费者有一种“趋同”效应,如果别人都买,我才去买,如果别人不买,我也不买,所以,新能源汽车在打开局面上非常被动。同时新能源汽车在成本上比较高,所以在售价上也是高于一般的轿车,最后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服务网点不到位,这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顾虑。(三)发展新能源轿车的机会分析1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每
28、个行业都谈论的话题。尤其是汽车行业,因为石油短缺,尾气排放严重,加剧了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运输成本增加。所以,国家、企业、消费者都认识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管从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消费者购买意识等方面来讲,都是有利的。2国内石油供给紧张。我国是一个石油需求大国,其中大部分的石油都是依赖进口,其石油供给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有些消费者有经济实力去使用传统燃油汽车,但是石油是不可能再生资源,最终有一天一定会衰竭的,所以就会形成“贵金难买油”的局面。在目前情况下,作为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车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3消费环
29、节的税收倾向。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已经从过去支持科研开发转向支持其产业化。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这些项目将优先获得消费环节、生产环节、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国家扶持。同时,国家已实施燃油附加税,这也是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的一个刺激措施4经济环境良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轿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07年我国人均GDP1300美元左右,而上海、浙江等沿海和北京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而且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都在10%以上,国民消费结构已有衣食为主转入以住行消费为主。据统计,2005年我国乘用车辆达到400万辆,同
30、比增长21.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将有更大的部分轿车方面,虽然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相对稳定,拉动内需是当前的政策,同时在内需组成中,轿车消费在未来几年内是其重要的部分。(四)发展新能源轿车的威胁分析1具体政策支持不力。在美国汽车企业每销售一辆新能源汽车会得到政府大概2000美元的补助,日本是20万日元,法国则是15000法郎,其中10000法郎是奖励汽车生产,另外5000法郎是补贴给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这对于很多买车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而在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完善。国内新能源车还处于起步期,新能源车的投产离
31、不开政府的支持。最理想的方式是政府利用税收来平衡,从营销环节给予厂家补贴,从而拉低新能源车的成本。新能源汽车市场售价接近汽油版车型的售价才能有市场。2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世界各地,作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汽车市场,但是由于股市低迷,银行利率的下降,人民币升值,还有CPI指数的上升,市场不景气,所以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已经趋向保守,只满足于日常生活必需品。企业受国内外经济的影响,节省成本也是它们首先要考虑的。四、低碳经济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现状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严重的阻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下面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
32、,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所面临的现状: (一)资金、人才均有较大缺口 资金方面: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一方面,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部件和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充电站、加氢站的广泛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第三,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示范推广工作,这些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人才方面: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研究、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研发方面,需要大量的相关科技人才。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大规模展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
33、人才也将出现较大的空缺。(二)市场宣传力度还不够、民众需要持开放性心里对待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要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就需要在大众中普及认识,形成消费心理。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宣传推广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但是,还未形成一个大的社会潮流。普通民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大多还是持保守心理对待。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前期必须做大量的宣传普及工作,但就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来看,这方面还有待加强。(三)技术难度和实现低成本的矛盾 研究发现,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大幅度提高燃油效率。不过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系统复杂化,能效大幅提高将导致系统非常复杂;二是如果实现复杂系统的动力装置,成本将非常高,难以
34、产业化。而如不这样,将技术标准维持低水平的话,能提高的效率空间则比较小,没有多大利润,从而形成能效、技术难度和实现低成本之间的矛盾。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新能源汽车其他领域中,如燃料电池汽车已具备很好的能量转化效率,但是由于其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的耗费太高,目前也难实现大规模生产。(四)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较少直接惠及消费群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靠的是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求的主体是消费群体。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部分政策支持,但是,这些政策大体上都是针对源头生产企业的,对于广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国家并没制定完善的政策,及时的给与补贴。由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售价普遍比传统汽车高出1-2倍,甚至数
35、倍,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补贴缺位,市场需求无法兴起。(五)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按照科学的划分,交通能源转型有3个阶段: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供应;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量产有效利用新能源。单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成功进行示范运行,并不能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战略规划不能够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即使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但主流产品会没有竞争力,从而将置身于危险的境地。问题是,目前中国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远未建立,国家也还没有制定出新能源大规模供应和能源基本转型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长久
36、、稳定发展缺乏新能源供应这一物质基础。(六)汽车合资企业多,核心技术少进入就是年代以来,我国的多数汽车企业走上了合资发展的道路,如一汽和德国大众汽车合资、二汽和日本本田汽车合资等。合资一方面解决了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也方便了我们了解世界产业发展动态。但是,也导致一个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国汽车研发的核心团队的只能越来越弱化,企业越来越依赖国外技术,造成本国技术空心化,多数企业成为“洋汽车的打工厂”。在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潮流下,部分企业又想走这一条老路,必将造成自身核心技术缺失,丧失追赶国际先进的机会。五、低碳经济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已
37、经危害到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很必要,也很迫切。针对上述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进行解决。(一)政府和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发力度,努力形成自主核心技术,逐步提升汽车系统的安全性。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涉及到前期市场调研、研究开发、新能源安全测试、销售网络的构建、市场推广以及服务维修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作为行业主体,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也是保持企业强大持续发展动力的必要。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也是国家履行职能,兑现节能减排承诺的重要方式。要加大科研的力度,走一条吸收-引进-创新的道路,形成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防止产业发展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要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当做是一次赶车世界汽车先进水平的机会,争取在几个点上有世界级的创新,形成中国自己在技术领域的声音。要注意现有技术的提升,提高新能源汽车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二)逐步建立起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能够长期、持续和稳定,稳定的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法规实务》课件
- 养老院老人入住审批制度
- 养老院紧急救援制度
- 复习统计初步课件
- 2024年专用:20xx境外合资合同3篇
- 救护车挂靠私立医院协议书(2篇)
- 《血透患教》课件
- 2024年环保材料研发与生产许可合同
- 2024年民间个人借贷协议范本集锦一
- 2024年版自驾游活动安全责任合同版B版
- 压力容器设计取证
- 理工类专业课复习资料-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
- 高等数学(工本)课后习题答案
- 金蝶精斗云进销存操作手册
- ug基础培训教材中文基础教程3
- 活动制度汇编15篇
- 《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500题)
- 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 GB/T 33822-2017纳米磷酸铁锂
- GB/T 3217-1992永磁(硬磁)材料磁性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