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工艺过程中,影响主要滋味变化的成分含量有哪些_第1页
制茶工艺过程中,影响主要滋味变化的成分含量有哪些_第2页
制茶工艺过程中,影响主要滋味变化的成分含量有哪些_第3页
制茶工艺过程中,影响主要滋味变化的成分含量有哪些_第4页
制茶工艺过程中,影响主要滋味变化的成分含量有哪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茶工艺过程中,影响主要滋味变化的成分含量有哪些?文章出处:安化黑茶零售网|文章作者:网站管理员|文 章发布时间:2013-3-19 9:41:42 |类型:安化黑茶工艺功效被日益挖掘的茶叶的感官品质远胜其它饮料,其滋味的 丰富程度更是倍受称赞。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是构成茶 叶滋味的组分,共同决定着茶汤的口感与质量。茶叶加工过程中 茶多酚总含量仅能保持或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量则可双向 调控,探讨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茶叶作为前景最被看好的软饮料,有着丰富的滋味成分,包 括苦涩味的茶多酚、鲜味的氨基酸和甜味的可溶性糖等口。茶多 酚是绿茶中重要的功能成

2、分,但过多的茶多酚不利于茶叶产品良 好滋味的形成;茶叶中少量的氨基酸是茶汤鲜味的主要来源,其 主要组分L 一茶氨酸具有协同咖啡碱在词汇识别方面的显著 效果等功能;伴随纤维素和果胶等多糖水解而逐渐增多的可溶 性糖能够适当地改善茶叶滋味品质,加工进程中提高其含量不失 为克服茶汤苦涩难题的有效举措。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之比(即酚氨比)可以衡量绿茶滋味的醇度,绿茶浓、鲜、醇滋味的构成口要求茶多酚含量适宜,酯 型儿茶素所占比例小,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酚氨比低。 鲜叶中固有的化学成分是制茶的基础,但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 性糖等因各种化学反应在加工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现对近些 年来制茶工艺中茶多酚、氨

3、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有关文献 进行整理,以期为提高茶汤滋味质量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提供 参考,也为高效利用夏秋茶资源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1茶多酚含量与制茶工艺的关系具有茶叶“名片”效应的茶多酚在鲜叶中的含量为18 9/5 36,它是一类包括儿茶素类和黄酮类等的复杂化合物。当唾液与 分子中含有3, 4, 5 一三羟苯甲酰环的EGCG等酯型儿茶素混合 时,唾液蛋白聚合表现出收敛性从而减弱口腔组织的润滑作用。 茶多酚不稳定,易发生异构、水解和氧化聚合等化学反应,其含 量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茶多酚含量与摊放、晒青的关系摊放进程中酯型儿茶 素水解成简单儿茶素,茶多酚的含量和构成发生变化

4、。经尹军峰 等口测定,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在摊放前期下降而后期上升, 酯卷型儿茶素含量逐渐下降,低湿环境下(60 )的茶多酚和儿茶 素总量呈下降趋势,高湿条件下(90)相反,而中湿(75)时茶多 酚和儿茶素总量变化情况与环境温度有关。在此之前有关的结论 截然相反,张堂恒等研究显示茶鲜叶中茶多酚的含量在摊放中 有定的下降,而王云等 认为摊放过程中茶多酚的量是逐渐增加的。摊放程度因鲜叶特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早春名优绿茶宜轻 摊放,夏秋季鲜叶摊放失水程度应稍重,雨水叶摊放前须先脱水, 云南大叶种摊放程度最重。晒青(又称Et光萎凋)是乌龙茶制造的首要步骤,晒青状况 对成茶品质影响很大,晒青叶中水浸出物、茶

5、多酚和儿茶素量呈 下降趋势。王登良等n研究发现,波长大于520 nm光照下的晒 青叶酚氨比最低,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值最小;所制毛茶茶 多酚含量最高,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最小,审评后滋味平均 分最高。晒青过程的光化学反应产物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不 经晒青制成的茶叶青气重,滋味苦涩。1.2茶多酚含量与做青、杀青的关系做青作为乌龙茶加工的核心工序,对成茶品质尤其是香气和 滋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宿迷菊等1门经研究发现,做青过 程中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减少,氨基酸总量增加,酚氨比 值先升后降。夏秋茶和其它酯型儿茶素含量较高的茶叶原料的开发可通 过做青减轻茶汤苦涩滋味。杀青是生产绿茶的关键工

6、艺,高温环 境和不同杀青方式引起鲜叶内含成分含量的改变。茶多酚含量随 杀青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杀青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Ll。但吴定新等口研究表明,杀青后多酚类、黄酮类、儿茶素 含量减少,酚氨比、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增加;相对蒸汽杀青而言,锅炒杀青中上述物质变化幅度较大, 毛茶滋味较浓醇鲜爽。余从田等口发现,鲜叶经蒸汽杀青后茶 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下降8. 6、12. 1和 24. 9%,沸水杀青叶中水溶性成分损失高于蒸汽杀青叶,茶多 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分别多降低8. 6、50. 8、57. 8 9/6,但苦涩味指数却下降15. 9 9/5。

7、陈常颂等n。采用锅 式杀青和微波杀青进行夏暑绿茶加工试验,提出后者所制茶叶感 官审评滋味得分普遍较高。微波杀青可能减少了酯型儿茶素含 量,或者是协调了茶叶中的滋味组分。3茶多酚含量与揉捻、干燥的关系揉捻提高茶叶细胞破损率,会增加泡茶时水浸出物的含量。 但陈玉琼等1指出,热揉会引起茶叶茶多酚总量的减少。干燥 工序多酚类含量变化受温度影响,而不同干燥方法对这些变化的 影响是有差别的。王汉生等口。认为,烘干温度越高茶多酚的 含量越少;张贱根等。j介绍,同一揉捻叶以晒干茶叶中EGCG 和ECG含量最少,其次是烘干和炒干。鲜叶经初制后儿茶素构成有所变化,茶多酚含量的改变与加 工工艺有关。李立祥等报道,信

8、阳毛尖整个加工过程中茶多酚 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减少而非酯型儿茶素总 量基本保持稳定。张鹰等妇研究显示,秋季鲜叶按摊放一滚筒 杀青一初揉一烘二青一复揉一做型一烘干工艺制成的绿茶茶多 酚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最高,酚氨比值最小。2氨基酸含量与制茶工艺的关系若茶汤因茶多酚含量太高而表现过度(苦)涩,可通过提高一 些对滋味有利的成分如氨基酸的量来矫正,一方面采用高含量氨 基酸的茶叶品种做为生产原料比如安吉白茶等,另一方面就是在 加工过程中调控氨基酸的含量。对于后者,需要掌握制茶时各相 关工序氨基酸含量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持和提 高在制品或成茶氨基酸水平。鲜叶的加压处理可引

9、起其内含成分的改变,茶叶也不例外。 谭俊峰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压力的增大茶多酚和游离氨基 酸总量逐渐上升,处理时间对茶多酚总量的影响表现为先上升后 下降再上升的趋势,5 rain压强为600 MPa的保压处理后茶多 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分别为鲜叶质量的9. 14和1. 35 9/ 5, 分别比对照样提高24和42。1氨基酸含量与摊放、晒青、杀青的关系晒青时光质不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程度和结果存在差别。 波长大于520 nlTl光照下的晒青叶氨基酸含量最高,所制毛茶 氨基酸含量也最高1。据黄国资等5研究,混合光(碘钨光) 和日光晒青引起鲜叶氨基酸增加,晴天以19然目光晒青加工的 成茶滋味最好,

10、阴雨天采用混合光则能显著提高茶叶品质的研究 揭示,槠叶种和福鼎大白茶重做青条件下夏茶滋味好于春、秋茶, 加工过程中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 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刘谊健等 测定发现,白茶萎凋乃至整个加工中氨基酸含量由少到多,但水浸出物却呈主要滋味成分含量降 低趋势。水浸出物含量减少是因为茶多酚的减少量超过氨基酸量 的增加。王云等的研究表明,鲜叶适度摊放能有效地提高茶叶 中氨基酸的含量,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摊放至含水量约 70时氨基酸含量最高;针形名茶加工中氨基酸的量在杀青结束 前一直递增,但从初揉至做形工序其量逐步下降,烘干后氨基酸 含量又上升。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

11、量明显上升,发酵、烘 干或炒干工序其量下降,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大。发现, 龙井茶炒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摊放后增加, 青锅时减少,辉锅又略有增加;酚氨比值一直在下降。杀青期问 由于热的作用,氨基酸有减少趋势。随杀青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 延长氨基酸含量下降。杀青方法的选择最终影响茶叶成品氨基酸 的多少。齐桂年等口门发现杀青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 及苏氨酸、茶氨酸和蛋氨酸含量高低依次为:蒸汽杀青-锅炒杀 青- 滚筒杀青,这与吴定新等口、倪德江等的结果不一致。微 波等高新技术的引人为茶汤品质的改善开辟了新的途径,对绿茶 微波杀青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微波功率为450 w和杀青时

12、间为 135 S条件下绿茶中的多酚含量最低,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量最 高,滋味醇厚鲜爽。2氨基酸含量与干燥、造型的关系传统的烘青绿茶温度先高(90 C)后低的干燥工艺有利于提 高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这是因为烘干前期茶叶含水量较高时的 低温水热作用和烘干后期的高温灼热作用所引起的氨基酸非酶性氧化。由不同加工工艺得到的茶叶造型影响氨基酸的总量和组成。 方世辉等E35J研究指出,采用同一原料制成的扁形茶、卷曲形 茶和尖形茶的酚氨比较小,氨基酸含量较高。这与王云等 的结 论稍有不同,后者认为扁形茶滋味品质最好,毛峰形茶次之;福 鼎种制成的扁形茶和云大种制成的毛峰形茶茶氨酸、天冬氨酸、 谷氨酸和精氨酸等4

13、种主要氨基酸组分含量均相对较高。周正科 等一3将8个不同品种的鲜叶加工成针形、扁形和卷曲形3种典 型造型绿名茶,测定发现针形名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均较其它 二者低,水浸出物的量居中,但可溶性糖总量较高;卷曲形名茶 茶多酚含量较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却较低。3可溶性糖含量与制茶工艺的关系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氨基酸还少,相对于茶多酚而言显得 更是微不足道。但泡茶经验表明,高含量可溶性糖是茶汤滋味上 乘的贡献因子之一。多酚类基本上是在茶树生长期问合成的,但 氨基酸(茶氨酸除外)和可溶性糖在加工中还可由其前体物质分 解而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是加工上缓解茶汤苦涩味重的重要途 径。1可溶性糖含量与摊放、

14、萎凋的关系摊放结束后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下降,但宁井铭等3引总结 认为,鲜叶摊放过程中的多酚类、儿茶素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增加,酚氨比值下降。也有资料显示,在波 长大于520 nm的光照下晒青制成的毛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口。 鲜叶萎凋3小时后可溶性糖总量大体上保持稳定,然后进行3个 大气压的高压处理,可溶性糖总量先增后减。2可溶性糖含量与杀青、干燥的关系杀青前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干燥过程其量变化因制茶条件 不同而表现一定的差异。绿茶杀青以多糖水解反应为主,一级原 料的游离糖总量变化不大,三级原料的游离糖总量则有较大增 加;炒干过程游离糖总量是减少的。试验结果表明,扁形名茶的 全炒

15、、半烘炒和烘青生产工艺中,以后者的成品茶中酚氨比最低, 可溶性糖总量最多。有文献“报道,生产机制卷曲形和针形名 优茶时随着二青含水量的降低,茶多酚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 增加。由氨基酸和还原糖缩合而成的糖胺化合物是食品加热时美 拉德反应的中间产物,因其存在与两大滋味成分转化的关系也受 到了极大关注。倪德江等发现,在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糖胺化 合物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茶叶含水量15% 21范围,即在炒三青后期或辉锅前期;高温辉锅过程中游离氮 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呈下降趋势,糖胺化合物分解较慢,而低温 辉锅的情况恰好相反。3. 3可溶性糖含量与做形的关系做形及其技术参数对可溶性糖含量产生

16、较明显的影响。倪德 江等_4_分析了相同原料制成的8种名优绿茶的滋味成分,发现未经揉捻的名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 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它名茶。陈玉琼等E423指出,随着 做形温度的升高机制卷曲形名茶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茶 多酚呈先减后增趋势“;伴随做形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 增加;随着投叶量的增加,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夏秋季节高温和强光照的环境使得茶树体内氮代谢水平不 及碳代谢,导致鲜叶中多酚类物质特别是具有苦涩味的酯型儿茶 素含量高,而氨基酸类物质含量较低,按照传统制茶经验加工成 的绿茶滋味苦涩,在171感上无法适应市场和饮茶爱好者的需 求。为解决茶叶这一滋味与功效的矛盾和提升夏秋茶价值,业界 同仁从品种、栽培管理和加工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尤其在制茶 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 成就。总结认为,摊放(低湿环境)或晒青、微波杀青、锅炒杀青、 做青、热揉、烘干等工艺对减少茶多酚和儿茶素的量是有利的, 摊放或晒青、微波杀青、重做青、烘干(温度先高后低)、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