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声和光_第1页
第一单元声和光_第2页
第一单元声和光_第3页
第一单元声和光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声和光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 TOC o 1-5 h z 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 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2、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3、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少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建设高架道路D.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音器5、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A.

2、15B.20C. 30D.606、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A. 0B.30C. 45D,607、在下列各组不同色光中,三原色光为()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绿D.黄、绿、蓝8、“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 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 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9、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放大镜 穿衣镜 潜望镜 近视眼镜A.与B.与 C.与 D.与10、在凸

3、透镜成像实验中,距凸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 的焦距可能是()A. 4厘米B. 6厘米 C. 8厘米D. 16厘米二、填空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 很大;“刺耳的尖叫声”,这是指声音的 高O2、音乐会上,音乐家正在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篁“相同”或“不同)。图1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 图14、池水的深度为2.5米,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为3.81X105千米,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米,月亮像的大小 月亮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我们斜着看插入水中的筷子,浸在水中部分变得向 弯折,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像。6、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 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放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7、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绿、蓝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 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 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 20厘米(

5、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棱镜对不同的单色光的 程度不同。9、小红同学利用图2的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每一次实验, 她改变物距,并移动光屏,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像,其成像情况如图2 (a)、(b)、(c)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情况,得出初步的结论。(1)分析、比较图2 (a)或(b)或(c)中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 当物距 像距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2)分析、比较图2 (a)和(b)和(c)中像距和成像情况随物距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可 知:当凸透镜成 像时,物距越小,o三、作图题

6、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3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在图4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图4图53、在图5中,根据给出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出射光线。4、根据图6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四、到A 图6 B1、在“研九平皿镜成1家的特点“头验中,仕桌面上竖立一块 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2、为了判断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性,可以在像的位置处放上 ,则说明它所成的是虚像。四、到A 图6 B1、在“研九平皿镜成1家的特点“头验中,仕桌面上竖立一块 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7、2、为了判断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性,可以在像的位置处放上 ,则说明它所成的是虚像。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若观察结果是3、如图7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0点为入射点,ON是法线,面板上 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 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o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 内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实验步骤:1 .记录凸透镜的 O.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

8、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 心大致在 O.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 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规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一一图8图85、在图8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 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 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6、如图9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 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 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该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或 厘米。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 在,以保证

9、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 屏上得到 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7、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 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10所示。 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 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高度。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 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 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厘米。8、在“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

10、凸透镜、高为3厘 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 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 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8厘米)像高 (厘米)像距与物距 之比(Wu)物距与像距之和 (u+p)(厘米)160.012.00.600.2072.0250.012.50.750.2562.5330.015.01.500.5045.0418.022.53.751.2540.5516.026.75.001.6742.7614.035.07.502.5049.0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时,o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讷,的变化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