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做古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资料_第1页
PKPM做古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资料_第2页
PKPM做古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资料_第3页
PKPM做古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资料_第4页
PKPM做古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PKPM做古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PKPM做古建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系列之一)(序)作者:唐朝匠人現在做仿古建築設計已經很少用木材了,原因大家都知道:1、環境生態保護問題;2、木材的產量問題;3、耐久性問題;4、工期和進度問題;5、維修和保護問題。以上5條是制約現代木結構使用的主要原因。所以現代仿古結構採用鋼筋砼結構比較多。就目前的結構計算軟件來說,大家一般都用中國科學院的PKPK軟件。大家知道,這個軟件在建立是以層為計算控制。針對斜坡屋面來說,在設計中因為對軟件的不熟悉和忽視,造成計算結果和實際不相符

2、。記得在汶川地震的時候,二郎廟的大屋頂直接從柱頭剪斷,而屋頂掉到地上後還依然完整。這個就告訴我們如何用好軟件和如何設計仿古建築的結構問題了。作為從事古代建築設計的一名從業人員,我願意在這裡和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將在這裡做幾個專題,重點介紹仿古建築的軟件應用和結構構造設計。由於這個課題比較煩瑣,所以通過系列文章來給大家介紹。在以後的時間內,我會結合建築結構的統一,介紹建築設計與結構設計的區別和聯繫。從今天開始講PKPM做古建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系列之一)做古建結構的朋友,首先應該對古建必須熟悉,在古代工匠那裡,是沒有建築師和結構師的區別的,在一個工程上只有工種的區別。由於現代學科的發展,才有了

3、區別。這樣在結構設計過程中,往往是建築不瞭解結構,結構和建築老打架,同時由於古建設計費用較低,也就沒有人更加深入的研究這些問題了。往往造成仿古建築不仿古,好多梁、柱的位置、尺寸等都影響著建築效果的實現。所以說這裡首先要瞭解古代建築的結構形式和現代仿古建築的結構形式有什麼區別,只有瞭解了他們之間的區別,才能夠正確的實現PKPM的建模需要。大家經常說,古代的建築抗震性能好,現代的建築抗震性能不好,從唐山、汶川地震給國人造成一個清晰的認識,還是古代的好。究其原因,大家一般都認為古代是卯接,木結構抗震等粗落的感性認識。在這裡,我們作為現代工匠,應該好好的分析一下古代和現代建築在用料上的區別,也就是木結

4、構和砼結構的區別。在木結構中,我們基本採用的結構形式是卯接,這個結構可以認為它是個半固結、半鉸接形式;而現代的鋼筋砼樑柱連接則應該算是固接了(相對)。因為前者可以吸收地震能,形成耗能結構,所以地震的反應就小些;同理,鋼筋砼的節點就反應大多了。作為現代建築,我們強調節點,在古代似乎到不是這樣,把節點放的比較柔,這個是與木材的連接形式有關。作為砼結構要做到這點就很難了。結構形式的區別古代從漢唐以來,都比較注重材料的節約,古人在設計的時候,盡量用較小的木料來實現較大的空間和體量。所以早期的結構很注重斗拱的運用,漢唐時期的斗拱都較宋偏大,實為受力構件。而到明清以後就越變越小,最後變成一個受力和裝飾構件

5、。因為斗拱的變化,造成後來的出簷尺寸也偏小。(仿古建築及結構體系問題PKPM做古建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系列之一)秦漢後的建築特點介紹隨著漢朝末年的佛教傳入我國,對提高我國的古代建築設計起到了很大作用,由於要經行大型的宗教活動,在建築的使用功能上,對建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佛教作為統治階級的統治手段,得到了統治階級的大力支持,這樣就在隨後的很長的時間內,中國的古建築得到了飛速發展。這個時候的建築以模仿印度為主,中國大量修建了佛塔,多層佛塔由於其外觀精美,可以安放更多的佛像從而在中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多層建築。也就是說,漢朝末年是中國多層建築的開始。到後來的北魏王朝,佛教得到了鼎盛時期,全國

6、寺塔林立。隋朝的皇帝隋文帝甚至辦法詔令在全國修建舍利塔,並且統一了圖紙。但是這個時候的木作技術並不成熟。北魏修建的永寧宮為九層木塔,可謂傾全國之力了,同時龍門石窟的修建,成為人民沉重的負擔。無奈的是,這個時候的建築沒有避雷裝置,大多被雷擊倒。永寧宮的木塔建造好後不到18年就被雷擊焚燬了,同時由於木塔的防火問題,所以很難保存下來,這個時期到唐為止,人們逐漸的把木塔改成了磚或者石頭做的塔了。但是放雷擊的這個措施並沒有被應該用。這些對我們設計仿古建築就很有幫助,一個是仿得朝代如何,一個是你仿得建築材料是什麼,同時對建築的外形也就知道了什麼時候是多層房屋,什麼時候是單層房屋了。從唐開始,大型的建築依然

7、採用木構的辦法來滿足使用要求,但是這個時候的巨大建築都被燒燬,其中武則天修建的洛陽的名堂、天堂可謂萬明工匠的巨作。但是還是被大火燒燬。宋朝的大型建築不是太多,現在可以看到的是應縣木塔和獨樂寺,採用了中控無樓板的建造方式。裡邊放巨大的佛像,以應縣木塔最為壯觀。塔高達到了76米。PKPM做古建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系列之一)(續)前邊談到秦漢時期到北魏的建築特點,這個時候的建築風格上直觀的表現在:1、屋面舉折實直線形,不帶翼角起翹和衝出;2、柱子形狀一般都是方柱子;3、椽子的間隔距離都較大,一般椽徑的兩倍是其間距;3、沒有鴟吻;4、正脊高度較小也相對簡單,均為陶瓦疊成;5、板瓦尺寸較大,筒瓦較小;6

8、斗拱與其他朝代相對比較簡單,卷殺一般為一個或者沒有;7、房屋高度同開間一般相同。以上是他們在單體建築上的區別,同時在人字拱的樣式等的區別就相對比較小了。隨著建築的發展,特別是佛教在中國被統治階級的重視,唐朝建築就開始逐步成熟,結構形式也就趨於合理了。這個時期的建築用材都比較大,在建築的設計形式上也就區別於漢以前的建築了。從這裡講,做漢朝以前的仿古建築倒是相對後來的比較好做了。儘管在漢以前的塔式建築的高度已經出現了較高的建築,但是由於人們對於如何搭建,沒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做出的建築都不盡合理,也難以從高度上給於突破。我們現在可以看見的兩個巨大建築應縣木塔和獨樂寺屬於宋遼代建築,這個時候的建築技術

9、可謂異常成熟。關於這連個建築,我們會做專題研究。後來的明清建築,就隨著建築技術的發展,可謂把木結構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個時候的建築以普寧寺的大乘閣為代表作,儘管從高度和體諒上不及應縣木塔,但是它的中控建造技術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是一個建築結構的代表。再往後就是現代了,因為使用功能的多樣性,木結構的局限性,木結構也就慢慢的推出的歷史的舞台了。瞭解以上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建築設計人員在設計古代建築的時候,一個知道的一點常識。為知道我們做好仿古建築打下基礎。(仿古建築結構設計的的計算分析(2010-03-3108:16:10)標籤:古建仿古建築漢代建築古建築設計仿古建築設計pkpm1引言中國古建築雖

10、然歷經了數千年的演變,但其獨特的結構方法和佈置規模始終沒有改變,並且是世界上獨具風格的一門建築學科,是世界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中式傳統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在材料選用、平面處理和藝術造型等方面都有許多自己的特點,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傳統木結構在防火與防腐方面的缺陷也日益明顯,新技術、新材料的運用使仿古建築的設計和建造成為可能,這也是對中國古建築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現代仿古建築以鋼筋混凝土為主體結構,改變了傳統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組合為主的受力系統,吸收了傳統中國古建築風格的精華,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礎上,將傳統古建築的造型、部件等,作為裝飾效果,從而達到建築上的仿古目的。以下本文將就某

11、工程實例對此種建築的結構設計談幾點體會,能為同行在設計工作中提供一些參考。2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中國古代建築是以木構架為主的一種結構方式,平面佈局內向含蓄,層次豐富,均衡對稱,空間佈局靈活,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在建築的設計和施工中很早就實行了模數制和構件的定型化,對於建築整體到局部的形式、尺度和做法都有相當詳細的規定。中國古代建築還獨創了斗拱的結構形式,並充分運用色彩的裝飾手段,使建築物顯得莊重而華麗。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方式有疊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種,屋頂形式有硬山頂、懸山頂、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和復合頂。仿古建築的結構設計要求現階段的仿古建築多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代替木結構,為了達到油漆

12、彩繪之後與木構架相同的外觀效果,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仿古建築的結構設計具有以下特殊要求:3.1模數要求和構件定型化各受力構件的規格需滿足古典建築的模數要求,傳力體系的構成極其各構件的尺度和形體完全仿照古代木結構中柱、梁、枋、檁的相應做法。3.2屋面造型要求屋面變化顯著,造型要求高,構架體系採用了步架和舉架的處理方法,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緩,形成了曲線優美、出簷深遠的特徵,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的造型特點。3.3建築中有大量的具有獨特裝飾作用的結構構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斗拱:斗拱中方型的底座叫做鬥,上面錯落搭建的船形木塊叫做拱。斗拱是中國傳統古建築特有的型制,它

13、位於木結構梁和柱子之間,具有傳導屋面荷載、加大屋簷挑出長度、縮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結構作用和裝飾作用,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對於仿古建築而言,因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裝飾常常成為斗拱的主要作用。雀替:用於額枋(簷枋)與簷柱相交處,近似於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裝飾的構件。可以縮短梁枋的淨跨距離,具有輔助拉結和裝飾雙重功能。4工程實例4.1工程概況唐山興國寺大雄寶殿位於唐山市內,宏偉、氣勢非凡的唐代建築,共十一開間,為鋼筋砼仿唐建築,該殿為雙層重簷仿古建築,建築面積1400m2,總高度25m,屋頂形式為廡殿頂,無鈾光瓦鋪蓋,飛簷翹角,氣魄雄偉,簷下為七踩斗拱。室內採用露明造,使空間

14、更高大、更寬敞。該建築採用了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4.2結構體系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結構,用SATWE程序進行整體計算,由於本軟件自身沒有考慮到斜板的作用,故同時用PMSAP進行分析,主受力框架用PK程序覆核計算配筋。構架體系採用了步架和舉架的處理方法,其傳力途徑也明顯不同於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屋面荷載通過T形屋面板傳給屋面檁條梁,再由梁架逐層往下傳遞,最終通過最底層的梁傳給框架柱。主受力框架立面。由於大殿建成後需供奉大尊佛像,故殿內抽掉了兩根裡金柱,使相臨柱子間跨度18m。這麼大的跨度在傳統古建築中是罕見的,而為了保持室內露明造的完整性,做了轉換梁系,共同支撐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體系。4

15、.3屋面板的設計木結構的屋面木基層是由望板和椽組成的,這就使得仿古建築的屋面板截面形式為T形,單向受力,板肋之間的距離很近、肋高較小,造型複雜,考慮到屋面板的舉折模板鋪設不好控制,我們採用控制板底標高的辦法來控制高程。,對椽子採用預制椽子,上做砼現澆板的方法,設計時按疊合前和疊合後分階段對T形板進行強度計算、抗裂驗算、撓度驗算。分別滿足施工階段和使用階段的受力要求。同時在內廊採用配重板的設施,大大的減少了簷檁的扭矩。對其他屋面部分採用120厚的防水砼板,雙向雙層配筋,減少溫度收縮的影響。4.4斗拱設計在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築中,斗拱是作為受力構件還是純裝飾構件?採用木結構還是鋼筋混凝土

16、結構?這就值得探討了,本工程斗拱系統全部採用現澆斗拱),斗拱在結構中為受力構件。這樣很容易的實現了對4.3米的出簷的處理,同時也大大的減少的撩簷檁的斷面高度,在角科斗拱的老角梁處理上,我們暗藏一根梁,同斗拱寬,這樣也就實現了7.8米長梁的出挑。其中,現澆斗拱的做法,已經寫成國家工法並得到批准。關於結構計算的詳細細節,我會在博客上給大家慢慢道來。主要是解決層的問題和位移的控制問題。同時對受力鬥拱的再認識問題。當然,受力鬥拱在唐以前的建築比較適用,畢竟他的鬥口大,容易實現這些。丹桂苑毛竹代鋼筋拷問專家良心(代問朱國元教授)看到新聞頻道關於陽台用毛竹代替鋼筋的做法,感慨比較多。我再去年關於上海樓房倒

17、塌的時候,發出了上海樓房倒塌之設計敗類的文章,我的同行張果航也發出了質疑。事情最後是不了了之。今天看到朱國元關於浙江省義烏市丹桂苑小區的陽台竹子取代鋼筋問題的意見,我於是無話可說。我沒有心情去看實際的,但是所謂的業主期盼的所謂的專家的觀點,讓我卻也大跌眼鏡。我們國人總喜歡就事論事。央視的鏡頭對著陽台,看到刨除的竹子,專家的在不完整中表達中,含糊的說:不要緊,就是對耐久性有影響。別的不談,就說陽台吧。我們知道,結構的使用壽命基準期是50年,在建築分類中,我們分結構,防水、給排水等幾個項目,但是從來沒有說陽台不屬於結構,既然屬於結構,它的壽命就應該是50年。但是,竹子混凝土的結構壽命能夠滿足要求嗎

18、?我不知道,朱教授自己應該知道!再問朱教授,什麼叫結構壽命?包含不包含耐久性?既然耐久性不能滿足要求,朱教授,你為什麼就不能理直氣壯的說不呢!誠然我們過去有拿竹子代替鋼筋的歷史,那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我們的現在是什麼?有人搞了個發明,竹子代鋼筋做的雨水井蓋,在重慶不是用了嗎?其他城市肯定也有。出事情了。朱教授開車是否可以放心的壓過去這種井蓋呢!聽聽建設方北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駱小俊的話吧:建築單位的解釋是並不存在用毛竹代替鋼筋的做法,之所以在陽台上使用了毛竹片,不過是為了防止護欄開裂而採取的一個特殊施工工藝。朱教授,是不是特殊施工工藝,朱教授應該知道,你是專家。那麼大梁裂縫又是為什麼?設計單位是

19、誰?做過計算嗎?我看到的空洞是測強度的,強度應該沒有問題(商品砼),不知道為什麼不從大樑上下功夫呢!,那是要人命的地方呀!教授。這難道也是耐久性的問題嗎?大凡一個事故報告,美國經常用一兩年的時間來得出結論,我不知道,我們的專家看用的時間總比美國的段,結論總比是傷害勞動人民的利益。事情出來了,艷照就是艷照,既然拍了就應該大膽的承認,千萬別說是我傻,我天真。王母娘年懷孕了,到底是誰幹的呢!對規則的漠視,良心的拷問,結果的懲罰,然後再次循環。我們永遠擺脫不了這種怪圈。說實話,現在的社會是開發商的社會,也是金錢的社會,設計、監理、施工、專家、政府都聽的是開發商,這些原來的知識分子,都到與錢看齊了。你能

20、保證你或者這些之類的人住的就是有鋼筋的房子嗎?貪婪本性,繼續在自倔墳墓。抗震的古建築天津薊縣獨樂寺:經歷28次地震不倒在保存至今的眾多古代木結構建築中,天津薊縣的獨樂寺和山西應縣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現尤其突出。獨樂寺位於天津薊縣盤山腳下,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代。自重建以後千餘年來,獨樂寺曾經歷了28次地震,其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發生8級以上強震,薊縣城官廨民舍無一倖存,觀音閣獨不圮。1976年唐山大地震,薊縣城內房屋倒塌不少,觀音閣及山門的木柱略有搖擺,觀音像胸部的鐵條被拉斷,但整個大木構架安然無恙。獨樂寺觀音閣之所以在多次強震中屹立不倒,主要是斗拱起了作用,

21、觀音閣的斗拱設計十分巧妙,在沒有一顆釘子固定的情況下,通過七層木塊的相互交織,達到了相互連接固定的作用,這樣在地震出現時能及時減緩外部的壓力,具有很強的抗震性能。山西應縣木塔:明五暗四剛柔結合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應縣木塔處於大同盆地地震帶,建成近千年來,經歷過多次大地震的考驗。據史書記載,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時,當地曾發生過6.5級大地震,餘震連續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巋然不動。上世紀初軍閥混戰的時候,木塔曾被200多發炮彈擊中,除打斷了兩根柱子外,別無損傷。應縣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強的抗震能力,其奧妙也在於獨特的木結構設計。木塔除

22、了石頭基礎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而且構架中所有的關節點都是榫卯結合,具有一定的柔性;木塔從外表看是五層六簷,但每層都設有一暗層,明五暗四,實際是九層,明層通過柱、斗拱、梁枋的連接形成一個柔性層,各暗層則在內柱之間和內外角柱之間加設多種斜撐梁,加強了塔的結構剛度。這樣一剛一柔,能有效抵禦地震和炮彈的破壞力。以柔克剛:木材富韌性力學性能好有人說,西方建築史是石頭的歷史,中國建築史是木頭的歷史,西方磚石結構是剛性結構建築體系,中國土木結構是柔性結構建築體系,西方人以剛性的磚石結構抵抗自然災害,中國人以柔性的土木結構防禦了地震的破壞,前者是以剛克剛,後者是以柔克剛。作為建築材料,木材與泥土具有富於

23、韌性、加工靈活、組合方便的優點。在防震方面,主要依靠木結構。學者程建軍認為,木材是一種質輕、力學性能好的建築材料,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比較容易變形,但在一定程度內又有恢復變形的能力。木構架中的所有節點又普遍使用榫卯結合,也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再加上傳統木構架都是採用均衡對稱的柱網平面和梁架佈置,使其形成一個具有一定柔性的整體框架結構體系,當地震襲來時,建築便通過自身的變形消化地震力對結構的破壞能量,從而在一定限度內保障了建築的安全性。中國的傳統木結構,具有框架結構的種種優越性,如牆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連接,又使得它具有相當的彈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復能力。這次汶川大地震中,許多

24、文物建築的牆體均不同程度地受損,但主體結構仍未倒塌,就是這種柔性框架結構抗震能力的表現。絕招一:古建築的台基堪稱整體浮筏式基礎我國古代很少建造平面複雜的建築,主要採用長寬比小於21的矩形。規則的平面形態和結構佈局有利於抗震。傳統建築往往是中間的一間(當心間)最大,兩側的次間、梢間等依次縮小面寬,這樣的設計非常有利於抵抗地震的扭矩。中國古代建築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頂構成,高等級的建築在屋頂和樑柱之間還有一個斗栱層。中國古代建築的台基用現代結構語言描述,堪稱整體浮筏式基礎,好比是一艘大船載著建築漂浮在地震形成的驚濤駭浪中,能夠有效地避免建築的基礎被剪切破壞,減少地震波對上部建築的衝擊。中國傳統建築

25、的梁架一般採用抬梁式構造,在構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結構形狀,實踐證明這種構造方式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優雅的大屋頂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最突出的形象特徵之一,而且對提高建築的抗震能力也做出過相當的貢獻。形成大屋頂(尤其是廡殿頂、歇山頂等)需要複雜結構和大量構件,大大增加了屋頂乃至整個構架的整體性;龐大的屋頂以其自重壓在柱網上,也提高了構架的穩定性。絕招二:斗拱是古建築抗震中的又一位重要戰士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戰士,在地震時它像汽車的減震器一樣起著變形消能的作用。它是由若干斗形的木塊和弓形的短枋木相互交接組合而成的構件,用在柱頭頂或額枋之上,起著承托梁架和出挑屋簷的作用。當地震

26、發生時,屋頂與柱之間的若干組內外簷斗拱像彈簧層一樣起著變形消能的作用,從而大大減少了建築物的破壞程度。歷史上,很多帶斗拱的建築都能抵禦強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華嚴寺,在沒有斗拱的低等級附屬建築被破壞殆盡的情況下,帶斗拱的主要殿堂仍能倖存,充分說明了斗拱對抗震的貢獻。斗拱但能起到減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種水平構件連接起來的斗拱群能夠形成一個整體性很強的剛盤,按照能者多勞的原則把地震力傳遞給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絕招三:榫卯是抗擊地震的關鍵除了這些較顯著的手法外,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還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術措施,這些措施是古建築抗震的關鍵。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我

27、們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開始使用,這種不用釘子的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剛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還有如柱子的生起、側腳等技法降低了建築的重心,並使整體結構重心向內傾斜,增強了結構的穩定性;柱頂、柱腳分別與闌額、地袱以及其他的結構構件連接,使柱架層形成一個閉合的構架系統,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形成上、下圈梁,有效地制止了柱頭、柱腳的移動,增強了建築構架的整體性。梁架系統通過闌額、由額、柱頭枋、蜀柱、攀間、搭牽、梁、檁、椽等諸多構件強化了聯繫,顯著增強了

28、結構的整體性;柱子與柱礎的結合方式能顯著地減少柱底與柱礎頂面之間的摩擦,進而有效地產生隔震作用;在高大的樓閣中,如獨樂寺觀音閣、應縣木塔等,都在暗層中設有斜撐,大大強化了構架對水平衝擊波反覆作用的抵抗能力;在外簷柱間設置較厚的牆體,起到現代建築中剪力牆的作用諸如此類,舉不勝舉,大到建築群體的佈局處理,小到構件斷面的尺寸設計,處處都展示出古代工匠們在抗震設計方面的知識和匠心。唐代建築的風格作者:唐代匠人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建築技術和藝術也有巨大發展。唐代中原地區的建築規模宏大,規劃嚴整,中國建築群的整體規劃在這一時期日趨成熟。唐都長安(今西安)和東都

29、洛陽都修建了規模巨大的宮殿、苑囿、官署,且建築佈局也更加規範合理。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規劃也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長安城內的帝王宮殿大明宮極為雄偉,其遺址範圍即相當於明清故宮紫禁城總面積的3倍多。唐代的木建築實現了藝術加工與結構造型的統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內的建築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唐代建築舒展樸實,莊重大方,色調簡潔明快。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築,體現了上述特點。此外,唐代的磚石建築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佛塔大多採用磚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尋塔在內的中國現存唐塔均為磚石塔。唐代寺廟建築的精髓:主殿內,梁駕由立柱支撐,柱上安有雄

30、健的斗拱承托屋簷。看去,許多曲折形斗拱層層迭迭,層層伸出,出簷深遠高大,氣勢磅礡。大殿內,沒有立柱,梁架結構簡練,舉折平緩。據文物專家考證,目前我國僅存唐代木製寺廟建築四處,全部在山西省境內。1、廣仁王廟在山西芮城縣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遺址內,中龍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著一座四合院形的廟堂建築,它與永樂宮、古魏城、五龍泉、萬仙泉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文物群。整個建築結構簡練,古樸雄渾。2001年06月25日,廣仁王廟作為唐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天台庵天台庵位於山西省平順縣城東北25公里處王曲村口的壇形孤山上,始建於唐末天祜四年(公元907年)。庵院的規模並不大

31、,它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四座完整的唐代木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南禪寺位於山西省五台縣西南的李家莊,離縣城二十餘公里。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寺內主要建設有山門(觀音殿)。東西配殿(菩薩殿和龍王殿)和大殿。組成一個四全院式的建設。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4、佛光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五台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里。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