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覆盖-全国农技推广网课件_第1页
免耕覆盖-全国农技推广网课件_第2页
免耕覆盖-全国农技推广网课件_第3页
免耕覆盖-全国农技推广网课件_第4页
免耕覆盖-全国农技推广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旱地小麦育种进展及品种利用洛阳农林科学院张灿军 旱地小麦育种进展 旱地主推小麦品种提 纲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 旱地小麦生产形势一二三四一、旱地小麦生产形势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4亿亩左右。2011年我国小麦总产量2358.4亿斤,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0.64%。其中近1亿亩左右因水源、田间工程和地形等限制完全没有水浇条件,属于纯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甘肃、山东等6个省份。 受气候变暖影响,小麦生育期间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程度逐年增加,从2007年至今,我国北方冬麦区连续发生冬春干旱,而2008、2011年全国小麦最大受旱面积分别高达1.6

2、亿亩、1.16亿亩,造成旱地小麦产量大幅度减产。 旱地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严重影响小麦总产,而限于水资源短缺及地形地势等问题,水利工程短时间无法满足需求,培育和推广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就成为解决干旱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措施。 以洛阳市为例:1961-2006年间的降水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波动,年降水平均值为613.9 mm。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年降水量递减率为2.5538 mm/年,大于全国递减率1.269 mm/年。 年际间降水分布不匀,最大年降水1035.4 mm,最小年降水量315.2mm。 年内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70%的降雨集中在6-9月,超过60%的降雨集中在南部山区,农业区的降雨占

3、有量十分有限。1、黄淮麦区气候变化趋势 -降雨量减少,干旱程度加剧 洛阳市1961 -2006年降水分布 2、黄淮旱地小麦生产主要自然灾害 (1)干旱-黄淮麦区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冬春连旱成为影响黄淮麦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2)冻害-全球气温升高,造成冬小麦冬前生长旺长,经常发生冬季低温冻害、春季倒春寒冻害,致使小麦冬春冻害发生频率增高,冻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生产上冻害影响(3)倒伏-品种利用不当、品种抗倒性不强、纹枯病发生、小麦生育后期大风经常造成生产上大面积倒伏。(4)病虫害-黄淮旱地小麦主要病害为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近年纹枯病及北部黄矮病发生频率及程度也有加重趋势。虫害主要以蚜虫、红蜘蛛

4、为主,部分地区吸浆虫危害有所抬头。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黄矮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5)干热风-小麦灌浆后期,温度较高、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干热风危害;若此期遇雨,雨后容易造成小麦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较多。3、旱地小麦生产存在问题 品种利用不当-盲目在旱地引种水地品种,干旱年份减产严重;在扩浇地引种旱薄类型品种,丰水年份加大倒伏风险。 育成品种适应性差-新育成的旱肥类型品种抗旱性、抗寒性有所下降;旱薄类型品种株高较高、丰产潜力较低,抗倒性差。 栽培技术不配套-旱作栽培技术研究滞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低,栽培管理粗放,良种良法不配套。4、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品种丰产潜力低丰产性与抗旱性难以协

5、调适应范围窄杆高易倒、穗小粒小抗旱不高产、高产不抗旱旱地类型多、气候、土壤差异大占地多、选择压大、优良单株易丢失传统系谱法工作量大二、旱地小麦育种进展1、旱地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示例)洛阳农林科学院山西农科院棉花所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异地水旱鉴定水旱交叉选择法山西农科院谷子所(1)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洛阳运用生态学和遗传学原理,改“旱旱”杂交模式为“水旱”生态型间杂交模式。可把水、旱不同生态类型小麦的有利基因结合在一起,丰富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解决小麦抗旱性与丰产性难以结合的矛盾。营造多样化的育种环境条件,使育种早代(F1F5)在水、旱不同生态环境下交替种

6、植选择,改进传统旱地育种方法仅在干旱环境下选择模式,提高早代选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改进早代选择技术,结合系谱法和混合法优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选择混合法,即F2-F3代按照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但不进行单株收获种植,而是每株取1-2穗后脱粒混合,之后仍然按照组合群体种植。稳定品系采用水旱平行鉴定、异地多点鉴定、综合抗旱性鉴定等多方法相结合进行筛选鉴定,使抗旱性、丰产稳产性和广适性得到良好结合。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示意流程图世 代 环 境F0 水旱(远缘杂交、复交、回交、聚合杂交等) F1 干旱环境(鉴定分级) F2 灌溉环境(单株选择、取穗混合) F3 干旱环境(单株选择、取穗混合) F4 灌溉环境

7、(选择单株,单株脱粒) F5 干旱环境(株系鉴定、品质检测) F6 干旱环境(新品系初级产比、品质检测) F7 水旱平行、异地多点、抗旱性鉴定(产量比较试验) F8 区试及预备试验(抗旱性鉴定)制订了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经过近30年系统研究,创新了一套“全生育期干旱棚鉴定、种子萌发期抗旱鉴定和苗期反复干旱鉴定”相结合的综合抗旱性鉴定鉴定评价技术体系。 2007年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被确定为国家标准(GB/T 21127-2007) 鉴定方法:小麦全生育期旱棚鉴定法鉴定品种(系的)综合抗旱性,用反复干旱法鉴定品种(系)的苗期抗旱性;渗透胁迫法鉴定种子萌发期抗旱性。抗旱性鉴定

8、评价分级标准全生育期种子萌发期苗期(2)山西农科院棉花所 提出育种目标必须重视亲本遗传基础的丰富性和优质结合性及主要性状的互补共增性,产量结构应首先强调达到一定水平的亩穗数,主攻穗粒重,并重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确定了 3 3 4 的优化产量结构和 2 3 4 的弹性高产育种目标。 后代选育重视在大田密度基础上适当稀播条件下的选穗、看籽、提早测产、异地及水旱鉴定,系统观察、地膜覆盖精播快繁等有效育种方法和一系列特征特性的选择技术。(3)水、旱交叉选育方法-山西农科院谷子所 在同一研究试点设置水、旱地,F1置于水地,根据抗病性、农艺性状、杂种生长势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淘汰不良组合,中选的组合按

9、组合混收。 F2置于水地,按组合点播若干行(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 F2和以后各世代依据抗病性、有效分蘖、穗粒数、落黄、熟期、株高等农艺性状进行选株。 F2和以后各世代入选的单株除典型的薄旱生型和肥水生型分别单置于旱地和水地外,其余均在水、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同时选育。到株系定型后,根据稳定系田间综合农艺性状,把典型的薄旱生型和肥水生型分别单置于旱地鉴定和水地鉴定试验外,其余均在水、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同时鉴定。2、2000年以来通过国审的黄淮旱肥地小麦品种省份单位名称审定年份国家审定品种品质河南洛阳市农林科学院2001洛旱2号中 筋2006洛旱6号2007洛旱7号2009洛旱11号山西省

10、农科院谷子所2006长6359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2006临旱6号(51329)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2010运旱618强 筋运城河东农科所2005河东TX-006中 筋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山农优麦2号烟台市农科院2004烟农21强 筋桓台县绿丰农科所2006鲁农116中 筋陕西长武县农技中心2004长旱58北京中国农科院作科所2008中麦175河北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2011衡观1362、2000年以来通过国审的黄淮旱薄地小麦品种省份单位名称审定年份国家审定品种品质河南洛阳农林科学院2009洛旱9号2009洛旱13号山西山西省农科院谷子所2003长6154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2005运旱22-33

11、2008运旱20410强 筋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西农928河北沧州市农林科学院2010沧麦6005省份品种审定时间育种单位河南洛旱2号2001洛阳市农科院洛旱3号2004洛旱6号2006洛旱7号2007洛旱8号2008洛旱10号2011洛旱122011济麦2号2001济源市农科所新麦122002新乡市农科院佃庄94332006 偃师市农技中心漯优7号2007漯河市农科院济麦6号2008济源市农科所安麦7号2008安阳市农科所平麦02-162011平顶山农科院宝科8号2011宝丰农科所太学7号2011太学研究所鹤麦2号2011鹤壁农科院3、2000年以来河南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陕西铜麦3号

12、2000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西农79420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烟D272001烟台市农科所铜麦4号2002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普冰1432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92820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麦5号2006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西农81120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武521长武县农技中心西农189200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68820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普冰994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2000年以来陕西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省份品种审定时间育种单位河北沧6003 2008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邯麦12号2008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衡0628 2008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河农

13、8272008河北农业大学选育衡216200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石麦21号2009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沧麦0282009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衡136200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5、2000年以来河北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山西舜麦612200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晋麦85号200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晋麦87号2009山西晋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旱7192009: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晋麦88号2009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晋麦90号2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晋麦91号2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运旱8052011

1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长87442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6、2000年以来山西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三、旱地小麦品种介绍(1)弱冬性为主、半冬性为辅,冬春抗寒性突出,抽穗后灌浆速度快,熟期中等或中等偏早;(2)抗旱节水性能突出,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3)株高稳定性好,旱年有较好繁茂度,丰水年株高不能太高而倒伏;(4)尽量选用对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具有一定抗性或耐性品种,降低防治成本;(5)栽培管理要求简便,对播期、播量和肥水敏感度低的品种。1、旱地小麦品种选用原则 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品种。穗层整齐、结实性较好、丰产潜力大;茎秆粗壮,抗倒伏;株型紧凑、

15、通风透光性好;灌浆快、落黄好;抗寒、抗旱性中等。不足之处成穗数较少。 适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肥旱地种植。 2008年在洛阳嵩县的100亩洛旱6号高产田实打验收,亩产达到607.40公斤,创我国旱地小麦高产新记录; 近年黄淮麦区年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群众喜欢,发展前景广阔。2、主推旱地小麦品种介绍洛旱6号 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半匍匐,田间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大粒大,结实性较好;丰产稳产,适应范围广;抗倒伏、抗倒春寒能力强;灌浆快、落黄好。 不足之处蜡质较厚。 2010年开始为国家旱肥地和河南省旱地区试的对照种。 适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旱地种植。

16、产量结构:亩成穗33万,穗粒数32,千粒重47.0g。成产结构协调。 抗旱性鉴定:抗旱指数0.9216 - 0.9503 ,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中感黄矮病。 品质分析: 中筋 洛旱7号 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弱冬性中晚熟大穗大粒型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长势繁茂,成穗率中等;株型较松散、株高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大、结实性好 。 适宜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旱薄地种植。 产量结构:亩成穗31.7万,穗粒数28,千粒重46g。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 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中感条锈病和黄矮病、高感白粉病。 优点是:

17、穗大粒大,丰产性突出,抗寒能力强。缺点是成熟较迟。 洛旱9号 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半冬性中早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长相清秀、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结实性强、成熟早、落黄好; 产量结构:亩成穗32万,穗粒数28,千粒重40g。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 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感黄矮病 。 优点是:丰产性突出,抗旱、抗寒能力强。缺点是抗病性较差。 洛旱13号鲁农116 山东省桓台县绿丰农科所选育,半冬性中晚熟多穗型品种,株型较松散,株高适中,抗倒性较好。 适宜河南、山东、河北等省旱肥地种植。 产量结构:亩成穗35万,穗粒

18、数30,千粒重39g。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 抗病性鉴定:秆锈病免疫、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黄矮病、高感叶锈病。 优点是:株型较好,通风透光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寒性较好。 山东农业大学选育,弱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旗叶上举,株型松散,株高较高,但抗倒性较好;籽粒商品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抗寒性较好,成熟落黄好。适宜于山东、河南、河北旱肥地种植。 产量结构:亩成穗35万,穗粒数31,千粒重45.8g 。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慢叶锈,感白粉,高感条锈,中感秆锈 品质检测: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 山农优麦2号 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属冬性中

19、晚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匍匐,长势强壮,分蘖力强,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结实性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强。 产量结构:亩成穗34万,穗粒数33,千粒重43g 。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黄矮病、高感叶锈病。 品质检测: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 烟农21长6359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所选育,弱冬性中晚熟中穗型品种,株型较松散,株高较高,抗倒性一般;结实性好 。 适宜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旱薄地种植。 产量结构:亩成穗35万,穗粒数32,千粒重40g。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 抗病性鉴定:中感白粉病和黄矮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 优点是:穗大粒大

20、,丰产性突出,抗冻性较好。缺点是成熟较迟。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选育,弱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半匍匐,生长健壮,分蘖力强,成穗数较多;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 。 产量结构:亩成穗34.3万,穗粒数27.8,千粒重32.8g 。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和秆锈病 。 优点是:成穗较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熟相佳。运旱20410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选育,弱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39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多,苗期叶片宽大,成株后旗叶上举、细小,株型紧凑,茎秆较细、弹性稍差,抗倒伏能力一般。 产量结构:亩成穗38万

21、,穗粒数27,千粒重40g 。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黄矮病和秆锈病,高感叶锈病。 优点是:成穗较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熟相佳。运旱22-33 弱冬性中早熟大穗型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较少。起身早,两极分化快,苗脚利落,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性好,株高偏高,穗下节长;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 产量结构: 亩成穗34,穗粒数33,千粒重40 g 。 抗旱性鉴定: 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条锈病,中抗秆锈病,高感黄矮病 。 品质检测: 强筋运旱618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选育,属弱冬性

22、多穗型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9d,熟期与对照相当。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拔节迟,两极分化慢。苗期叶片细长,成株后叶片宽大,株型较松散,茎杆蜡质,红叶耳,抗倒性一般。 产量结构: 亩成穗37,穗粒数31,千粒重40 g 。 抗旱性鉴定: 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中感黄矮病和秆锈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 。 临旱51329(临旱6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弱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株型较松散,穗大粒大 。适宜于陕西、山西、河南等旱薄地种植。 产量结构:亩成穗33万,穗粒数25,千粒重44.5g。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慢叶锈病,感白粉病

23、和秆锈病,中感黄矮病。 品质分析:中筋。 西农928 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选育,属半冬性中晚熟大穗大粒型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型较松散,株高适中籽粒外观性状优良成熟落黄好。适宜于陕西、山西、河南等旱肥地种植。 产量结构:亩成穗31万,穗粒数37,千粒重44g。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和黄矮病,高感秆锈病 。 品质分析:中筋。 长旱58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属弱冬性中晚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弱,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成穗中等。起身较晚,两极分化较迟,株型松散,株高较高,抗倒性一般熟相好 。 产量结构:亩成穗38.5万,穗粒数34,千粒重37g。 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4级,抗旱性较弱。 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黄矮病,中感白粉病。 衡观136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属弱冬性中早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窄,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起身较早,两极分化较快,抽穗较早,株型紧凑,通风透光好,株高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