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堂鉴赏安正文《岳阳楼图》_第1页
保值堂鉴赏安正文《岳阳楼图》_第2页
保值堂鉴赏安正文《岳阳楼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值堂鉴赏安正文岳阳楼图中国古代建筑中,名气最大的当数同时建于唐朝的黄鹤楼、岳阳楼和鹳雀楼。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雨战火,这些楼几毁几修,几灭几生已殊难稽考了。但它们巍峨雄姿在人们的心头一直是清晰的,大多数无缘登临揽胜的人也知道三大名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能不归功于三位诗人登楼时的题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崔颢题咏的黄鹤楼七律。后因李白登黄鹤楼时咏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被推为千古最佳。杜甫的登岳阳楼影响不在其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2、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当然更是妇孺皆知,名满天下。正是这些千古绝唱,为三大名楼注入了超越建筑学意义的文化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元人夏永和明人安正文都画过岳阳楼,为我们留下了具体的胜迹景象。此幅岳阳楼图是画家安正文的佳作,采用了界画的方法,以严谨的线条、精准的比例描绘了这座古代著名建筑的风貌。洞庭湖旁的木制牌坊和湖中的木舟也用界画的方法,表现得真实细腻。其他背景得描绘亦见功力,如以精细、连绵的线条表现波涛汹涌的湖水。几组人物用笔简练流畅、神态逼真,楼内游人或弈棋、或遥望、或吟诗谈论;岸边船上的船工忙碌不停;石阶上有旅客等

3、待着乘船.整个画面交织着忙闲动静,充满生机。可见安正文不仅擅长界画,也擅长山水、人物、树石、水纹。安正文画风系从李唐、马远变化而来。人物、船舆、驴骑,用笔脱胎于宋代风俗画。右上端署款“直政智殿锦衣千户安正文写”,钤“日近清光”一印。构图仿南宋“院体”山水界画的布局法,建筑物描绘细致工整,坡石、野草、松柏以浓重、粗犷、写意的笔法画山,是显著的明代山水界画的格法。安正文生平画史无记载。据传世作品考,为明宫廷画家,直政智殿锦衣千户。擅长山水、人物,尤长界画,宗法宋人笔意,当数古法写实之经典。然而,当我们仔细辨识后发现,其所绘“岳阳楼”和元人夏永的“岳阳楼”却大相径庭,连基本形态也完全不一样。如安正文

4、画的“岳阳楼”是六角尖顶,而夏永之“岳阳楼”却是“人”字顶。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另外安正文画之“黄鹤楼”和“岳阳楼”不仅画幅尺寸相等,而且巍峨挺拔不相上下,与现实中两楼规模形态不符。也许建筑史学者会指缪廓清,说出个子丑寅卯。对我们阅读绘画来说,不拘泥于这些细节,同样也能获得愉悦,浮想联翩。现实中的黄鹤楼有五六层高,而且建在山上,气势当然不凡,而岳阳楼则建在湖边,本身没有黄鹤楼高,两者不在一个水平高度上。可是,我们愿意相信安正文画的楼。因为历史上的唐楼、宋楼、元楼、明楼以及画中、诗中和我们心中的楼早已纠缠在一起,可以互为转化和替代。自然景观固然重要,人文景观植根文化。我们恰恰最关心的就是文化。如果你现在去岳阳楼,当然要看楼,要登临揽胜,但千万不要忘记读一读进门就可以看见的那副对联。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量子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及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