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1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2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的故事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课前预习:1.抄词。2.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1.关注课文的预习部分,理解要求:遇到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跳过去

2、。2.第一次读的时候,哪些词是跳过去的?(预设)膝髁: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也指大腿骨或膝盖骨。伽蓝:佛寺。皱蹙:蹙:收缩。皱着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瘦削(xu):形容身体或脸很瘦。虹霓:彩虹的一种。3.这些词语属于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词语。你知道现代文学初创时期是什么时候?提示:借助课文去思考。(1925年),距今大约100年。出示词语齐读。古今对照字形,发现规律。猜一猜朦胧为什么换成“目”字旁?表示眼睛半开半闭着。睡态。为什么作者不把过去的词语换成现在的词语?(具有年代感,对作品的尊重)二、作者简介本文的作者是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好的故事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听朗读音频,找出文中写现实景象和梦中景象的内容,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预设:第三段独句成段,写道“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可见文章从这一段开始主要写“好的故事”。第十段写道“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由此可以读出,“我”此时骤然惊醒,从梦境中醒来,重新回到昏沉

4、的夜。Ppt显示:(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2.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理解“错综”。出示以上段落,指名读。落实联系上下文的具体方法:抓关键词(交错、织)6.这些都写的一种事物,你觉得写的什么?7.出示云锦资料,看图片和资料,说说云锦给你的印象。(鲜艳、色彩斑斓等)补充材料: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

5、,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被誉为“锦中之冠”,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配以图片)总结:故事也是如此,这故事纷至沓来、繁华灿烂、错综复杂。(比喻)四、文本研读。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指名读: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境,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理解题意,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2.默读课文,画一画,你从哪儿看出好的故事真是一个梦境?(递粉笔)第2、3段:闭上眼睛还能看到,显然是在梦里。说说关键词是哪个“

6、朦胧”。第9段:梦境留下的回忆。有没有人直接在好的故事中找到依据的?(4自然段)人和事交织在一起,光怪陆离,只能是在梦中发生。小结:好的故事就是一个梦境。(设计意图:理解内容的方法简单而高效。抓关键句理解内容,走进文本印证内容。)3.鲁迅先生用了那三个词语形容梦境?指名说,圈出来。(美丽、优雅、有趣)前半部分静态景物:就像是电影镜头略过水乡的各个小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清晰、画面丰富。后半部分:倒影在河水中的影像。解散”“摇动”“扩大”“融和”“退缩”等动词写出了这些水中倒影景物的变化丰富,让人感到惝恍、迷离,同时也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作者还用“夏云头”来比喻倒影的边缘,它们参差不齐,带着

7、明亮的日光。这里用“镶”这个字表现出明亮的日光围在倒影边缘的样子,把这种奇幻的景色写得非常形象。不仅如此,由于光影的变化,在倒影的边缘上还发出水银色焰,使得倒影的整体色调变得更加明亮和闪耀。4.前面的梦是广角镜,现在的梦聚焦了。出示句子。(1)聚焦到大红花、斑红花、红锦带等词语,说说这红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鲜艳、夺目、透出希望)红锦带:作者把视线聚焦在大红花上,一朵朵大红花在水中的倒影被拉长了,变成了跳跃奔放的红色缎带。而且还似乎能听到如浪花跳跃,碰撞般的声音。此时,梦境中不仅有动态的色彩,还有丰富的声响。(2)顶针手法。富有水乡特征的事物在水中的幻影,一个接着一个,互相融合,随着水的浮

8、动而起伏变幻着。最后又退缩了。5.与第五段作者所描绘的记忆中的景象相比,第七段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呢?第七段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显得更加梦幻、迷离。6.出示资料,体会作者情感。-冯雪锋 论野草、李何林-课后资料 p96说说读了资料,你大致知道了什么信息?小结:鲁迅先生之所以写这个故事,是因为这是他的“希望”结合时代背景:梦境往往与作者所处的环境有关。这个故事写于1925年,1925年的鲁迅,在干什么?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

9、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7.再次默读课文,画一画哪些地方暗示了当时环境的黑暗。词语背后暗示了什么?(昏暗、碎散)第10段修辞注意分析:比喻,这个梦境从整篇变成片片,再化为几点碎影,最后连一丝碎影也都不见了。作者将梦境消失的过程写得详细而形象,也同样表现了对梦境消失的不舍、惋惜和失落之情。怎样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 夜晚+中国的黑暗社会“昏沉的夜”是现实中作者所处的环境。环境的昏暗反映出作者心境的低沉和孤寂,这是与“好的故事”截然相反的,而源于现实生活的压抑与梦境美景带来的宽慰交织在一起,让作者既陷于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之中,又在矛盾之中更进一步地激发了他对好的故事,美丽的事物,以及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五、读写结合,领悟情感1.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梦境呢?出示句子,齐读、引读:这样的梦境,那有什么烦恼、怅惘所言呢?2.出示资料,“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六、小结全文,升华主题这就是鲁迅1925年写下的梦,这就是鲁迅先生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