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东部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东部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东部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东部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东部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ABCD2宏观辨识与微观

2、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如图是某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中x的值为2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33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4某化学课代表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推论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碱能使酚酞变红,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

3、途径之一C“低碳生活”D化学方程式书写 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使生活更加便利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置换反应:2Fe + 6HCl = 2FeCl3 + 3H2复分解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AABBCCDD5下列对生活中常用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生石灰、纯碱都属于碱B尼龙、羊毛都属于合成纤维C淀粉、酒精都属于有机物D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B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大大改进合金的性能C高炉炼铁产生的废气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D古代钱币不用铁铸造的化学原因是冶铁困难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

4、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8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 )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9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ABCD10我国许多地区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3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茶氨酸中氧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3: 2B茶氨酸属于有机化合物C茶氨酸是由26个原子构成的D茶树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11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B除去CO中的CO2气体C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D区分硬水和软水1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火药爆炸13如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B是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B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四周期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14下图为元素周

6、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B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CX表示N2D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15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量筒B烧杯C铁架台D天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1)古人会“钻木取火”,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在此过程中“钻木”的作用是_。(2)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洗洁精的_作用来清洗油污。(3)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_不足而引起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

7、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A 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C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 D 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 (填离子符号)。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 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为进一步确定固体 A 中可能存在的

8、物质,对滤液 C 进行实验,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结论_A中有氢氧化钠(4)将 50 g 稀盐酸加入 50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 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18(8分)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KClO3)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不同配比是指KClO3和MnO2混合物中,KClO3和MnO2的质量比;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

9、图:分析图2,KClO3分解温度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分析图3,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当物质配比为1:2时,KClO3分解温度约为_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检查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_步骤的实验现象

10、能否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_(填“能”或“不能”),除催化剂外,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_和_等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将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5中?的值应为_A4.9 B9.6 C14.9 D19.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丽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是她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固体物质是NaOH;猜想二:部份变质,固体物质是NaOH和Na2CO3;猜想三:

11、完全变质,固体物质是_。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1)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2)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瓶固体的成分,丙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的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方案取样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稀盐酸。出现大量气泡说明猜想一不成立实验方案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猜想二成立向反应后溶液,滴入过量的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显_色实验方案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猜想三成立。向反应后溶液,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_,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反思和评价1、在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其

12、中有一种不合理的方案是_。2、在实验方案的探究中,能代替CaCl2溶液进行实验的是_。 (填序号)稀硝酸;Ba(OH)2溶液:Ba(NO3)2溶液;K2CO3溶液: Ca(NO3)2 溶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A、图中标志为注意危险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中标志为严禁烟火标志,符合加油站环境要求,此选项符合题意;C、图中标志为剧毒品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图中标志为禁止左拐弯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13、B。2、D【解析】由反应的图示可知,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详解】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的数值为2,故A正确;B、该反应中NH3中氮元素显-3价,氮气是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B 正确;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C 正确;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28):(618)=14:27,故D 错误。故选D。【点睛】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3、A【解析】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

14、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故选A 4、B【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都含氧元素,但是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钙含氧元素,但是不是氧化物,错误;碱能使酚酞变红,但是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能使酚酞变红,但是是盐,错误;该选项都错误,不符合题意;B、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说法正确;保护金属资源有三条途径,一是防止金属锈蚀,二是金属的回收利用,三是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说法正确;该选项都正确,符合题意;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不是“低碳生活”,说法错误;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

15、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说法正确;该选项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D、置换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复分解反应:,正确;该选项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5、C【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尼龙属于合成纤维,羊毛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C、淀粉是碳水化合物,含有碳、氢、氧元素,酒精也叫乙醇,含有碳、氢、氧元素,它们都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D、尿素只含有植物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而硝酸钾中含有植物营养素中的氮、钾元素,属于复合

16、肥,不符合题意。故选C。6、B【解析】A、“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A错误;B、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大大改进合金的性能,例如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等,故B正确;C、高炉炼铁产生的废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故C错误;D、铁易锈蚀,古代钱币不用铁铸造的化学原因是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锈蚀,故D错误。故选B。7、C【解析】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

17、物可能不同,正确;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故选C。8、D【解析】A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需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及污物清除,因此铝丝需要砂纸打磨,正确;B铝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面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正确;C由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可知,铝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面的铜,故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正确;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 Al2(SO4)3,故错误。故选D。9、A【解析】A、金属的化学性质越

18、稳定,金属就越早被使用,所以,符合题意;B、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的是:氧、硅、铝、铁、钙,所以,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所以,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A。10、B【解析】A、茶氨酸中氧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氧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氮原子个数氮的相对原子质量=(316):(214)=48:28=12:7,选项A错误;B、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外,其他含碳化合物均为有机物,所以茶氨酸为有机物,选项B

19、正确;C、一个茶氨酸分子含有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一共有46个原子,选项C错误;D、题目信息给出茶树适宜生长的pH为5-6,偏酸性,所以适合在偏酸性的土壤生长,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在说物质构成时,一般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因此一个分子才可以说由多少个原子构成。11、B【解析】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正确;B、该实验中一氧化碳可以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与氧化铜反应,该实验不会将杂质除去,反而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错误;C、NH4NO3、NaOH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降低、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

20、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D、检验软硬水的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故设计合理。故选B。12、A【解析】A、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食物腐败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D、火药爆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A。【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13、D【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提供的信息可知,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正确;B、钾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正确;

21、C、钾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4,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四周期,正确;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不相同,钾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钾离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错误。故选D。14、B【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7号元素是氮元素,X表示N,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

22、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7、8,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5、C【解析】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不符合题意;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不符合题意;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铁架台,符合题意;D、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乳化 维生素 【解析】(1)古人会“钻木取火”,钻

23、木取火的过程中,钻木不断的摩擦枯木或干草,使温度逐渐升高,引起枯木或干草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在此过程中“钻木”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来清洗油污。(3)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C HCl + NaOH = NaCl + H2O H+和Na+ 碳酸钠和硝酸钡 硝酸钠 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 溶液显红色 8% 【解析】(1)A、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24、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选项A不正确;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选项B不正确;C、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选项C正确;D、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水、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D不正确;故选C。(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6,说明酸过量,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H+和

25、Na+(3)白色固体A溶于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得无色滤液,说明A中不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则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滤液 C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显碱性,则滤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证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4)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8%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18、高于 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75 右侧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木条即复燃 不能 温度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

26、生成氧气 D 【解析】(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1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2)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为1:2是,KClO3分解温度约为75;(3)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检查气密性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

27、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木条即复燃故:步骤中: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步骤中,加热时间短于步骤,木条即复燃;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所以步骤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和反应物间的接触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4)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