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和货币及信用课件_第1页
先秦和货币及信用课件_第2页
先秦和货币及信用课件_第3页
先秦和货币及信用课件_第4页
先秦和货币及信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生活中的货币及信用密切相关。了解金融发展史首先要了解历史上的货币与信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它经历了神话时代、传说时代(“三皇五帝”时代)、半信史时代(夏朝、商朝至公元前841年周历王被推翻)、信史时代(公元前841年以后的朝代)。其中有朝代的历史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时期。本章讲述的是先秦时期的货币与信用发展史。“先秦”就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以前的时期

2、。本章的结构安排 第一节 先秦的货币 第二节 先秦的信用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了解先秦时期中国货币的材料、形态、特点,把握货币产生的时间、条件及其变迁原因,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货币的本质。了解先秦时期中国信用产生的原因与条件,把握先秦信用的形式及其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信用的涵义。了解先秦时期货币、信用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把握质剂、质人、泉府、傅别出现的原因及意义。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贝币;青铜铸贝;朋; 信用;泉府;傅别; 质剂;质人货币是金融最基础的范畴,讲述中国金融史要从中国货币的起源先秦的货币开始。 第一节 先秦的货币一、货币基本理论之一:货币起源说关于货币起源的解说有两类,中国除了

3、有司马迁等人的交换起源说以外 ,还有管子的先王制币说;这些学说与西方国家的交换起源说及君王制币说等理论有相似之处。这两类货币起源说分别将货币视为内生货币或外生货币。从中外货币发展史看,交换起源说更有说服力。交换起源说: 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交换; 交换发展及物物交换的矛盾推动了交换价值形式的演变,最终产生了货币并促使货币形态不断变化。 把握货币起源说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领会货币本质说(界说)、货币职能说、货币作用说等其他货币基本理论,进而把握西方经济学不同流派关于货币政策主张的差异、各国货币当局在划分货币口径及货币层次上出现差异的理论根源。有助于把握货币基本理论之间的关系起源说交换发展说先王制

4、币说本 质 观金属主义 名目主义 职能论单一论多重论作用论中性论 非中性论通货论国定论国际货币形态变迁的一般趋势 货币从其产生至今都有特定的形态,货币的形态与币材有关。从各国货币发展史看,币材是不断演变的,所以货币产生以后,其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见下图所示)。世界货币形态演变过程图 实物货币(自然物、劳动产品) 商品货币 金属货币(铜、银、金等) 货币 纸制货币(可兑现、不可兑现纸币) 信用货币 存款货币(主要是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银行卡对应的存款)我国货币材料(货币本位)与货币形态的变迁,与世界货币形态演变的趋向也大体一致(见下图示)。 实物货币:贝币金属货币:殷商铜贝金属货币:左图为战国

5、秦半两: 出现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右图为汉无郭半两钱,汉代半两钱种类较多,最早出现的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二者都属于量名钱。金属货币:清代的马蹄银(元宝)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北宋“交子”是交子是我国暨世界最早的纸币历史考证是诞生于四川省(益州)成都市一带,但是具体诞生地点却始终是个谜,国内外学者始终争论不休。在宋太宗淳化年间,交子开始于四川流通。交子先是私人发行的汇票、兑换券是地方政府货币。“交子”是四川地方俗话,也是票证、票券的概称,有交合之意即“合券取钱”。北宋政府发行交子是公元1024年,比欧洲使用钞票早600多年。 南宋的信用货币:纸质的“会子”不兑现信用货币;中央银行法币10元

6、第五套人民币电子货币的载体:民生借记卡当然,我国货币材料(货币本位)与货币形态的变迁,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例如: 虽然中国最早出现了金属铸币和信用货币,但是中国金属货币完全取代实物货币、信用货币完全取代金属货币的过程较为漫长; 铜币在中国金属货币流通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因而国内学者有“慕铜说” 。 中国的货币从远古到现在,已有较大的变化,那么它是如何、因何变化的呢?二、古代货币的起源(P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班固的汉书食货志、唐代徐坚的初学记、宋代郑樵的通志都认为我国的货币产生于夏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无当世的史籍为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司

7、马迁的史记平准书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金)、或白(银)、或赤(铜);或钱、或币、或龟、贝。”;传说神农时代“日中为市” ,班固的汉书.食货志也说“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即认为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交换的发展之中。据此说法,我国使用货币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中国最早出现、使用得最普遍和最长久的原始货币是天然的贝: 一说贝币产生于夏朝(见姚遂教材)。 另一说法是贝币产生于商朝(见袁远福教材): 在河南殷墟商王(武丁)后妇好墓等地,出土了我国最早的货币即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币,年代约为公元前

8、16世纪,距今约3600年以上(视频)。 虽然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货币起源于商朝而不是夏朝,理由是: 夏朝的商品交换还不够发达,认为夏朝及以前已有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贝币的说法不一定可靠(P2)。 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中国的货币起源于夏朝(理由下述)。夏朝具备货币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货币起源说告诉人们:货币的产生与商品交换有关。而商品交换的产生和发展要以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为前提条件。货币是在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本质)。我国先秦时期遗迹出土文物及先秦史研究表明,夏代已出现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交换已经存在并有所发展,夏朝已具备

9、货币产生的条件(见以下说明):夏朝已进入奴隶制社会。现代人们在山西襄汾陶寺、夏县东下冯、河南偃师二里头、巩县稍柴、荥阳上街、渑池鹿寺等相当于夏代的遗址地层中出土不少墓葬品,其数量规格有差异(贫富差异和私有制),其中的陶器和青铜器等器皿的种类也不同,还有海贝、骨贝、石贝等物品(社会分工):山西襄汾陶寺夏遗迹出土的器物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和武器,有石制的斧、锛、凿、铲、刀、镞,骨质的铲、锥、镞,陶纺轮和制陶用具陶拍、陶垫等。随葬的陶器有灶、罐、壶、瓶、盆、盘、豆,个别墓有鼎和觚。斑斓绚丽的彩绘陶器,构成陶寺类型文化一大特色。彩绘蟠龙图形的陶盘,是其中最富特征的器物。大型墓出土的彩绘木器有案、俎、几、

10、匣、盘、斗(勺)、豆、“仓型器”、鼓等多种器形。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石礼器和装饰品有磬、钺、瑗、环、梳以及用绿松石、蚌片镶嵌的头饰、项饰、臂饰等。遗址还出土了一件铃形红铜器。山西襄汾陶寺夏遗迹彩绘蟠龙陶盘斑斓绚丽的彩绘陶器,构成陶寺类型夏文化遗迹的一大特色。彩绘蟠龙图形的陶盘,是其中最富特征的器物。 河南鹤壁刘庄夏代遗址出土的随葬陶器、陶鬲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鹿角器等。陶器中夹砂陶略多于泥质陶,有灰陶、褐陶、红陶等。石器有大型石铲、斧、凿、锛、钻头、环、纺轮等。鹿角器有角铲。骨器、蚌器极少。 先商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陶器 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随葬铜铃 天然的贝币夏、商、西周时期的骨贝夏、

11、商、西周时期的玉贝点评这些出土文物表明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我国先秦以后的诸多史籍,也提到夏代有了货币: 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纪录整理而成盐铁论。盐铁论.错币说“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为币。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或龟贝” 。我国先秦以后的诸多史籍,也提到夏代有了货币: 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纪录整理而成盐铁论。盐铁论.错币说“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

12、”为币。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或龟贝” 。这些论述均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汉字结构上的证据与价值有关的字:货、财、贱、费、资、贾、货、贵、贱等。与财货有关的字:贮、宝、赏、赐、财、资、责(债)等。 这些文字也反映了贝在很早年代就是货币的历史现实。综上所述可知,中国最早的贝币也是在长期的交换中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夏代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贝货在一些地区使用的时间较长,在后世的南诏国也使用;清道光年间云南还有贝币流通。(二)商周时期中国货币初步发展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公元前16世纪商朝建立,中

13、国的货币有了初步的发展: 一是贝币的使用量增多。 二是货币的材料及其形态在商朝时期有了新的变化,在公元前11世纪的末期,中国铸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铜仿贝(P2),币材及货币形态开始从实物向金属(铜等金属)演进,逐渐形成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并存的局面(视频)。商代货币初步发展的原因(P2): 商代开采铜矿并冶炼青铜,使用铜器,社会生产力提高,农业产出增多,因而出现并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交换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改善。三次社会大分工:1.畜牧业与农业分离。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3.商业产生。商朝人迷信而且重商,古代有“殷人善商,周人善农”、“殷人贵富” (礼记祭义)的提法,以至于周灭殷商之后,重

14、农轻商,贱视殷族人,鄙视贾人,讥讽殷人为“胜而无耻”。殷族人社会地位低,从事很多职业受限制,为生存则主要从事其擅长的传统行业商贸活动。因此,周人将做买卖的殷人称为商人,这是“商人”一词的由来。点评这个典故说明商代的商业和商人已经出现。在夏商乃至整个先秦时期,中国人虽然重农,但还没有明显的轻商抑商思想。商人的影响力还很大。另外,殷墟出土的许多贝玉龟甲都来自外地,这也说明殷人的商业活动范围较广,已经超越其国境;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有“作五邑”的记载。点评这些史料说明殷商已有许多商业城镇,有城镇则商业必然较发达。后世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关于经营远途商业贩运情况的记载。点评这表明商朝的商业交换活动是

15、较为活跃的。点评这表明商朝的商业交换活动是较为活跃的。河南殷墟商王(武丁)后妇好墓等地出土的、距今约36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海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点评这类海贝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能够大量流入中原内地,表明商代的商业交流已有一定的规模、范围和水平,这为实物货币的大量使用和铜铸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妇好墓墓内有殉人16个,狗6只。墓内共放置随葬品1928件,包括铜器、玉石器、骨牙器等,还有贝6800余枚,青铜礼器共210 件,其中的妇好三联甗、妇好偶方彝、妇好鹗尊和司母辛四足觥等为罕见的青铜器珍品。两件妇好大铜钺,是妇好生前拥

16、有军权的象征。墓中有四面铜镜及随葬玉石器,包括10余件玉石人物雕像,另有三件带把象牙杯。 妇好墓随葬的三联甗 商代妇好墓随葬的龙纹大铜钺 妇好墓出土了2件青铜钺。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还有“妇好”二字铭文。 妇好墓随葬小玉刀和司母辛鼎 点评从妇好墓葬的形式和丰富尊贵的殉葬品来看,妇好的地位高贵,而且十分富有,私有制、贫富差距、社会分工及其决定的交换都存在并已达到一定程度,这对货币流通和初步发展是有影响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交换的发展使得商代使用的贝币数量增多。先秦散文商书.盘庚记载商王盘庚曾经指责乱臣贼子“乱政同位,具乃贝玉”,即只

17、知道掌权敛财。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中出土了6680枚贝,平民墓葬也有一、二枚贝出土,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也有商王赏赐臣民贝的记载。商代人非常重视贝币。盘庚把“贝玉”称为“货宝”。卜辞有“易(赐)贝”、“取贝”、“囚贝(俘贝、获贝)”的记载。商代铜器铭文中还有“赏贝”的记事。甲骨文中有许多字,如买、贮、宝、贷等都从贝。点评左述史实表明贝在当时已经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按照货币起源说中的财富保存说及剑桥方程式的观点,可以推断商代对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贝币需求是比较大的。 殷商时期的贝币(蚌贝)为什么贝壳能够作为夏、商时期的货币?早期货币都是商品货币(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其形

18、态与特定的货币材料有关。中外货币史上有多种材料曾经充当过货币(实质为一般等价物),但并非任何材料都适合充当货币。一般等价物对币材的五个要求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 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夏代的天然海贝自身的优点使其适合充当币材: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比较适合充当货币材料(P2)。 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以天然海贝为货币的缺点是自然贝的供给不足。商朝出现世界

19、最早的金属铸币:铜贝商朝交换的发展(规模、范围扩大)对货币材料的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因) ,这促使商代货币的形态出现了新的变化。根据马克思、费雪、凯恩斯等人的货币需求理论可以推断,商代交换发展对于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增加了,这导致流通中的天然贝币(海贝)供给不足,商朝人因此利用其冶铜技术及铜材(条件)来铸造铜贝以满足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需求(P2)。点评虽然人们至今还不清楚商朝的铜贝是私铸还是官铸,但可以肯定,中国铸币产生的时间比西方早6个世纪。 铜贝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 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的商朝时期, 但仍未广泛使用,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铜铸币才普遍流通。 殷商时期

20、的铜贝 横向比较:西方最早的钱币是吕底亚货币国外金属铸币出现的时间比中国晚了几个世纪,公元前640年,小亚细亚的里底亚人才开始铸行国外最早的钱币金银混合金属币(见下图)。里底亚王国金币(天然琥珀金戳记币 )公元前7世纪,地中海盆地出现最初的货币。公元前3世纪罗马铸造金银币公元前248年安息铸造铜币贝币的计算单位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武丁卜辞有“征不死,易(赐)贝二朋”的记载(P2)。彝铭子中也有关于贝的记载:中鼎(殷上七 )“侯易(赐)中贝三朋”。对商朝货币发展的评价史实表明,商朝币材和货币形态发生了,这种变化是交换发展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货币结构在商代

21、出现变化,开始进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青铜铸贝与青铜斧称量货币)并存的时期,不过商朝依然处在商品货币时期,而且仍以实物货币为主。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P2)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建立,西周时期的货币结构继续变化,货币量增多。西周铜制工具的使用更加广泛,生产力水平及社会分工程度高于商代,农工商业继续发展,出现了贵族五等爵位,士、农、工、商四业以及市场和专门管理市场的质人制度。而商业发展及封建社会的建立又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西周时期继续大量使用实物贝币,包括天然贝、石贝、骨贝(P2)。天然海贝仍是重要的货币。除了实物贝币以外,西周还盛行其它的实物货币。史籍记述诗经卫风氓说:“氓之

22、蚩蚩,抱布贸丝”。可见,粮食、布帛、工具、牲畜在民间继续充当交换媒介,具有货币性。西周的金属货币继续发展西周金属货币的使用广泛: 使用的金属货币数量增多; 使用的金属货币材料与形制增多; 青铜铸贝。 原始布(镈):原始的铲形铜铸币,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铜质称量货币(铜块、铜饼、铜器残片等形态)。 黄金称量货币(金块) 此时是中国青铜称量货币发展的顶峰时期。关于商周黄金货币性的另类观点 在殷及西周时期,黄金只是珍贵的装饰品,未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这种观点较有影响力。诗大雅域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西周鎏金铜贝币。依然模仿天然贝形。卡约文化木胎包金贝(

23、木胎已朽)。青海大通上孙家寨445号墓,相当商周时期。厚重西周铜贝 西周货币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中国的货币制度开始建立。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物价和社会的稳定有影响,加上铸造货币可以给国家带来收益,所以君王或官府就通过制定一系列关于货币铸造、发行、流通和组织管理的法规政策来调控货币的流通,这样主权国家的货币制度就形成了。货币制度是国家产生之后货币大量发行和流通并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产物。据史籍记载,我国西周时期已经有了货币制度。关于币制的理论概述:把握货币制度变迁史的视角 什么是制度和国家货币制度? 制度就是人们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包括社会上的习俗惯例和国家、政府颁布的法规

24、政策。 货币制度就是君王或政府为了控制货币以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制定的、关于货币材料、货币名称、货币单位、货币种类、不同种类货币的法偿能力、金属货币铸造、纸币发行、货币流通和兑换的组织管理等要素的法规政策的总和。 早期货币制度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就是货币本位。 有何种货币本位,就有何种货币本位制度。而货币本位制度对货币的形态、货币的性质、货币供给与调控机制、货币失衡的类型乃至货币政策又有重大影响,了解货币材料或本位的变迁是把握纷繁复杂的货币史演进脉络的关键。国家货币制度大致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见下图所示)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货币材料的变化,国家货币制度也是不断演进的。 复本位制金

25、银复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 单本位制 金铸币本位 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 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西周时期有货币制度的理由:后世文献记载(不一定可信): 西周时期,政府已经有了货币管理的规则。汉书.食货志记载说,(姜)太公在公元前11世纪设九府(太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玉府、职内、职金、职币)来掌管周朝的财币并建立九府圜法作为周朝的币制。对西周货币发展的评价西周货币的流通规模超过夏商时期,而且金属货币使用的规模及比例也比商朝高。西周的货币结构与商朝一样都是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并行,且前者比重大,后者以称量货币为主。西周的货币仍然没有跨出商品货币的发展阶段。东周

26、货币的发展(P3)东周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中国的货币有了新的发展(视频)。从货币材料上看,金属铸币逐渐取代实物货币,铜铸币广泛流通。金属铸币的形态趋向多样化,除了铜贝以外,还出现了铲状的布币(晋、郑、卫、韩、赵、魏等国)、刀形的刀币(齐、燕、赵国)、圆形的环钱(秦国)、贝壳状的蚁鼻钱(商周铜贝的变形,流通于楚国) 。战国铜贝中国春秋时期的刀币、布币斜肩弧足空首布是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 币身有“武”字, 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 青铜制, 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斜肩弧足空首布是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 币身有“

27、武”字, 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 青铜制, 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 左图为战国 时齐国的平首平肩方足布 (平足布) 。布币上有“郎”字, 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青铜制, 为战国中至未期货币。右图是战国中末期赵国安阳小方足布 ,青铜制 。战国蚁鼻钱和鬼面钱 :楚国货币,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似贝非贝的怪异字形;观之鬼头, 看来很像蚂蚁的鼻尖而称之。左为西周公国圜钱,右为东周公国圜钱。 “西周公”国泉虫的正、背面左图的垣圜钱是战国中后期出现的中国最原始的圆形货币之一, 币身的右侧有一个大型的垣字篆书, 青铜制, 重约8

28、克。 右图为战国秦半两: 出现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秦惠文王二年(336BC)“初行钱”,铸造圜钱。 秦国圜钱秦圜钱显著的特征是:以“两”为货币单位,且币面皆无地名。这表明其货币铸造权的集中,在币制上更具有进步性。秦圜钱有多种,但基本上可分为“一两”型及“半两”型二种。其中秦半两圜钱对秦统一后中国钱币的形制具有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四种形制铜铸币的共同点(P4): 各类货币的大小轻重不一致。 每类货币都有其变迁的历程。 每类货币不限于仅在一地流通,而同一地方通常也是多种货币并行流通。春秋战国时期依然是多种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流通,流通中的货币: 有众多形制不一的铜铸币和铜质的称量货币

29、; 还有银贝、银布等银铸币和白银称量货币; 黄金称量货币流行; 布帛等实物货币仍在使用。先秦时期的白银货币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存在用作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银铲、银版、银饼、银贝等银质货币了:此时的白银还很少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还不是完整意义的货币。20世纪60年代中期,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外包金银箔铅饼的殉葬冥币,说明楚国已经使用了圆饼形式的银铸币。 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出土了春秋时期楚国的银布币(见下图)。春秋中期楚国的银布币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

30、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首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l克;最小者长 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楚国的银铸货币,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较早的银质货币。 1974年在河北战国时中山国遗址发掘出银质贝币 4枚(见下图)。战国银贝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白银虽然已经具有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但还很少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个最重要的货币职能,因而还不是完整意义的货币。先秦时期的黄金货币(P4)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较为悠久。前述 我国在夏、

31、商、西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此时的黄金也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我国在战国时期,黄金开始作为称量货币,发挥货币职能,主要是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此时的黄金有斤和镒两单位,形状还不固定,而且因为黄金稀缺和珍贵,主要为上层统治阶级所有,还较少流通,较少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还不是完整的货币。黄金作为货币: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时期:黄金还少见 左传襄公五年:鲁国季文子事“无藏金玉”。国语: “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 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晋语二)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越语上)战国时期黄金的使用以“斤”(16两)、“镒”(20两)为单位。千里马、象床、宝

32、剑、狐白裘、玉厄=“千金”。韩国一美人,价贵,诸侯都不能买,而由秦国花了“三千金”买去(战国策韩策三) 。 右图是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江苏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的战国时期楚国的陈璋圆壶、金兽、郢爰。 郢爰共11块,重3260克,形状为长方形或凹边四角形。各块重量不一,钤打的阴文方印有多有少,其中最大的一块钤打54个方印,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钤打方印最多的一块郢爰。同时出土的还有马蹄金、麟趾金、金饼等共38件,单纯金制品就重达21.5公斤。 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部分货币职能的黄金货币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钣。 这种郢爰金钣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

33、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钣上的印记大部分为“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钣”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郢爰郢爰 战国中山国包金贝。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号墓。点评虽然战国时期,黄金在我国已开始作为称量货币使用,并发挥部分货币职能,例如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职能,但此时的黄金更加稀缺和珍贵,尚未流通,因而像白银一样也不具备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还不是具有完整职能的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实物货币仍在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实物货币因其自身的弱点而逐渐被金属货币所替代而减少。 鉴于金银铜材的不足以及布帛为重要的军需民用品,所以政府法律和民间仍以布帛为实物货币,秦律中的金布

34、律就规定,钱和布通用,并规定了布币的形制:布长8尺,阔2尺5寸为1布,值11钱。评价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有新的发展:币材、形制多样化;货币流通规模及区域扩大;货币形态日益从实物货币阶段向金属货币阶段过渡。 这个时期我国货币的发展依然没有能够跨越出商品货币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建立了货币制度,对货币进行管理: 东周时期钱币已有轻重大小之分。国语.周语下有记载,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将铸大钱”,废除小钱,目的是为了“废轻而作重”。管子轻重篇中说:“先王以黄金为中币”。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发现的竹简中有秦律,其中的金布律有15条规定,已涵

35、盖了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现存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 金布律规定了: 货币本位及货币种类。将秦国的货币分为钱和布两类,二者都是法定的本位货币。 本位货币的名称、价值、形制。法定钱币为重“半两”的环形铜钱,名如其重量。秦惠文王时“初行钱”。规定布作为货币要符合法定的质量要求;规定1布为长8尺,阔2尺5寸的布料;如果“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 金布律规定了货币双本位制下钱和布的法定比价:“钱十一当一布”,即11枚半两铜钱可以抵得长8尺宽2尺5寸的布一幅。为便于交换,当时官府对某些商品的收费就按11的倍数定价,金布律就规定隶臣所穿衣服的定价有33、44、55、77、1

36、10等五个等。金布律规定了货币的法偿能力:钱和布具有法偿能力,完全通用,收受者不能挑选,如果商人和官吏拒绝或挑选使用钱或布、“列伍长”不向官吏报告的,或者官吏对此不加查究的,“皆有罪”,以至于“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对货币铸造发行权作出规定,由国家垄断铸币权: 秦国从公元前336年(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以后,中央政府就垄断了钱币的铸造。 秦律严禁民间私铸钱币,律文中就有搜捕盗铸钱币犯的例子。秦简中的封诊式中记载有告发民间盗铸钱币的案例。 这说明战国时的秦国一般私人铸造钱币是违法的。 战国末年,秦国专权的封君在其封邑铸钱发行,属于特例。战国时期文信君圜钱和长安君圜钱 楚国的钱币也

37、是由中央政权统一铸造的。 赵韩魏三国及齐国的钱币铸造权属于中央政权和各大商业城市的地方政权所有。 点评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因为 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战国时期我国已建立了金属和实物复本位制钱布双本位制。东周时期货币的发展特点(P5)货币单位已经有了大小的等级之分,可以满足不同规模交易的货币需求。这与当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易于分割的金属币材的广泛使用有关。各种金属铸币的形制(布币、刀币、圜钱、楚国铜铸币)混乱,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与封建诸侯割据、各国的货币铸造制

38、度不统一有关。多种金属货币(金属铸币、金隐铜称量货币)与实物货币并存,这与铜、金等金属币材供给的不足以及战乱破坏生产,粮食、布帛等实物短缺,价值较高,仍然可以发挥货币职能有关。东周时期中国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有了较大的发展,货币经济已经确立,商人的势力很大,各国重农但不抑商,部分商人例如吕不韦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但是当时货币经济还局限于城市,农村地区仍是自然经济为主,实际上在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前,中国自然经济结构一直很牢固。总的说来,此时的货币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这对货币材料以及货币形态的演进是有制约作用的。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信用一、信用理论:了解信用史的视角信用不等同于金

39、融,但金融是货币信用,所以金融发展也与信用有关。信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信用机构、信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对金融发展有重大影响。了解金融发展必须先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产生于先秦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什么是信用?信用有两种理解: 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的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贷出,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 信用的形式 按借贷标的物的不同,信用形式分为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 按借贷的主体、目的、地域范围不同,信用形式分为:政府信用、民间(私人)信用;国内信用、国际信用;消费信用

40、、生产经营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等。金融学所说的信用是指货币信用。但是信用起源于事物信用,所以金融史在介绍信用发展史的时候,要从信用的源头实物信用讲起。信用与金融的关系 实物借贷 信用 货币借贷 金融 货币借贷以外的资金融通 信用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实物信用在货币产生之前出现的阶段。 货币信用在货币产生之后出现,实物信用与货币信用并存的阶段。 货币信用排斥实物信用并成为信用的主导形式,金融形成的阶段。 中国信用的发展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从逻辑上说,信用均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信用或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私有产权的观念,就不会有信用这种以不改变财产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行为的发生。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瓦解,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社会出现贫富差距的分化,贫困者出于各种需要向富裕者借贷,信用就产生了。 20世纪考古学家曾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庙宇废墟中,发掘出公元前4000年的计算板型的古物,上面就有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