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篇证治述要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1.gif)
![厥阴病篇证治述要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2.gif)
![厥阴病篇证治述要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3.gif)
![厥阴病篇证治述要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4.gif)
![厥阴病篇证治述要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7a6d6c4cf10eb3ad7358dc9f697fe66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厥阴病篇证治述要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56条,证候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进退、或死、或愈,错综复杂,头绪纷繁。经方大家陆渊雷说:“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杂凑成篇”、“无可研索” 。伤寒论讲义(五版教材)没有设本证。新中医两次展开关于厥阴病的讨论。中医杂志发表多篇厥阴病的争鸣文章。一、厥阴病的病位和相关生理【病位】肝、肝经;心包、心包经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下有“厥利呕哕附”五字,提示把辨厥利呕哕病脉证并治附入了厥阴病篇。显然附入的内容,病位不一定都在肝和心包。【生理】脏:肝藏血而主疏泄,内寄相火;心包为心之外围,内寄相火。经脉:足厥阴肝经从足至头
2、,和督脉交于巅顶。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二、厥阴病的分类和证治1、邪由少阴传来厥阴危重证在心肾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厥阴肝与心包相火的衰竭。厥者尽也、极也,为阳气衰到极点,阴寒盛到极点。五脏六腑真阳皆衰竭,因此名为脏厥。预后不良,为外感病的终末期。仲景未出治法。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338)2、外寒直接侵犯厥阴经脏(1)寒伤厥阴之经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351)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养血 祛寒 温经 止痛当归四逆
3、汤的临床应用冻疮的治疗和预防,内服、外洗。临证抓三个特点:冷、痛、血虚雷诺氏综合症(肢端动脉痉挛症)痛经、疝气痛、胁痛、头痛,属寒凝肝脉伴血虚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寒湿凝滞伴血虚者冠心病心绞痛,配生蒲黄、石菖蒲、炙远志坐骨神经痛,加川牛膝、地龙;久痛加桃仁、 红花,寒甚加附子大动脉炎(无脉症),加黄芪、姜黄(2)寒伤厥阴之脏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暖肝胃,降浊阴。吴茱萸汤的临床
4、应用神经性呕吐、幽门痉挛、慢性肠胃炎、胃溃疡、辨证属于肝胃两寒者。吐涎沫(消化道肿瘤术后、过食冰冻食物后、贲门失弛缓症等吐涎沫皆可辨证使用)在伤寒论中理中汤、四逆汤皆可治疗吐涎沫、多涎唾。注意辨证区分。头痛、巅顶痛,夜间疼痛剧烈者。(3)厥阴经脏两寒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 水酒各四升)。功效:经脏同温,降浊驱寒。 3、寒邪郁遏厥阴相火所致诸证(1)热证寒邪郁遏厥阴相火,相火郁极乃发。阳有余便是火
5、,从而出现厥阴热证。 阳热上伤阳络汗出,喉痹(334)阳热下伤阴络便脓血(334)阳热泛溢肌肤身发痈脓(332)阳热不去热不罢、热不除(332、341)(2)寒热错杂证 局部阳复太过,原有阴寒未退,导致寒热错杂。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乌梅丸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上十
6、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乌梅醋泡,增其酸性,平抑蛔动,益阴柔肝,敛阴涩肠,为安蛔止痛主药。蜀椒、细辛辛辣,杀虫伏蛔,散寒通阳。黄连、黄柏苦寒,下驱蛔虫,泄热止呕。附子、干姜、桂枝辛热扶阳祛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米饭和蜂蜜和胃缓急。蛔虫 “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本方酸、苦、辛并投,寒温互用,为安蛔止痛、清上温下之良方。亦治疗寒热错杂之“久利”,即病程长久,缠绵不愈的慢性腹泻。乌梅丸的应用呕吐、胃痛、上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霉菌性
7、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痢疾、久泻、五更泻、寄生虫病、糖尿病等。乌梅丸溶液对蛔虫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迅速增强胃内酸度,降低肠道上部和胆汁的pH,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不利于肠道上部及胆道内蛔虫的生存,驱使蛔虫退回肠道下部。引流胆汁,减少和防止胆道感染。对钩虫病、血吸虫病以及胆囊鞭毛虫症也有一定的效果。(3)厥热胜复证和自愈证阳气时进时退,见厥利和发热交替。发热为阳气进,厥利为阳气退。从发热和厥利天数的对比,来判断阳气的盛衰和病证的预后。(331、334、336、341、342、332)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33
8、6)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341)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342)三、辨厥利呕哕病脉证治(一)辨厥证【厥证提纲】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1、热厥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335)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2、寒厥(353、354、340)四逆汤一类3、蛔厥(338)乌梅丸4、痰阻胸阳致厥(355)瓜蒂散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
9、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355)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异捣筛,合内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匕。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5、水阻胃阳致厥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356)茯苓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桂枝二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温胃行水,用于胃虚水停胃脘6、血虚寒厥(351)当归四逆汤7、气郁作厥(318)四逆散(出少阴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10、者,四逆散主之。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舒肝行气和脾,为舒肝祖方,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等皆以本方为基础(二)辨呕吐1、寒吐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2、热吐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3、寒热错杂之吐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359)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功效:清上温下(用于慢性胃肠炎)(三)辨下利1、热利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4)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
11、也,白头翁汤主之(373)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 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白头翁汤的应用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皆有可靠疗效,既可作汤剂口服,也可用煎液保留灌肠,加马齿苋等,疗效颇佳。就临床所见,痢疾多属大肠湿热下注所致,在一般情况下,不一定有肝经的湿热。有报道称,将其加减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颈淋巴结炎、乳腺炎、带状疱疹、泌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等,可获疗效,这些病证的病位,皆为肝经所过,如果辨证属肝或肝经湿热者,即可应用。2、寒利: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证(370、372)3、寒热错杂利:乌梅丸证、干姜
12、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麻黄升麻汤证。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本方以麻黄、升麻发越内陷之邪,升举下陷之阳气。当归、芍药养血和阴。知母、黄芩、葳蕤、天冬、石膏清肺滋阴,以除上热。桂枝、茯苓、白术、干姜、甘草温阳健脾,以除下寒。共成发越郁阳、滋阴和阳、清上温下之剂麻黄升麻汤的组成,涉及到桂枝汤、黄芩汤、理中汤、白虎汤、越婢汤等,是多个单方的复合剂,以治疗复杂病机的证候。这种组方思路和合方应用,对后世颇多启发。后世医学家用阳和汤治阴疽流注,用补中益气汤治阳虚外感,用升麻葛根汤治时疫痘疹,用普济消毒饮治大头天行,用升麻汤治阳毒等,在理、法、方、药上,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受到麻黄升麻汤的影响的影子,而孙思邈的千金葳蕤汤,在组方上更类似麻黄升麻汤。伤寒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组方成就很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成都货运从业资格试题答案大全
- 2025年佳木斯货运准驾证模拟考试
- 留学协议书范本(2篇)
-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听评课记录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9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双基双测A卷基础篇含解析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变色龙教案设计苏教版
- HR个人年终总结
- 英语教学研修计划
- 数学连环画 画出你的数学故事(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 中国游戏发展史课件
- 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维保方案
- 政府购买报刊订阅服务协议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工程数学试卷及答案
- DB11T 211-2017 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 木本苗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第01讲 直线的方程(九大题型)(练习)
- 2024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招聘2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气排球》教学大纲
- 市政道路监理大纲3436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