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 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前运河都是地区性的,且流程也较短。隋朝统一后, 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利用天然湖泊,疏浚古运河,重开一些新渠道,第一次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京杭大运河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历经千余年,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 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河上百座 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
2、务、文化交流 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和借鉴京杭大运河恢弘的大水利规划思想, 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与综合治理措施的不同方面,传承博大精深的京杭大运河 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京杭大运河工程规划的借鉴大水利规划思想的借鉴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开邗沟,沟通江淮,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隋朝统一中 国后,隋炀帝杨广登基的次年便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对邗沟也进行了整治。公元605 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610年 又开江南运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至此贯通南 北的
3、大运河全部告成,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后来的元、明、清三朝均在北京建都,北 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 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 的经济发展,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充分体现了大 水利的规划思想。河线绵延上千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 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 上运输之长,创我国南北漕运之盛世。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 造力,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京杭大运河规划
4、中对湖泊的利用的借鉴我们的先辈们,在京杭大运河的规划中,巧妙地利用湖泊资源,既能有效地缩短了 河线、节省了工程量,又多无水源匮缺之忧。(1)邗沟串联了众多湖泊邗沟(今淮扬运河)的修建沟通了江淮,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张纶,为避航行 湖区风浪之险,且便利船舶拉纤,(2)早期江南运河对湖泊的利用江南运河稍早于邗沟,是苏州至长江之间最早的运河,沿途利用了长荡、蠡湖、杨 湖、渔浦等湖泊。江南运河的南北两端,如北段的望亭以北和南段的钱塘江北岸等地, 地势高仰,运河航运用水,常需依赖江潮补给,冬春枯水季节或低潮,河水常涸竭而影 响航运。京杭大运河水利建设对扬州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影响(1)大运河带来了扬州
5、的经济繁盛中国古代,发展内河航运是实现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唐代扬州位于 长江入海口北岸,处于江、河、海交叉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唐代的 扬州进入最繁华的时代。海外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从扬州港起航,与日本唐津港对渡, 或通过江南运河经明州起航,横渡东海抵日本;从扬州东出长江口,经明州、广州,与大食、 波斯等西亚各国通航;自扬州沿运河北上,经楚州出淮河口,可抵朝鲜。扬州作为联接南北 和长江中下游的一个繁荣通商口岸,是我国东南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内国际交往十分频 繁的大都市。(2)城内沿河商业街市,促进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自隋代以来,在属唐罗城范围的河道两侧
6、就逐渐形成市街和码头,成了重要的江南物资 集散的港埠,并形成了初步的路、桥布局。唐代罗城在纵贯南北的干道旁是并行的运河河道, 集中的大市、小市就设置河道旁边。市场临河而置是扬州的一个特点。罗城中有一个与市井 相连着的“十里长街”,扬州的夜市也十分活跃,夜市是水利带给扬州经济的又一特点。夜市 是唐代扬州商业市场扩大和延伸的表现,也是当时贸易市场的新开发。(3)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的品质和便利程度城市人口密集,饮用水的供给时刻不能中断。扬州城市用水,自古以河、塘、井水为水源。 根据发掘资料,扬州有多条城内运河,除了运河水可以使用外,城内还有引水渠设施与运河 相连。渠底铺以黄沙,渠上用木板覆盖。这种设施
7、似非作排污之用,而是与供给城市居民用 水有关。扬州城里至今留有多口古井,有的现在仍然可以使用,最富盛名的当属“天下第五 泉”那口古井了。(4)提供消防用水。扬州引运河水入城,可做生活用水,缭绕间巷,使既可通舟又可防火。唐城里分布多条官河、 市河,水网状的布局就是一项综合利用,它的起缘和功用交通是一个方面,防火也是另一个 重要因素。(5)作为城市防卫屏障。水是古代的一项重要的军事资源。古代征战攻守,“城市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巩固城防, 城市都筑有坚固的城墙,同时深挖护城河,也叫“池”。因此古代通称城为城池。护城河增强 了城市的防卫能力,是我国古代城市水利设施最普遍的一种型制。唐代扬州,不管是子城
8、、 罗城,城墙外都有深挖的护城河,也就是城壕,扬州人称之为保障河。(6)用于防洪、排水、引排相济。春秋战国时已有一套完整的选择城址的理论:滨临水泽,以兴水利,做好排水渠道,使尾流 都注入大河之内。城郭要考虑防洪问题,城外、郭外都要开沟作堤,行洪排涝。一旦洪水涌 来,事先紧闭城门并以土密塞,隔洪水于城外。洪水围城,护城河就成为导水排水的通道。 城墙和护城河就具备了挡御洪水和导水、排水的功能。(7)提供交通航运。古代的陆上交通条件很差,运输工具笨重,运输耗费大而运量小,水上运输则有运量大、价 格低的优点,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历朝都把以都城为中心的运河作为交通骨干,组织运 输网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9、。唐代,大运河水系及其漕运构成当时国家主要的交通手段。扬 州正是凭借这一优势,迅速崛起。当时扬州城内密布网状的官河和市河,直接与长江、大运 河通联,与外界沟通和交往十分便捷,因此经济发展迅速。(8)美化城市环境。古人早就意识到水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积极利用已有水域或人工增大水域面积, 引水入城,构筑庭院园林、水景景观和美化环境,如建造公园和私家园林。扬州不仅水色秀 丽,而且以园林古刹和名胜古迹驰名中外。扬州美景瘦西湖、何园、个园、大明寺内无处不 有水的作用存在。唐代扬州城市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带来了扬州的繁荣和发达,二、京杭大运河未来规划思考1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判断基于全域视角的价值
10、判断北京市总体规划( 2016 - 2035)提出以更开阔的视角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扩大保 护对象,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隋朝运河的开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中的一则工具,是大一统的 历史时期的空间资源分配和空间治理的抓手,在满足南北经济大动脉的基础上实现了空间 资源的再分配,具有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多重价值,并从而发展了运河内涵丰富的文明与文 化意义。基于历时态本土文化发展战略考量的价值京杭大运河一直以来作为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得到了学术界大量的文化价值挖掘,在 此基础上从历时态出发,结合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提出基
11、于历时态的本土文化 发展战略的考量。作为本土化线性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尝试将创造中国特色的遗产保护与 利用框架与实践,它所集合的文化意义将超越运河文化遗产本身的意义,基于景观资源系统意义的价值判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中提 出“历史层积” (Historic Layering)的概念,将城镇景观视为地域背景因素层叠累积的产物,认为不同时 期的内因动力决定了其阶段性风貌特征,各个阶段景观形态在空间载体中层叠累积则呈现 出城镇为现代人所见的最终形态。将“历史层积的景观形态概念应用于对京杭大运河的解 读,可见京杭大运河所具有的“变化”的特征造就了其阶段性的风貌特征,
12、其景观资源系统 的历时态样貌与当下的景观样貌在某种意义上解说了农耕社会的中国与工业化社会的中国 的景观叠加意义。基于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价值判断京杭大运河其水体与护岸的特性同时兼具自然的生态价值,滨水空间的自然属性为城市提 供了生态效益,它周边的森林、绿地、河流、湿地等生态斑块和植被覆盖形成了天然的城 市发展缓冲带,具有一定绿隔作用,其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所造就的自然绿色空间发 挥了显著的生态价值和功能,是城市“软性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相融合的载体, 是可以利用的生态廊道。基于活态利用的遗产范本价值运河的活态利用莫过于实现通航,通惠河可以成为北京运河活态利用的一个范本。现状朝 阳区
13、东便门至高碑店的通惠河段可以进行疏浚、建设码头等航运设施,利用再生水或夏季 雨洪增加河道蓄水量,建议先行试行航运。通惠河历经金元明清四朝作为维系京师命脉的 运河一直得以开发利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北京城市再生水利用手段日益提高, 河道航运用水有了可靠保证,实现通航来日可期,未来期待通惠河再现昔日的航运盛景。基于系统活化利用的平台展示价值判断京杭大运河的物质性历史遗产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大跨度的,无论是碎片式的文物古 迹,还是相对完整的历史河道都是物质遗产系统中的各元素;无论是单一的建筑纪念物, 还是多样性的文化景观都是活化利用的对象,因此对其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将以综合性的观 点、方法和
14、技术,体现多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平台价值,为我国建立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整 理方法、宏中微观为一体的整体保护框架、活态遗产传承策略的方法以及超大尺度遗产的 区域空间治理框架都仰赖于运河这一平台展示的成果。2、现存问题分析(1)割裂式研究大运河文化,缺乏整体性割裂式研究大运河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行政区域上的割裂。大运河是线性的、流动性活态遗产,其 本身的存在就跨越了很多行政省市。由于其天然的行政区划上的割裂,各地政府都着力于 研究各自区域段内的大运河的开发与利用情况,但具体到各行政区域内运河廊道的旅游空 间布局的布置时,始终还是割裂式的研究各自的运河文化,各自为政。第二,同一区域内 的河道
15、割裂。河道在不同的地段有着各自专属的名称,携带着各个朝代的烙印。然而各类 学者、专家几乎都同时选择了古运河河道遗产的相关研究,缺乏整体性的思考。(2)侧重大运河的开发利用缺失遗产有效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岸地域性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地政府在着手大运河的旅 游开发和城市建设双项同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以单一美化为目的的破坏性的开发 举措,对物质性的大运河遗产元素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建设性的破 坏,而不自知。(3)着力于地域性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核心竞争力承担着重要的漕运交通功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跟大运河相关的各类 旅游产品,在各个行政区域内都考虑到了要与当地的特色
16、文化相结合,但是又逃脱不了大 运河在历史上的相似功能,趋同性变成了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没有真正考虑以何种形态来 呈现自己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如何彰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大运河文化嵌入式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策略研究(一)统筹规划,聚焦重点运河城市,逐步推广到大运河沿线其他城市最简洁、有效的办法就是聚焦个别重点运河城市,通力合作,理清该区域内运河文化遗产 在整个大运河文化中的地位,找出其保护与开发的有效办法,并试行。在全国倡导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之时,借力于条件成熟的扬州来研究如何 将大运河文化深入嵌入到旅游发展中去,寻找合适的呈现方式,把扬州培育成大运河文化 旅游开发的引领者。试行成熟后,再打通与其他运河城市的融合方式,将该地区的大运河 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拓展延伸,并复制其产品研发的核心技术,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旅游产品, 增强产品的吸引力,逐步推广至其他运河城(二)理清思路,最小干预,协同保护与开发大运河大运河沿线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构成十分复杂。从遗产廊道角度来看,我们要理清大 运河沿线的城市文脉,整理并登记遗产的种类、名称、现状及价值,并准确评价,确定好 遗产保护的范围,最小程度地干预其现状,挑选出适合开发成旅游资源的遗产,借助于各 种表现形式和手法,构建成不同尺度的大运河旅游空间。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八中学、九十五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普通中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企业与公司制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省沧州任丘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考前全真模拟密卷化学试题试卷(1)含解析
-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省重点高中三校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厦门大学《流行歌曲演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节奏训练I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分离工(全英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理工学院《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培训
-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4篇)
- 养老院老人活动方案
- 厥阴病完整版本
- 人教版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压轴题含答案
- 健康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高年级版)
- 线上会议管理制度范文
- JT∕T 780-2010 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制订导则
- 完整版肺癌护理查房课件
- DL-T-1878-2018燃煤电厂储煤场盘点导则
- DL∕T 2547-2022 交流断面失电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