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观下的成功老龄化_第1页
毕生观下的成功老龄化_第2页
毕生观下的成功老龄化_第3页
毕生观下的成功老龄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生发展观下的成功老龄化麦尔比亚摘 要 基于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性,对老年人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老年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将焦点 集中在与高龄相关的衰退和缺失上。我们承认,老年人群确实存在与年龄相关的衰退(包括身体、认知与社 会领域方面的缺失),但这只是老龄化的一个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它所包含的积极、成长、生命力、努力 与满足的另一面,因为大多数老年人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甚至超过年轻人。所以如何使老年人积极面对问 题,身心健康、精神愉快的生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身心健康、精神愉快是心理学家所提出的 成功老龄化的内容。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正是以积极的老龄化为主题。关键

2、词 成功老龄化毕生发展观SOC生活管理策略模型一 引言“成功老龄化”这个术语早皆有之,但直到1944年,涉及到成功老龄化的研究才开始 慢慢流行起来。过去大多数研究者对老年人问题的研究视角是从消极的角度去描述,例如: 孤独,依赖,疾病等。在最近几十年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者开始关 注老年人可塑性和隐藏的潜能,其中baltes成功老龄化的SOC模型最受瞩目,一方面研究 者们用其原理解释某些实验研究结果,另一方面还将他作为生活管理策略并进行相关方面的 研究。二成功老龄化概述对于成功老龄化的概念有三个主要理论提供了解释:脱离理论、活跃理论和连续理论。 脱离理论认为成功老龄化主要是逐步

3、退隐。根据脱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观点,成 年晚期个体通常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水平上从外界活动中逐步退隐。在生理水平上,老年 人的精力水平降低,生活水平呈现出日渐下降的趋势。心理上,他们开始从人群中退出,对 外界便显出较少的兴趣,更多时候是在关注自己内心世界。最后,在社会性水平上,他们更 少参与社交活动,减少了日常的面对面交流和总体的社会活动,对他人生活的参与和投入也 变得更少(Quinnan,1997)。脱离的证据来自一项考察了近300名5090岁老年人的研究。该研究发现,一些特定 事件,如退休或配偶死亡,都伴随着逐渐的脱离,即老年人与他人社会交往的水平在下降 (

4、Cummings & Henry,1961)。这些结果表明,脱离与成功老年化有关。由于支持脱离理论的证据不多,从而产生另一种解释,就是人们所说的活跃理论。活跃 理论(activity theory )主张成功老年化需要个体继续参与外界活动,即成功老年化需要继续 保持成年中期的兴趣和所从事的活动,并防止社交数量和类型的减少。根据这一点,人们通 过高度参与外界活动,来得到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感。此外,如果老年人不是通过退隐的方 式,而是通过保持适度的社会参与能够适应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变化,就可以成功步入成年晚 期(Bell,1978; Charles, Reynolds,& Gatz,2001; Co

5、nsedine, Magai, & King,2004)。但是活跃理论像脱离理论一样,不能对所有的情况进行解释。首先,活跃理论几乎没有 区分各种类型的活动。各种活动对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影响显然是不一样的,仅仅是为 了要保持参与度而参加各种活动就不大可能使人感到满意。总之,人们所参与的活动的性质 可能比单纯的参与次数和数量更为重要(Burrus-Bammel & Bammel,1985)。简而言之,脱离理论和活跃理论都不能描绘成功老年化的全貌。对于某些人来说,逐步 脱离外界时,他们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意感。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保持高度的活跃性和参 与度,会让他们更满意(Johnson & Ba

6、rer,1992; Rapkin & Fischer, 1992)。连续理论(continuity theory)综合了脱离理论和活跃理论。采用折衷的立场,认为最重 要的是保持自己所需的参与水平。即人们仅需要保持自己所需的社会参与水平,就能得到最 大的幸福感和自尊感(WhitBourne,2001; Atchley,2003)。根据连续理论的观点,那些高 度活跃和社会性很强的人,如果尽量保持社交活动,就会感到很快乐。而那些更愿意退休的 人,他们喜欢幽静、单独的活动,例如看书或在丛林中散步,如果能够从事这样的活动,他 们将会非常快乐。很明显,不论老年个体参与活动的水平如何,他们大多数都体验到和年

7、轻个体一样多的 正性情绪。此外,他们在调节自己的情绪方面变得越来越熟练。以上理论的提出给成功老龄化的定义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后考虑到其他有关成功老 龄化的影响因素,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上提出了人们都普遍接受的成功老龄化的概念(Rawe & Kahn, 1997)。此概念主要包括三点:(1)避免疾病或残疾;(2)在老年保持高水平的健 康和认知能力;(3)继续积极的投入生活。从这个普遍的看法中我们可以得出,成功老龄化 这个概念是一个毕生发展的过程,我们将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来对成功老龄化进行解读。在以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内,一般认为发展只限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成年人及老年人 的发展问题则被忽视,只是近年

8、来才受到注意,由此兴起了毕生发展心理学(Life spandevelopment psychology)。毕生发展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成功发展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是个 体在一生发展过程中得与失的平衡(BaRes,1987: Baltes & BaRes,1990)。毕生发展心理学 的兴起使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儿童、青少年期拓展到以个体生命的全过程为其研究对 象,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人的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如感觉、知觉、记忆、抽象和思维以及社会 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如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性格等(林崇德,1994);然而 较少有研究直接关注个体对生活的有效管理。而Paul. Baltes和Ma

9、rgret. Baltes(1990)提出 的选择、优化、补偿模型(The model of selection,optimization,and compensation,简称 SOC) 作为成功发展的元理论可以从行动的视角来阐释个体的生活管理策略。三成功老龄化的SOC理论模型SOC生活管理策略有三种,即选择策略(selection,简称S)、优化策H略(optimization,简 称O)、补偿策略(compensation,简称C)。研究者后来根据不同的起源和功能又把选择策略分 为两种,即选择性选择(elective selection,简称ES)和基于丧失的选择(10ss. based

10、 selection, 简称LBS)。主要涉及的是目标设置(选择),目标实现(优化以及目标维持(补偿)。研究表 明,使用这些目标性策略的个体能够促进个体的成功发展,这是因为个体的任何行为总是与 一定的目标相联系,并且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目标的实现总是给人们带来某种心理的满足 感(赵国祥,1998)。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发展目标:成长、保持和因丧失 而调整(EBaltes &Staudinger, 1997),因为用于个体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时个体的发展 还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所以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自身的能力、 需求以达到与环境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就显得格外

11、重要。人们如何成功地管理他们的生活?是等着生活提供给我们什么就要什么,而不是主动而 有目的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设置清晰的目标,并且在面临失败或者丧失时仍然坚 持下去?对某些人来说第一种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是更有吸引力的生活风格,但研究发现设置 清晰的目标并且坚持下去有助于体验到幸福感。选择、优化、补偿模型(SOC)最先是由Paul. Baltcs和Margret. Baltcs(1990)提出,该理论提出时主要用于个体的成功老龄化研究, 后经Freund,EBaltes,Krampe,Riediger以及其他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被认为是发展的 元理论,适用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从不同的角度阐

12、释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把其作为个体发生 的不完整结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以及资源分配和调节的机制等的元理论。从行动的视角来 看,就是目标设置(选择)、目标实现(优化)以及目标维持(补偿),可以把其作为生活管理策 略,能够促进个体的成功发展(EBaltes,Freund,2000)。不过无论从哪一种视角来看都同样 有助于个体的成功发展(P. Baltes,M. BaRes,1990: EBaltes,1997)。该理论的一个基本 假设就是人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个体要想成功地发展就必须选定某些功能领域来集中个人 的资源,优化发展其潜能(最大化所得),以及补偿丧失,确保功能的维持(使损失降到最小)。 也

13、就是说SOC模型有三个基本的过程即选择(S)、优化(O)和补偿(C)。选择是发展的具有指导 性方面的内容,优化是发展的成长方面,而补偿是对发展中丧失的调节,成功发展就是这三 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该三个过程的表现根据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功能领域和系 统特征或者兴趣单元的特征(如个体、团体、社会)而变化。可以把其应用在不同的功能领域。 如社会关系、工作领域等;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水平,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人到社会卡也 可适用于不同的国家,比如要研究美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在目标、优 化方式和补偿策略上如何不同,就是宏观上比较研究的例子。微观的例子如研究年轻人和老 年人在面临双

14、重任务(行走和记忆)时他们的不同补偿策略的使用差别就是一个。该理论当前 已经在德国、美国、英国、日本、香港、朝鲜、.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在国内 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展开。本研究拟打算以中国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SOC策略在老年 人群中的发展概况,以及资源和SOC策略对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的研究,以 期能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成功发展和幸福提供建议,同时能为中国的发展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四问题与展望如今对于什么是成功老龄化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许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统一的定义。 从宏观角度讲,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成功老龄化的理解也在发生改变, 而

15、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之又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从微观来讲,年轻人和老年人,成功老龄 化者和非成功老龄化者对它的理解各异,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段也会不 同。但基本的成功老龄化的标准无非就是那几个维度,即生理,功能,社会和身体健康。目前国外众多关于SOC的研究仅仅是对现象进行描述,较少探讨其内在机制。而且多 数研究在评估SOC时并不是领域特殊性,在研究它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时往往会受到限 制,所以将来的研究中可以集中在特定的功能领域进行。最后,自我报告的形式往往也会带 来问题,研究者无法判断个体研究是真的使用SOC,还是仅仅处于SOC的一种偏好,所以行 为测量往往比SOC问卷更可靠,但

16、操作较费时费力,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可以各取利弊, 综合使用两种方式。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很鲜见,该领域在国内还处于“稀有空间”,然而老龄化的潮流却 明摆在我们面前,我国也必须做好应对老龄化的策略,“成功老龄化”不仅是提高老年人生 活质量的需要,也能延缓社会老龄化和生理老龄化的过程,可以增强自身的自理,自立的时 间和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老年人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是整合社会的一笔宝贵 财富,他们在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继续作出新的贡献。所以,成功老龄化的研 究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参考文献栗继祖:应当重视老年人格健康问题的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 11(

17、6): 40-4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李春波,张明园,何燕玲,张新凯:健康行为方式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五年社区随访 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 324. 327。郭庆科:心理测验的原理与应用,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吕和平,陈玲,任爱红,郝春杰,张苏亚,王晓兰,武晓洛:老年人智力与年龄之间关 系的研究,洛阳医学专学报,2002,20(3): 210-212。穆光宗:老年发展论_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人口研究,2002, 26(6): 29. 37。赵淑英:对成功老龄化本质的理解,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 331-332。崔淼:成功老龄化毕生控制理论研究:控制策略、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研究,华东师范大 学硕士论文,2003年。任真,桑标:毕生发展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