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7 (2)_第1页
合并同类项7 (2)_第2页
合并同类项7 (2)_第3页
合并同类项7 (2)_第4页
合并同类项7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2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字母表示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以及代数式求值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是一堂探究活动课,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二、 学情分析:我所上的这个班

2、的学生大都是基础较好学生,教学采取分组教学,通过各方面的检查,我发现学生对新课的预习较充分,上课时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较熟练,灵活。为了照顾全班同学都学有所获,我采用了学案与小组合作教学思路,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三、教法分析:学生提前预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通过展示、点评、质疑探索思路,总结方法。三、教学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3、探究得出同类项的概念与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4、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

3、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及合并同类项的探究突破难点关键: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质疑及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等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此来突破难点。四、教学策略: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引导、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探究、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学案教学过程设计

4、活动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法则 活动2:小组讨论、交流、优帮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活动3:小组展示,深入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活动4:小组点评、质疑,发现问题,落实掌握。 活动5:小结归纳,谈收获与体会活动6:布置作业(一)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法则(多媒体展示)1、观察:对下类水果进行分类,你是怎么分的?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理解事物分类,再通过观察、概括发现同类项的特征,并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总结归纳出同类项概念,目的在于引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加强学科联系,并注意联系生活,同时为本课学

5、习做好准备和铺垫。2、通过以上的回答,你能把下列单项式分类吗?-2x2, 4x2y ,2ab,3x2y,-7, 5ab ,5,3x2 讨论:1、所含字母有何特点?2、相同字母的指数有何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充分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3、通过以上两题的探讨,让学生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4、你能从生活中发现出什么数学规律吗:借助多媒体展示,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4a + 2a =6 a4xy xy=3 x

6、y结论:数字(系数)相加,相同物体(字母部分)不变在此基础上,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设计意图: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以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问题,建立起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整体观念,进一步强化同类项的本质和体现法则,即:字母及指数结构的不变性,系数的可变性。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合并同类型的法则。此问题为本节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类比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在交流讨论中体会交流的必要性。很多教师喜欢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以及如何合并。学生基本上不会出

7、现问题。然而设置这样的问题,是否仅仅只是达到上述目的?可否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符号感还不是很强,由数到字母还是个难点,需要加强。教师不仅仅是展示学生的成果以及引导学生的概括,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概括融合在学生的概括之中,教师概括的角度应与学生有所不同。可采用从形 数的处理方式来概括。这样有利于使学生经历合并同类项的独立建构过程,构建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二)小组讨论、交流、优帮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完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分三步:1、小组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学案的探究部分进

8、行交流、探讨 2、小组间进行一帮一学习,优帮差,加深对概念及题目的理解 3、组员修改学案,总结方法,组长分配展示、点评、质疑 教师对个别不能得出结论的小组加以引导。(三)小组展示,深入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探究一:同类项的概念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填序号 总结:(1)同类项的条件: (2)注意的问题: 拓展:拓展:如果2 a2 bn+1与-4 am b3是同类项,则m=_,n=_;设计意图: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开放性试题可以使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的锻炼,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程式

9、化做法探究二:合并同类项的条件下列合并是否正确,对的说明理由,错的更正; 总结: 设计意图:此处采用学生先试后导再评的处理方式,尝试计算进而发现错误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分析解释原理,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形式和过程。此处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出现问题。教师应引导纠错以及用乘法分配律解释原理时,要非常注意由数到式的类比思想的渗透,应该达到至少是“介绍”乃至“突出”的程度。探究三:合并多个同类项(学生展示、讲解)合并同类项:设计意图:以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的理念。层层设置,分解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较易得出结论。此处由学生讲解,同时注

10、意引导学生解题的思考和规范,并及时概括解题步骤和方法(找移-并)。但如何讲得更透彻呢?值得每一位教师进一步思考例题讲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先谋后动”?从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关注的问题三个角度去理解分析可能是一种好办法。研究的对象是合并同类项达到化简式子的目的;研究的方法是寻找同类项,通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移动同类项,进而利用法则合并简化式子;关注的问题是同类项的本质、运算律或算理,移动产生的符号特征,法则应用,化简后的作用。总结:合并同类项步骤: 应用: 合并同类项:6xy-10 x2-5yx+7x2+5x (学生展示、讲解)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熟悉如何识别同类项,体会合并同类项就是

11、化简多项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具体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简过程的理论根据,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四)小组点评、质疑,发现问题,落实掌握。各小组对以上展示的题目进行点评,点评分三个方面:1、评判题目的对错;2、对题目进行深入讲解,找出易错点;3、总结出解题方法教师对点评的题目进行补充;对点评的过程进行关注。、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强调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关注学生对同类项的正确判断,学生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准确性和熟练性;、合并同类项时,不要漏项。 (五)小结归纳,谈收获与体会 各组畅谈对本节课的收获,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高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六)布置作业1、学案自我检测2、预习第二课时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出发的,但是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把书上的用行程问题作为引入的方式做了调整,直接运用了学生易于接受和能全面回答的简单的问题作为设疑,既让学生能很快的获得答案,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符合课标对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要求,并且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时把生活的分类思想引入到数学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同类项”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从而很轻松的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在对于同类项概念的理解上配备了符合学生认知的习题,遵循了课堂教学有效习题设置的适合性原则。在“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学习中,利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分配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模仿等活动独立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交换认识,相互补充,总结归纳,获得最终的法则内容,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