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虚实辩证小结课件(PPT 51页)_第1页
中医虚实辩证小结课件(PPT 51页)_第2页
中医虚实辩证小结课件(PPT 51页)_第3页
中医虚实辩证小结课件(PPT 51页)_第4页
中医虚实辩证小结课件(PPT 5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辩证论治八纲辨证: 六 寒热 疾病性质 表里 病位深浅、病势趋向 变 虚实 邪正盛衰二纲阴阳(病证类别)第1页,共51页。虚实辩证素问.通评虚实论:虚精气夺则虚 实邪气盛则实素问.调经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第2页,共51页。虚 实病证的虚实取决于正邪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病证的虚实。 正气虚弱 邪气旺盛 虚证 实证 邪气不盛 正气未衰第3页,共51页。虚证特点: 不足、松弛、衰退常见于: 慢性病、久病后期、病程长、病势缠绵。第4页,共51页。病因 先天不足 素体虚弱 饥饱失常 后天失调 饮食失调 饮食偏嗜 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 疾病耗损 过劳,耗伤正气 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 出

2、血、失精等阴液耗损第5页,共51页。虚证正气不足阴 阳气 血 精 津 骨 髓脏 腑第6页,共51页。虚证气虚: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血虚:血虚证、血脱证气血两虚:气血两虚、气不摄血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第7页,共51页。虚证常见证型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心 肝 脾 肺 肾第8页,共51页。气虚证气虚证: 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病因: 生成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耗散太过 : 劳倦内伤、久病不复 第9页,共51页。气虚证气失推动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气失固摄自汗气失防御易感冒劳则耗气上述诸症,动则加重气虚血不上荣于舌舌淡气虚无

3、力鼓动血脉运行脉虚第10页,共51页。 纳少、腹胀 大便稀溏 脾气虚 咳嗽无力、气 气虚证 喘、痰液清稀 肺气虚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动则加重,自汗易感 心悸气短 心气虚 舌淡,脉虚 耳鸣、腰膝酸软 性欲减退 肾气虚 头晕健忘第11页,共51页。血虚证血虚证: 是指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的病理现象。病因:丢失消耗:失血、久病耗血 、肠道寄生虫生成不足:脾胃虚弱,生化不足、血瘀第12页,共51页。血虚证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面色苍白或萎黄、 头晕眼花、舌淡 心失血养心悸失眠 血不养筋手足麻木、爪甲淡白 血虚气亦虚精神不振、气短 血虚不能充养脉道脉细弱第13页,共51页。常见证型

4、 心悸、头晕 多梦、健忘 心血虚 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 唇色、爪甲淡白,手足麻木 舌淡,脉细弱 头晕眼花、或肢体 麻木、两目干涩、 肝血虚 视力减退、或夜盲第14页,共51页。阴虚证阴虚证 是指肌体阴液亏损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的证候。 病因 热病伤阴、五志化火、禀赋不足,房事所伤、过服温燥劫阴药第15页,共51页。阴虚证阴液不足,失其濡养消瘦 阴虚阳亢,虚热内生五心烦热、颧 红、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 虚细数第16页,共51页。阴虚证 两目干涩、视力 减退、胁肋灼痛 肝阴虚 干咳少痰、痰 阴虚证 中带血 肺阴虚 消瘦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躁 心悸怔忡、失舌红少苔,脉细

5、数 眠多梦 心阴虚 耳鸣、腰膝酸软 遗精、经少或闭 肾阴虚第17页,共51页。阳虚证阳虚证 是指阳气不足,机体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的证候。病因: 素体阳虚、久病伤阳、禀赋不足、饮食生冷,损伤阳气、老年脏气亏虚第18页,共51页。阳虚证 阳虚气化、推动功能减退面色苍白 神疲乏力 阳虚失温煦形寒肢冷、面色淡白 舌淡胖嫩、脉虚沉迟 阳虚阴寒内盛口淡不渴,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第19页,共51页。 腹胀纳少、腹痛喜 温喜按,水肿 脾阳虚 心悸怔忡、浮肿 阳虚证 心胸憋闷而喘 心阳虚 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畏寒肢冷,腰膝以 舌淡苔白,脉弱 下尤甚,夜尿,面

6、白或黧黑 肾阳虚第20页,共51页。实证特点: 过剩、症状重、急常见于: 新起、暴病、病程短、病势迅猛第21页,共51页。病因感受外邪:六淫、疫毒(外受)脏腑功能失调,病理产物停留:瘀血、痰饮、水湿、饮食停滞、虫积第22页,共51页。实证分类气滞证血瘀证湿阻证痰证饮证食滞虫积第23页,共51页。表现邪气过盛,正与邪争,阳热亢盛:发热实邪侵犯脏腑,脏腑功能失调 扰心,蒙蔽心神:烦躁,神昏谵语 阻肺,宣降失常:胸闷、喘息气粗、痰盛 积于胃肠,腑气不通:便秘、腹胀痛拒按 湿热下注:下利、里急后重 水湿内停,气化不行:小便不利 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邪正相争,搏击于血脉:脉实有力第24页,共51页

7、。气滞证气滞则胀:胸肋脘腹胀闷,可受活动和精神情 志影响。气滞则痛:胀痛,攻痛,绞痛,作窜不定, 时作时止。气结则聚(痞):痞满,发作有时,聚散无常。 表现:胀,痛,痞 特点:时轻时重,时作时止,走窜不定, 时聚时散第25页,共51页。疼痛 部位:胸、胁、脘、腹 性质:胀闷疼痛,窜走不定,时轻时重 加重和缓解因素:随太息、嗳气、肠鸣、矢气后减轻,或随情绪而加重或减轻 脉弦第26页,共51页。血瘀证血瘀证 是指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人体某处;或血液运行不畅,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所表现的证候。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瘀血形成后阻于脉络,成为血瘀的病因。第27页,共51页。血瘀证不痛则痛

8、 疼痛(刺痛,固定不移)色青紫暗 皮色青紫,紫癜,紫绀,经血 紫暗有瘀块,舌紫暗 积瘀成块 肿块瘀血阻络 出血(紫暗有瘀块),血缕赤痕(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 腹壁静脉曲张,肌肤甲 错,脉涩第28页,共51页。气滞、血瘀疼痛鉴别 气滞 血瘀性质 胀痛 刺痛特点 时轻时重 夜间加重 走窜不定 痛处固定舌象 无明显变化 舌紫暗瘀斑瘀点 脉象 弦 弦涩第29页,共51页。 气虚证 气虚血瘀证 血瘀证 气滞证 气滞血瘀证刺痛、痛处不移、拒按肿块、出血、肌肤甲错 唇甲青紫、脉弦涩 里热证 热结血瘀证 舌紫暗瘀斑瘀点 里寒证 寒凝血瘀证 外伤 外伤瘀滞证第30页,共51页。湿阻证病 因: 感受湿邪、素体

9、肥胖,痰湿内盛、过食生冷肥甘、忧思劳倦,内伤脾胃第31页,共51页。湿性重浊: 重 头重如裹,身体重困,关节肌肉重痛,曲伸不利。 浊 大便下痢,小便浑浊 ,带下过多,湿疹。湿性粘滞 滞 舌苔滑腻,口中黏腻,脉濡缓,大便粘腻不爽, 小便涩滞不畅:病程迁延缠绵难愈。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 阻 脾胃:腹胀,食欲不振。 胸膈:胸膈满闷。第32页,共51页。疼痛虚实辩证中医把痛证的属性分为两种:实痛与虚痛,实“不通则痛”虚“不荣则痛”。实痛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阻滞,则不通则痛虚痛多由气血阴阳不足,不能按常运行,致脏腑经络失养,血脉不荣而痛。两者往往又相互错杂,形成虚实夹杂的不同证候。第

10、33页,共51页。虚实 虽然产生痛证的原因各异,但结果是共同的,即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运行障碍是疼痛的产生的基础,疼痛则是气血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因此,痛证可从气血层次方面辨证论治第34页,共51页。疼痛性质虚钝痛是指痛觉与痛反应均比较轻的疼痛,疼痛持续时间长。如:酸痛、胀痛、闷痛、隐痛、困痛等,多见于慢性疼痛。实锐痛是指痛觉与痛反应均比较强烈的疼痛,疼痛持续时间短。如刺痛、切割痛、灼痛、绞痛、撕裂样痛、触电样痛等,多见于急性疼痛。第35页,共51页。病程实证迅猛、爆发,初期以邪实为主虚证日渐加重,痛证久延必虚,易损及阴阳气血,故后期有虚实夹杂证和虚证的情况第36页,共51页。疼痛范围实证定

11、处,拒绝触碰、喜凉虚证广泛、游走,按则舒、遇温则舒,第37页,共51页。病因论治虚证按气、血、阴和阳的不同辩证实证按气滞、血疲、痰饮和热毒辩证施治第38页,共51页。实证不通则痛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使其脏腑经络的气机痹阻,血脉癖滞不通而引起疼痛。寒凝经脉:无论哪种疼痛,因与寒者十之八九。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举痛论。寒邪侵袭或阳气失其温煦作用,因寒性凝滞主收引,则筋脉收缩而挛急,气机痹阻,不通而痛。第39页,共51页。实证热邪壅盛:痛证因于热者寸之二三。热毒蕴于脉络、抑或“五志化火”,聚结不散

12、,营卫气血受其阻遏,则气聚血奎,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奎滞,可发为痛证。第40页,共51页。实证气滞血瘀:不良的情绪因素或强烈的情志刺激,会导致机体气机升降失常,“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疲。气郁日久,癖血内停,脉络不通而发生各种痛证。第41页,共51页。实证湿瘀阻滞:气血与津液关系密切,其病变常互相影响。津停湿阻均可影响气血之行而致病证。若气机郁滞,会出现津液输布障碍,可形成聚湿生痰。无论外感湿邪,或湿浊内生,皆因湿邪粘滞,易阻遏气机,以致血脉运行不利,湿停癖生,湿疲互阻经络血脉,不通则痛。第42页,共51页。虚证不荣则痛由于各种原因致气血阴阳耗损,不能正常运行,使脏腑、经络或组织器官

13、失去气血的充养,也可发生疼痛。第43页,共51页。虚证阴精亏损: 由外感燥热之邪或情志不舒,郁久化热,耗津伤阴,导致阴液不足,气血不畅,筋脉失养,使脏腑经络失其濡润而发生痛证。阳气不足:由于享赋不足或素体阳虚,使经脉、脏腑失于温煦、气血运行不畅,则不荣而痛。第44页,共51页。虚证气血两虚: 因劳倦内伤,大病久病耗伤元气,使气血两虚。景岳全书胁痛曰“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奎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因其失于荣养则出现各种痛证。第45页,共51页。虚实关系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第46页,共51页。虚实错杂凡虚证中夹有实证,实证中夹有虚证,以及虚实齐见的,都是虚实错杂证。例如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虚下实,上实下虚等。第47页,共51页。虚实错杂实证夹虚:此证常常发生于实证过程中正气受损的患者,亦可见于原来体虚而新感外邪的病人。它的特点是以实邪为主,正虚为次。虚证夹实;此证往往见于实证深重,拖延日久,正气大伤、余邪未尽的病人;亦可见于素体大虚,复感邪气的患者。第48页,共51页。虚实错杂虚实并重;此证见于以下二种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