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及学科课程方案研制(温州)课件_第1页
学科建设及学科课程方案研制(温州)课件_第2页
学科建设及学科课程方案研制(温州)课件_第3页
学科建设及学科课程方案研制(温州)课件_第4页
学科建设及学科课程方案研制(温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科建设与学科课程纲要的研制张维忠博士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导一、关于学科的一般概述1.学科概念学科是由一群学者以及学者们依赖于一定物质基础围绕知识进行的创造、传递、融合与应用的活动所组成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实在存在的具有组织形态的学术组织系统。“教学的科目”、“学问的分支”、“学界或学术的组织”是学科的三个基本要素。 2.学科分类在我国学科门类划分历经了四个阶段:(1) 198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共划分了10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2) 198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共划分了11个学科门类(增加了军事

2、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 2.学科分类(3) 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共划分了12个学科门类(增加了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学科门类下分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又下分二级学科:381个。2.学科分类(4)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共划分了13个学科门类(增加了艺术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下设110个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自主设置。2.学科分类学校的专业,是以学科为依托,根据社会职业分工的需要,分门别

3、类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或者说,专业是学科及其分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结合点或交叉点。一级学科对应本科教育中的“专业类”,二级学科对应本科教育中的“专业”。但人们通常称其为学科专业,只有在本科生专业目录中大类之下的分类才通称其为专业。3. 专业(1)概念内涵不同。学科是指对知识的分类,而专业则是指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2)目标不同。学科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基本特征是学术性,以学科研究的成果为目标。专业则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3)构成要素不同。专业的构成要素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而学科的构成要素是知识单元,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科与专业的区别(4)

4、划分原则不同。学科的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逻辑,因而形成树状分支结构。而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的,不同领域专门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专业以学科为依托,有时某个专业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学科与专业的区别(5)从发展变化而言,学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专业则是相对易于变化的。学科是科学研究发展成熟或较为成熟的产物,称一个研究范围为一门学科,是基于普遍接受的方法和真理。而专业则是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新的专业不断涌现,而老的专业不断被更新或淘汰等。学科与专业的区别(1)学科与专业是一种交叉的关

5、系 (2)学科与专业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关系 (3)学科和专业的联系主要是以课程为中介来实现的 学科与专业的联系 学科群是由一级学科之间或者是一级学科下面各个二级学科互相融通、协作而形成的。学科群由主体学科、基础学科、通用学科和相关学科群构成,它是指在一定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下互相支持和相互促进的学科“集团军” ,是以若干个“学科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力量为支撑。4.学科群二、学科建设概述学科建设是指以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为内容的一项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1.学科建设规划类型学校要做好三个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学科建设得以实现

6、;校园建设规划必须考虑学科发展需要,学科规模、层次的定位都应在校园建设规划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和保障。确立学科建设的分期分层目标分期规划:分近、中、长期三个阶段制定,第一阶段是5年;第二阶段是10年;第三阶段是15年。分层规划:第一层院系学科建设规划;第二层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第三层省和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1.学科建设规划类型学校学科现状的分析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学科建设内容学科建设措施学科建设资金保障2.学科规划内容学科群的组成应当体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坚持“六个有利于”:有利于开展多学科的技术联合和知识的交叉渗透及优势互补,促进和提高学术水平;有利于发挥各学科的科研之长

7、及联合协作攻关,提高科研成果等级;有利于发挥学科群体中的软、硬件的效能,扩大学生培养规模和提高培养质量;有利于国家和地方经济服务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有利于学校教学和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3.学科群规划队伍建设研究方向的凝炼高质量人才培养科研平台与研究基地建设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研究4.学科建设的核心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申报为了推进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我省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学校自愿申报、市教育局推荐的基础上,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与推荐,省课改办批准确定了50所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2013年7月22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全

8、省50所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校长与学科教研组长参加会议。省教育厅基教处方红峰副处长宣布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名单,省教育厅教研室缪水娟主任介绍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工作方案。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建设韩平副厅长出席会议,并对学科基地培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调校长是学科基地培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机制建设,精心谋划,精心实施。希望通过若干年建设,促进学科课程体系、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为学科课程建设提供可供推广的经验,将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的学科基地、学科教师的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领袖。三、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1 .浙江省高中课改

9、的深入五个研究专题(后三个为预设)(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1)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与学校个性化发展研究(2012.9一2013.12)(4)课程建设的制度与管理研究 (2015.1一2015.8)(5)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2015.1一2015.8)(2)学习力与学科课程建设研究 (2013.4一2014.12)(3)校本课程设计与教育资源的开发(2014.9一2015.5)三、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2 .前期的研究基础 三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1) 2013.04 北京会议(启动) 第一次正式提出“学习力”概念及结构(24所省实验基地校出席)。 (2) 2013.12 厦门会议 (有一定

10、进展) 会上数学、物理、化学学科专家提出学科学习力的初步设想。 (3) 2014.05 河南会议 (有重要突破) 14个大会主报告,16个分组专题研讨,12位大会发言,54万字的会议研究报告文集。三、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2 .前期的研究基础 近三十余次小型学科学术研讨会 (1)2013.6 杭州会议 9个学科基地校报告, 7位学科专家报告,并确定了研究运作方式。 (2) 2013.10-11 9个学科课程建设研讨会 . 夯实根基,形成思路:英语(效实中学)数学(镇海中学)政治(镇海中学)物理(效实中学)历史 (浙师大附中) 地理 (春晖中学) 语文 (湖州中学) 化学(杭二中) 生物(

11、 二中) 3. 学习力 (1) 学习力的定位 学习力是学生的生长力(活力,能量)。学习力是有饱满生命能量与活力的学习力量;学习力是能量概念,不是品质概念。(裴娣娜,2013)三、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 不同于持续力差的学科学习能力,也不同于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持续生成、持续生长和持续发展。 3. 学习力 (2)学习力三层次六要素结构诠释 第一层次:人的基本素质(三要素) 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意志与进取三、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 第二层次:实现人的发展两个基本路径 实践与活动、协作与交往 第三层次:人发展的最高境界 批判与创新 (2) 学习力三层次

12、六要素结构诠释三、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 (2) 学习力三层次六要素结构诠释三、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四、基于学习力的学科课程纲要形成提升学科学习力的 学科课程纲要基本框架 建立适合学生创新潜能培养的 学科课程体系和支持系统 构建基本思路 学科课程建设机制的具体工作步骤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学科课程纲要的设计四、基于学习力的学科课程纲要 提出明确的撰写学科课程建设纲要的工作步骤(7)完成提升学科学习力指导纲要(3)基于典型个案调查的学科学习力生成方式研究(2)学科学习力发展目标的确定(1)学习力研究视野下学科发展的文献与现状调研(6)形成提升学科学习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机制(5)构建学科学

13、习力的要素及结构(4)清理和分析课标的知识点、能力点形成由纵横两条线组成的立体网络机制 纲要的编写的7个问题 基于对学科课程建设中的7个问题,在研究思考基础上形成编写体系。(1)学科课程发展水平及特色估计 (2)学科课程构建的核心主题(3)学科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4)学科课程内容的设计(5)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6)学科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7)教师团队的建设四、学科课程纲要构建基本思路和文本格式(1)学科课程发展水平及特色估计 特别是:对该学科应解决问题的判断例如:我国英语学科课程建设(1)缺乏语言环境;(2)语言思维转换;(3)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理解。(学校改革思路举措的定位) 什么是

14、数学? 中央电视台在配合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而制作数学传播节目时所作的公众问答调查反映,数学在大多数公众的心目中是一堆数字和公式,是抽象、深奥的符号,对于公众来说甚至是“神秘”的代言词。正文 其实早在 1893 年美国学者 Heppel 在改进几何教学协会会议上宣读的一篇论文中曾引用下面这段诙谐的诗句来说明当时学生心目中的数学:如果又一场洪水爆发,请飞到这里来避一下,即使整个世界被淹没,这本书依然会干巴巴。 什么是数学? 美国数学家柯朗在数学是什么中揭示了数学具有两重性的特点。柯朗写道:“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和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

15、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一般性和特殊性。虽然不同的流派各自强调数学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相互对立的侧面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辨析,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力、实用性和崇高价值。”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 “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 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数”与 “形”。与其他基础科学相比,数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其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它决定了数学的其他特征,并使它区别于自然科学。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又决定了数学的演绎性数学是什么数学是发现还是发

16、明?数学是经验的还非经验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为人类历史文化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语言、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上帝如何创造世界?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发现还是发明?数学是经验的还非经验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为人类历史文化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语言、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构建基本思路和纲要文本格式(2)学科课程构建的核心主题 学会自我论证(目前是逻辑论证)数学学科课程构建的核心主题为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数学思维

17、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或者,我们可以把核心主题归结为八个字:问题解决、思维发展。(当然,这里是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课程构建的 核心主题为数学思维活动观点:“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与教”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与教。数学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 (3)学科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数学) 问题驱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引领(抓数学思想方法)变式训练(中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文化浸润(更全面的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纲要的编写的7个问题 (4)学科课程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课程核

18、心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处理降低内容“难度”和扩展知识面“广度”的关系通过知识模块重组、内容合并与增删,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基本思路和纲要文本格式(5)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重点、难点)学校高位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体现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挖掘本学科教师教学特色)教学进程的设计(透视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教学活动类型独特的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1一2门精品课的建设(示范引领) (5)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学校高位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体现 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有自己的特色。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来搭建数学的学科群。思考如何发挥本校教师的优势,体现课堂教学的特色?一则视频案例技术改变课堂孩子们的桥构建基本思路和纲要文本格式(6)学科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几个维度:科学教育维度(1)数学教材内容的拓展(2)数学名题(3)展现与数学教材不一样的数学应用教育维度(1)其他学科中的数学(2)身边的数学:学校场景中的数学,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游戏活动中的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