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4%(共28页)_第1页
宏观数据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4%(共28页)_第2页
宏观数据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4%(共28页)_第3页
宏观数据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4%(共28页)_第4页
宏观数据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4%(共2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信观点国信观点- PAGE 2- PAGE 27-SIC国信预测分析财经数据(shj)解读 第 05 期(总第764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jngj)预测部 2012年02月08日国信(u xn)观点: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宏观数据: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4%行业调研:火电投资连续6年下滑,2012年电荒将再延续内需不足掣肘中国多晶硅产业发展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或将开启国际化时代石化业今年增速趋缓 全年产值超13万亿报告集粹:2012年货币政策走向和相关政策建议商业银行今年信贷主线与业务着力点我国利用外资正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国际财经:美欧再掀宽松浪潮EBA将审查部

2、分欧洲银行资本重组计划美财长强调将继续金融改革步伐国信观点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sn d)挑战1.国际经济(jngj)政治格局正处于重塑过程之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更加错综复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gj)出现了美国及八国集团地位衰落,二十国集团地位上升,但多极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强化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有利于中国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但同时也加大了中国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关系的难度。(1)中国要平衡中美之间在国际战略、国际权力结构中的相对地位与影响力。金融危机后,世界进入新一轮的实力排序和重组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实力不断增长,将会

3、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规则秩序进行深刻地改造和重塑。尽管中国经济实力在逐步增强,在解决全球问题时发挥着越来越核心的作用,但美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元依然是世界上不可替代的中心储备货币。虽然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或许弱化,但其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仍将继续维持。美国也绝不会甘心放弃主导世界的地位,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所说:“美国能够、必须而且愿意领导新的世纪,即使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方式领导。”。可以预见,美国会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各种障碍,来延缓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依然是一种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中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中国需要和美国在重大的全球问题上加强对话,增进

4、相互理解与合作,无论是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还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核安全问题,中美两国的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2)中国要化解与其他主要大国之间的不断强化的竞争关系。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其他经济体或大国如欧盟、俄罗斯、印度、巴西、日本等依然重要。从历史经验看,无论是英国的兴起,还是德国、美国超越英国,决定大国兴替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力的进步。随着中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的竞争对手逐渐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我国不仅在获取战略资源方面,在人才、技术上同发达国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将会越来越大。我国正逐步成为发达国家重点遏制的对象,发达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稀土出口、气候变化

5、等方面,联合起来对我施压。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技术封锁可能会进一步增强。一些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本国工业,也对我国进口产品实施了贸易保护限制,如巴西为保护本国工业限制进口部分产品。我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我国大量出口产品受阻。同时,发达国家希望我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甚至迫使我国承担超出自身发展阶段的义务。全球化下国家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大国间力量的平衡和协调将变得尤为重要。国际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中有着巨大的现实利益和必要的责任,因此要求中国在大国协调体系中发挥更大的平衡作用。在美国无法有效维持国际体系稳定的情形下,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协调将承担提供

6、更多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从而对世界秩序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3)中国需化解因自身实力和影响力快速增长所引起的周边国家的紧张和猜忌。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上升必然引起地区内力量的不平衡,地区力量会经历一段艰难复杂的摩擦与调适过程(guchng),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矛盾可能会显性化,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于海事主权的争端不断显性化,一些国家为了谋取自身的更大利益,频频挑起事端、兴风作浪,对我形成干扰和牵制,影响我国和平发展环境。(4)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金融危机发生以来(yli),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和西亚北非地区政局动荡,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

7、,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安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因此,中国在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要理性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仍处于优势地位,对我国仍在不断采取遏制、限制战略的现实。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考虑问题,从以我为主、趋利避害的思路出发解决问题,不但要平衡大国特别是美国(mi u)的实力和影响力,还要平衡新兴大国和传统大国之间的力量

8、对比,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平衡南方与北方的实力。2.世界经济复苏曲折而又缓慢,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任务更加紧迫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就已经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内外需增长不平衡,内需中投资消费比例不协调等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联部门,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部门延伸到上游的能源原材料部门,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成直接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危机同时,救助危机的措施本身又带来新的问题,由于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决起来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变的过程,世界经济和贸易在未来相当时间内将呈现总体持续低速

9、增长,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明显降低,特别是欧美需求下降已经无法避免,对我国出口产生的冲击力度低于2009年但持续时间较长,未来几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难以形正贡献。这将对我国出口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挑战。与此同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出台(ch ti)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导致投资大幅扩张。投资高增长对保持经济的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投资高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项目的推动,一些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过度超前投资的问题。投资高增长使投资消费本已严重失衡的关系进一步扭曲,内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因此,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任务更加紧迫。一方面,要统筹处理好内外需

10、的关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xqi),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另一方面,要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降低扩大内需对政府短期刺激政策的依赖。扩大内需的重点是着力扩大消消费需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发展。新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既要化解过去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要为经济复苏后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也意味着这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所要完成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艰巨。3.各国宏观经济(hn un jn j)政策协调难度加大,我国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平衡的难度加大由于世界经济呈现不同步复苏格局,发达经济体和新

11、兴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的分歧加大。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在风险与冲击中缓慢复苏,但就业市场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经济体的财政可持续问题令人担忧,美国和日本继续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部分欧盟国家开始缩减财政支出。美、欧、英、日央行继续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强劲,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但同时也面临热钱流入和通胀压力,多国中央银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经济又面临增速回落,通胀居高不下的尴尬境地。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部分取决于各国政策的实施及其相互配合状况。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步导致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难度增加,加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加大了结构

12、性通胀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抉择也面临两难:(1)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风险。我国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主要风险源存在于出口和投资。出口风险来自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从国内看,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信贷资金紧张都可能造成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从国外看,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欧美经济增长已经停滞,由于在短期内无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受其拖累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将放缓,世界经济会进入持续低增长时期。而外部需求降低必然会使我国出口增速下降。不仅如此,欧美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减少对我国贸易赤字的呼声将更加高涨,贸易摩擦将随之加剧,也不利于我国出口。投资大幅波

13、动的风险主要来自地方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地方投资可能大幅下降的风险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土地性收入减少、平台融资能力大幅下降。企业投资可能大幅下降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资和借贷成本上升、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障碍、全球(qunqi)经济低迷造成投资前景转淡等因素。而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房价上涨受到抑制,目前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新开工面积增速、施工面积增速均下滑,意味着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放缓。(2)物价居高不下的风险。本轮物价高位运行成因(chngyn)复杂,是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货币存量过高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飙升、成本全面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通胀预

14、期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信贷增长过、货币存量过高的矛盾得以缓解,但农副产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输入性通胀的影响日益增强。今后一个时期,由于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仍在不断演化之中,发达国家总体上将延续宽松宏观数据宏观数据政策环境,进一步注入流动性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甚至是政府发钞买债,全球流动性仍将充裕,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可能维持高位运行,使得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yl)不减。同时,流动性泛滥必然加剧热钱的流入,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持续提高,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当前,我国经济运

15、行正处在变化的敏感期,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内通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一些潜在风险正在逐步显现。我们短期内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加强各类风险研究,提早制定应对预案,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中长期来看,要切实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和拓展外需,推动内外需均衡(jnhng)发展。加快修订现有的政策和制度框架,让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让国民财富真正向居民倾斜,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真正转变。 (执笔(zhb):王远鸿)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4%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

16、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12月当月实现利润7907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当月实现利润1446亿元,同比增长31.4%。2011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集体企业实现利润882亿元,比上年增长3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662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个行业比上年下降。主要行业利润增长情况: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4.

17、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2.1%,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1.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7.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92.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7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310亿元,比上年增长行业调研行业调研20.4

1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2.6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57%;集体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0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97%;股份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8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tu z)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5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2%;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

19、本为85.58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3%。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69874亿元,同比增长(zngzhng)19.6%。产成品资金27818亿元,同比增长20.8%。 (来源(liyun):国家统计局)火电投资连续6年下滑,2012年电荒将再延续在艰难度过2011年之后,2012年电力市场局面仍不乐观。近日,国网能源研究院、中电联等研究机构先后对今年电力供需做出分析预测,相同的判断是“2012年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张”。2011年,在水电出力下降、电煤供应紧张、电源电网结构失调、跨区输电不足、电力需求增长较快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全国共有24省级电网相继缺电,最大电力缺口超过300

20、0万千瓦。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2012年国家经济增长预期放缓,电力需求增长也将随之放缓。中电联在分析报告中也有意调低电力需求增速。其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8.5%-10.5%之间。按照9.5%的增速测算,全年用电量5.14万亿千瓦时。201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6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在电力供应侧,火电装机增长慢、电煤供应不足、水电来水不确定性大、体制机制不畅等旧有问题依然存在,将影响电力供应。中电联的预测是,2012年全国电力供需仍然总体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仍然较为突出,最大电力缺口3000万-4000万千瓦。火电投资(tu z)连续6年下滑水电(shu di

21、n)、火电的生存状况直接决定电力市场形势。国网能源(nngyun)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说:“判断2012年电力供需形势主要取决于电煤供应、水电出力两个情况。水电典型靠天吃饭,一旦来水不足,必须加大火电出力。火电贡献大小则受装机规模、电煤供应、上网电价等因素影响。”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火电投资连续6年同比减少。2011年火电投资仅为2005年的46.4%,同比锐减26%,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下降至28.4%。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3712亿元,比上年减少258亿元,其中水电完成940亿元,同比增加14.8%;火电投资1054亿元,减少37

22、2亿元。单葆国说:“受电力工程周期影响,当年火电投资下降主要影响两年以后的电力供应。短期内,火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基本满足电力需求。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结构性装机不足,跨区域电能输送能力不足。”反观水电,2011年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028小时,比上年下降376小时,是近三十年来最低的一年。“2012年水电生产形势可能仍不乐观。”业内人士建议,国家需加快水电流域和电站的环评审批,具备条件后尽快核准开工一批后续水电项目。在电力装机容量方面,中电联报告预计2012年新增装机8500万千瓦左右。其中,水电新增2000万千瓦左右,火电新增缩小到50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4亿千瓦左右。

23、此外,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预计在4750小时左右,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在5300-5400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反映机组是否满负荷运行。在行业内,这一指标是判断电力供需形势的一个依据。从历史经验来看,火电利用小时数在5300小时到5700小时表明供需紧张。用制度性变革根除“电荒”华中、华东、华南三地是“电荒”频繁造访的区域。虽各地均有不同原因,但背后的制度性症结却是一致的。电监会信息中心广东、广西电力供需形势调研报告称,综合考虑来水、电煤供应等因素,预计2012年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将比2011年更为严峻(ynjn),全年持续性缺电,最大电力缺口800万-1400万千瓦,45月份最困难,平均电

24、力缺口在1300万千瓦左右。从分省区情况看,广东(gung dng)最大电力缺口600万-1000万千瓦,广西300万千瓦,贵州300万千瓦,云南200万千瓦,海南20万千瓦。上述调研报告分析,来水偏枯、电煤供应偏紧、高煤价、煤电矛盾等是南方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核心(hxn)原因。实际上,这些旧有的制度性以及体制性问题是影响全国电力供应的顽疾,也是影响电力市场不能良性循环的核心因素。中电联在电力供需分析报告中在煤炭供应、煤价管理、煤电联动、铁路运输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诸如,尽快释放煤炭产能、增加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国内煤炭出口、增加煤炭进口规模,确保电煤充足供应;做好电煤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整肃流通

25、环节,严格控制电煤到场厂价格;及时启动煤电联动,尽快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火电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统筹安排好现有铁路运力,组织好重点地区电煤运输,加快核准建设“北煤南运”铁路输煤通道。区别于往年,电力企业人士的判断是,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政策与法律部主任陈宗法撰文分析,“2012年市场煤价大幅度上涨可能性不大,将保持高位上下震荡运行。”其主要基于如下分析,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电力需求增长放缓;在煤炭生产方面,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出现10%的增幅,比上年增产3亿吨,净进口1.5亿吨;2011年两次销售电价上调影响高耗能产业增长,火电新增规模明显下降,两者均影响电力消

26、费;国家煤炭限价政策对煤价上涨有一定压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内需不足掣肘中国多晶硅产业发展2011年中国多晶硅产业犹如坐过山车,多晶硅价格由最高每吨75万元跌至每吨20万元。2012年,中国的多晶硅行业还将面临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美国和韩国低价倾销、国内电价上涨等问题,业内迫切希望我国加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加大力度启动国内市场,变最大光伏生产国为最大应用国。“火”与“冰”的洗礼(xl)去年前三季度中国多晶硅供不应求,第四季度半数以上企业(qy)停产或减产。2011年中国多晶硅投产产能12万吨,规划与宣布开工建设产能10万吨,2011年全国多晶硅总产量6万吨,较2010年4.5

27、万吨增长33%,申报准入企业58家,第一批准入企业20家。虽厂家众多,但产业集中度高,80%的产量集中在中能、中硅高科、LDK、重庆大全等企业。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快速(kui s)发展,打破了国际多晶硅产业的格局,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多晶硅生产国。世界前10位多晶硅企业,中国已占3位,包括江苏中能、洛阳中硅和赛维LDK。2011年新增产能来自于技改和新建,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生产工艺。随着技术和操作技能提高,各企业的安全、环保得到进一步完善,主流工艺地位得到市场认同。2011年国内多晶硅仍“供不应求”。据统计,国内太阳能电池产能约30GW,产业链完善,如满负荷生产,多晶硅需求总量超

28、过20万吨。海关进口数据显示,2011年1月10月中国多晶硅进口总量达到53019吨,预计2011年总进口量超过6万吨。国内多晶硅缺口比例仍然在50%左右。2011年,中国多晶硅经历了“火”与“冰”的洗礼。前三季度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至最高每吨75万元以上。但到第四季度,受美国的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终端市场失去了资金的支持,光伏产品大量积压。自去年9月份开始,多晶硅原料价格大幅下跌,再加上美国、韩国大量低价多晶硅倾销中国,多晶硅价格最低跌至每吨20万元,中国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减产,整个行业进入“寒冬”。技术与产业基础双提升国内一些设备制造水平参差不齐,还有许多技术提升工作要做

29、。我国多晶硅的主流生产工艺是改良西门子工艺,少数几个厂家用硅烷法,但产量很少。改良西门子法的核心技术的有四个环节:原料的制备和提纯、还原、氢化、尾气干法回收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原料制备已能够满足多晶硅规模化生产,原料提纯一般采用提纯塔,如高效填料塔、高效筛板塔等,与国外的技术不相上下,但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原料提纯有直接关系的,能源消耗也有关系,所以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原技术与装备,目前国内有自主研发的12对棒、18对棒、24对棒还原炉和正在研发的36对棒和48对棒还原炉,技术已与世界同步,甚至达到更先进的水平。还原炉的供电和供料系统都有中国特色,还原电耗国内最好结果达到45kWh/kg

30、,单炉的产量达到7000kg以上;进口还原炉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与装置,也有同样效果。副产物综合利用(lyng)的核心技术四氯化硅氢化,中国有高温氢化和低温氢化两类氯氢化也归在低温氢化中,目前国内千吨级的多晶硅企业都拥有氢化技术。高温氢化因其电耗高,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现在多推行的是低温氢化技术,该技术一次氢化转化率约为20%30%,四氯化硅经过45次循环后,可全部回收利用,氢化电耗已低于0.6kWh/kg-TCS,是降低成本和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技术。尾气干法回收(hushu),国内千吨级规模的工厂都有尾气干法回收系统。自主研发的还原尾气干法回收技术,处理气体量已达到30000立方米/小时以

31、上,可供1万吨以上的多晶硅生产系统使用。但国内的设备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大厂和小厂的差别很大,还有许多(xdu)技术提升工作要做。2011年,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实施,20家企业第一批获得准入,对规范行业发展、减少投资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市场的残酷现实也证明了政府调控和预警的必要性。结合市场准入,行业联合完成了多晶硅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审定。该标准指标合理,简单直观易操作,起到了规范、指导多晶硅行业发展、倡导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效果,对企业降低能耗与成本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迫切需要激活国内市场加大力度启动国内市场,将最大光伏生产国变为最大应用国。多晶硅行业是新发展起来的行业

32、,受到了相关部门及广大媒体的广泛关注。2012年,中国的多晶硅行业还将面临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美国和韩国低价倾销、国内电价上涨等问题,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剧。业内迫切希望我国加快实施“上网电价法”,明确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加大力度启动国内市场,变最大光伏生产国为最大应用国,利用中国大量沙漠、戈壁和建筑,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为未来储存能源;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技术,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支持行业开展多晶硅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包括检测方法、各种规范、标准的制定等;支持有优势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或新建产能;优先备案核准。在“寒冬”期间,国内多晶硅企业必须坚信光伏产业的发展前途,持续孜孜以求,不断提升

33、技术、降低能耗、降低成本、完善自我,坚定不移地完善中国特色的多晶硅工艺,提升质量,提升与世界多晶硅老牌企业抗衡的能力,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基本原材料支撑,才能使中国光伏产业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只有在“寒冬”里不倒下,才有机会迎接新的“春天”。(来源:中国电子报)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或将开启国际化时代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yxi)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推进的重点。因特高压建设而大幅提升技术水平的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或将由此开启国际化的新时代。新政策(zhngc)全方位支持国际化中电装

34、备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志甫一看到这份指导意见(y jin),感觉很振奋。“非常有前瞻性。”他高兴地说,“指导意见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发合作,提升创新能力,这表明它不是单纯支持走出去,而是与引进来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南通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斌同样认为:“10部委适时提出先进电力设备国际化的目标,将助推中国先进电力设备在国际舞台更快地崭露头角。”据专家介绍,指导意见提出的国际化,不再是单纯把国内制造的产品卖到国外去,而是提高研发、制造、营销等各环节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国际化不仅是将企业的销售渠道发展到国外,而是提高人才

35、、企业、产业联盟、创新基地的国际化适应能力。很显然,指导意见的最终指向,是培养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赵永志表示,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近年来,中国电力设备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虽然有大幅提升,得到国际认可,但是在前沿研究、标准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给电力设备制造商指明了一条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的道路。因此,中国企业应以谦虚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国际化任重而道远中国电力设备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之一。因此,这一政策对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商而言,更偏向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神

36、马电力副总经理庄宇表示,神马产品已经销售到世界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与超过80%的知名输变电设备厂家达成了合作,全球销售网络基本形成。而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已累计签订310余台大型电力变压器国际订单,总容量4600万千伏安,合同金额约3.5亿美元,其中2010年国际订单占当年企业订单总额的57%。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原副会长刘美崑说:“从总体上看,中国电力设备出口(ch ku)近年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发展速度呈现跨越式、超常规特征。”电力设备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与国家此前的政策、设备技术水平提升的溢出效应(xioyng)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国际化战略密不可分。据悉(j x)

37、,自1999年我国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各级政府对企业国际化给予了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变电工衡变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新产品出口资金支持政策以及政府补贴政策等,均增强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减小了“走出去”的风险。更重要的原因是特高压的建设,促使电力设备技术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推动了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升级,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这一历史性转变,拓展了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提振了民族制造业的信心。随着特高压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和应用,中国电力设备在国际市场将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赵永志评价说。虽然我国电力设备“走出去”成果斐然,但是如果依照指导意见所提

38、出的要求判断,其“国际化”程度依然不高。大多数企业基本停留在“营销国际化”的程度,而在“品牌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方面,仍有不少欠缺。指导意见提出的建设国际化示范基地,培育国际化领军企业,其实就是“品牌国际化”。目前,我国电力设备产品与ABB、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海外竞争,仍然停留在低价制胜阶段,品牌信誉度不高。只有提升品牌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指导意见提出的鼓励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推动国际互认,则是“技术国际化”的问题。仍以ABB、西门子为例,其研发机构遍布全球,研发人员来自各个国家,集全球智慧为我所用的策略,值得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商深入探索。毋庸讳言,伴随中国国力的不

39、断提高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国际化交流不可避免。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实现,既表现在文化层面,更表现在经济、技术层面。从这一角度看,电力设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国际化任重而道远。(来源:中电新闻网)石化业今年增速趋缓 全年产值(chnzh)预计超13万亿“石油和化工行业在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平稳增长实属不易。2012年的挑战将主要来自国际市场以及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gushng)的矛盾,预计2012年石化业各项经济指标增长会有所减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中国石油(shyu)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11日在出席“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发布会”时这

40、样概括石油化工行业去年的总体表现以及今年的走势预测。去年产值突破11万亿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2011年经济运行和2012年预测分析报告,2011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总产值将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2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1%。全行业实现主营收入10.9万亿元,利润总额约8100亿元,投资约1.3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约6000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0%、19%、20%和32%。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末,石油化工行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0.24万亿元,占全国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3%。前11个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23万亿,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5518.7

41、7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7%。李寿生用“来之不易”四字概括了石油化工行业去年一年的表现。他称,在GDP下行同期,全行业以全年预计约11.2万亿的总产值创造了快速平稳增长的新记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化学工业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化肥、橡胶制品等传统化学品的比重不断下降,专业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此外,2011年前11月非公经济总产值占全行业比重首次过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市场与信息部副主任祝昉同时指出,2011年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全行业万元产值耗标煤0.48吨,较2010年下降17.1%;化学工业万元产值耗标煤0.50吨,较2

42、010年下降16%。“除黄磷综合能耗有所反弹外,其余产品的综合能耗均明显下降。”他称。今年增幅将趋缓报告预计,2012年石油化工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将有所减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预计全年总产值将达13万亿-13.5万亿元,增幅约20%-25%。全行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3万亿元,利润总额约95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和15%。由于内需继续扩大,2012年油气及主要化学品的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报告预计2012年的原油表观消费量达4.8亿吨,增长5.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482亿立方米,增长15.3%;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2.8亿吨,增长5.8%。同时,原油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以

43、上,天然气产量报告集粹报告集粹约1130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约4.7亿吨,成品油产量约2.8亿吨,分别同比增长(zngzhng)1.5%、11%、5%和5%。预计2012年主要化学品总量将达到4.8亿吨,增幅约为8%。(来源(liyun):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2年货币政策(hu b zhn c)走向和相关政策建议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回顾:货币政策总体偏紧2011年货币政策偏紧的证据有五条:(1)全年信贷增速降幅过大,上半年新增贷款比重偏低:2011年新增信贷7.47万亿元;比2010年减少4800亿元;信贷增速15.8%,比2010年回落4.1个百分点。虽然新增信贷规模与央行年初设定的

44、7.5万亿元信贷目标差距不大,但需要指出的是,7.5万亿元新增贷款本身就是一个“偏紧”的目标它导致当年信贷增速降幅过大。另一方面,与往年相比,2012年上半年信贷占比明显偏低。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信贷分别占全年信贷的76.8%和58.3%,明显高于2011年的55.9%,而且2011年下半年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4季度发放,4季度新增贷款占比比3季度高出近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是集中在年初发放还是集中在年末发放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2)全社会融资总量与上年相比明显下降,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前3季度我国全社会融资规模为9.80万亿元,同比减少1.26万亿元,在名义经济总量保持两

45、位增长的情况下,全社会融资规模反而减少1.26万亿元,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3)民间借贷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偏高:2011年民间借贷年率普遍在20%以上,而1年期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接近8%,高出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56%)约1.4个百分点,高出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5%)约4.5个百分点。(4)M1、M2增速均已回落至中性增速区域(14%15%)偏下位置,实体经济流动性短缺程度已逼近历史低位。2011年M1增速由2010的21.2%大幅回落至7.9%,回落幅度高达13.3个百分点;M2增速也由上年的19.7%回落至13.6%,回落6.1个百分点。目前M1增速已经逼近金融危机发生

46、时的最低水平(2008年11月,M1增速降至6.6%的历史低位),M2增速更是跌至近10年的最低点。(4)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偏高:全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接近3.5%,与同期存款基准利率基本相当。因此,无论是从M1、M2增速目前超量下滑的态势看,还是从银行间市场同业利率的超高走势看,2011年央行的货币政策确实已偏离“稳健”而显得“过紧”了。2012年中国(zhn u)经济所面临的宏观基本面1.物价将平稳(pngwn)回落预计2012年物价将呈稳中趋降的平稳走势。与2011年相比,2012年物价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将明显减弱。由于2011年CPI环比上涨主要集中(jzhng)在下半年,因此

47、,2012年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应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但由于2011年下半年CPI环比涨幅总体低于2010年下半年的环比涨幅,因此,2012年各月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将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环比数据粗略计算,2011年CPI受翘尾因素影响最强的月份是2012年1月份,当月翘尾将达到3.3左右,2月后回落至2%左右的水平上下震荡,6月份之后翘尾因素影响力将明显减弱,基本呈单边回落态势。尽管物价翘尾影响力会在2012年下半年单边回落,但是,考虑到2012年政府启动能源价格改革的可能性较大,农产品价格也会继续保持高位,因此,预计逐月积累起的新涨价因素将在2012年下半年“填补”

48、由于CPI翘尾回落而形成的同比涨幅缺口,因此,预计2012年下半年CPI同比涨幅不会像翘尾因素所表现的那样呈现快速回落态势。总体看,2012年物价将呈现“稳中趋降”的平稳走势,全年物价涨幅预计在3.0%3.5%之间。2.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放缓尽管2011年资金供应紧张,但是,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却始终徘徊在25%左右的高位上下震荡,上半年甚至出现小幅回升走势。其主要原因是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同比增速水平。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之所以能保持如此高的同比增速,主要原因是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对房地产投资形成了有力支撑。但

49、是,可以看到,随着商品房调控政策的深化和房地产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加剧,2011年商品房开发投资总体呈逐月回落态势。尽管前3季度回落的幅度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4季度,商品房开发投资增速回落的幅度开始明显增大,与此同时,全国商品房土地购置面积也在4季度出现了明显回落。由于中央政府对此轮房地产调控的态度异常坚决,因此,预计2012年商品房开发投资将会出现明显回落(尽管2012年保障房建设将会形成一个年度高峰),这将严重拖累2012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整体增速,进而拖累201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012年我国出口形势将异常严峻受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年末我国对欧出口单月增速已由年初的25%大幅回

50、落至年末5%左右的历史较低水平,而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受其影响,我国对外出口单月增速已由年初30%左右的增速水平回落到年底13.4%的历史低位。众所周知,自2005年起,欧盟就超过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未来欧元区各国政府因债务超负而大幅削减开支的行为不仅会直接影响我国对欧洲出口,而且还会间接影响我国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出口(尤其是对美、对日和对东南亚的出口)。包括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在内的所有欧元区国家在2012年都将面临大幅削减政府开支的任务,因此,预计2012年我国的出口形势将异常严峻。全年出口累计增速很可能由2011年的20.3%回落至10%左右的水平,这将逼迫政府将更多的“稳增长

51、”政策放在刺激内需上。相关(xinggun)政策建议1.建议央行将2012年信贷调控目标设定(sh dn)在8.5万亿元左右,货币供应量增速控制在14%15%之间。2.建议(jiny)央行放弃“窗口指导”的信贷调控模式,转而采用更为市场化的以银行间市场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信贷调控模式。2010年之后,我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逐步上调已经完全“绷紧”(即银行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这为央行通过调控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松紧来间接实现既定信贷调控目标创造了条件。因此,建议央行今后在信贷调控方面放弃带有明显计划经济色彩的“窗口指导”调控模式,转而采用更加科学和市场化的调控

52、模式,即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主要调控手段,以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资金利率为中介调控目标,通过调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松紧来间接实现既定信贷目标的调控模式。具体到2012年的信贷调控,就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力求使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稳定在3%稍偏下位置,以使每月的平均新增贷款规模保持在7000亿左右的水平。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供应看,2012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外汇占款的增幅。随着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净额逐渐向均衡水平靠拢,预计2012年外汇占款数量将较2011年明显减少。2011年的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大致在3万亿元左右,依据目前走势,预计2012年的

53、新增外汇占款很可能会大幅回落至11.5万亿左右甚至更低的水平(最近外汇占款已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由于2012年央票到期量也将较2011年出现明显回落(全年央票到期量仅为5240亿元),因此,2012年央行的基础货币净投放大致在1.5万亿元2万亿元之间。2012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需求比较容易预测。假设2012年新增存款在1012万亿元之间,按照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将大致增加2万到2.4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占用。根据近几年现金增长情况推测,2012年我国因现金发行量增加而占用的基础货币规模大致在6000亿元左右(按12%的年度现金增速水平计算)。由此可以推断,即使2012年中央财政存款增幅

54、为零,国民经济整体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也将在2.6万亿元至3万亿元之间。由上述对2012年基础货币供求情况的分析可知,如果央行保持目前(mqin)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变,2012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供求缺口将至少在11.2万亿元之间。因此,建议央行今年继续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来向银行间市场释放流动性,全年下调的幅度大致在1.5到2个百分点之间。如果每次下调的幅度为0.5个百分点,那么下调的次数应至少为34次。3.在“稳增长(zngzhng)”方面,货币政策的发挥空间(kngjin)有限,应将重点放在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上。尽管我们建议央行将2012年的信贷调控目标从2011年的7.5万

55、亿元提升至8.5万亿元,同时建议央行在2012年至少进行34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操作,但是,上述政策调整仅仅是针对央行2011年“偏紧”的货币政策而言的,目的是使货币政策由“偏紧”状态真正回归到“稳健”状态,而绝非建议央行彻底转向“宽松”。如果说2011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是“控物价”,那么,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就应放在“稳增长”方面。由于2012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是回归“稳健”,因此,在“稳增长”方面,货币政策的施展空间有限。在未来物价依然会保持高位的情况下,建议决策层将2012年“稳增长”的政策重点放在财政政策方面。具体地说就是使“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起来,即通过适度扩大

56、赤字比例,增加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规模,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而不是通过过量增发货币来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作者:范建军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商业银行今年信贷主线与业务着力点今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是主线,发展资本节约型金融业务是着力点,推进国际化经营和集团化管理是发展方向。国内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与现代新兴科技与客户金融需求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互利共赢”局面。一、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一)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信贷投放格局2012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大幕实质

57、性开启的年份。经济转型与金融转型互为促进。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速度与质量也必须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紧密结合。因此,进入2012年,国内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与现代新兴科技与客户金融需求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互利共赢”局面。国内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集中现象的出现是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的,也与国有大型银行成立初期很长一段时间承担准财政功能、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融资、助力(zh l)经济起飞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后转型发展期,商

58、业银行加快退出“两高一剩”行业,不仅是防范潜在信贷风险的需要,也是释放信贷投放空间以培育新信贷增长点的需要。进入2012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相应(xingyng)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格局,积极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业务领域的潜在风险,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健全名单制管理、严格信贷准入、合理确定信贷条件等方式,严格限制(xinzh)相应业务领域新增贷款的增加,防范新的风险滋生;另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综合运用贷款条件整改、贷款合同整改、抵押担保整改以及贷后管理整改等存量贷款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化解即将或已爆发的风险。(

59、二)提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拓宽金融服务范围金融危机以来,在外部市场竞争环境恶化的影响下,人工涨、汇率涨、原材料价涨,用工荒、用电荒、资金短缺等问题使中国小企业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根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2011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比扩大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22.3%;规模以下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就业、税收上缴和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发展好坏,关系着中国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就业水平高低,已经成为中国结构调整重点之一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对商业银行而言,在大型企业客户和盈利格局基本稳定的竞争环境

60、中,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产品、服务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但是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形势,也是不断拓宽金融服务范围的现实要求。(三)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挖掘新的业务空间从最早的“三角洲系列(xli)”到“东部沿海(ynhi)开发区系列”,从“中部、北部(bi b)及东北部区域规划系列”到“西部开发区和主体功能区系列”,在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西部加速增长、东部机制创新”的区域经济规划大格局已经形成,进入2012年,区域经济规划措施进入推进实施阶段。在继续支持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商业银行需要持续加大对中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