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重庆市渝中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19年修订版) V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62465456 1 总则 PAGEREF _Toc62465456 h - 1 - HYPERLINK l _Toc62465457 1.1 编制说明 PAGEREF _Toc62465457 h - 1 - HYPERLINK l _Toc62465458 1.2 编制目的 PAGEREF _Toc62465458 h - 1 - HYPERLINK l _Toc62465459 1.3 工作原则 PAGEREF _Toc62465459 h - 1 - HYP
2、ERLINK l _Toc62465460 1.4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62465460 h - 1 - HYPERLINK l _Toc62465461 1.5 适用范围 PAGEREF _Toc62465461 h - 2 - HYPERLINK l _Toc62465462 1.6 应急预案体系 PAGEREF _Toc62465462 h - 2 - HYPERLINK l _Toc62465463 1.7 危险性分析 PAGEREF _Toc62465463 h - 2 - HYPERLINK l _Toc62465464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PAGEREF _To
3、c62465464 h - 5 - HYPERLINK l _Toc62465465 2.1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PAGEREF _Toc62465465 h - 5 - HYPERLINK l _Toc62465466 2.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PAGEREF _Toc62465466 h - 7 - HYPERLINK l _Toc62465467 2.2.1 区政府应急委 PAGEREF _Toc62465467 h - 7 - HYPERLINK l _Toc62465468 2.2.2 区应急指挥中心 PAGEREF _Toc62465468 h - 7 - HYPERLINK l
4、 _Toc62465469 2.2.3 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 PAGEREF _Toc62465469 h - 7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0 2.2.4 部门、街道 PAGEREF _Toc62465470 h - 8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1 2.2.5 专项指挥部 PAGEREF _Toc62465471 h - 9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2 2.2.6 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 PAGEREF _Toc62465472 h - 9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3 3 预警和预防机制 P
5、AGEREF _Toc62465473 h - 10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4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PAGEREF _Toc62465474 h - 11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5 3.1.1 信息监测 PAGEREF _Toc62465475 h - 11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6 3.1.2 信息报告 PAGEREF _Toc62465476 h - 12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7 3.2 预警预防行动 PAGEREF _Toc62465477 h - 14 - HYPERL
6、INK l _Toc62465478 3.3 预警级别及发布 PAGEREF _Toc62465478 h - 15 - HYPERLINK l _Toc62465479 3.3.1 预警级别 PAGEREF _Toc62465479 h - 15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0 3.3.2 预警发布 PAGEREF _Toc62465480 h - 15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1 3.3.3 预警处置及化解 PAGEREF _Toc62465481 h - 16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2 4 应急响应 PAGERE
7、F _Toc62465482 h - 16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3 4.1 分级响应 PAGEREF _Toc62465483 h - 16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4 4.2 信息共享和处理 PAGEREF _Toc62465484 h - 16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5 4.2.1 报告程序 PAGEREF _Toc62465485 h - 16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6 4.2.2 报告时限 PAGEREF _Toc62465486 h - 17 - HYPERLINK l _
8、Toc62465487 4.2.3 报告内容 PAGEREF _Toc62465487 h - 17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8 4.3 应急处置 PAGEREF _Toc62465488 h - 18 - HYPERLINK l _Toc62465489 4.3.1 、级响应 PAGEREF _Toc62465489 h - 18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0 4.3.2 级、级响应 PAGEREF _Toc62465490 h - 22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1 4.4 新闻报道 PAGEREF _Toc6246
9、5491 h - 22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2 4.5 应急结束 PAGEREF _Toc62465492 h - 22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3 5 后期处置 PAGEREF _Toc62465493 h - 23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4 5.1 善后处置 PAGEREF _Toc62465494 h - 23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5 5.2 社会救助 PAGEREF _Toc62465495 h - 24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6 5.3 保险
10、PAGEREF _Toc62465496 h - 25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7 5.4 调查和总结 PAGEREF _Toc62465497 h - 25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8 6 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62465498 h - 26 - HYPERLINK l _Toc62465499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PAGEREF _Toc62465499 h - 26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0 6.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0 h - 26 - HYPERLI
11、NK l _Toc62465501 6.2.1 应急队伍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1 h - 26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2 6.2.2 救援抢险装备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2 h - 27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3 6.2.3 资金和物资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3 h - 27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4 6.2.4 交通运输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4 h - 28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5 6.2.5 医
12、疗卫生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5 h - 28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6 6.2.6 治安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6 h - 28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7 6.2.7 避难场所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7 h - 28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8 6.2.8 社会动员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8 h - 28 - HYPERLINK l _Toc62465509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PAGEREF _Toc62465509 h -
13、29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0 6.4 宣传、培训和演练 PAGEREF _Toc62465510 h - 29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1 6.4.1 宣传 PAGEREF _Toc62465511 h - 29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2 6.4.2 培训 PAGEREF _Toc62465512 h - 29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3 6.4.3 演练 PAGEREF _Toc62465513 h - 29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4 7 附则 PAGER
14、EF _Toc62465514 h - 30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5 7.1 名词术语、缩写语的定义说明 PAGEREF _Toc62465515 h - 30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6 7.1.1 突发事故灾难定义 PAGEREF _Toc62465516 h - 30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7 7.1.2 事故等级定义 PAGEREF _Toc62465517 h - 30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8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 PAGEREF _Toc62465518 h - 31
15、 - HYPERLINK l _Toc62465519 7.3 奖惩与责任 PAGEREF _Toc62465519 h - 31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0 7.3.1 奖惩 PAGEREF _Toc62465520 h - 31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1 7.3.2 责任 PAGEREF _Toc62465521 h - 31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2 7.4 制定与解释部门 PAGEREF _Toc62465522 h - 32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3 7.5 预案实施时间 P
16、AGEREF _Toc62465523 h - 32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4 8 附录 PAGEREF _Toc62465524 h - 32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5 8.1 各突发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 PAGEREF _Toc62465525 h - 32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6 8.2 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责任部门 PAGEREF _Toc62465526 h - 33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7 8.3 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 PAGEREF _Toc62465527 h -
17、 34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8 8.3.1 相关区级部门、街道及驻区单位通讯录 PAGEREF _Toc62465528 h - 34 - HYPERLINK l _Toc62465529 8.3.2 区应急救援队伍 PAGEREF _Toc62465529 h - 36 - HYPERLINK l _Toc62465530 8.3.3 应急物资储备机构通讯录 PAGEREF _Toc62465530 h - 37 - HYPERLINK l _Toc62465531 8.3.4 应急管理专家名单及联系方式 PAGEREF _Toc62465531 h - 38
18、- 52 - 4 -1 总则1.1 编制说明本预案是在原有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渝中区实际情况的修订版,以期更能满足实际应急救援的需要。1.2 编制目的为积极应对全区各类突发事故灾难,建立科学、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规范全区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和响应程序,进一步增强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本区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1.3 工作原则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坚持以人为本、防救结合,依法规范、明确责任,集中领导、分级负责,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平战结合、广泛参与的原则。1.4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9、主席令第十三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3)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函(国办函200433号);(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5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渝中区区域内突发的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事故,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1.6 应急预案体系渝中区政府及部门应急预案由总体应急预案、
20、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组成。按照突发事件分类,分别编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个区政府分预案,本预案即为4个分预案之一。应急预案体系如下图所示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衔接重庆市渝中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衔接重庆市渝中区突发事故灾难类各专项应急预案渝中区突发事故灾难类部分专项应急预案见附录8.1。1.7 危险性分析适用范围:渝中区区域内突发事故灾难类型行业现状危险性分析及事故类型道路交通事故全区道路里程136.4km,地下环道已投入使用。车流、人流、物流量大,道路资源十分有限,路面狭窄,坡陡弯急,地下环道狭窄,交通关联配套设施不完善,驾驶员违章驾驶、行
21、人横穿公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翻车、碰撞、火灾、爆炸等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事故引起二次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长江、嘉陵江两江岸线长度19.1km,水域面积5.17km2。长江、嘉陵江沿岸环境条件复杂,各类船舶密集、混杂,码头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陈旧,自用船非法载客,轮渡企业安全管理不完善,易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可能发生轮船触礁、倾覆、坠江、碰撞、火灾、淹溺、人员滞留等事故及衍生事故。公众密集场所安全事故全区人员密集场所众多,有餐位超过200座以上营业性餐馆500多家,3000平方米以上商场、超市、礼堂、大型展览馆等200多家,各类学校120余所,博物馆11家,
22、文物200余处,各类养老机构16家。公众聚集场所环境复杂,设备设施分散、陈旧,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电气设备多、电力负荷大、绝缘材料易老化,地下场所布局紧密,使用易燃装修材料,安全管理不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配备不完善。可能发生人员密集场所的拥挤、踩踏、火灾、窒息、淹溺等事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事故全区高层建筑共有1500多栋,220多处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多、公共场所密集,使用易燃装修材料、可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多,电气线路老化,地下场所安全出口数量少、疏散通道易堵塞,安全管理人员消防意识淡薄。可能发生火灾、拥挤、踩踏、窒息等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全区有建筑工程项目70余个。建筑施
23、工环境复杂,建筑材料、物品多,高处作业、特种作业设备多,支护结构、脚手架搭建不符合规范,施工用电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完善,易发生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可能发生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火灾等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全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800多家,客运索道1条,压力管道8.462km,存在厂(场)内使用车辆。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设备维护管理不够,存在使用未经检验或超期设备,工作人员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易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可能发生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电梯伤人等事故。市政设施(桥梁、供水、排水)安全事故全
24、区有桥梁隧道120余座,地下排水管网长包含:雨污合流管道、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化粪池2700多座,树木5.7万余株。桥梁材料、结构、设施设备自然老化,超载、交通事故对桥梁结构损伤,自然环境对桥梁的影响;供水管网年久陈旧、超期使用,受管网设计、工程施工质量、自然灾害、腐蚀的影响;排水管道沼气不易排出,老旧城区管道易淤积、堵塞,排水设施不完善、数量不够,日常维护不及时;树木倒伏伤人,易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可能发生桥梁坍塌、淹溺,地下排水管道爆炸,气体引发中毒、爆炸、火灾、环境污染等事故;可能引起次生灾难事故。铁路、轨道安全事故全区菜园坝火车站是襄渝、成渝等主要铁路干线的枢纽中心;有轨道1、2、3
25、、6号线途径渝中区。铁路交通受节假日客运高峰、客流量、区域地理环境影响,铁路基础设备设施陈旧,安全管理不完善,配套消防设施设备不完善;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受周边环境影响,特种设备运行频繁,设备设施维护不到位,人员密集,易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可能发生列车碰撞、火灾、拥挤、踩踏、电梯伤人等交通事故及衍生事故。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事故全区有加油站15个(含3个油气合建站);票据式危化经营70余户。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易发生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火灾、爆炸、泄露、中毒、灼伤、环境污染等事故;可能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燃气供应安全事故全区燃气供气用户多,有CNG加气站7座
26、,直径426mm的主输气管道1.078km,LNG管道1.5km。燃气供应管网设备陈旧、老化,受区内市政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环境、腐蚀的影响,管网交错重叠、违章占压、安全距离不足,日常管理维护不及时,工作人员的误操作,易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管道爆裂、燃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供电安全事故全区电力设施设备繁多,输电管线密集,分布点多、面广。电力设施高负荷运转,线路老化,供电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受气候环境影响;易发生电力和用电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线路引起的火灾、大面积停电等,对生产和生活都有严重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我区地处两江交界,长江是黄金水道,船只往来频繁,嘉陵江有大溪
27、沟饮用水源保护地。陆地突发环境事故易引发水体次生污染,两江水上区域发生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故;可能发生医废、危废方面的环境污染事故。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区应急总指挥部区政府应急委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下设区应急指挥中心设立设立1、突发道路交通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2、铁路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3、突发危化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 4、突发成品油经营储存事故应急指挥部;5、民爆器材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6、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7、突发房屋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 8、突发人防工事事故应急指挥部;9、公共密集场所安全事故应急指挥
28、部;10、突发旅游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11、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 12、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部;13、燃气供应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14、供水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15、突发市政排水事故应急指挥部; 16、突发市政道路事故应急指挥部;17、突发市政堡坎事故应急指挥部; 18、突发化粪池事故应急指挥部;19、信息网络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 20、突发市政设施事件应急指挥部;21、突发环卫设施事件应急指挥部; 22、突发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23、处置民用航空飞行事故指挥部; 24、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25、驾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26、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27、城市桥梁
29、隧道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28、突发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各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区政府有关部门区级相关单位区政府有关应急保障部门和单位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新闻办网信办成立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2.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2.1 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简称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应急委主任由区政府区长担任,其领导成员和成员单位由区政府行文明确,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2.2.2 区应急指挥中心区政府应急委下设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简称区应急指挥中心),是区政府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在区政府应急委的领导下,负责承担区政府应急委的日常工作,履行统筹协调、信息汇总、应急值
30、守等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能职责。2.2.3 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区政府应急委设立渝中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以下简称分指挥部),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指挥长,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局,成员有区财政局、区应急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住建委、区交通局、区城管局、区商务委、区卫健委、区生态环境局、区经信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纪委监委、区发改委、区教委、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文旅委、区人武部、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一)分指挥部主要职责分指挥部主要职责是在区政府应急委领导下,研究确定处置全区事故灾难工作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部署和总结年度全区事故灾难处置工作;指导全区事故灾
31、难应急救援预警、预防等重要项目建设,并检查落实情况;在发生事故灾难和特殊事故灾难时,决定启动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并实施组织指挥。(二)分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分指挥部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主任由区应急局分管副局长兼任。主要职责是执行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办、区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的决定,负责全区处置事故灾难的综合协调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组织实施事故灾难现场抢救、调查等综合管理工作;指导本行政区域内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本区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整合全区现有事故灾难信息预警资源,建立区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及时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承担本预案
32、修订和管理工作。(三)专家组主要职责分指挥部办公室聘请有关专家成立处置事故灾难技术专家组,主要职责是平时为区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应急情况下和必要时,参与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或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相关工作。2.2.4 部门、街道部门、街道建立健全相应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体制和机制,明确责任,完善相应组织网络,加强区域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基础建设,组建处置事故灾难的各类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处置事故灾难的能力。2.2.5 专项指挥部分指挥部下设专项指挥部,由相应的分管区领导担任指挥长,专项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相应的牵头部门。专项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人员构成、职能职责在各专项应
33、急预案中界定。2.2.6 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是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后临时组织的指挥机构,具体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工作。发生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时,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政府办主任或副主任联系区应急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委、区交通局、区经信委、区城管局、区商务委、区卫健委、区文旅委、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灾难时,由市政府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人武部、区发改委、区经信委、区教委、
34、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应急局、区纪委监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委、区城管局、区商务委、区卫健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委、区总工会、事故发生地所在街道办事处以及事发单位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按事故应急处置需要,设立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舆论引导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等小组。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区政府应急委的决定,发布突发事故处置指令;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决定实施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的范围、路线,指挥伤员救护,实施紧急避险;指挥、调度警力、民兵、
35、区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应急救援力量;解决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中遇到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决策应急救援的其他重大措施和处置方案;决定是否扩大应急响应级别;审定事故宣传报道内容和发布事故信息;决定并宣布应急救援结束时间,解除应急状态。3 预警和预防机制预防、预警流程如下图所示:预防、预测、预警研判事故灾难预报信息企、事业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监测监控系统事故灾难预报政府部门公众报告事故监督检查事故隐患信息监测监控事故灾难预报行业部门上报指挥部确定预警等级报告应急准备发布预警信息当地街道采取应急措施应急准备人员疏散防止事故发生控制事故扩大预警结束应急救援3.1 信息监测与报告3.1.1 信息
36、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针,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会同区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日常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和各单位根据突发事故灾难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网点,明确监测项目,落实监测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对有关突发事故灾难进行全天候监测。进行风险分析与分级,实施动态监测,加强监测信息交流。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及各部门、各街道定期调查和分析研究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存在影响安全的重点问题,特别关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要害部门,定期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紧急重大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隐患问题,如有重要
37、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并上报。3.1.2 信息报告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及各部门、各街道、社会单位及个人均为突发事故灾难信息报告的主体,应当及时向区政府总值班室、区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相关信息(电话:63814444、63832207)。同时,区应急局充分利用110报警、119火灾报警、122交通事故报警、120急救报警网络,完善信息(预警)联动报告制度。(一)报告程序(1)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应及时向所在地街道、行业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故灾难相关信息;(2)各部门、街道在第一时间将掌握的信息向有关专项指挥部、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区应急指挥中心、区政府总值班室报告;(
38、3)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及时向区政府应急委报告;(4)区政府办按要求及时向市政府办报告较大以上突发灾难事故预警信息。(二)报告要求(1)分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应同时将有关信息报区应急局和区政府分管领导;(2)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分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及各部门、街道报告信息时,第一时间电话报告,随后书面报告并续报;(3)如遇特殊、重大情况,可越级报告;(4)信息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准确完整,及时迅速,不得迟报、瞒报、漏报、误报、谎报。(三)报告内容(1)突发事故灾难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种类、初步原因与判断等情况;(2)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3
39、)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及后续应急措施等;(4)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预警信息报告流程如下图所示:突发事故灾难信息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报警接警电话12345、110、112、119、120、122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区应急指挥中心各专项指挥部区应急局区政府应急委市应急局3.2 预警预防行动(1)公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等有报警的义务,政府倡导和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对各类危险源和灾害灾难隐患进行举报,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2)区级各部门、街道、有关单位及时、准确、规范地向区政府总值班室、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应急分指挥部办公室和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事故灾难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现场情况。(
40、3)经区政府批准,由通过媒体或专门预警网络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各种媒体有无偿发布预警信息的义务,并应大力宣传防止、减轻突发事故灾难危害的常识。3.3 预警级别及发布3.3.1 预警级别按照国务院突发事故灾难等级划分标准,根据事故灾难的性质、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事故灾难(级)、重大事故灾难(级)、较大事故灾难(级)、一般事故灾难(级)四级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法律、法规对突发事故灾难预警级别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分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根据工作职责,对收到的预警信息进行风险分析,依据突发事故灾难的级别标准,及时向区政府应急委提出预警级别建议。3
41、.3.2 预警发布(1)级、级预警信息,由区政府或区政府授权部门统一发布,并立即报市应急局备案;(2)级、级预警信息,由区政府应急委提出预警级别建议,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部门统一发布;(3)突发事故灾难预警公告可以通过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警报器发布,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人员逐一通知;对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4)预警公告发布后,预警内容变更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公告。3.3.3 预警处置及化解分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按照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办、区应急局及有关领导的要求,责成有关部门、街道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并协调相关单位及时开展对突发事故
42、灾难的隐患排查和先期化解工作,全力防止可能的突发事故灾难向现实转变,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发生,直至化解预警。4 应急响应4.1 分级响应应急响应分为四级:级响应(特别重大突发事故灾难)、级响应(重大突发事故灾难)、级响应(较大突发事故灾难)、级(一般突发事故灾难)。根据事故的类型及等级(见附则7.1.2),对事故及其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按照响应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4.2 信息共享和处理建立健全全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事故灾难信息实时共享。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后,严格按照要求报告事故信息。4.2.1 报告程序区政府有关部门、街道获悉突发事故灾难信息后,及时报
43、告事故灾难信息。区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的规定上报较大以上突发事故灾难信息。区应急指挥中心在接到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同时报告区政府应急委;接到较大以上突发事故灾难(或重要敏感突发事件)报告后,在报告区政府应急委时,及时向市应急局报告情况。4.2.2 报告时限一般以上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后,区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在20分钟内向区政府总值班室、区应急指挥中心电话报告,40分钟内书面报告。同时作好续报和终报工作,不间断地报告处置现场的新进展。区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及时上报较大以上突发事故灾难信息。4.2.3 报告内容首报。突出实效性,说明后果,正文主要
44、包括突发事故灾难发生时间、地点、可能造成的伤亡和影响情况,抢险救援情况等。续报。对于有一定持续过程的突发事故灾难,根据事态的发展持续报告处置情况。内容包括:先期处置情况,进一步核实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应急预案的启动、指挥部的构成,对上级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的落实,紧急处置的措施、人员力量装备调用、社会舆情引导及信息发布等情况和拟请市政府协助解决的有关事项等。终报。包括事故处置结果、社会维稳、善后安置、恢复重建及对整个事故调查评估等情况。重大突发事故灾难处理完毕后,以书面形式详细报告事故处置结果,对整个事故做出评估,并进行分析总结。4.3 应急处置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后,按照分
45、级负责的原则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程序进行处置(主要责任部门见附录8.2)。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启动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相关专项应急预案、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必要时启动区政府应急综合预案。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故灾难,立即启动区政府应急综合预案全力进行先期处置,立即向市政府及其应急工作机构报告,请求支援;影响其他区的,及时通报相关区政府。启动高级别预案时,低级别预案同时启动;启动区综合预案时,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分预案、对应的专项预案、街道预案同时启动。4.3.1 、级响应发生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时,应急处置程序:(一)先期处置(1)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后,街道办事处、各专项指挥部应
46、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启动街道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积极组织动员责任单位和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及时控制事态,努力减少损失;(2)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各专项指挥部应立即向区应急指挥中心、突发事故灾难分指挥部报告,区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区政府应急委的指示,立即启动应急分预案或区综合预案,区政府值班室及时向市政府值班室报告。(二)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处置(1)区政府应急委领导及相关部门、街道立即赶赴现场,组成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2)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成立后,区应急局立即将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名称、下设工作组成员单位、设置地点、联系方式等事项向处置突发事故灾难
47、的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进行通报;(3)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处置工作;(4)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基本工作程序:查看事故发生地现场;听取事发地街道办事处或先期处置单位情况报告;必要时咨询专家意见建议;按处置工作方案发布命令,全面展开各项紧急处置工作;(5)如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由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向区政府应急委请求扩大应急响应;(6)应急处置结束后,转入后期处置工作阶段。基本响应程序框架如下图所示: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突发事故灾难街道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街道:启动街道应急预案预警化解先期处置事态扩大部门
48、:启动专项应急预案专项指挥部各成员、专业救援力量赶赴现场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处置结束现场处置事态进一步扩大突发事故灾难分指挥部:启动突发事故灾难分预案区政府应急委启动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处置结束说明:(1)突发较大事故灾难时,视情况请求市应急局或有关指挥部支援;(2)重大以上事件,区政府配合市级处置机构工作;(3)根据情况,可同时启动相应专项应急预案。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现场组织分工如下图所示: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区长或分管副区长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区应急局、区政府相关部门、事发地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成员:区应急局、有关部门或街道牵头,涉及某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49、的部门参加。成员:根据事件性质确定牵头单位,明确参与部门。成员:区卫健委牵头,医疗专家组、医疗系统有关单位、有关区级部门参加。成员:区公安分局牵头,相关部门、单位参加。成员:区公安分局新闻办牵头、区网信办等参加。成员:事发地街道或有关部门牵头,区民政、区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成员:事发地街道或有关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成员:区应急局或有关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舆论引导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职责:查清事故的原因经过,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职责:组织警力对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警戒、控制,实施交通管理,组织人员疏散,监控
50、事件有关责任人等。职责:做好事件信息发布、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职责: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赶赴现场,协调安排指挥部工作会议及有关抢险救援工作,负责信息报送及综合协调,完成其它事项。职责:确定抢险救援方案,组织救援力量,控制事态,伤亡人员现场急救和处置,现场事故调查取证等。职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员及时实施救治,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职责:落实现场应急物资、应急通信、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职责:做好死伤者家属和受伤人员安抚工作,安置临时被疏散人员,组织开展理赔工作,维护社会稳定。4.3.2 级、级响应当发生重大以上突发事故灾难时,区政府应急委应立即启动应急综合预案,做好先
51、期应急处置,待市政府应急指挥部抵达现场后,报告情况并移交工作,同时在市政府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展开救援。4.4 新闻报道按照主动及时、把握准确、引导正确、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做好突发事故灾难的新闻报道工作。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的新闻发布,由区委宣传部牵头,根据区政府应急委的要求向媒体发布。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故灾难的新闻报道由市政府应急委研究决定向媒体发布。4.5 应急结束(1)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或有关部门向区政府应急委报告情况,请示结束应急处置工作;(2)经区政府应急委批准,由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宣布结束
52、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指挥部自动解散,由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继续完成善后工作。应急结束条件如下图所示:应急结束条件事故得到控制次生、衍生事故隐患得到消除环境符合有关标准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批准结束应急程序1、污染物处理 2、善后赔偿3、事故情况上报 4、向调查组移交相关资料5、生产秩序恢复 6、事故影响消除7、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修订应急结束工作内容5 后期处置一般、较大突发事故灾难的后期处置工作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故灾难后期处置工作在市政府应急处置机构统一领导下,协同组织实施。5.1 善后处置
53、(1)按照突发事故灾难种类及造成的社会后果,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对涉及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和登记造册,制定安置方案,妥善进行安置或监控;(2)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组织专业队伍实施事故灾难发生地的后期现场清理和污染物清除,防止次生、衍生、耦合事故的发生;(3)在处置期间,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造成损毁的,当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伤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褒奖和抚恤;(4)事发地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科学评估重建能力和可利用资源以及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5.2 社会救助
54、建立健全与区情实际相适应的事故灾难社会救济救助制度,积极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救助,逐步加大社会救助比重,努力提高社会救灾资金的比例。(1)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后,区应急局、区发改委、区卫健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及街道办事处,迅速调查、核实和上报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救助方案,依法实施救助,及时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2)受灾人员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合理解决的,根据受灾人员的申请,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法律援助;(3)依托区慈善会、红十字会等机构,依法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社会救助;(4)由区卫健委建立突发事故灾难心理咨询专家库,必要时开
55、展心理咨询救助;(5)督促保险机构尽快深入调查,迅速开展理赔工作。5.3 保险(1)重视事故灾难保险在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事故灾难保险工作,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事故灾难保险;(2)重视社会保险在事故灾难中的重要作用,强制高危行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3)大力推进各专业应急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4)提倡和鼓励保险公司参与事故灾难科研及宣传教育,扶助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设备物资生产与储备,支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基础建设。5.4 调查和总结对一般和较大突发事故灾难,区政府有关部门、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对事故的起因、性质、损失、影响、责任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分析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改进措
56、施和修订预案的建议,形成书面材料报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应急委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召开会议讨论,做出决定,并按要求报市政府。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故灾难,由区政府配合市政府应急处置机构做好评估调查和总结工作。突发事故灾难调查报告包含以下内容:(1)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2)突发事故灾难调查组的组成情况;(3)突发事故灾难调查的经过;(4)突发事故灾难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5)突发事故灾难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认定依据;(6)突发事故灾难的性质;(7)突发事故灾难责任者的责任、认定依据以及责任者的处理意见;(8)突发事故灾难的主要教训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
57、发生需采取措施的建议;(9)其它需要报告的问题。各应急指挥机构将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上报区应急指挥中心。6 保障措施6.1 通信与信息保障依托区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区公安指挥中心通信指挥系统、人防指挥系统、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以及驻区部队、社会通信等资源,借助移动电话、海事卫星电话、集群呼叫电话、高频无线对讲平台等多种方式交叉互补,确保应急处置通讯畅通。建立参与应急活动的部门通讯录(详见附录8.3.1)。6.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6.2.1 应急队伍保障加强应急、公安、消防、医疗、规资、环境、城管等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建设(详见附录8.3.2),充分利用驻区部队、武警和民兵预备役
58、等抢险救援后备力量,积极组建、动员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故灾难抢险救援。6.2.2 救援抢险装备保障区应急局、区公安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委、区卫健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管局、区经信委、区消防救援支队、区教委、区民政局、区人防办、区市场监管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等部门以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单位,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准备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所需的装备和器材,建立健全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明确装备的类型、数量、分布、功能、性能和状态(应急物资储备机构通讯录详见附录8.3.3)。各部门和单位,每年定期向区应急局报告应急队伍建设、装备配置等情况,重大变更及时报区应急局备案
59、。6.2.3 资金和物资保障(1)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所需专项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予以保障;(2)加强应急资金的监督管理,实行跟踪监控和内部审计,保障资金专款专用;(3)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物资供应,区商务委、区应急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部门和相关单位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筹集;(4)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5)应急物资及资金,由区应急局报区政府批准后调拨和动用,保障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6.2.4 交通运输保障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后,由区公安分局负责组织实施现场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确保道路交通顺畅,区交通局负
60、责应急所需运输车辆的调集,区城管局负责恢复被毁坏的道路、交通干线及相关市政设施。6.2.5 医疗卫生保障区卫健委负责制订医疗卫生队伍、设备、医疗物资调度等方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救护工作。根据“分级救治”的原则,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抢救、专科医救的不同需要组织救护。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救护工作。6.2.6 治安保障区公安分局负责应急治安保障,拟制警力集结、布控方案、执勤方式和行动措施。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6.2.7 避难场所保障加强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事等设施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帮扶框架协议书
- 律师委托代理协议包干
- 2025版个人独资企业股权置换及转让合同范本2篇
- 2025版二手房买卖退房条件协议书
- 2025-2030全球液体金合欢烯橡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变频用移相变压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国防轻型战术车辆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性能碳纤维材料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食堂炊事员聘用协议范本
- 2025年度个人自有房产租赁转租委托协议3篇
- 电缆挤塑操作手册
- 浙江宁波鄞州区市级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IATF16949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MOOC】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能训练与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劳务派遣公司员工考核方案
- 基础生态学-7种内种间关系
- 2024年光伏农田出租合同范本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3讲 阻燃基本理论
- 2024-2030年中国黄鳝市市场供需现状与营销渠道分析报告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