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汇编18_第1页
优秀论文汇编18_第2页
优秀论文汇编18_第3页
优秀论文汇编18_第4页
优秀论文汇编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WORD 597/9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理论评估以市下城区街道为例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方 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作为应对这一现象的对策,居家养老引起国外社会福利界的重视。1992年,联合国通过老龄问题宣言,提出要“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长期在家里居住”(参见熊必俊,1999)。2008年1月,全国老龄委会同民政部、劳动保障部和卫生部等十家单位,要求在全国围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并将其视为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全国老龄委办公室,2008)。那么,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的依据何在?相对于传统的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

2、,居家养老在增进老人的福利方面有哪些优点?其在机理是什么?为此,本文将通过对市下城区街道的个案研究,试图揭示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理论或在过程机制,从而为推广这些服务并提高服务水平奠定基础。一、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理论分析项目理论是关于项目如何产生预期效果的说明(Fitz-Gibbon & Morris, 1996)。换句话说,项目理论便是社会项目的在假设;它告诉我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相应的结果是什么,什么是项目的下一步骤,可以预期的反应是什么,接着又会发生什么,等等(参见Birckmayer & Weiss, 2000)。与此相对应,项目理论评估便是以项目理论的揭示和论证为

3、宗旨的研究。它突破了传统评估研究只注意项目投入和产出始末两极,着力于揭示项目运行在机制的“黑箱”,有助于加深对项目成败机理的认识,因而受到国外评估研究界的高度重视,得到愈益广泛的运用。正因如此,我们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项目理论评估有助于加深对这一举措的在规律认识,提高居家养老项目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对于满足我国老人的社会需要,提高生命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理论呢?通常,我们可以从理论研究文章、项目相关者和评估研究人员等几个方面来揭示项目理论。回顾有关居家养老研究的理论文章,我们发现有关研究人员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依据的认识还是相当一致的。从外在条件上来说,居家

4、养老服务是我国改革过程中传统单位养老渠道弱化、社会流动和居住方式变化导致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减弱情形下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种选择(王金元,2008)。从在条件上来说,居家养老服务又是老年人追求生活质量意识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条件改善、老龄工作特别是社区工作水平提高和老龄事业发展的结果(远,2008)。但是,从项目本身的在依据上来看,它并非特定社会经济发展情形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必然选择。大量研究指出,中华民族文化决定了老年人重视家庭联系,人际交往模式具有血缘特点(远,2008);居家养老符合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王刚义和晶磊,2008),可以让老人仍然生活

5、在他们熟悉眷恋的生活环境中,不割裂他们的社会网络(龚静怡,2004);它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放和毅,2006),确保他们安度晚年(王锦成,2000)。通常,项目理论提炼是对业已实施服务进行项目理论评估的一大难题,因为项目相关人员事先并不一定有意识地确立其项目理论。然而,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形却有不同,不但上述理论研究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成功机制有着较为一致的认识;而且上至中央、下至基层的项目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在机理都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单位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

6、求的人性化选择”。下城区民政局局长孔计萍在说明该区推出居家养老服务的背景时指出,全区90%以上的老年人愿意在家中养老,推行居家养老便是为了针对这种现状“切实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孔计萍,2005)。在街道民政科的访谈中,主管老龄工作的负责人也一再指出,在中国居家养老最受欢迎。老人对家里环境熟悉,没有围墙,行动自由,不受约束,交往对象也多样,有助于培养良好心态。如果他们真的需要护理,可由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理论可以表示为,因为居家养老服务符合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因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为了最终检验居家养老服务的

7、效果,我们还需要明确相应的指标或标准。应该说,目前尽管有关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章不少,但是真正评估其成效的研究极少。其中顾大男和柳玉芝(2006)关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老人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的比较研究,对我们关于居家养老成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实地访谈过程中,下城区民政局的主管领导也谈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每天有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接触,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街道老龄工作的负责人说得更为直接,她认为即使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一旦辖区围发生老人死亡却无人知晓,那么媒体曝光后便前功尽弃。当然,居家养老老人意外事件的围不仅局限在意外死亡无人知晓,而且更重要的应该包括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与时救助。

8、这既是老年人生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同时也是居家养老要想替代机构养老、弥补目前家庭养老方式必须具备的功能。除了防意外事件对老年人的伤害,辖区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康复服务是全国老龄工作办公室等单位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服务容,服务对象对这些服务是否满意也应该成为检验居家养老项目成效的标准。关于生活服务和护理,不同的研究表述不同,有的统称为生活照料(春艳,2007);有的则更为具体,分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等(阎安,2007),但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对活动不便、缺乏家庭照料的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满足其生活需要,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对

9、各类生活康复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考察项目成效的又一标准。此外,老人的精神状态也应该成为居家养老服务成效的衡量标准。前面我们在揭示项目理论时指出,居家养老之所以受到老人的欢迎,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必然选择,其在机制在于它符合中国文化对养老方式的认识;而这种心认同的外在标志,便是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在精神方面应该显示出其他养老方式不具备的特点,或者如我们在访谈中下城区民政局领导所说的老人的幸福指数高。事实上,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单位的文件,都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将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作为居家养老服务成效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基于

10、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理论图示如下:求救求助网络紧急事件得到与时处置生活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生活服务满意度高精神状况好精神服务项目理论假设:符合中国文化特点,更容易为老人接受,效果更明显。图1: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理论二、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过程分析要想论证项目理论,除了理论假设本身成立以外,还需要理论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具体地说,项目理论评估除了分析作为项目运行在机制的理论假设以外,还必须考察其执行过程。只有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的分析,才能辨别项目成功或不成功的真正原因,排除项目服务以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社会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同于实验室环境,各种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如果不了解项目理论假设

11、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保证、即项目是否如实地贯彻了计划的步骤,那么,即使项目理论假设得到统计学的论证,也不能说项目理论成立。同样,即使项目服务没有实现其预期的目的,也难以判断其原因究竟是项目所依赖的假设存在问题,还是项目执行过程偏离了预期计划,抑或是干预力度不足,甚至是对干预效果的测量方法不够灵敏(Chen, 1990)。因此,对项目服务计划执行过程的研究是进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理论评估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该说,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按照区委办和政府办关于在全区开展居家养老“365金晖行动”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务,在服务容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在针对居家养老对象的社区生活服务方面,

12、除了在社区围构建三分钟生活圈服务网点,配备助老员为老人提供力所能与的服务,发放服务券或每月提供四小时家政服务以外,重点推出了以“女儿家”为品牌的老年食堂服务。为了开办“女儿家”,街道除了提供房屋设施,还一次性投入装修费用32万元。街道还为“女儿家”配备了六名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1名,由原居委会书记担任;厨师1名,系原西湖饭店二级厨师;另外还包括服务员3人、杂工1人,都由本地的退休人员担任。街道每月为这六名工作人员支付人工费6900元,全部不计入食堂经营成本,“女儿家”的伙食价格仅包括食品材料和加工费。除了提供大众菜单以外,“女儿家”还为一些老人提供来料免费加工。“女儿家”自07年10月开来,

13、每周一至六中午开放,每天菜肴品种达7、8个,同时价格低廉,受到老人的欢迎。除了以老年食堂为代表的生活服务,街道着力营造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老年人社区支持网络,并成为其服务特色。首先,他们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构造了以援通呼叫器系统为代表的救助热线。援通呼叫器共有两种功能键,其中红色功能键代表求救,绿色功能键表示求助。用户只要按动相应功能的按键,设置在街道的呼叫中心立即作出反应,将求救信号反馈给老人的家人和医疗急救部门。街道是最早引入援通呼叫器系统的试点单位,2005年由街道投入四万多元为750余位老人免费安装呼叫系统。目前,按照下城区的要求,市级救助圈的困难老人、孤寡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和80岁

14、以上的高龄老人必须安装援通呼叫器,其中市级救助圈的困难老人、区五金工程对象和区级重点居家养老对象的系统安装维护费由区政府全额承担,其余老人个人承担每年78元的系统维护费。当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老人对呼叫系统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一些老人在安装系统后嫌24小时开机费电而将电源关闭。为此,街道做了不少宣传工作。目前除了因老人去世等原因退出外,每年都有新安装入户的,今年新装户更是达到200多户,使总装机人数达到800户。除了以援通呼叫器为核心的热线救助系统,街道还构建了“12345”的助老服务系统。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包括援通呼叫系统在的两条救助热线以外,“12345”系统还在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专职助老服

15、务员,由楼道单元骨干、社区管片工作人员和老人家属组成的3级服务网络,另外推出“四个一”日常服务、提供“五个层面”的服务时间。我们认为,上述这些不同渠道不同层次的服务网络各有特点,但因为像楼道单元骨干等服务是建立在志愿基础上的,其项目执行情况差异性较大,监督管理难度较大。相对而言,专职助老员的监督管理更为有效。街道的专职助老员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它的人员主要来之于本街道的“40”、“50”人员,属于是公益岗,工资、奖金、以与养老等保险费由市和区两级政府下发拨给,这就给相关的岗位职责监督带来了便利。例如,街道要求他们每天记录与联系老人的容。助老员每次上门服务,联系对象也将使用街道专门刻制的印章,

16、在联系本上盖印。街道还利用援通呼叫系统回访,听取老人对助老员服务的意见。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服务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相对区政府“五金工程”的“金管家”联系五名老人,该街道第一批上门服务的助老员联系对象多达10-13人,而新上岗的、借助联系服务对象的助老员的联系人更是多达50多人。助老员不同于家政服务员,因为他们每天要走访联系的对象多,虽然可能承担为老人购买药品等物品,但并非每次上门都必然提供服务。用街道老龄工作负责人的话,他们可能只是见机行事,如见“老人家桌子脏了给擦一把”、“恰好遇到老人在晒被子便帮一把”。但是,正如下面精神抚慰功能讨论的,他们对老人情感安慰作用不可低估。正如前面提到

17、,老年人的精神抚慰是居家养老、特别是对孤寡独居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功能。相应地说,这方面工作的难度更大。就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来说,这方面的特色、代表性品牌是“鲍大妈聊天室”。位于灯芯巷社区的“鲍大妈聊天室”开办于2005年,其人员从最早的鲍大妈一人,发展到如今的13人。其服务容也由早期的单纯聊天疏导,扩展到现在的未成年人教育、法律咨询、养生保健、医学常识和婚姻家庭等五个专题。应该说,“鲍大妈聊天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和知识咨询的阵地,对于老年人的精神抚慰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聊天室每周开放时间仅1至2天,而且坐落在特定社区,因此,我们认为它的普与性和服务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这一

18、角度来说,笔者更看重上面提到的制度化的“女儿家”老年食堂、以与专职助老员对老人的精神抚慰功能。诚如名称所示,去老年食堂不仅是解决中餐,更是家人团聚,老年人的精神满足往往已经超出了生理满足。并且,集体食堂老年人共聚一堂,本身便是情感交流的机会。专职助老员也一样,尽管可能只是上门走一走,甚至只是一个,但是对于那些孤独的单身老人,它在情感上的安慰作用却十分突出。虽然也有一些老人不希望助老员每天上门,觉得因此影响了自己出门活动;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影响专职助老员的作用。对于这些自己具有外出活动和交往能力的老人,能够自己独立生活交往,本身便达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综上所述,尽管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具有自

19、己的侧重,在生活服务、救助网络和精神抚慰方面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服务容,基本达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理论的论证既然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有效落实了项目计划,下面我们便可以根据服务的效果,对项目理论假设是否成立作出判断。为此,我们将按照第一部分项目理论分析中提出的三个方面的标准,即紧急事件得到与时处置、生活服务满意度高、以与服务对象精神状态好等三个方面,对项目理论进行论证。首先,有关紧急事件的处置。上面在关于项目执行过程分析已经指出,街道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其中日常的包括楼道单元骨干的联系制度、专职助老员上门或联系制度、以援通呼叫系统为代表的热线制度。关于楼道单

20、元骨干与居家养老对象的联系,我们了解的情况与前面判断的基本类似,也就是说,因为目前尚没有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基本上取决于有关人员的自觉性,并不能保证每天都能上门联系服务对象。但是,我们以为,作为一种其他制度的补充,楼道单元骨干联系制度仍然有着积极意义;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楼道单元骨干也可以成为社会支持网络的一种有效资源。从专职助老员的作用来看,与援通热线相比,他们的功能是主动联系服务对象,防患于未然。我们认为,在目前的紧急事件处置系统中,最为有效的仍属援通呼叫系统,尽管也许平时作用不明显,但一旦遇到紧急状况,它的使用简单便捷,反应速度快,确实可以令紧急事件得到与时有效处置。从2005年街道设

21、置呼叫中心以来,仅第一和第二年,街道便分别接到紧急求救事件八起和十二起,令呼叫对象得到与时救治。一些老人甚至在孩子得急病、手足无措之余,也从呼叫中心得到有效帮助。老人反映,有了援通呼叫器,虽然平时使用频率不高,但一个人在家心里踏实,就像时时有家人在身边守着自己。其次,关于生活服务的满意度。从我们在女儿家、以与上门拜访过程中与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访谈来看,老人们对社区的生活服务便利性便是满意,一些物品的购买可以通过小区的服务网点送货上门,并得到一定优惠。至于一些需要到所在社区以外围办理的事件,老人们表示也可以请专职助老员予以办理。那些对专职助老员依赖程度较高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普遍对助老员的工作表

22、示了较高的满意度。我们也在11点多专程前往“女儿家”,发现场地人头攒动,饭香扑鼻。据我们的现场统计,当天有近100名老人前来用餐;一些老人因家中无人,甚至将晚餐同时购买了。我们也询问了一些老人,他们对认为女儿家服务热情,饭菜价廉物美,自己每天都来用餐。最后,关于居家养老老人的精神状况。尽管不同的支持网络作用不一,但它们一定程度上都为老年人提供了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据我们在女儿家观察发现,前来用餐的老人精神开朗,饭堂笑声、说话声不断。一些老人对我们说,他们每天都盼着助老员上门、来,虽然时间不长,但令他们感到自己不再孤独,有了与人说话的机会。街道里曾经有一位老人,她从农村来到城市不久丈夫便不幸去世

23、。老人在悲痛之余、哀叹自己命不好,从此陷入与世隔绝状态,整天不下楼、不与人说话,几年里也没有去过近在咫尺的百货大楼。自从社区为她配备了专职助老员,老人逐渐感到了曾经失去的亲人温暖,与助老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几乎是变了一个人,重新融入了社区。在“鲍大妈聊天室”,2位老人正围着咨询员聊天,虽然并不是当天聊天室的主题,但他们觉得来到聊天室就是开心,有人说说话。据街道社区工作者介绍,据他们常年观察,居家养老的老人普遍精神开朗,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流。相对而言,机构养老的老人行动迟缓,也不怎么愿意与人说话。我们也在女儿家、聊天室和上门期间询问访谈对象,如果让他们选择机构养老或居家养老,他们做如何选择

24、。与区里以往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所有访谈的老人都表示愿意居家养老,觉得这种形式行动自由,能够更好地与家人和其他熟悉的老人在一起。如果有机会,他们将积极向其他老人推荐这种养老方式。四、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研究的启示通过上面的评估我们发现,本研究揭示的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理论假设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更容易为老年人接受,因而在同等服务付出的情形下效果更明显。这便告诉我们,居家养老服务并不是当前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应对老年化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符合传统文化特点和老年人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应该大力推广。同时,项目理论的证明,有助于我们在深入理解项目干预在机

25、理的基础上,把握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律,更好地实现项目服务的效果。正是从项目理论出发,我们认为,一方面下城区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得相当出色,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推广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探讨的问题。首先,作为居家养老项目理论的核心,老年人的精神满足以与由此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应该永远成为各项居家养老服务容关注的重点。在上述评估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重点不在精神抚慰的服务,其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情感安慰功能,这是我们今后设计其他各项服务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的。街道首创的“鲍大妈聊天室”服务,无疑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要的一种专项活动,尽管目前它的团队成员有了明显增加,但是从其社区拥

26、有的老年人数量、聊天室的地理位置、以与聊天在老年人精神抚慰中的功能等方面来看,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我们不妨可以结合当前正在推行的专业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以与专职社区工作者的招聘,为聊天室增加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提升聊天室对各种复杂危机干预的水平,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情感需要。另外,为了扩大聊天室的服务功能,我们也可以借助热线的形式,扩大其在街道中的覆盖人群,强化其服务功能。其次,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同时又缺乏家人照顾,如何满足居家养老对象的生活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努力方向。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每个月四个小时的免费家政服务数量显得偏少。另外,尽管一些社区配备的专职助老

27、员人数已经穿过了原来一人的标准,但目前联系对象仍然数量偏多。当然,要改进这些服务都需要有更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许多问题可能是一个街道所力所不与的,需要整个区、乃至全市统筹处理。不过,在现有的社会开支水平情形下,针对不同居家养老对象的家庭经济水平,推行不同收费制度也许是可以尝试的办法。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可以加大家政等方面的生活服务力度;另一方面又区分加养老对象的经济水平,分别实行免费、优惠和市场化收费办法,总体上实现相关服务的保本经营,确保相关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街道在社会支持网络建设过程中很好兼顾了政府、非政府和市场等组织机构的功能,这种混合性或综合性的社会服务体系符合当前社会福利的

28、国际发展趋势。但是,在如何调动不同机构的积极性、强化社会支持网络的服务功能方面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特别是对一些民间组织和志愿服务人员,如何更为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可以研究不同民间组织和志愿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各具特色的激励管理机制。对于社区中一些年龄较轻的老人,街道已经推出借助他们的力量照顾高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老人的自助服务;但在激励形式上则可以进一步探索并加以完善和制度化。一些地方实施的道德银行和义工银行的做法,以与我国地区通过社会弱势群体参加社区服务积累社会资本的做法(黄洪,2005),都是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至于对社区以外的一些志愿者资源,如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志愿者,我们也不妨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结合学校的各种社会实践予以制度化。总之,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因为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另一方面,项目理论的论证,也为我们在总结诸如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结合,势必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起到积极作用。参考资料:龚静怡(2004):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