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城市(chngsh)与城市发展一、城市(chngsh)与乡村大纲(dgng)要求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一)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掌握)(新)1、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城市具有系统性2、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6)文化观念差异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主要是从物质联系、经济联系、人口移动联系、技术联系、社会作用联系、服务联系以及政治、行政组织联系。
2、(二)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熟悉)(新)1、城市的社会经济特点工业和服务业(也可称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2、乡村的社会经济特点农业和畜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P8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现代城市的发展凸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是:(1)自然资源开发
3、和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2)科技革命与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城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3)全球化与新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4)城市文化特质。城市文化特性的凸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二)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熟悉)(新)P81、 阶段: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2、差异:(三)城
4、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熟悉)(新)P91、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2)从平面空间环见到立体空间环境。(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2、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土壤等自然条件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chngsh)空间的发展,他们主要体现在城市选址、城市空间特色、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2)社会文化因素。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jmn)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3)经济(jngj)与技术因
5、素。(4)政策制度因素三、城镇化及其发展大纲要求1、熟悉城镇化的含义2、熟悉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3、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一)城镇化的含义(熟悉)P101、城镇化含义(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人口的集中。包括人口总量的集中,即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点的增加,呈正密度的加大;每个集中点城镇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
6、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2、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普遍接受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指标)计算公式:PU=U/P 其中:PU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 U城镇常住人口 P区域总人口 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这一指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衡量英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至少应包
7、括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这两个基本的方面,而且反映城镇化真正发展水平的不应是表面的数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二)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熟悉)P1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农村剩余贡献()工业化推进()比较利益驱动。决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两种基本力: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制度变迁促进()市场机制导向()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两个方面。()城乡规划调控、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依据时间顺序,城镇化进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集聚城镇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城镇化阶段()再城镇化阶段(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熟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1)城镇化
8、启动阶段(年)(2)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年)(3)城镇化的停滞阶段(年)(4)城镇化的快速发展(fzhn)阶段(年以后)、中国(zhn u)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所谓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y )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中国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基本特征:()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9、)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测绘能够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城市群、城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四
10、、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大纲要求1、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一)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熟悉)城市和它所在区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例题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A. 相互联系 B. 相互对立 C. 相互促进 D. 相互制约答案:ACD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二)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熟悉)考 P1、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与非基本经济部类2、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熟悉)1、 城市是社会
11、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2、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熟悉)1、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2、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内容精讲一、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大纲要求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了解)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
12、的变迁,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1)古希腊【城市公共场所】 社会和政治背景(bijng):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mnzh)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2)古罗马【炫耀(xunyo)和享乐】 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
13、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其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典型城市:古罗马城2、中世纪的社会与城市【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 社会和政治背景: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同时教会
14、势力十分强大。 中世纪欧洲城市格局特点: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这时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3、文艺复兴的社会与城市【古典广场】 社会和政治背景: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受人文主意思想的影响,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如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4、绝对君权时期的社会与城市【城市放射轴线】 社会和政治背景:17世纪开始,新生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
15、器提供保护,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以最强盛的法国巴黎为例,体现古典主意思潮,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丽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是那个时期的典范。(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 18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居住模式,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居住条件不断恶化,引起了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这些讨论在很多方面是过去对城市发展讨论的延续,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
16、充分准备。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1)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是通过对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架构,提出了理想的社区和城市模式。 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为单位及1500-2000人组成的“大社会”。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Guise的工厂相邻处的实践。(2)法律实践英国的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3)行政实践巴黎改建(豪斯曼)。 背景(bijng):1853年,豪斯曼担任巴黎的行政长官。当时巴黎排水系统不足,水体污染,公园和墓地空地缺乏,住房破旧肮脏,交通设施不足。
17、对巴黎进行了全面改建:以道路系统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赛纳河两岸地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城市两侧建造了两个森林公园,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的公共(gnggng)开放空间; 巴黎改建成为(chngwi)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4) 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背景: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极为不满。 实践:英国公园运动西谛。 奥姆斯特纽约中央公园。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伯汉姆于1909年完成的芝加哥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
18、市范围的总体规划。(5) 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背景:资本家为了解决在其工厂中工作的工人居住问题、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而由资本家出资建设、管理的小型城镇。 实践:凯伯里模范城镇Bournville(伯明翰)、莱佛Port Sunlight(利物浦附近) 美国的普尔曼1881年在芝加哥南部所建的城镇最为典型。(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熟悉)考 P26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
19、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田园城市实践: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2、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埃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
20、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300万人口的城市的规划方案: 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 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 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 中心区有三层道路系统地下走重型车、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 规划的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
21、光辉城市”规划方案 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地铁和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guhu)实践20世纪50年代(nindi)昌迪加尔规划 实践活动(hu dng):昌迪加尔规划小结: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主要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体现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而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
22、部解决城市问题。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关心建筑和工程,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两种思想界定了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种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3、现代城市规划早期的其他的理论(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西班牙工程师,于1882年提出)。最主要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运输经济,耗时最少。城市结构: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实践“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都是线形城市模式的发展。(2)
23、戈涅的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戈涅20世纪初提出、1904年展出、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 目的: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基本思路: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意义:对于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这对于强调工业发展的国家和城市产生了重要影响。(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原则: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
24、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在经济和艺术之间,城市规划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4)格迪斯(生物学家)的学说 格迪斯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已经存在的,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场所、工作和人是结合为一体的。 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
25、个地区。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四)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熟悉)考 P331、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化理论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dngl)是工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城市化进程(jnchng)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农村人口占绝对优
26、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tgng)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到70之间):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以上):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也称稳定阶段。(2)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 城市是区域环境的一个核心;城市与区域发展是互相促动。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使中心城市更加繁荣。 对这一现象,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
27、理论: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城市作为增长极与其腹地的基本作用机制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在城市成长的最初阶段,极化效应会占主导低位,但当增长极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极化效应会相对或者绝对减弱,扩散效应会相对或绝对增强,最后,扩散效应就替代极化效应而发挥主导作用。 极化效应是指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增长极的上升运动。 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城市经济活动是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主要是为满足城市以外地区的需求)和服务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两个部分。在城市产业分类中,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基础产
28、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只有基础产业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的整体才能得到发展。城市发展的社会学理论 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互相依赖、互相竞争。 相互竞争导致为追求生产效率而促进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同时又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依赖。相互依赖则既强化了社会分工又使社会紧密团结在一起,在这样的基础上促使人类在空间上的集中。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 古滕伯格揭示了交通设施的可达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所谓可达性就是:交通设施通达的方便程度。 梅耶认为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 城市的发展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交易的机会。交通、通讯等物质措施和科学技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可促进城市整体全
29、面发展。(3)城市发展的理论探索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主要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田园城市理论是在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在实际中分化为两种形式: A、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形不成城市群; B、城市郊区:只能促进大城市的无序地向外蔓延。 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 A、1924年提出建设卫星城的概念。 B、定义: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C、特点:强化了与中心城市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市的疏解。 D、问题
30、: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造成子母城之间交通压力,难以真正疏解大城市。 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 A、更强调相对独立性。 B、基本上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chngzhn)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 有机疏散理论(不是一个具体的或者(huzh)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A、1942年沙里能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wili),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 B、改建目标: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31、;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做其它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赖特把城市分散发展推到极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卡里诺于1979和1982通过区分“城市化经济”、“地方性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来研究导致城市不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次,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的生产厂家获得利润而不只是特定行业的生产厂家。经济性来源于三个方面: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性和交通运输的经济性。 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专门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中强调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城市聚集区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限不尽相同。在高度城镇化地区往往包括一个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带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万
3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等。(4)城市体系理论 宏观整体来看广大的区域范围内存在着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但在每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又存在着向外扩散的趋势。 格迪斯认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对城市的规划应以自然地区为基础,城市的规划应是城市地区的规划。后经芒福德等人的努力形成了逻辑框架。 贝利等人认为城市应被看作由相互作用的互相依赖部分组成的实体体系,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也可以分成各种次系统,而城市环境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由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决定的,而这些城市也同样构成了系统。完整的
34、城市规划体系分析包括三部分内容: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和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齐普1941年提出“等级-规模分布”。该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规模受制于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城市体系,他在城市体系中所处的等级就决定了它的合理规模的大小。(处于第积几级就是同一系列中规模最大城市的几分之几)。2、城市空间组织理论(1)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 韦伯认为影响区位的因素有区域因素和聚集因素。区域因素指运输成本和劳动力两项,聚集因素指生产(shngchn)区位的集中。 廖士在区位理论中第一个引入了需求作为(zuwi)
35、主要的空间变量。 伊萨德从制造业出发组合了其它的区位理论,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思考,希望(xwng)形成统一的、一般化的区位理论。(2)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从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第一环是整个城市中心;第二环是过渡区;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是通勤区。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城市核心只有一个,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 A、
36、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如中心商务区要求非常方便的可达性,而工厂需要有大量的水源) B、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相互接近(如工厂与工人住宅区) C、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会产生对抗或有消极影响,就会要求这些活动有所分离(如高级住宅区与浓烟滚滚的钢铁场不会相互毗临) D、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如仓库被布置在冷清的城市边缘地区)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根据经济的原则和经济合理性来组织城市空间,是城市空间组织在市场机制下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伊萨德认为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与中心商务区的距离、顾客到该址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目和他们的位置以及降
37、低其它成本的外部效果。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埃涅尔认为交通运输是城是有机体内富有生机的活动的具体表现之一。过境交通不能穿越市中心,并且改善市中心区与城市边缘区和郊区公路的联系。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认为,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规模、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方商业和内部道路系统。 凯文。林奇提出构成城市意象的五项基本要素:路径、边缘、地区、节电和地标。 雅布斯认为街道要有生命力应具备三个条件:街道必须是安全的、必须保持有不断的观察和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必须不停的有使用者。 街道的生命力源于街道生活多样性,要做到多样性要坚持
38、四个基本原则:作为整体的空间形式来保证、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纹理紧密的混合”之中和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城市规划方法论(1)综合规划方法论。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2)分离渐进方法论(3)混合审视方法论(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4、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基本上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指出(zh ch)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从中我们可以追踪城市规划整体的发展脉络,建立起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1、雅典(y din)宪章(1933年)代表人柯布希埃 背景(b
39、ijng):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运用了近代理性主义的观念。 思想基础: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机制是衡量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思想方法: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内涵: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
40、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在印度新城市昌迪加尔的规划中,得到了具体实践)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和“最合适的关系”。城市看成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背景: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于1977年
41、在秘鲁的利马召开了国际性学术会议,在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2)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其中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深信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3)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4)提出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
42、施,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城市规划是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5)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6)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的推进其发展,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相互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3、两个宪章之间的比较
43、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mio sh);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二、中国城市(chngsh)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大纲(dgng)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44、3、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了解)P59 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几千年来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几经演变。1、西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对于城市布局模式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定。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周礼.考工记: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礼制思想的体现。 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度时代,既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也有以管子为代
45、表的变革思想,强调“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自然至上的理念。3、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4、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曹操已经采用功能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依自然地势发展,突出了与自然结合的思想。5、唐时期 主要特点: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宋代-商品6、宋时期 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开始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改变城市中居住区组织模式,逐渐废除里坊制。到北宋中叶,开封府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7、元大都和明清时代的北京城
46、 格局特点: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格局 三套方城分别是内城、皇城和宫城。 中轴线南北贯穿三套方城,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也有人认为元大都的城市故居还受到道家的回归自然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表现为自然山水融入城市和各边城门数奇偶关系。(二)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了解)P64 1、中国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 2、中国近到城市规划的主要类型(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熟悉)P68 1、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2、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3、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三、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大纲要求1、了解
47、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3、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一)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了解)考 P741、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了解) 跨入21世纪,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全球性经济议题得到普遍关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当代城市规划必须适应形式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1)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jngj)、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fzhn),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的消耗
48、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影响绝对不可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 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pngdng)的发展机会。另外,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决策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支撑。(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变革现行发展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达到最少限度的耗费自然资源以及最低限度的产生废弃物;提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管理、科技、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人类共同纲领。(3)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
49、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目标: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区团体和民众积极参与,建设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人类住区的发展任务: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改善住区环境和管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业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推动人类
50、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提供二促进一改一推)2、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了解)考 P36 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度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1)知识经济四个主要特点 科技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资源,被称为无形资产; 信息技术:使知识能够转化为数码信息而以极其有限的成本广为传播; 服务产业: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人力因素:空前重要,人的智力取代人的体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资源,因而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所在。(2)高科技园区四种类型 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与所在地区的科技创
51、新环境紧密相关,以大学所提供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 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地域联系,往往是政府计划的项目; 技术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 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计划。 当今世界的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仍是发达国家的国际性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东京等3、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1)经济全球化定义:指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扩大。基本特征: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管理与控制研究与开发生产与装配三个基本层面的空间配置已经不再受到国界的局限。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
52、,国际贸易额占各国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关税壁垒正在彻底瓦解之中。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通讯和交通的技术(jsh)革命使资源跨国流动的成本日益降低,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城镇体系(tx)结构性变化 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bli)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1)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的管理与控制、研究与开发和制造与装配三个层面往往集中在同一城镇,城镇间依赖程度相对较小,因而城镇之间的经济活动差异在于部类不同而不是层面不同 城镇体系水平结构。(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三个层面的聚集向不同城镇分化,经济空间结构重组
53、表现为制造与装配层面的空间扩散和管理与控制层面的空间集聚,城市间依赖程度较大城镇体系垂直结构。典型例子春兰集团 这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导致城镇体系的两极分化。在城镇体系的顶部,是少数城市对于全球或区域经济起着管理与控制作用,末端是作为制造与装配基地的一大批城镇。 经济中心城市的特点:1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性或区域性)总部的集中地,因而是全球或区域经济的管理与控制中心;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房地产、法律、财务、信息、广告和技术咨询等),以满足跨国公司的服务要求;4知识创新的基地和市场;5信息通讯和交通设施的枢纽。典型城市纽约、伦敦、东京4、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1)知识
54、传播的信息化大大缩短了从知识产生到知识应用的周期,促进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2)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亲近大自然、家庭内工作、中心区娱乐、消费、社交等。(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熟悉)1、从城乡规划到环境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土地资源配置,目的是控制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可能产生的消极外部效应(特别是环境影响)。(1)环境规划产生的标志1993年英国城乡规划协会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小组发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对策,提出将可持续发展的规粘合原则引入城市规划实践的行动框架,成为环境规划。(2)环境规划的主要特征预警性整合性战略性(3)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土地使用和
55、交通:通过倡导公共交通,缩短出行距离,节约和有效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更多地采用可再生能源;污染与废弃物: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程度。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主要体现为: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分为两个方面: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和不同层次的城市内部结构重组,具体表现为:(1)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猛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或装配基地;(3)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
56、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间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数城市成功的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熟悉)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实践都市村庄 美国规划师对于战后的郊区化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住区发展模式,称为都市村庄,具有以下特点;(1) 形态紧凑;(2) 密度适当;(3) 混合用地;(4) 公共交通为主导;(5) 街道面向步行者;(6)调适(dio sh)性较强的建筑。2、在知识经济、信息(xnx)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当代城市规划(chn sh u hu)的重要实践,同时包括了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
57、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 我国当今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实践是开发区。第三章 城市规划体系 内容精讲一、城乡规划的内涵大纲要求1、掌握城乡规划的概念2、熟悉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3、熟悉城乡规划的作用4、熟悉规划师的角色与地位(一)城乡规划的概念(掌握)1、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2、作用: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二)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熟悉)1、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1)综合性(2)
58、政策性。一方面必须充分反映国家的相关政策,是国家宏观政策实施的工具;另一方面是成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各类设施的配置规模和标准、城市用地的调整等等是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利益的全面体现。(3)民主性(4)实践性2、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有三个子系统组成:法律法规体系、行政体系以及城市规划自身的工作(运行)体系。(1)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其他两个子系统提供法定依据和基本程序。 城市规划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根据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城市规划本身的相关性进行划分,一般可分为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和相关法。 主干法是指国家和地方的
59、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是对城市规划本身的界定、城市规划的作用范围以及社会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关系的规范。 从属法是对主干法中有关条款的进一步深化的具体规定,其内容多为这些条款的实施性细则。 专项法是针对城市规划中涉及的某些特定议题进行的立法。 相关法适于城市规划过程及作用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的总称。 另一种划分的方式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属性与适用范围来进行的,主要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方式进行划分,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等。(2)城市规划行政体系(3)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三)城乡规划的作用(熟悉)(四)规划师的角色与地位(熟悉)1、政府部门的规划师(1
60、)担当两方面职责:一方面是作为政府公务员所担当的行政管理职责,是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另一方面是担当了城市规划领域的专业技术管理职责。(2)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师是城市规划领域中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核心,同时也是保证城市规划专业技术合理性的中坚,是城市规划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关键。(3)作用: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城市规划专业技术手段,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宏观政策,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2、规划编制部门的规划师 城市规划(chn sh u hu)编制部门的城市规划师的主要职责是编制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可以操作的城市规划成果,因此其主要角色是专业技术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股权质押借款合同范本2
- 信用贷款合同模板
- 2024年国际买卖合同中英文
- 2024年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技术服务合同
- 2024规范的电子配件购销合同模板
- 三轮摩托购车合同范本2024年
- 教育机构合作契约
- 2024停车场场地协议书范文
- 网络证券交易平台服务协议
- 经营托管合同范本
- 2024年秋季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 有子女民政局常用协议离婚书格式2024年
- 中国介入医学白皮书(2021 版)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
- 代运营合作服务协议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4版)
-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 2024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化工企业中试阶段及试生产期间的产品能否对外销售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55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