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处理——2013年欧洲指南解读(共9页)_第1页
创伤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处理——2013年欧洲指南解读(共9页)_第2页
创伤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处理——2013年欧洲指南解读(共9页)_第3页
创伤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处理——2013年欧洲指南解读(共9页)_第4页
创伤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处理——2013年欧洲指南解读(共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伤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处理(chl)2013年欧洲指南解读创伤(chungshng)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01-28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发表(fbio)评论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分享文章作者:张久之 万献尧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300万,其中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超过100万人,交通意外是全球第九大死亡原因,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至第三位,而交通意外死亡的患者中1/3的死亡原因为大出血。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大出血,后期主要是严重颅脑损伤、脓毒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大出血导致的低体温、酸中毒、凝血病

2、被称为死亡三联征,三者相互促进使病情进行性恶化,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创伤大出血并非简单地处置失血,而是需要针对创伤大出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行综合处置,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死率。以此为目的,2007年首次制定了有关创伤性出血与凝血障碍处理欧洲指南,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规范创伤救治措施。该指南共参考221篇文献,推荐意见26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依据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和更新该指南,2010年正式推出新的欧洲指南。该指南共参考341篇文献,推荐意见31条。2013年该指南再次更新,共计参考文献534篇,推荐意见37条,共分为六大部分。本次指南更新较多,包括证据级别上升

3、、推荐意见细化(分具体病情推荐)及顺序调整,并依据近年来的高质量研究结果提出新的推荐意见:如新增第六部分(救治流程),主要是强调流程的监测和质量控制,保证推荐意见的准确实施。1 早期复苏和防止进一步出血推荐意见由原来的两条变为三条,其中第3条是由第二部分调整过来的。(1)对于需要紧急(jnj)外科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IA);(2)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使用止血带,且依据Kragh等的研究结论进一步调高了术前使用止血带控制大出血的推荐等级(1C1B),这样有利于术前尽量控制大出血,减少血液的丢失(dis),减轻后续的病理生理改变,改善预后;(

4、3)对于没有(mi yu)脑疝征象的创伤患者,推荐开始机械通气时采用正常的通气量(1C)。2 诊断和监测出血推荐意见共9条,相对于2010年的欧洲指南,该部分变化不大。(1)应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损伤的解剖类型、损伤机制以及患者对初始复苏的反应,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的程度(1C);(2)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初始的复苏无效,则应立即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1B);(3)未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推荐立即采取进一步的评估(IB);(4)怀疑有躯干部损伤的患者,推荐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FAST)或CT以明确有无胸腹腔游离液体(IB);(5)对存在明显腹腔积液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采

5、取紧急的干预措施(1A);(6)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使用CT进行(jnxng)进一步的评估(1B);(7)不推荐单独(dnd)使用红细胞比容(HCT)检测作为(zuwi)评估出血程度的独立实验室指标(1B);(8)推荐检测血清乳酸或剩余碱(BE)作为评估、监测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1B);(9)推荐常规评估创伤后的凝血障碍,包括早期、重复和联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1C),推荐使用血栓弹力图帮助明确凝血障碍的特征和指导止血治疗(2C1C)。该部分主要强调经过早期复苏后,如果患者仍存在休克、灌注不足等继续失血

6、现象,应立即进一步评估出血程度、出血的可能部位,尤其是考虑出血部位在腹腔、胸腔等常规体检不易发现的部位,应立即行FAST或CT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或排除诊断。同时,对于休克患者,应给予紧急止血干预措施,包括止血药的使用等。如果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再采取其他方式进一步评估出血程度及出血部位。急性大出血者,由于血液浓缩,早期HCT可能与失血程度不符,因此,不能从单一的血液学指标评价失血程度,需要多指标综合评价。微循环灌注指标,如血乳酸、碱剩余等可以作为评估、监测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血栓弹力图协助明确凝血病的特征和指导止血治疗。3 组织氧合、输液和低体温推荐意见(y

7、jin)共5条,第5条由第五部分调整过来。该部分推荐意见主要更新了维持组织灌注的措施,尤其是合并脑损伤时的灌注压,以保证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改善预后。(1)对于没有脑损伤的患者,在严重出血控制之前可将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对于合并严重烦脑损伤Glasgow昏迷计分法(GCS)10min),后续1g输注持续8h(lA);创伤出血患者应该在伤后3h内使用氨甲环酸(1B);建议制定创伤出血处理流程时,在患者转送医院的途中应用首剂的氨甲环酸(2C)。患者的凝血功能(gngnng)主要分为两方面:凝血和纤溶。创伤大出血患者早期的出血往往是原发性创伤导致的出血,后期则是纤溶亢进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8、而继发性出血。依据上述对纤溶亢进的认识,2004年对既往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有2项研究符合标准:1979年Auer等随机(su j)观察了20例患者,未得到有用的数据;1982年McMichan等随机观察了77例患者,报告了病死率、外科手术比例和输血量等数据。由于研究对象数量有限,这些转归的数据缺乏可信性,以及研究没有报告有关接受再次(zi c)手术患者的比例和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因此尚无充分的试验证据支持或否定抗纤溶药在急性创伤后的治疗作用,需要进行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抗纤溶药对急性创伤的治疗效果。2005年,为了验证抗纤溶药对创伤大出血的治疗效果,在WHO支持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9、2010年发表了研究结果,即CRASH-2试验。共40个WHO成员国参与,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过5年的研究,共收集2005年以后的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20211例,其中10096例纳入氨甲环酸组,10115例纳入对照组。氨甲环酸组给予氨甲环酸(1g负荷量10min,随后1g维持8h),对照组相应给予生理盐水。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组出血归因病死率降低(4.9%vs5.7%,P=0.0077),总病死率降低(14.5%vs16.0%,P=0.0035);两组在栓塞事件、输血量、需要外科手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生活质量氨甲环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011年对CRASH2研究数据进一步表明,研究

10、早期使用氨甲环酸对大出血患者有影响。结果发现,创伤后3h内使用氨甲环酸能够曰显降低大出血导致的病死率,而创伤后3h使用麵甲环酸则可增加出血导致的病死率(X2=23.516,P=0.0000)。对3h内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氨甲环酸组对出血导致(dozh)死亡的OR随着创伤后用时间的延迟而增加,创伤后即时使用氨甲环酸,其OR为0.61(95%C/=0.500.74),每延迟1h,OR增加15%(95%C/=823)。以此为依据,2013年欧洲指南强调(qing dio)了应早期实施抗纤溶措施。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患者转送医院的途中应用首剂氨甲环酸,这样可以更早更好地控制纤溶。其机制为大出血时激活

11、机体促凝血功能的同时,纤溶功能也相应被激活,此时抑制纤溶,也就是增强了促凝血,减少出血,降低凝血因子的进一步消耗,改善预后;(3)对于大量输血的患者,推荐监测血桨离子钙水平并维持在正常范围(1C),因为钙离子本身也是一种凝血因子参与(cny)凝血过程;(4)对于大出血的患者,推荐早期应用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或病原体灭活的血浆)(1B)或纤维蛋白原(1C);如果需要继续使用血浆,建议血浆与红细胞的输注比例至少达到1:2(2C),以补充足够的凝血因子;对于没有大量出血的患者不推荐使用血浆(1B);(5)如果患者有大出血,血栓弹力图提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或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达15-20g/L,则推荐

12、输注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1C);推荐纤维蛋白原的起始剂量为34g,冷沉淀为50mg/kg(2C);对于体重70kg的成人,大约相当于1520U,然后根据血栓弹力图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水平指导是否继续输注(2C);(6)推荐输注血小板以维持血小板计数50 xl0VL(lC);对于持续出血和(或)创伤性脑损伤的患者,建议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100 x10VL以上(2C);建议输注的起始剂量为48U血小板,或者1个全血单位的血小板(2C);(7)建议对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大出血或颅内出血的患者输注血小板(2C);如果患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建议使用去氨加压素(0.3ug/kg)(2C);对于接受或怀疑(hu

13、iy)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建议检测血小板功能(2C),如果明确血小板功能不良且存在持续的微血管性出血患者,建议使用浓缩血小板治疗(2C);(8)对于使用抑制血小板药物(yow)和血管性血友病的患者,建议使用去氨加压素(0.3ug/kg)(2C),不建议在创伤出血患者中常规使用去氨加压素(2C);(9)对于口服维生素K依赖抗凝药的患者,推荐早期使用浓缩(nn su)的凝血酶原复合物进行紧急拮抗(1B);如果实施基于浓缩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血栓弹力图提示有凝血启动延迟的出血患者,则建议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C);(10)对于使用或怀疑使用抗Xa因子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

14、沙班的患者,建议检测底物特异的抗Xa因子活性(2C);如果存在致命性出血,则建议使用大剂量的凝血酶原复合物(2550U/kg)以逆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的效应(1C);对于口服或怀疑口服凝血酶抑制药(如达比加群)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B);(11)已经采取标准的控制出血策略和最佳传统止血措施的患者,如果大出血和创伤性凝血病持续存在,建议使用基因重组的活化因子(rF)(2C);对于单独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出血,不建议使用rFVDa(2C),研究显示此类患者并不能获益;(12)建议尽早采用物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间歇性气囊加压装置(IPC)和(或)抗血栓弹力袜(2C);

15、推荐出血控制后24h内使用药物预防血栓(1B)。严重创伤患者,由于活动受限、止血治疗、血管损伤等因素,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措施可以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但是指南不推荐常规使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血栓(1C),因为放置滤器需要二次手术或终身抗凝治疗。6 救治(jizh)流程该部分为新增内容,推荐意见共3条。(1)推荐每家医疗机构对创伤出血患者实施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救治流程(lichng)(1C);(2)推荐使用救治核査表单以指导临床处理(1B);(3)推荐(tujin)每家医疗机构在日常质量管理中应该包括对救治流程遵循情况的评估(1C)。每家医疗机构在日常质量管理中,应进行救治流程遵循情况等方面的质量评估,如早期复苏无效的低血压患者从受伤至启动止血措施的时间、从人院至得到全套血液检查结果的时间、离开急诊室前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比例、不明确出血来源的出血患者从人院至CT检査的时间、损伤控制外科的执行情况、血栓预防的执行情况等,否则会明显增加创伤患者的病死率。7 结语严重创伤救治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供救治效果的重要保障。遵循指南能够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但是指南需要个体化,因病施治和因地(环境条件)施治,尽最大可能控制创伤大出血,改善重要器官的灌注,减少致残率,改善预后。 HYPERLINK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