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对插嘴现象的启示_第1页
“鲶鱼效应”对插嘴现象的启示_第2页
“鲶鱼效应”对插嘴现象的启示_第3页
“鲶鱼效应”对插嘴现象的启示_第4页
“鲶鱼效应”对插嘴现象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摘要:对于插嘴现象,教师们常常又爱又恨、左右为难。爱的是这样课堂气 氛才显得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恨的是永远有那么一两个学生不 分场合、不论时间,教师的问题话音未落,学生就抢着即兴表达,有时比教学过 程快一拍喊出答案,还未待其他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时甚至偏离了教学主题, 漫无边际地瞎扯。何去何从,本文通过几点做法与同行探究。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插嘴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 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 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 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

2、“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 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先举手,征得教师同意后再发言, 这样课堂上基本杜绝了插嘴现象。可是,试想一下,一堂课每个学生都规规矩矩 地坐着,认认真真地听着,全班鸦雀无声,一切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有条不紊 地进行,学生的主动性就被扼杀了。如果把课堂中静静听课的学生比作“沙丁鱼”, 那么那些喜欢插嘴的学生就是游来游去的“鲶鱼”。这种在没有过分约束、没有 心理负担的教学氛围中产生的“插嘴”,是学生真实、积极的思维成果,有时会 更有意义和价值。他们“兴之所至”的插嘴,有时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 为课堂生成

3、许多意外的精彩。但由于学生的“插嘴”具有不可预设性,当教师面 对学生的插嘴时,往往也意味着面临挑战。当学生的“插嘴”不尽如人意时,怎 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如何盘活资源并进行教 学的“二度设计”?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倾听,点在需要时,化在关键处,使学生 不经意的插嘴成为鲜活有效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在学生插嘴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插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果确实是 故意捣乱,就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而如果是因为反应灵敏,迫不及待地把答案说出来,就要考虑如何引导。面对学生插嘴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 下几条具体的策略:一、顺势引导一一正确插嘴正当时有时课堂上学生一个迫

4、不及待的插嘴可能正是我们将要探讨的问题,教师此 时大可不必拘泥于原先的教学设计思路,而应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性的资源,顺水 推舟,开启师生共同的探究之旅。案例1:在上平方差公式时,我设置了下列过程来验证平方差公式:如图,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1)请表示图1的阴影部分的面积。(2)小颖将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如图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 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3)比较(1)( 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图1图3我让他们动手操作一下,怎样才能拼成图2?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大家思考着,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拼图,并得到结果。突然一个学生“插嘴”喊道:“老

5、 师,我有不同的拼法,也能够验证平方差公式。”在备课时设计本题只是想通过拼图来验证平方差公式,使学生对此公式有个 直观的认识,无需拓展。但这显然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好素材,错过 太可惜了。于是急中生智,调节预设,便有了下面的精彩:图4师:好吧,请你说说方法。于是,先后有多名学生展示了不同拼法:他们先将阴影部分分成了两个梯形 (如图3):生1:拼成一个矩形(如图4),面积是(a+b)(a-b)生2:拼成了一个梯形(如图5)、面积是1(2a+2b)(a-b),化简得(a+b) 2(a-b)生3: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6),面积是(a+b)( a-b)学生的拼法不同,可得到的结果相同a2

6、-b2 =( a+b)( a-b)。我及时表扬了 这些学生,正当我要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时候,生4突然说道:我觉得这样拼法 还有,只要将两个梯形的任意两条相等的边重合就可以验证了。生5:我觉得根本不用拼,只将阴影部分剪成如图3的两个梯形,便可以算 出其面积来验证平方差公式了 : 2 x 1 ( a+b ) ( a-b ) = ( a+b ) ( a-b )2众生热烈鼓掌,我也暗自庆幸作了这样的调整。学生的这次“插嘴”虽然花 去了不少时间,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计划,可这样精彩的瞬间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是非常久远的。未达成的认知目标,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补回,而生成的思维、创 造的火花却是一去不复返的。“一切

7、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 的核心理念。学生的插嘴大大加快了教学节奏,也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 空间。二、辨析纠偏一一错误插嘴也有用课堂上学生插嘴常常由于考虑不周而导致答案错误,此时教师如果只简单地 加以否定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将这一错误资源加以利 用,让学生展开辨析纠偏,相信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一定会更加透彻。案例2:在分式化简运算中,学生常会与解分式方程相混淆,于是,设置了 下列过程:计算:不少学生出现了下面错误的解法:21解:a2 1 a 121 (a + 1)(a 一 1)a 一 1=2-(a+1)=1 - a显然,他们把分式的化简当作解分式方程来解了,

8、这是一个常见的混淆错误。 正当我准备让同学们再认真的解一遍此题的时候。有一位学生“插嘴”了,“老 师,我可以设这个分式等于X,也可以把它当作方程来解”。21解:设 -二=Xa2 1 a 12上=X(a + 1)(a 一 1) a 一 1去分母,得:2-(a+1 ) = (a+1 ) (a-1 ) X,一1解得:X=-a +1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错误”,把化简运算转化为方程来解,化“腐朽” 为神奇,让学生感觉到自己“错”得有价值,重拾自信,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三、顺势利导一托出思考旋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活动,教之以“鱼”,授之以“渔

9、”, 教学目的不在于“鱼”,而在于“渔”。课堂的例题教学关键不是教学生本例题 的结果,而是要通过本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能“窥一斑知全貌”,“举一例能反 三”的教学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学生的思考方法,把思考方法通过例题教学显现 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显得非常重要,在例题中托出思考的旋律,把隐性目标托出 来。案例3:某日,在一节七年级数学研讨课上,授课教师在完成概念教学后,呈现出一道例题:如图,在 ABC中,AD是ABC的高,AE是卜 ABC的角平分线,已知Z BAC = 80 , ZC = 40,求ZDAE的/ 大小。b DE在本例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学生的基础尚不够扎实,直接拿出该例题进行 讲解,大部

10、分学生还是能够听懂,但仅仅局限于听懂是不够的,学生以后碰到问 题不会将复杂简单化,不会局部化,而且课堂应该要照顾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因 此,就利用多媒体设计成三个问题:在ABC中,已知ZBAC = 80, ZC = 40, 如图一,AD是AABC的高,求ZDAC的度数;如图二,AE是AABC的角平分线, 求ZEAC的度数;如图三,AD是 ABC的高,AE是AABC的角平分线,求Z DAE 的度数。先逐一呈现前两个,再综合出第三个问题,学生思路就非常自然呈现出 来,而且而向绝大部分学生,记忆非常深刻,教学效果非常好。图一图二图三课后我想:数学思想教学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例题本身,

11、只用来巩固新知识、新方法,应充分发挥例题的价值,不断去设计问题,要放手 让学生去思考、探索,去领悟和体验。一道看似简单更是简约的例题,充分调动 学生思考,把数学思考的主旋律托出来。四、拓展延伸一一求异插嘴更精彩有时课堂上一些善于思考的学生会有突然闪现灵感,并且不顾一切想要表达 自己的观点。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就一定会给教学增添意外的精彩。BD=4CD,求 BC 的长。案例4:九年级老师的一节数学复习公开课。一开始上课,老师复习了相关 知识之后,出示了第一道题:如图,D是AABC的边BC上的一点,AB=4cm, AD=AC=2cm,然而课堂里情况突变,第一道题就出了岔。这位老师精心设计的这道几何题

12、, 是用添BC上的高线和勾股定理的方法来解,显然比较烦琐。但老师讲的很投入, 应该怎样添,轻车熟路,很是得意。当老师马上要进入第二题的讲解时,没想到 突然冒出一个同学“插嘴”了。“老师,你的这种解法太烦了。我用圆幂定理解, 很快就能完成。”他毫不客气地当着这么多的听课老师和同学同他的数学老师“对 着干”。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很快的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感到莫名其妙, 他怎么用圆的知识解决直线型问题,觉得不可思议。这位老师仔细倾听了他的发 言后,觉得他的思路太有新意。既然大家还没有听明白,就让他再详细说说。老 师亲切的走过去对他说:“请你到讲台上再给大家讲讲吧!”他自信地点了点头, 信步走上讲

13、台。面对30多位同学,这位学生熟练地讲起了自己的解法:.AD=AC=2cm,.可作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的。A,则C必在这个圆上,延 长 BA 交圆 A 于点 E。由圆幂定理得:BD BC=BF BE,vAB=4cm, AD=AC=2cm,.4 八BF = 2cm, BE = 6cm,. BD=4CD,. BC 2 = 2 x 6 .BC=v15 cm5“哇,这种解法真的好简单啊!”顿时教室发出一片惊奇呼声。这堂课,由于增添了这个优美的小插曲“插嘴”,这位老师没有完成精心预 设的教学计划,但我认为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很成功。本节课老师是经过精心预设的,然而再好的预设也预见不到课堂中可能出现 的所有

14、情况。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学生竟会用课外补充的圆幂定理来解决直线型 问题,这反而给这节课增添了意外的精彩。五、后期的反思在学生插嘴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插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果确实是 故意捣乱,就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而如果是因为反应灵敏,迫不及待地把答 案说出来,就要考虑如何引导。面对学生插嘴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 下几条具体的策略:充分预设。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际时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尽可 能地充分预设,这样,在学生插嘴时,就可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积极调控。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常常对问题考虑得并不完备,教师应巧妙 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善于鼓励。学生插嘴的行为要有意识引导,但对于插嘴时闪现的思维火 花却要倍加呵护。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 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存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 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 “插嘴现象”,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种非预设生成的“插嘴资源” 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 设生成中,让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 动态地生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