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及借鉴(共12页)_第1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及借鉴(共12页)_第2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及借鉴(共12页)_第3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及借鉴(共12页)_第4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及借鉴(共1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BRC Working PaperWP/06/11, August 2006中外资银行操作(cozu)风险管理比较研究及借鉴撰写(zhun xi)人: 北京银监局 梅向东 汤芳 李双利银监会热点问题调研(dio yn)报告(总第二十一期)银监会团委热点问题调研组2006年8月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ynji)及借鉴梅向东 汤芳 李双利编者按: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和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对提高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起步(qb)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对中外资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政策、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

2、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供中资银行参考。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对银行资产、声誉等造成很大损失,银行业操作风险凸现。由于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政策、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缺陷。相比之下,发达国家(f d u ji)银行,尤其是一些大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较为先进和有效。因此,我们对中外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供参考。一、对操作风险认识的差异(一)中资银行对操作风险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尚不能准确把握本质目前国内银行业虽已开始并不断关注和重视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但实际上尚未全面引入操作风险概念

3、,对操作风险还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这主要包括认为操作风险就是操作性风险或操作中的风险、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犯罪、认为各种操作风险事件之间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因而是无法计量的,也不能为其分配资本等,从而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即使是那些已经引入操作风险概念的银行,也大多是停留在操作性风险和稽核监督的层面上。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中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的涵义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把握操作风险本质,认识上的局限成为制约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的主要因素。在此情况下,中资银行无论是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还是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上,均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二

4、)外资银行对操作风险认识较为系统、全面,初步形成自身(zshn)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从全球范围看,由于近年来频发的操作风险事故已经给不少金融机构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新巴塞尔协议也科学化地分析了操作风险的成因和类型,并从制度化的角度对操作风险管理提出(t ch)了要求,因此,发达国家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日益重视,对操作风险的认识逐步深入,较为系统、全面,并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外资银行普遍认为操作(cozu)风险包含的范围广泛,种类多样,涉及银行的各个业务领域,银行全员都担负着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责任。同时认为从较长的时间跨度看,表面上孤立的各操作风险事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在有足够

5、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外资银行管理层将营造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与坚持安全稳健的营运控制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注重加强银行全员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文化,以营造出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二、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一)中资银行的多层次管理架构中资银行实行统一法人体制下的分级授权经营模式,其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有四到五个层级,是典型的金字塔管理结构,管理链条长、管理环节多。每一级实行行长负责制,各级机构既自营业务也对下一级机构进行管理,并通过层层授权来实现。中资银行管理架构内部代理和管理层次过多,是一种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链条较长易导致决策权力层次过多、责任界限

6、不清,总行对下级分行的掌控能力依次减弱,规章制度执行力度递减,管理层道德风险隐患随着委托代理链条的延长不断增大。这是造成我国目前银行大案主要发生于基层的深层次原因。不少中资银行近年来进行了扁平化管理改革(gig)尝试,旨在缩减银行管理层次,提高经营效率、强化对支行和网点的约束,对控制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扁平化管理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管理模式,对银行技术、人力资源有很严格的要求,部分中资银行在各项软硬环境尚未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实施扁平化管理效果并不明显。(二)外资银行的矩阵式管理(gunl)大型外资银行尤其是跨国银行组织结构逐渐向扁平化发展,多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能够有力地促进内部组织体系的

7、协调、配合。矩阵式管理模式下总行对分行的控制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实现,银行管理层次减少,对下级机构控制力度提高。银行通过建立横向及纵向交错的组织管理系统和报告关系,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qinghu)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总行对分行的控制力度提高,而且管理层之间权利得到有效制衡,道德风险隐患相应降低。三、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差异(一)中资银行分散的管理体系目前中资银行尚未建立起科学完整(wnzhng)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缺少集中的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管理职能散见于各个相关部门。中资银行现有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整体协调不

8、灵的问题,操作风险从识别到监控、报告等各个环节还未能进行统一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架构的不健全使得银行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一是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管理部门,难以掌握操作风险整体状况。二是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失,没有像一般国外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内的负责风险管理政策贯彻、与上级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沟通的风险经理一职那样(nyng)的设置。(二)外资银行权责明晰(mngx)的集中管理体系大型外资银行在集团总部设有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与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列,该机构是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中枢机构,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单独运作,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负责操作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授权

9、和日常决策工作,同时确保操作风险管理过程正常运行。在集团的主要业务部门,又有专门独立的操作风险控制部门,对本部门从事的所有业务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对每项业务的进展都出具风险评估报告,操作风险控制部门根据该项业务所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进行预估并标出操作风险等级。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责权较明晰,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操作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操作风险的识别、衡量、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程序的编制及修正,以及操作风险报告系统设计和执行等。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差异(一)中资银行部门(bmn)间“各自为政(g z wi zhng)”的管理(gunl)政策 由于大多数中资银行没有集中全局

10、性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因而也缺乏全行统一的、标准化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主要体现为部门各自制定的操作规程,如资金业务操作规程、信贷业务稽核操作规程等。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在宏观上缺少明确各个部门操作风险权责的规定,在微观上未能按照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的程序对各个操作规程进行统一规范。由于整体上缺乏统一和协调,导致关键业务及其支持过程的操作风险管理标准和目标不一致,不同部门具体经办人员之间理解存在偏差,无法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贯性。 (二)外资银行全面统一的管理政策外资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一般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整个银行层面的管理政策,明确了从董事会、管理层到各业务部

11、门、内审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同时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程序,包括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初步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的建立、风险测量、风险监控、风险转移到风险报告等。该政策是指导性的文件,目的在于规范全行各部门的操作规程。二是各个部门的具体操作规程,是外资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主体部分,内容十分详尽。在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时,以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程序为指导,将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程序贯穿于部门具体操作规程的各个方面。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标准和目标统一,有助于业务活动及其支持过程的监控、测量和管理,能够较为有效地反映业务活动发生的内外部环境。使得银行基本能够识别、测量和监控重大的操作风险。五、操作风险

12、(fngxin)识别、评估和量化管理差异(一)中资银行的事后、被动式识别评估(pn )方式长期以来,中资银行认为操作风险的发生,尤其是大案要案的发生是偶然的、孤立的、无法进行量化计算的,银行至多通过操作手册或风险清单(qngdn)等进行定性化管理,在风险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多是“亡羊补牢”式的被动式补救措施。大多数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的分类、统计工作薄弱,未能建立全面的损失数据库。虽然有些银行引进了国外操作风险计量工具和模型,但由于缺乏足够数据分析支撑,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近来,部分中资银行已开始尝试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通过对银行以前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追溯调查,形成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调查数据分析报

13、告,系统地总结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为下一步有效分析和主动管理操作风险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因为尚缺乏充分、足够、大量的数据支撑,仍很难得到有效应用,发挥实质作用。因而由于未能建立操作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缺乏科学数据分析,使得目前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端口还无法前移,还不能进行主动的、事前介入式的管理,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二)外资银行的事前、主动式、定量识别评估方式随着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型外资银行已经能较为准确地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定量分析。虽然操作风险的特质导致操作风险量化管理存在诸多困难,建模型起步较晚且未形成行业标准,但随着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资本配置中的比例越来越

14、高,形成了一系列操作风险量化模型,如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和POT模型法等,使操作风险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行。外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评估和量化使管理层得以将操作风险与银行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进行比较,识别银行不能接受或超出机构风险偏好的那些风险暴露,对需要缓解的风险进行优先排序,操作风险管理端口前移,在风险尚未发生之前主动选择合适的缓解机制。在大量详实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操作风险的定量监测除计算出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风险资本要求外,还可以为银行设立风险限额(xin )、对未来损失进行预测以及将操作风险纳入绩效考核等。六、操作风险管理报告机制(jzh)差异(一)中资银行的非标准化报送机制(jzh)中资银行目

15、前尚未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报告制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告制度不够标准化,大多数中资银行没有统一的操作风险事件报送模板,未能对操作风险种类进行详尽、科学的分类,在报送时限、数据确认、例外事项规定、报送人员职责等环节也未能作出统一规定;二是报送不够及时,大多数中资银行仍实行逐层报告制度,各部门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事件和控制情况向其上级汇报,上级管理者再对自己管理范围的风险事件与控制情况进行考虑,并再向上报告,直到总行。层层报告机制有助于加强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但也使总行风险管理部门难以及时了解那些影响全行风险暴露、风险偏好和风险控制的重大事项;三是报告的覆盖不够全面,虽然目前中资银行对重

16、大案件的报告较为重视,但对日常性的、损失较小的操作风险事件尚未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因此无法建立完整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制约了操作风险的定量管理。(二)外资银行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报告机制大型外资银行非常注重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大多采用了先进的报告信息系统,制定了详尽的操作风险报告制度。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的报送规则十分明确具体,确定了统一的报送模板,模板中对操作风险的种类按起因、业务类型进行明确分类,便于按各种口径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对报送时限、数据确认等其他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外资银行操作风险报告涵盖较为全面,包括银行面临的关键操作风险或潜在操作风险、拟实施的应对措施、已实施措施的有效性等各方面

17、的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各部门及时将已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输入报告信息系统,该系统对银行不同层次人员(rnyun)设置了不同权限。操作风险报告机制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使银行管理层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及潜在操作风险,在拥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及时采取操作风险应对和防范措施。七、操作(cozu)风险管理外部制约差异(一)中资银行外部(wib)压力较小相对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中资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受到的监管力度较轻。在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出台之前,一直没有专门针对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监管规章。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中,监管部门的着重点也在信贷风险和

18、市场风险方面。随着监管部门对操作风险危害认识的加深,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得以改变。中国银监会针对操作风险管理先后发布多项通知,提出了指导意见,涵盖操作风险的规章制度建设、稽核建设、基层行的合规性监督、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要求以及对银行账户管理的要求等各方面。随着防范操作风险相关制度的出台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展开,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监管压力和督促正在逐步增强。此外,由于市场环境、会计准则差异、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的原因,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的信息披露压力较轻,因而操作风险管理的市场约束也相对较轻。(二)外资银行的外部压力(yl)较大随着操作风险正式纳入新巴塞尔协议,发达国家监管部门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

19、进一步加深,监管力度不断增强,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外部压力日趋增大。在新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监管框架中,监管当局被赋予了更重的责任。一是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体系,并要求监管当局针对不同银行的风险轮廓和管理环境,对内部资本评估程序的制定情况进行检查(jinch),必要时可采取预防措施。二是监管当局应直接或间接对银行操作风险的战略、政策、程序和实践进行评估。并建立有效的报告机制,以确保能够掌握银行的各项经营发展情况和风险状况。发达国家信息披露制度较为严格全面,从监管部门要求到国际(guj)会计准则都对银行信息披露制定了严格、明确、细致的规定。在全行业经营透明化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银行本身自愿披露信息

20、的意愿也在逐渐增强,有效的信息披露将商业银行置于市场的监督之下,便于市场参与者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做出评价,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市场约束压力也相对较大。八、政策建议(一)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培育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银行业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应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现状,将营造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与坚持稳健的营运控制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务,积极倡导建立有力的操作风险控制文化,从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企业内部积极和谐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要求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

21、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和操作(cozu)风险管理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出台和实施的机遇,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符合自身规模(gum)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尽早引入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在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着手建立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一致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覆盖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缓释、监控和报告等环节,将所有的业务部门和支持性部门都整合在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覆盖整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三)完善风险(fngxin)评估和监测体系,建立风险防范控制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建立独立于各业务部门之外的操作风险报告体系统一报告标准,科学进行分类,形成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完善预防操作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对操作风险实施动态管理,采取量化管理和模型化管理手段,运用回归分析、非线性模型、经济函数模型来衡量风险,让管理层和监管部门能在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有效的防范和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四)切实推进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实际(shj),切实贯彻银监会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治理合力,明确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