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1.gif)
![部编-初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2.gif)
![部编-初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3.gif)
![部编-初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4.gif)
![部编-初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11830b072bdd9fcba4572589f1ad9a2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11课 日新其德 教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大学 两则2、积累部分日新其德的名言、古诗词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及思想4、掌握一些古语的翻译方法一、导入新课点题:第11课(板书课题):日新其德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大学简介:是一篇论述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原是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竭力尊崇,南宋又作
2、,最终和、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博学多闻:大学两则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二)细察勤问: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思考: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指的是什么? b.吕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C.这个道理对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启示? 乐学深思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
3、以指导2、文意理解3.讨论: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以日记的方式深刻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的陋习和性格上的缺陷, (2)公开自己的日记,让亲友监督自己的言行,加以批评和鼓励。(3)有助于帮助自己形成完善的人格。善变明理 座右铭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找一找你所熟知的古诗、家训、语录等,为自己设计一则座右铭。四、练习与作业1、背诵大学两则。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12课 综合实践 教学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君子 淑女”的意义2、积累部分写自律自新的名言、古诗词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及思想4、掌握一些古语
4、的翻译方法一、导入新课点题:第12课(板书课题):综合实践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 解字:亲,亲人,血缘最接近的人统称。源于对笔亲的称呼,也用于笔亲之间互相称呼,后来80后和90后们用来对“亲爱的”的简称,之后广泛被淘宝卖家引用,后发展为淘宝体广为使用。可以理解为“亲爱的”“亲爱的顾客”之类。新 (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2) 砍伐树木 fell (trees)。新,取木也。(3) 更新,
5、使之新 renew;make new。(4)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薪 1.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chu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 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莘,。一可作“shen”,二可作“xin”。出处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等历史文学著作。莘,先秦古国名,夏禹之。现位于乡(原称:东王乡)。是远古三皇五帝中的埋葬之地(现有墓地遗址;也是前秦贤士埋葬之地(文革中毁);还是诗经开篇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中河西之滩地,就是描述“窈窕淑女”和的爱情故事,古莘国是古代关中文华丰
6、盛之地,有“好女不嫁十里之说”。(二)力学笃行: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实践:a.向家人、老师或同学承认一个你曾经说过的谎言。 b.结合生活,编一出情景剧,和同学一起演。 实践篇:以“日日新”为主题,记录每天的收获、进步,并想一想今天还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四、练习与作业1、记录每天的收获、进步,并想一想今天还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13课 格物致知 教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大学一则 中庸一则2、积累部分写格物致知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题:学习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 第13课(板书课题):格物致知
7、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中庸简介:中庸原是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家把它与、并列为“四书”。博学多闻:大学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二)细察勤问:朱熹的“格物致知”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思考:“穷其理”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格物只是就一物上穷尽一物之理, 致知便只是穷得物理尽后我之知识亦无不尽处, 若推此知识而致之也。(三)乐学深思 中庸 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8、文意理解 3.思考:1)古人提出的学习步骤第一步是什么?(博学,也就是广泛的学习、研究事物的道理。) 2)为什么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活动要从观察万物、钻研学习、获得知识开始呢?善变明理 二程遗书 遗书又称为河南程氏遗书,共二十五卷。该书是北宋理学家、的弟子记载二程平时的言行,其中言论居多。本书是天地人丛书中的一册,收入了宋代程颢与程颐撰写哲学著作数篇。书前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勾勒出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奥妙,探索其学术源流,文化背景等。以期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一代宗师的学术个性。通读本书,可使读者对宋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及其特性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1、学生阅读课文并小组讨论。2.分
9、享:通过日积月累豁然贯通,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的经历。四、练习与作业1、背诵大学一则 中庸一则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14课 正心诚意 教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大学一则2、积累部分正心诚意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题: 第14课(板书课题):正心诚意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大学简介:是一篇论述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原是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竭力尊崇,南宋又作,最终和、并称
10、“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博学多闻:大学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二)细察勤问:大学问乃阳明重要教典也。阳明者,中国明代之大儒是也。文武周公,孔孟,阳明承前启后,其地位、作用若斯也。纵观中国三教九流之学,阳明乃一颗璀璨明珠,此喻决不为过也。在三间圣殿中,居中,左右,反之亦然,此阳明之公开观点也。阳明儒学功底深厚
11、,有能力及胆识出入佛老,不仅辨析名相而且身体力行,最后融三家于一炉,拈出“”之三字以为万能钥匙,谓时时处处按良知行事,则适得其所、百发百中,真乃、无上咒也。阳明乃罕见全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作家、诗人、书法家集于一身,继之后集中国体系之大成,其成果丰硕,两大卷,然要言之,其中心思想皆在大学问之中也。请先阅其入室弟子之序言,再读大学问问答体言简意赅、优美流畅之原文,若不得、茅塞顿开,必觉心明眼亮、神清气爽也。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思考:结合上面内容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正心?(从内心出发点开始端正。)乐学深思 祁黄羊举贤不避亲仇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
12、以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的名著,是秦道家的代表作,成书于统一中国前夕。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讨论:孔子为什么称赞祁黄羊大公无私呢?(推荐人才不回避仇人,也不回避亲人,大公无私。)善变明理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讨论:这些学生的所作所为“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为什么还被钱理群教授批评呢?(因为他们只注重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将自己套在“名利缰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四、练习与作业1、背诵大学一则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
13、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15课 修身养性 教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大学一则2、积累部分修身养性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题:第15课(板书课题):修身养性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博学多闻: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二)细察勤问:敕后主辞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14、,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思考:“修身”与“正心”有什么关系? 修身先正心,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乐学深思 德育古鉴是2011年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史洁珵。本书由清代史玉涵先生所辑,系中华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经典,为后人广为传诵。本书经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校订后,成为中心师生必修之德育教材。书中以翔实的历史故事,从孝顺、和睦、慈教、宽下、劝化、救济、交财、奢俭、性行、敬圣和存心等方面,阐述了祸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
15、以此引导世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常读此书,可以起到近报自己、远利子孙的效果,实为今人修身立命之必读、传授子孙之必备。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讨论:如果长期坚持“日行一善”,会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助人助己)善变明理 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怎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四、练习与作业1、背诵大学一则。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16课 综合实践 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传习录的“功夫”心法2、积累部分写修身正己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题:第16课(板
16、书课题):综合实践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一)解字1.正,zhng或zhng从 一从 止。守一而止。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守一以止也。中国 汉字,读作zhng或者zhng,表不同的意思,常用读音为zhng,意思是不偏斜,匀称适当,平正;无邪恶,无私心杂念,坚守正道,正确发展,主持正义,终止罪恶;上一下止念正,表示上级或长辈守一不犯错,下级或晚辈才能停止。同时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2.整 有秩序,不乱:齐。洁。然有
17、序。治理:治。改。编。饬(a使有条理,整顿;b整齐,有条理)。装待发。修理,修饰:形。旧如新。完全无缺,没有零头:体。完。使人吃苦头:人。搞,弄:咋的?证 (1) 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2) 凭据,帮助断定事理的东西:怔 (形声。从心,正声。本义:惶恐不安的样子)(二)力学笃行: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实践:a.选择一本历史人物传记,静心阅读,感受名人是如何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 b.写一篇读书笔记。实践篇: 说一说这段时间自己“修身”的感受。四、练习与作业1、了解传习录的“功夫”心法。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
18、右的体会第17课 仁爱之心 教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论语两则 孟子一则2、积累部分写仁爱之心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题:学习第五单元 仁者爱人 第17课(板书课题):仁爱之心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博学多闻:论语学而论语颜渊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二)细察勤问:三国演义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思考:a.为什么那么多百姓宁愿离开家乡,也要追随刘备?(仁爱之心) 患难见真义,刘备把百姓看的比自己生命还重要,随时会被曹操追兵歼灭的情况下,坚持带百姓日行十里。
19、而这件事成为诸葛亮死心塌地追随刘备的根本原因。 b.通过刘备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君主?4.查阅:刘备的相关资料,以便和同学们分享。(三)乐学深思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文意理解 3.思考:在历史上,孟子所说的仁爱君子都有谁?4.手抄报:搜集资料,找几个典型,做一期手抄报,和同学们
20、一起向他们学习。(四)善变明理 1、学生阅读课文并小组讨论。思考:a.按孟子所说,仁爱之心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还是人的本能? b.孟子认为仁爱之心有时被现实功利蒙蔽了,需要被唤醒、被激发,你觉得对吗?四、练习与作业1、背诵论语两则 孟子一则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18课 爱己及人 教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孟子一则礼记一则2、积累部分爱己及人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题: 第18课(板书课题):爱己及人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礼记简介:戴圣选
21、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博学多闻:孟子梁惠王上礼记曲礼上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二)细察勤问:鸠杖,又称鸠杖首。所谓“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的形状。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传说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后汉书礼仪志中:“玉仗,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1、学
22、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思考:a.汉代官府为什么要给老人授予鸠杖?(以此祝福老人健康平安) b.汉代官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乐学深思 双重保险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思考:a.尊重他人为什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 b.这和“爱己”思想是否矛盾?善变明理 钓鱼 1、学生读诗,教师给以指导。2.分享: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博爱精神,把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分享。四、练习与作业1、背诵孟子一则礼记一则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19课 大爱无疆 教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论语一则2、积累部分大爱无疆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
23、题:第19课(板书课题):大爱无疆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论语简介: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二)细察勤问: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4、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说一说:为什么尧帝能够获得天下人的爱戴?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乐学深思 张骞(前164年前),字子文,城固
25、(今)人,中国汉代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故里在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思考:a.张骞为什么要提倡“实业救国”?清政府统治黑暗腐朽,自救行为屡屡失败,国
26、人对清廷失望.实业救国思潮盛行,国欲强必先富足,发展事业有利于国富民强.民族资本主义出现.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列强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常年社会动荡,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企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商品的渗透激起了广大民族实业家报国的热情,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 b.他为什么要优先兴建与民生相关的工厂?善变明理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讨论:a.博爱天下,与人和谐,是不是指无条件、无限制的爱? b.有子为什么反对“为了和谐而和谐”? c.不加限制的泛爱是不是真正的大爱?四、练习与作业1、背诵
27、论语一则。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20课 综合实践 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2、积累部分写仁者爱人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题: 第20课(板书课题):综合实践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一)1.“因”yin,从囗(wei)从大。就也。能大者,众围就之也,就也。为高必因丘陵。为大必就基阯。故因从囗大。就其区域而扩充之也。徐锴曰中庸曰。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左传曰。植有礼。因重固。人部曰。仍,因也。论语。因不失其亲。谓所就者不失其
28、亲。因,原指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也可解释为理由。引申为依,顺着,沿袭等动作。业因果报,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2.茵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为yn。形声,从艸,因声。本义:车垫子。茵还有衬垫;褥子等意思。秦风小戎等均有相关记载。3.恩(普通话n,粤语jan1),从因从心。用心感受到的最大的范围。基本字义: 好处,深厚的情谊:爱。赐。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4.咽(英文名:pharynx)是一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附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咽有前壁、后壁及侧壁,其前壁不完整,故咽向前分别与鼻腔、口腔及喉腔相通。咽腔分别以软腭与会厌上缘
29、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具有吞咽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和防御功能以及共鸣作用。此外,咽也是一个重要的发音共振器,对发音起辅助作用。(二)力学笃行: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3、反思:a.平常自己有没有做过强加于人的事情? b.今后应该怎样改正?4.团结互助:你身边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朋友?请你和他们结成互助小组,彼此帮助不断进步吧。四、练习与作业1、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2、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第21课 珍惜时光 教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论语2、积累部分写珍惜时光的名言、古诗词一、导入新课点题:学习第六单元 惜时好学 第21课(板书课题):珍惜时光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师引导点拔博学多闻:论语子罕论语先进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2、文意理解(二)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物流的仓储技术与管理
- 电路板制造技术中的安全与防护措施
- 培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柜台货架定制承揽合同范本
- 知识管理在医疗技术进步中的应用与创新点
- 生产线效率提升的科技策略
- 辽宁省铁岭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 电子竞技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市场机遇
- 英语-广东省上进联考领航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题和答案
- 安全主任在2025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
- 2024-2025年中国专网通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春季新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能源行业员工劳动合同标准范本3篇
- 培训课件:律师客户沟通技巧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5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1第2课时Speedup
- 2024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西藏事业单位c类历年真题
- 生物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