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费斯克及理解大众文化_第1页
约翰·费斯克及理解大众文化_第2页
约翰·费斯克及理解大众文化_第3页
约翰·费斯克及理解大众文化_第4页
约翰·费斯克及理解大众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1939)作为当代英美学术界著名的群众文化理论家,因其文化消费主义的研究主而被西方学术界普遍称为西方当代群众文化研究代表人物。他撰写了理解群众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1989)、读解群众文化(Reading the Popular Cul-ture 1989)等8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有关群众文化、群众传播和影视文化的研究论文,在欧美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尝试建立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群众文化理论,倡导积极快乐和随意休闲的群众文化理论,推崇日常狂欢的群众消费精神,试图在群众文化研究中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做出

2、一种超越。从理解群众文化剖析约翰费斯克探索从理解群众文化剖析约翰费斯克探索文作为世界知名的文化研究健将,17约翰费斯克JohnFiske,1939-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泼在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是任何研究群众文化和电视文化都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费斯克的主要著作有:解读电视ReadingTelevision,1978传播研究引论Introductiontomunica-tionStudies,1982、电视文化TelevisionCulture,1987、理解群众文化UnderstandingPopularCul-ture,1989等。其中,理解群众文化是费斯克最具理论色彩的一部著作,至今

3、已经一版再版,成为了人们广为征引的关于群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可以说,理解群众文化是研究费斯克的文化理论的一种很好的途径。1群众文化的意义转换众所周知,虽然瓦尔特本雅明对群众文化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法兰克福学派总体上一直是以批判群众文化而著称。在著名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阿多诺与霍克海姆把文化工业与资产阶级启蒙主义、物化以及商品拜物教联系起来,将群众文化批判为资本主义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总括说来,法兰克福学派的群众文化批判理论是这样的:第一,群众文化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商品,是一体化的、平面化的,没有美学价值;第二,群众在承受这些文化商品的时候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任何能动性与创造性

4、可言。因此,群众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群众文化也只是一些具有单一化、复制化特征的文本,群众在这些没有价值的文本中浮浮沉沉,在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操作控制下,最终变成毫无个性、思想简单、集体类同的一分子。在群众文化的侵蚀下,群众的状况就变得如霍克海姆在艺术与群众文化中所忧虑的:家庭逐渐瓦解,个人生活转变成闲暇,闲暇转变成连最细微的细节也受到管理的常规程序,转变成为棒球和电影、畅销书和收音机所带来的快感。这一切导致了心生活的消失。248受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群众文化的态度普遍呈现出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态度,群众文化也一直处于被批判被敌视被贬低的地位。但随着群众

5、消费社会在更大更广的围的形成和迅速蔓延,当代意识形态也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群众消费时代的降临,商品消费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生活形式,群众文化以及日常生活开场成为群众形成自己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主要资源。在这种新历史语境下,一些新的群众文化批评视野开场出现。费斯克便是以一种平民化、乐观的新视野,超越了传统的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态度,从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群众文化批评观。不难发现,从霍克海默、阿多诺等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关于群众文化工业的学说,到费斯克的理解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概念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转向。具体而言,费斯克摒弃了在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以前就一直沿用的massculture的提法,而代之以pop

6、ularculture。这意味着费斯克的研究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按费斯克的说法,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thepeople,而不是群众themasses或民众(folk):群众是愚昧的群体的聚集,他们容易被体制奴役,而群众则是由形形色色的个人构成的,这些个人明白自己处于体制之中,但却能够对这一奴役进展抵抗。这就是说,群众不是受体制欺骗的文化笨蛋。文化工业所能做的一切,乃是为形形色色的群众的层理制造文本库存或文化资源,以便群众在生产自身的群众文化时,加以使用或拒绝。就是说,群众文化的消费者并不是被动无助的,而是具有相当大的主动性。他们并不是不加判定地将文化产品全部承受下来。由此可见费斯克与法兰克

7、福学派在群众文化概念上的分野。长期以来,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受其影响的文化研究者),一直把群众等同于工业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认为群众作为文化工业的屈从者是同质的,无差异的,只能被动、消极地承受由文化工业灌输或强加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种群众观把表达统治(宰制)集团意识形态的文化等同于群众文化,或把文化工业产品等同于群众文化,否认了群众在群众文化生产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与此相反,费斯克虽然并不否认群众的文化资源只能由文化工业提供,但他却认为,群众文化并非表达支配性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产品,而是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解读过程。而这个解读过程是具有创造力的,其创造力与其说在于商品的生产,不如说在于对工业

8、商品的生产性使用。334换言之,群众文化的创造力即利用他们的商品,到达我们的目的,是一种游击战术和有啥用啥(或权且利用)的艺术(theartofmaking-do)。334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文化不是消费,不是由文化工业从外部和上层强加的,而是由群众自下而上创造出来。在这个创造过程中,群众不但以一种积极的、为我所用的方式逃避和抵抗着支配性意识形态的控制,创造自己的意义和快感,而且以其创造性和抵抗性,不断侵蚀和瓦解着统治意识形态,并最终可能实现社会的政治进步。显然,这种群众文化观是从群众在微观政治层面使用文化商品的方式出发来探究群众的活力和创造力理论,这既是费斯克的文化理论,也是其理解群众文化的

9、精华所在。它成认宰制力量的存在,却更注重群众如何施展游击战术,躲避、消解、冒犯、转化甚至抵抗宰制力量,并认为群众在微观政治层面(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促成社会体制的循序渐进的进步,促进社会的最终变革。与一些学者居高临下的批评不同,费斯克站在了群众文化一边,对群众文化进展了再定义和辩白。在他看来,群众文化并非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或至少不是则简单与平面化。他无比乐观地强调了群众文化的创造性、娱乐和逆反功能。正如麦奎尔D.McQuail所评价的那样:在努力为群众文化辩护方面,约翰费斯克一直是最雄辩、最令人信服的人之一。41032作为生产者式文本的群众文本及其特性前文说明,费斯克比前人更加关注受

10、众的主体地位,关注受众的实践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以符号学解读的方法来研究群众传播,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文本如何与人们发生互动并产生意义上面。在他看来,群众传播是一个复杂微妙的过程,就像两人对话一样,是一种协商、互动、交换的活动。357在这一对话过程中,主动权倾向于读者一方,而不是读者向文本屈服。同时,受众具有一种游牧式的主体性(nomadicsubjectivities)。显然,费斯克的传播研究延伸了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思路,他实现了从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到受众对媒体做了什么的转变,从而创造了一种从群众解读文本的方式来研究群众文化的全新视角。简言之,群众文化就是文本,就是群众可以创造性地利用的文本。

11、在理解群众文化里,费斯克不但提出了群众文本的概念,而且分析了读者式文本,作者式文本与生产者式文本的联系与区别。读者式文本吸引的是一个本质上消极的、承受式的、被规训了的读者,这样的读者倾向于将文本意义作为既成的意义来承受,它易于理解和流行,它是宰制性的。与之对应的是作者式文本,凸显了文本本身的被建构性,要求读者参与意义的建构。这种文本理解更难,更具先锋性,只对少数人有吸引力。费斯克借助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指出,群众文本应该是生产者式的文本,这种文本既有读者式文本的易读性,又有作者式文本的开放性。它具有松散的,自身无法控制的结局,其部存在的一些裂隙大到足以从中创造出新的文本。3128可以说,这里费氏

12、所强调的文本的裂隙大致相当于承受美学所说的空白、召唤构造。正是这些裂隙空白的存在,才给群众进展意义生产提供了空间。作为生产者式文本的群众文本是宰制与反宰制同在的。费斯克说:一个文本要成为群众文化,它必须同时包含宰制的力量,以及反驳那些宰制性力量的时机。331一方面,文化工业产品渗透着支配者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人们却利用其创造自己的亚文化。群众通过在各种社会身份间的转换,将文化工业产品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具体语境相结合,从而逃避和抵抗了意识形态的控制,找到他们自己的意义和快感。而群众文化也正是产生于这一过程。费斯克用澳洲的原住民观看老西部片时的反响来说明,原住民只有在意识到自己受到白人宰制的前提

13、下,才会在当影片中的印第安人狙杀白人男子,抓走白人女子之际为之欢呼鼓劲。330也就是说,意识到宰制的存在,才会在对抗这种宰制的过程中产生意义和快感。当然,支配者不会心甘情愿地容许对抗因素存在,他们总是试图对其进展扼杀、收编。但是,费斯克运用符号学理论指出,符号具有多义性,意义是不可以控制的。体制提供的文化产品一旦进入群众的解读围,就成为种种符号,人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语境作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产生多种意义。体制无法控制这一过程。将群众文本界定为生产者式文本之后,费斯克进而讨论了群众文本的诸特性。在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群众文本的过度性、浅白性、矛盾性、贫困性以及互文性。首先,费斯克认为,群众文本的

14、语言是冒犯性的、中伤的语言,是对语言常规的、正式的用法的误用,是解读而非解码,是言语而非语言,是实践而非构造,3133是特定语境的特殊使用。双关、浅白、俚语、词滥调、煽情、方言是它的常规用法。这种误用,带来的是对文本的多重解读和多重体验,它是对正式语言的戏仿和嘲弄,带有不受规训、无视礼俗与冒犯的潜力。浅薄、煽情的群众语言夸张、反转了常识,嘲笑了常规,逃脱了意识形态的侵袭,从而使传统的、主流的规自相矛盾。群众文本的语言绝非带有洗脑功能的霸权文字,而是对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规的矛盾的暴露,它暴露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他性,而且使得彼此不得不进展妥协与变得陌生。群众文本展现的是浅白的东西,在的东西则留给生

15、产式的读者去填写自己的社会体验,从而建立文本与体验之间的关联。这种拒绝深度与差异的言语等于把生产这些深度与差异的任务交给了读者。3148群众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文化工业提供的产品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意义,原因即在他们能够在产品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间发现积极的联系(相关性)。如果一种文化资源不能提供与日常生活经历产生共鸣的相关点,则就不能成为群众的,尽管文本的质量很高。3150群众是否喜欢一个文本不是看它的质量,而是看它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否相关。这意味着相关点确实立是语境决定的,所以它也必然是变化的和相对的。群众艺术总是被视作多元的、有条件的,它不是被根据普遍的观点加以观察。群众文本的过度是指符

16、号的泛滥。泛滥的符号带来了语义的泛滥,使作品变得煽情、夸、鄙俗。在费斯克看来,群众文本的过度性是使意义挣脱控制,挣脱意识形态规的控制或特定文本的要求。3140它通过展现特殊的不合规的非常事例来突露其所违反的常规,并对其进展强烈的戏仿和嘲笑。群众可以从中体味到对规的对抗与超越,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文化意义。他举了一份群众刊物做例证,其中所有的容都是煽情的,违背常规的,但他认为这些事例能够使读者去置疑规本身,发泄不满情绪。为了说明过度与浅白是群众文化的一种抵抗姿态,一种宣告独立的方式,并不是被其毁誉者所斥责的煽情浅陋,费斯克又分析了群众文本的矛盾与复杂性。费斯克认为,群众对文本的解读也多种多样,总是相

17、互矛盾,同时包含着直接的抵抗者和被抵抗的对象。从*方面来讲,群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区分,局部是由于文化的教诲和流通方式造成的,群众曾经拥有莎士比亚,学术的体制化使莎士比亚的研究逐渐成为高雅的艺术。费斯克又认为,群众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而不是由文本作者创造出来的,文本本身是浅白的,在的未被言说,但生产文本意义的语境是社会的,而非仅限于文本本身;群众文本以粗浅的笔触、浮面的描述把自己向各种社会关系敞开,群众可以在其中填入自己的社会经历,写入自己的意义,建构出自己的文化。群众文本的贫困是指文本不完整,不充足,意义贫乏。费斯克认可了文本的贫困性,但他给文本寻找到一项伟大的使命:意义和快感在社会中加以流通的

18、中介。群众文本的意义更主要地产生于互文语境中。也就是说,文本不是单独地发生意义的,而总是在互文性的语境中生成意义,这是目前理论界的共识。罗兰巴特也强调文本的互文性。巴特把具体文本放入文本的海洋之中,使个体文本的意义不断游移、转换、生成、增值,他在众多文本的互文语境中对个体文本进展建构与阐发。然而,费斯克的互文环境是指整个的日常生活,强调的是文本外的新的意义的产生,因此他说,群众文本是行为人和资源,而不是对象。3150建构发生在文本之外日常生活的互文语境中,具体的文本是不自足的,是意义的煽动者,是反响堆;群众是催化剂,点燃有限的文本资源,生产出无限的文化意义。这样,费斯克就理直气壮地以互文语境中

19、的潜在意义抵消了文本本身意义的贫乏。3乐观,还是盲目乐观?诚然,群众文化自身的积极价值是难以否认的。费氏对群众文本所做的分析,无疑具有其令人信服的地方。例如,我们成认,对抗文化霸权是正确的,特别是群众文化要为自己曾经的卑微文化地位进展战斗,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因此而拒绝理性和深度,使文本的能指和所指都自甘沉溺于平面与简单当中,这却是一种自暴自弃的文化素质。杰姆逊曾对平面化、无深度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做过深刻的分析,指出其抛弃思想,抛弃理性所导致的文化失重的困境。费斯克在这里只是少了一份后现代主义的玩世不恭,多了一种乐观主义的盲目自信与满足。他以防止文化霸权为由,赞同群众文本不做任何深层

20、的价值判断,使其浅白、平面的特点合理化。文字平面上的堆积无法修养丰富的艺术承受心理,无法参与群众日常生活的美学建构,这是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群众文化的一个缺陷。另外,群众真可以用社会语境的复杂性来弥补文本的过度与浅白吗?这对许多专业的研究人员来说也是很费力的事情。假设真有一局部群众读者可以到达这一境界,他们是幸运的,但恐怕大局部读者都要停留在过度与浅白之处了。正如国有学者指出,费斯克又一次把群众化的读者变成了专门的群众文化研究者,并用所谓的裂隙与空间掩盖了文本的浅白与粗陋。533必须先有了蕴含着丰富容的反响堆,才能见出催化剂的神奇,如果文本不充足,意义贫乏,就不会成为生发意义的肥沃土壤。虽然群

21、众不需要文化霸权,但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群众已失去了文化原创力。费斯克也成认,群众自己不会生产文本,他们只能改编和利用文化工业的产品。读者是由作品来培养的,虽然读者可以对作品加以改编利用,但读者的改编利用本领是在长期的文化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读者可以反叛利用具体的文本,可读者的文化底蕴与习惯,又是在具体文本经历的积累修正中形成的。如果其互文语境中充满着大量的贫困文本,则贫困的文本只能造就贫乏的读者。群众置身于浅陋的群众文化互文语境中,难免会变得浅薄空虚,这自然会影响其文化生产能力的形成。国外学者也广泛对费斯克的文化理论提出了批评。例如,戴维莫利DavidMorley认为,费斯克将重点放在阐释的多样性上,而以牺牲发现行为的规律性和模式为代价。6287他不同意费斯克将重点放在受众快感之上,因为对受众快乐含蓄的推崇极易导致文化相对主义。这种文化相对主义会轻松地融入民粹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言辞中,使人们抛弃所有的文化价值,从而失去判断力,无法认清那些鼓吹政府应对媒体经营解控的人。约翰斯道雷(JohnStorey)认为:费斯克这种新修正主义是文化研究开展的最新阶段:其主题是快乐、授权、抵抗和群众鉴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