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_第1页
电子标签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_第2页
电子标签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_第3页
电子标签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_第4页
电子标签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标签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目录1.电子标签行业现状41.1电子标签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41.2电子标签市场规模分析62.电子标签行业存在的问题72.1成本较高82.2尚未标准化82.3产业链不成熟92.4高端人才的缺乏92.5行业服务无序化102.6供应链整合度低102.7基础工作薄弱102.8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113.电子标签行业前景趋势123.1FRID行业应用广泛123.2定位的市场需求123.3加密的市场需求123.4传感器集成的市场需求133.5超高频RFID是行业发展的重心133.6延伸产业链143.7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143.8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143.9细分化

2、产品将会最具优势153.10呈现集群化分布163.11需求开拓174.电子标签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74.1电子标签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74.2电子标签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74.3电子标签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84.4电子标签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85.电子标签行业竞争分析205.1电子标签行业竞争分析20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20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205.1.3潜在进入者分析21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215.2中国电子标签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225.3中国电子标签行业竞争强度分析226.电子标签产业投资分析236.1中国电子标签技术投资趋势分析236.2中国电子标签行业投资风险236

3、.3中国电子标签行业投资收益24电子标签行业现状电子标签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中国RFID产业得到较快发展,RFID技术已经在社会多个领域开始应用,这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强化公共安全管理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FID技术在身份识别、金融服务等公共生活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时,也因为超高频RFID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使得RFID在零售领域,尤其是服装行业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未来,随着交通物流和制造产业的持续升级发展,RFID在这两个领域中的普及率也将不断提升。电子标签行业是指从事电子标签相关性质的生产、服务的单位或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的总称

4、。深刻认知电子标签行业定义,对预测并引导电子标签行业前景,指导行业投资方向至关重要。我国电子标签行业在经过短暂的结构调整后,淘汰掉落后产能、筛选掉不合格企业,并且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电子标签行业依旧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未来将会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呈现品种增多、消费多元化等新趋势。中国电子标签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中国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已有一定基础,目前经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制定了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频率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在技

5、术标准方面,依据ISO/IEC15693系列标准已经基本完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照ISO/IEC18000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基本完成。RFID行业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读写设备设计与制造、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在RFID的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技术含量最高。对于低频和高频频段的芯片而言,中国集成电路厂商已经攻克了相关技术,打破了国外厂商的统治地位。但在超高频段,国内芯片设计技术仍需提高;天线设计与制造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含量;标签封装处于产业

6、链的中游,封装是指将芯片粘结在天线上,再经过一系列工艺最终形成电子标签或智能卡。我国大部分RFID企业从事标签封装业务,目前国内企业已经熟练掌握了低频标签的封装技术,高频标签的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但在超高频和微波封装技术上有所欠缺;读写器设计与制造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读写器加上电子标签、天线即可组成一个简单的RFID系统;中间件扮演电子标签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中介角色,从应用软件端使用中间件所提供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即能连到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数据;系统集成是RFID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关键,系统集成商需要熟悉上游所提供的各类RFID部件性能,并对终端用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综

7、合相关技术并对系统进行定制后,才可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集成系统。电子标签市场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RFID在金融支付、物流、零售、制造业、服装业、医疗、身份识别、防伪、资产管理、交通、食品、动物识别、图书馆、汽车、航空、军事等其他领域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利好,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会被释放,电子标签行业将紧密结合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充分掌握用户需求变化,极大丰富行业应用场景。通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电子标签产业应用的爆发式增长。目前,我国的电子标签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交通运输部大力推广高速公路ETC收费,微波电子标签使用量增加,且由于微波电

8、子标签单价较高,拉动了RFID电子标签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RFID电子标签整体市场规模约为59.8亿元。电子标签行业存在的问题 成本较高与传统标签相比,电子芯片由于其科技含量,单个芯片价格高于传统标签。如果RFID技术的标示成本无法降低到与条码相当或是接近,整个管理链条就无法形成,更不用说形成整套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电子芯片价格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使用量少,大规模生产后,其单个价格将会降低。随着生产量、使用量的增加,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芯片价格也会随之降低。尚未标准化编码标准化问题是阻碍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目前的情况是国内几乎所有的集成商都没有采用EPC的标准编码,这将导致R

9、FID系统的封闭,无法形成真正的物联网系统。未来,需要制定行业规范,统一频段、编码,生产标准化的识读器、标签等,从政策与市场调节两方面入手,促进RFID产品的标准化进程。产业链不成熟从产业链上看,RFID的产业链主要由芯片设计、标签封装、读写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环节组成。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成熟的RFID产业链,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还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尤其是芯片、中间件等方面。中低、高频标签封装技术在国内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只有极少数企业已经具备了超高频读写器设计制造能力。国内企业基本具有RFID天线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但还不具备应用于金属材料、液体环境上的可靠性RFID标

10、签天线设计能力。系统集成是发展相对较快的环节,而中间件及后台软件部分还比较弱。高端人才的缺乏RFID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人员是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RFID行业的起步时间较晚,基础较为薄弱,高端人才相对缺乏;行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大批新加入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厂商,大批企业的加入加剧了对高端技术人才的争夺。行业服务无序化 电子标签行业标准不成体系。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业人员等个人能力,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与复制。电子标签行业服务质量难以控制,导致质量问题频发。监管缺失,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供应链整合度低 电子标签行业供应链及服务流程复杂。小型企业难以为继,初期投入过大,很难打价格战。电

11、子标签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太低,导致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基础工作薄弱电子标签标准不完善,行业相关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管理、规范、产品、监测等能力亟待加强。目前而言,电子标签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由于基础设施匮乏、技术缺陷且积累不足、产业制度不规范等历史原因,导致电子标签行业起步较晚。产品质量和服务不到位,行业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这导致了用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行业亟需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基础资源配置,夯实产品技术更新迭代能力,解决用户迫切的需要和痛点。电子标签行业前景趋势FRID行业应用广泛从中国RFID的应用来看,最开始

12、主要是用于物流,库存管理和防盗,之后应用范围大幅扩张,至监视、安全、医疗、运输、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在身份识别、零售业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细分零售业领域情况来看,零售业中的RFID应用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店内商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五个方面。从需求行业结构上看,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增长势头上,零售业依然是RFID应用的最佳点,运用RFID技术可开发商品展示、销售、物流配送、商业智能等整个链条的商业运作,更深层次来说,也是加强零售业后台管理的先进手段。定位的市场需求货架或仓库实时盘点、快速找货、人员车辆物品定位或轨迹判断,现阶段实现方式为手持机通过场强寻找、进出门的区域

13、定位,或地标定位、宽范围的覆盖定位,未来的研发方向将采用多天线列阵的波束控制定位、基于卫星定位的三点式定位、基于信号强度及相位变化的3D处理轨迹定位。加密的市场需求电子票证、电子车牌等对安全加密的需求不断提出、对身份认证和防克隆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数据防篡改的需求种类增多。现阶段实现方式为Gen2 V1不具有安全加密方式、Gen2 V2和国标都具有加密方式,国外推出了128 Bits AES加密,国内行业标准电子车牌标准使用MS7国密、Gen2 V2 不兼容Gen2 V1。未来的研发方向将侧重于如何实现加密环境下的标签高灵敏度应用,成本、性能、速度的妥协。传感器集成的市场需求带有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14、大量出现,如冷链管理;物联网和传感网的低成本节点;需要带有传感器接口的芯片。现阶段实现方式是传感器和ADC及MCU的IIC接口,兼容Gen2 标准,成本高、功耗大。未来的研发方向侧重如何实现高灵敏度高精度的传感器集成、如何控制成本等。超高频RFID是行业发展的重心在中国市场,高频RFID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而超高频则是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RFID在电子票证、出入控制、手机支付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应用模式,这些领域的应用多集中于低高频段。高频应用方面,国内厂商的芯片设计、制造和票证制作工艺、封装技术等都逐渐凸显出强劲的竞争实力和优势,经过数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RFID高频产业链已经不断

15、完善,并可以比肩国际水平,成为这一市场的中坚力量。未来随着中国RFID高频技术的持续突破,为响应一带一路政策,越来越多的RFID企业将陆续出海,与海外的巨头厂商角逐、抢夺市场份额。而在超高频RFID领域,中国目前在整体市场的占有率仅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超高频RFID在鞋服新零售、无人便利店、图书管理、医疗健康、航空、物流、交通等诸多领域不断普及、发展,未来35年,超高频RFID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突破口。延伸产业链电子标签行业近年来从传统的模式转换到互联网融合模式。随着行业各大平台挖掘并下沉三四线城市,企业从供应环节到生产再到售后环节,全环节整合,并以产业赋能为纽带,为众多优质的公司提供品牌、

16、设计、系统、供应链等全方位支持。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电子标签行业在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完善的内容生产、渠道建设、商业化落地等各个层级的协作。未来进一步的行业协同整合,有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并促进行业持续良性发展。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当电子标签行业的社区化运营属性越来越强,关联产业开始聚集时,就需要谋求内生发展,电子标签需要打造一个服务平台,对内是一个合作协同的生态闭环,对外有开放统一的接口和品牌输出,即能引导资源的有效流动,又能促进产业规模效应,聚集人才和知识,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电子标签行业服务平台方,不再是单向地控制和输出,而是要借

17、助技术手段搭建基础在线平台,通过规则引导企业产出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激活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挖掘更多产业链上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配套服务并引导资源有效配置。这样的平台才能够进行思考和迭代进化。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随着各行业各部门应用的深化,用户类别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益丰富,“大而全”或“小而全”,囊括电子标签各管理模块的行业管理系统一统江山的格局终将被打破,专业化细分将是电子标签相关项目建设的大势所趋。在各个行业信息系统中将有更多的环节可以做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并分割市场,交通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社交娱乐系统等也在不断发展、提升。软件开发商将可以凭借对某一细分专业的深入研究与

18、优势,在市场取胜。呈现集群化分布目前各地都在推电子标签项目建设,类型也比较多。一般当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会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智能化,如果没有基础比较好的项目基础,当地就会打造出新的电子标签项目。随着各地电子标签建设风生水起,中国电子标签建设已经在地域分布以及建设模式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地域分布上,中国电子标签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且有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的特征。有报告分析,从国家级电子标签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电子标签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

19、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电子标签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建设特色,也正加紧电子标签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电子标签建设或将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打造的电子标签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总体来说,一般东部发达地区的电子标签相对来说会更加成熟一些。但目前中西部电子标签打造势头也十分强劲。需求开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电子标签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对行业较为重视并提出了较多的需求和建议,因此满足用户需求将是行业立根之本。电子标签行业政策环境分析电子标签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国家从大的政策方向上对电子标签行业做了一些纲领性的指导,合理的解读能够为行业做了好的发展指引。国

20、家层面更加重视,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该行业存在的问题。社会层面更加重视,因此有利于为政策制定做社会层面的驱动。各城市层面更加重视,各个城市竞相调研并引进新概念与制定新政策。国际上更加重视,积极开拓创新。电子标签行业经济环境分析21世纪我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作为一、二、三产业都有关联度的电子标签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电子标签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电子标签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

21、对较小。电子标签行业社会环境分析随着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化,电子标签业将面临更快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机遇的到来。我国拥有庞大市场的电子标签行业具有消费潜力。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猛,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对电子标签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趋势日渐明显。电子标签行业技术环境分析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发生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与科技部随后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要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逐步形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新的比较优势。完善

22、、发达的基础结构能够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良好的技术环境为电子标签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电子标签行业竞争分析目前,我国电子标签领域主要有独角兽为首的初创公司,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巨头三个大阵营。三方阵营不断加码布局电子标签相关行业,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子标签产品。电子标签行业的良性竞争很好的促进了行业需求、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发展,促进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服务与技术能力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电子标签行业竞争分析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电子标签作为产业的增量市场,依附于传统行业,其上下游和传统行业相似。上游主要有基础原料、零件设备、基础服务等服

23、务商组成。上游细分市场众多,除了设备,上游市场产品和服务基本无差异性,主要竞争优势在于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行业现状以企业间价格战,小型企业低标准运行为主。 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得价格接近成本,电子标签企业对上游端有较强议价能力。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电子标签行业下游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消费业主等组成的甲方。下游企业占有更多社会资本,对宏观经济影响力更大。企业自身体量也更大,行业现状区域性竞争明显,不同区域往往有较大规模的地产企业。电子标签企业面对下游业主,议价能力往往更弱,并且面临费用垫付,应收账款损失的问题。潜在进入者分析电子标签行业潜在进入者可能是一个新办的企业,也可能是一个采用多角化经营战

24、略的原从事其它行业的企业,潜在进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并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潜在进入者对本行业的威胁取决于本行业的进入壁垒以及进入新行业后原有企业反应的强烈程度。电子标签行业潜在进入者是影响行业竞争强度和盈利性的又一要素。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直接影响:一是电子标签行业会因潜在进入者的实际进入而增加行业有效资本量;二是电子标签行业会因潜在进入者的实际进入而对下游市场需求量进行争夺和分流;三是电子标签行业会因潜在进入者的实际进入而对上游资源进行争夺和分流。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电子标签行业替代品或者替代服务主要考量一下三个因素:1)替代品或者替代服务在价格上是否有吸引力;2)替代品或者替代服务在质

25、量,性能和其他一些重要的特性方面的满意程度;3)购买者转换成本的高低。中国电子标签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中国电子标签行业竞争强度分析(1)中国电子标签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目前,电子标签行业中企业数量不多,且各自应用于不同的细分领域,相互之间竞争压力较小。(2)中国电子标签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电子标签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线材、电脑配件、电子标签材料等,该类产品多为通用、标准化产品,供应商众多,竞争充分,因此,电子标签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强。(3)中国电子标签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电子标签行业下游应用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应用领域包括金融、安防、教育、交通、社交娱乐、社保等,由于下游用户数量多,电子标签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强。(4)中国电子标签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