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_第1页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_第2页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_第3页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从孔子开始,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我国历代的学者文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诗教”的影响,诗教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些脍炙人口的处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这就提醒人们要转变诗词教学观念,要从具体作品的具体特点出发,因诗而异:或以诗眼入手,提携全篇;或先着眼于诗意的整合,再辅之词句的剖析;或循景物人事以求题旨理趣;或提示背景主题以推敲物象形体。最基本的是让学生多积累诗词,反复吟诵;并且教给他们探究研读诗词的方法。关键词

2、:积累 授法 研读 引言: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面对着我国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作为一名肩负传授文化重大责任的人民教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授呢?我经过三年多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

3、上,对于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浅识拙见: 一、 日积月累,反复吟诵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我极为赞同孙立权先生提出的“三年积累300首诗”的构想,并将它用来实践。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天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词快速讲析的步骤:示范朗读请生练读介绍作者疏通诗意赏析诗词快速背诵。这样每学期可学习大约70多首诗词,每年即

4、可达140余首,初中三年结束时可以达到400余首诗词。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惊人的古诗词知识财富了。学诗词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海外学人刘铭绍先生认为:读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复古之意,乃背诵也”。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同时不知不觉自身也起了变化。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为了加强学生对诗词的掌握,我尝试着开展了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这些财富,有分诗词小组每天晨读时间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有诵诗会等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背诵、运用的活动。二、 授之以法,探究研读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

5、。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这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所以在诗词教学中体会归纳出以下五法:1、 关键词句揣摩法 诗词教学,就要善于诱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美。诗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字词句的。教学时,应从语言入手,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对于那些关键的传神的体现诗眼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字词句,要启发学生细细咀嚼,以探求诗的深层意蕴。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

6、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词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师: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洌、春泥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之喧闹,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亦有可能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百般回味,一字竟能演绎出一幕生意盎然且色彩绮丽之观。思绪随之飘荡,竟思起诗圣杜甫那

7、描绘春夜之细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之幽静、轻柔境界了。言至此,可我思绪却一发而不可收拾,上溯至诗经,下沿至当今文坛,万千以“春”为话题之作全都奔流开来,老师就于此处戛然而止,希望大家能在体会老师赏析示范后,能借此法或以更新的见解和想法去赏析其它的诗词。这样学生不仅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学生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来试着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 2、 知人读诗赏析法要想理解诗词的深层义,除了认真分析作品外,还需要去了解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需先对作者

8、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样定能事半功倍。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是一个不清楚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的原因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失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

9、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 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这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此人之作及他人此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3、 紧扣意象赏诗法 “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

10、里的“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诗词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诗词是以形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并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从而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竹、莲

11、、梧桐等等。 动物类:鸦、猿、鸿雁、鲤鱼、青鸟、鸳鸯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等。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笙、饮酒等。其意象具体含义: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如,刘禹锡竹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上唱江歌声。”又如送别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两意象都含有别离之情。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如,宋

12、。蔡伸归园乐中言“独自倚朱阑,波面双双彩鸳戏。”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吹奏笛、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的赏析诗词。 4、 意境联想再现法 诗词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诗句间的跳跃性很大,这种跳跃性常表现为情感的断裂,因此教诗词时,就应尽量调动学生,让学生在品读诗词、解析诗词时,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去体会诗词的内蕴;通过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词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

13、能力,并能将诗词理解得更加透彻。如: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扣住相关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发挥联想与想象,去深入体会诗词的意境。让人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与羸弱的老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杜甫登高时,讲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导学生由纷纷而下的落叶联想到落叶归根、人老还乡,由随风飘转不知坠往何方的落叶联想到漂泊无定的人生,由树木的衰败想到人的衰老,由滚滚而去的江水想到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在此基础上再去体味后四句的抒情,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所表现的那种艰

14、难潦倒之苦,孤寂悲凉之情;也就很容易体味到作者那种欲哭无泪,欲喊无声的悲哀之情。5、 写作手法分析法 诗词写作,有一定之法。肖涤非先生曾说:“关睢序一篇,不但当必读,且当先读,因为如果不知赋、比、兴为何事,便将不知诗歌为何物。” 赋比兴为诗词的写作技法及表现手法,由此可见熟其“法”对读诗词的重要性。做到除上述之三法外,更有其它许多法。对于采用写作手法分析法赏诗词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词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 (1)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本是抽象的情感,直接

15、说它多少多大,我们很难有具体的印象。这时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词人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2 ) 修辞赏析法诗词中常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赏析诗词时,通过分析其一些修辞的运用,更能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如:李白的秋浦歌中曾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运用夸张手法来展现了诗人的绵延无绝的愁思,甚为形象。又如:李白行路难中有句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将冰塞川及雪满山来喻自己面前路途艰险,荆棘丛生,令人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