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及建议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及建议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及建议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及建议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及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进化学世界简析及教学建议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单元又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单元,能否学好这一单元,并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化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对今后的教与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时量:1课时)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

2、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了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的表达性教学内容,编者的意图应该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相关网站、自建专题学习网站、自制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

3、了解,感知化学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化学的要求等。要实现的目标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激起学生“我能学好化学”的自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时量:2课时) 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

4、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看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详细、准确;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要引导学生在小结中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

5、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学习法”。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容易进入的误区是:“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因为学生还不了解空气的成分)。此时,教师要在比较上下功夫。收集呼出气体用排水法,与后续学习有矛盾时,教师应把矛盾放到后面去处理。 在两个探究活动中,都不要过分追求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在注意安全的原则下,只要能按照图示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获得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了,要强调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并用的重要性。 习题“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按探究目的、步骤和方法、现象和结论等写出探究报告”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一

6、环,应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可展示有创意和有特点的探究报告,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时量:1课时)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进行操作练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在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前,应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

7、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后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整洁,等等。可利用多种媒体或实物表演为学生提供不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所带来危害的事实,进行安全教育,以使学生从中领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结合实物,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等做一简单介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 教师要注意示范操作的规范性和学生互教互学的重要性。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暂不要求学生了解,可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随着后续的学习中将会逐个解决。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

8、的空气简析与教学建议本单元是继走进化学世界之后,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知识性学习单元。单元中化学概念较多,安排讨论的内容也较多。除了“活动与探究”外,还出现了“调查与研究” 栏目。 教学重点:化学概念以及化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教学难点:化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本单元概念多,教学中,可以采用从同类事物的个别感知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理解不同概念种差的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再回到运用概念对具体事物进行判断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理清概念间的区别,学会知识的简单运用技能。 本单元中讨论的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中,不仅要培养学生

9、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倾听他人观点或意见的习惯。 本单元涉及的“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分类的思维方法等,应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要明确树立“任何以牺牲知识与技能为代价的改革都是错误的”观念。一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实不要虚,要以问题为任务驱动。问题要有一定的智力台阶,由基本问题(与教材中的事实与例题同题型、结构、同难度)、综合问题(本堂课知识点之间的综合、本堂课所学知识点与以住已学知识的综合)、拓展问题(变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顺序展开,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贯穿思维能力

10、的培养,并把思维能力的培养物化到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运动操作与心智操作,以心智操作为主)、表达能力(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以口头表达为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之中。要把知识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知识学习的方法的指导和积累。要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价值,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单元学习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从自己体验深切的角度谈谈学习收获,从“化学学习方法”的角度作一个小结。这是彰显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一环,切不可以任何理由弃之不顾。对各个课题教学的要求与建议: 课题1、空气 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收集资料,知道调查与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关注

11、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知道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知道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防止空气污染。 可以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怎样以实验为依据研究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题2、氧气 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知道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氧气跟S、P、Al反应的现象、反应表示式;知道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合反应(化学变化)、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本课题中出现的氧化物、氧化性

12、、氧化剂等概念,可以不作深入的探讨,留待后续的学习中去解决。 可以采用“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知识小结尝试运用”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既把握知识规律,又把握知识的应用规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体验和增强学习能力。 课题3、制取氧气 认识分解反应与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要研究的内容:反应原理、原料选择、装置、操作步骤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查方法,气体验满及鉴定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的学习,可以采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尝试运用”的教学方式,重

13、点了解反应原理、原料选择,让学生在实验观察和分析中学习相关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操作知识。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与探究,应紧密联系前一阶段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的学习,把重点摆在训练学生的一些基本操作上。因为本课题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示范,另一方面要与学生讨论一些基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使学生在明白原理的情况下达到熟练操作的要求。对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研究内容的知识学习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应本着“了解内容,后续强化”的原则学习这部分内容。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简析与教学建议 从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上看,

14、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的净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三个课题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地认识水、利用水,形成一个较完整、较独立的学习板块。在这一板块中,前有学科知识为主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后有人文内容为主的“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中间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水的净化”,具有学科内容与人文内容均衡配合且从微观到宏观、学科到生活再到社会,知识和视角逐渐扩大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 教材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

15、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选材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体现操作技能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等几个方面凸显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重点内容: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原子、分子的概念;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抓好两个讨论。 课题1中,在观察并分析了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后,结合前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的概念,安排了讨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组“讨论”是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认识水的组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中间过程,学生能从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养成在观察基础上分

16、析、归纳实验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课题2中,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安排了两个讨论:讨论1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深化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讨论2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是原子的“化分”与“再化合”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抓好这两个讨论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2、组织好两个活动与探究。 通过课题2中的活动与探究,先做一个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的试验作为知识铺垫,然后再分别将盛

17、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两个烧杯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和不在同一密闭容器中,观察现象,并探究得出变化的原因是分子不断运动。这样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验证知识和结论,还使学生能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题3中的活动与探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的方法;二是要让学生掌握过滤的操作规范两低三靠。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的实验基本操作,本课题从水的净化角度,按照除杂质的顺序安排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发等实验,将基本操作与生活中水的净化过程联系起来,把硬水、软水和硬水软化知识作为含可溶性杂质水净化的例子,与蒸发操作结合起来,

18、从而使实验基本操作不再单调、枯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操作技能,认识实验操作技能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3、做好四个实验。 实验31,水电解后氢气与氧气体积比近2:1现象要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推断水的组成;巩固氧气的检验,学习氢气的验纯;与实验前后的点题史实及课题讨论相呼应,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对陌生的科学问题产生兴趣和亲近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和分析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亲手实验中掌握检验氢气的操作规范。 实验32,充分利用实验插图“水为什么会减少”,使学生回忆起一些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自然引出历史

19、上科学家对这些现象的思考物质由微小的粒子构成,实验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则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子或原子微粒的存在,并与前面的史实相呼应,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科技的发展成果。在“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中,加入的品红溶液宜少不宜多,以保证品红在水中产生明显的扩散现象。通过这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学生亲身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步骤2中密闭容器外盛酚酞试液的B烧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使学生关注科学实验及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及其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实验33,所用肥皂水不要太浓,取用的水不能太少,以免出

20、现分不清硬软的意外情况。 实验34,让学生了解水蒸馏的原理,实验装置要美观,操作要规范。4、充分利用教材。 本单元教材扩充了趣味性较强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乙醇与水的混合等;增加了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活动如氨的扩散,过滤液体;首次尝试了以习题的方式呈现实验,如证明植物体内含水,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能力,树立大胆探索的意识。此外,36幅彩色实验插图既有显示装置和仪器的,如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更多的则是凸现了一种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提供资源信息的功能,如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等,使学生对实验中多彩的现

21、象、严密的过程、精美的仪器及状态各异的物质等一目了然。在教学中用好教材是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简析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本册教材双基内容的近一半,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既是他们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

22、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如只要求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诣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对离子形成的过程仅用一幅图画作初步介绍,只要求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化合价只要求知道大致意思,但要记住常用元素的价态,会运用有关化合价的知识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本单元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及化学式。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本单元抽象概念较多,象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离子

23、的形成、化合价等。这些抽象概念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没有适当的生长点,难以被学生同化,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修改或重组,以适应新的认知情境。为了使学生顺应新的认知情境,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从一个认知平衡走向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认知平衡,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影视录像等,加强直观教学,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形象思维强化认识的表象,从而推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形成了抽象概念以后,要加强运用,把抽象概念演绎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使抽象认识具体化、形象化。 2、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由于本单元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

24、感性知识积累不够,一开始就采用探究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但若采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有意义接受”式教学方式。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唤起学生的兴趣,可用不同的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教学中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备和教材以及情境对讲授内容作灵活处理。这样,既发扬了接受学习信息密度大,教学效率高的优势,又加强了对学生的思训练和能力培养。本单元的活动与探究基本上是调查、资料分析、寻找规律式的,可以作为“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3、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互补。本单元知识从类型上讲主要包括化

25、学用语、化学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这些内容是需要学习者进行记忆,独立思考,尝试运用,进行一定量的独立练习才能掌握的,所以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合作交流。要让学生在合作中明白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因此,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

26、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4、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配合。由于本单元化学用语方面的知识点多,基本概念多,理论不系统也不可能很严谨,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充分发挥“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在教学效率方面的优势,并选准内容适当进行探究学习。对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使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生动的比喻和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加强教学

27、的直观性(包括教师的语言直观),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对于化学用语的教学,一是分散难点(在化学课一开始就注意化学用语的教学,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化学用语,以减轻对枯燥乏味的化学用语的记忆负担),讲练结合,逐步记忆;二是组织好与化学用语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把学习活动向课外拓展。从教的方面讲,教师可以制作专题教学网站,利用电子邮件、BBS论坛、化合价歌谣或快板、组织化学晚会等,拓宽与学生互动的时空;从学的方面说,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利用电子邮件、BBS论坛、PPT演示文稿等,加强师生、生生

28、之间的互动对话,实现多向互动形式的拓展和本质的深化。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简析与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地学习了氧气、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所牵涉的化学反应均用文字表达。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法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出各个物质间量的关系,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不利于深一步学习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前两者前面已经学习了,为本单元的教学作了准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从量的角度了解化学

29、变化,解决用文字表达不方便的问题。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由图像把握向符号把握发展,但还处于一种过渡时期,仍须依赖具体形象或图象的支持,才能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学生对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接触仅两个多月,积累的化学知识有限,加之第一次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知识和心理准备都不足,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书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探究既

30、是课程本身,又是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五大主题之一,它是课程本身。同时,科学探究又是本次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本单元的第1个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合适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又要利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这一课题。一方面,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明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方案 进行实验 搜集整理数据结论与解释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另一方面,要通过本课题的教学使教师明了探究学习方式的使用应该注意的问题:选准探究内容,这是上好探究课的基础。质量守恒定律就是一个适合进行探究学习的内容。对那些本

31、身没有多大的探究价值,或者在相关的内容中间找不到合适的探究点,千万不要设计成探究课。 2、创设探究情境,这是上好探究课的先决条件。一般地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或任务驱动情境。质量完守恒定律课题的探究,就是由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的。 提出探究问题,这是上好探究课的前提。教师提是可以的,但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营造探究氛围,这是上好探究课的动力因素。要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氛围,大家都跃跃欲试,把探究学习推向高潮。 亲历探究过程,即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这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新课程的

32、核心目标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保证。要保证学生百分之百的参与。 3、启迪探究思维,这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由事实归纳结论,运用已有知识对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象在本课题的探究中就要归纳并准确表述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上进行解释、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表面上违反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 体现探究价值,这是探究学习的落脚点。探究学习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而探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4、练习要讲求质,也要讲求量。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设计练习

33、时要既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要考虑问题的典型性。在训练中要反复强调反应进行的条件、生成物的气体符号、难溶物的沉淀符号都要书写完整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保证练习质量。练习的形式尽可能多一些,象文字改符号、简单配平、错题纠正等;独立练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板演众评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5、严格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本单元的一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在后继的学习中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理解,才能掌握的,在现阶段,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不能企图一次完成而要在以后的不断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切忌一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又讲多种配平方法,这样

34、的教学方法,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又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虽然教材指出了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原料很多是不纯的,在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种辩证的思想教育。对于有关含杂质的计算,将在下册第八单元再作介绍,在本课题中不要涉及。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简析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继第二、三单元学习的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下一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

35、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细致的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加之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探究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地恢复学生在第四、第五单元学习中受到影响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

36、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本单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弄清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制法、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不同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方面比较、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从气体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选择气体收集装置,列表比较、分析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使学生认识物质性质决定制法。通过不同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讨论、归纳,使学生理解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2、组织好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37、碳的活动与探究。这种探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有抽不同,是由实验室具体条件设备出发,围绕药品 原理 装置 收集 检验这一主线来进行的探究,药品可增加Na2CO3和HCl,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分析出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原因,同时为后面灭火机反应原理的学习埋下伏笔。探究学习中要坚持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的设计思路,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做好有关碳的氧化物性质的实验。本单元的实验,不论是保留或修改的老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如保留下来的二氧化碳灭蜡烛火焰的实验,修改

38、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使小花变色的实验),还是新增加的实验(如一氧化碳使鸡血变色的实验等),都力求贴近生活,以学生生活实际素材创设情境。这样编排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甚至兴奋的心情,去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好化学的信心。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要保证一次成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氧化碳溶于水使饮料瓶瘪下去的实验与物理学中气压的变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利用已具备的物理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得到正确结论,增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学时可以先提供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信息,然后

39、提出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并引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案与课本设计的小花变色相比较,再通过讨论、交流,分析哪种方案更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性学习方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目前中学实验室条件下,大多采用演示实验来教学,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观察、思维、讨论、设计、体验等活动。在教学中建议根据教材中实验装置示意图,按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 实验装置 实验顺序 尾气处理这一主线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对将尾气用导管连至加热氧化铜处燃烧的这一既防止了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能源,化废为宝的尾气处理方案,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不仅认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更有对安全

40、意识、环保意识的领悟。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按教材实验内容做很难观察到血液颜色变化的情况。可以将这一实验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血液的颜色可调整)播放给学生看。但不要回避做不成此实验的事实。组织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或请教医生或生物教师,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把“坏事”变成好事学生的知识面广阔了,相关知识也丰富了。(陆菁,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教学,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年第5期) 4、帮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本单元有3个家庭小实验,由于缺少试剂,学生回家不一定都能完成。如鸡蛋壳与醋精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家庭小实验,教师可向缺少试剂的学生提供澄清石灰水。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加深对二氧化碳性

41、质的印象,同时也了解鸡蛋壳和醋精的主要成分和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切实完成调查与研究。本单元教材在最后安排的“温室效应的影响及防止温室效应”的调查与研究,是落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必须切实认真地组织实施。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简析与教学建议 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

42、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显得顺理成章。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本单元知识结构可用下图表示: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建议: 1、 重在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上下工夫 本单元的学习靠单

43、纯的讲解和阅读是学不好的。由于内容本身大多未涉及较深的学科知识,作科普知识学习,内容过于单薄,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要重视学习情景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调查活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开展讨论、辩论和交流,进行有效的学习。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的教学中,对实验进行再开发,提供部分器材或直接由学生自己通过尝试性的实践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正在燃烧的蜡烛熄灭,如扇动、水喷淋、剪去燃烧的烛芯等,促进学生的思维。这种尝试不是盲目的,是将前面得出的结论应用在实际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中,理论的精髓在这里得以体现。又如粉尘爆炸的教学中,实验前后分别播放录象,实验前用以说明可产生爆炸

44、的物质物种类,实验后用以说明爆炸的危害和利用,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再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材中只设计了放热反应,可以补充一个吸热反应(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在烧杯中研磨而发生反应吸收热量,能使烧杯下薄玻片上的少量水结冰而与烧杯粘在在一起),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 注意发掘本单元内容中的化学学科知识 要从化学视角研究能源、环境问题,不要脱离化学来讲述,避免和其他学科中讲解的内容雷同。例如,讲能源问题,一要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能量,帮助学生研究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二要让学生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学习怎样应用化学知识防火、灭火;三要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

45、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要讲化学科学为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 3、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燃烧和灭火中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将氧气通人盛热水的烧杯中白磷上方,白磷出乎学生意料地燃烧起来,这个现象极大地刺激着学生去探索其中的缘由,探究活动也顺理成章地被推到了高潮,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境中总结得出燃烧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原有的关于燃烧的体验在课堂中得到了理论上的提升。同时,该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很适合学生合作完成。 设计一个简易灭火器。学生通过自己自制的灭火器去扑灭正在燃烧的火源,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消防器材及其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灭火

46、器原理(反应)学生理解有困难,可告诉学生该反应类似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让学生自己完成反应方程式;同时让学生了解泡沫灭火器实际使用的原料(硫酸铝代替浓盐酸,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在学生的视觉关注下镁带、大理石被蚕食着,新鲜的蔬菜(可用美人蕉花和一串红花代替)在溶液中变黄、变黑等现象无一不使在场的学生受到了触目惊心的震撼,经过这样一个极为成功的体验性实验,使学生接受酸雨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这一事实,产生对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愿望。煤和石油。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煤和石油的组成元素,了解煤气和罐装液化石油气的区别以及使用时的安全问题,学习文献研究方法。 4、开展调查与研究本单元教

47、材编排了三个调查与研究: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煤的加工产品有哪些用途;调查汽车、工厂和家庭等使用的不同燃料的性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等。这些调查与研究要落到实处,就要认真组织,明确要求。三个调查与研究最好不要单独完成,要组成小组,制订计划,作好分工,明确职责。调查与研究结果的表述要有明确要求,象第一个应写出方案,第二个应制作表格,第三个应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这一环节的落实,是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达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简析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教材内

48、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教材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

49、各自的特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本单元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本单元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

50、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化学,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运用化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认识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科学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弘扬个性。 例如,在课题1的教学中,课前可以由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由实物或事实入手,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而引入到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

51、。在课题2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在课题3的教学中,关于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的教学,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利用矿物标本或实物照片、图表等进行教学,应鼓励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并在课内外进行交流。我国冶炼铁的历史及解放前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等内容的教学,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式重探究 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化学知识,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

52、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形式。例如,在课题1的教学中,采用“基本问题驱动对比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作出结论解释基本问题”的探究形式,探讨“为什么目前纯金属只有90余种,但由这些纯金属按一定组成和质量比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这一基本问题,使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的改变会使其性能发生改变的重要依据。在课题2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讨论发现规律”的探究形式,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和转换反应发生的条件。在课题3的教学中,采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收集整理数据结论解释交流”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形式,探究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护的知识。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控制相似

53、的实验条件,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对比和分析,这是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3、知识拓延多发散 在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时,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训练。例如,在课题1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这一问题的认识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重点组织好教材中的“讨论”,对有些讨论题应说出不止一个理由。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 同时,要注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例如,“

54、金属之最”以及“形状记忆合金”这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办一期化学小报或墙报等。钢的淬火和回火实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且简单易做,应鼓励学生课外尝试去做。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教学,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图制成投影片或计算机软件等,并配合其他资料,使学生强烈感受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每个学生都随手可做的事情,可结合本课题未的“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允许多种方案同时试验,以小组或个人等多种方式活动。本单

55、元小结可以按照教材中所给的思路,采用讨论、填表和填空等多种方式进行。 4、知识应用重归纳 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进行归纳,也可以结合课题2的复习和小结进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讨论这一类计算题的解法时,关键是归纳出解题思路: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可以视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当堂讨论和评析一些错误的解法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

56、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简析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分三个课题。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

57、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后填写,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本单元的许多教学内容是要求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的体验。本单元教学难点是: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同化”与“顺应”规律建构

58、认知结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溶液的生活概念,教师一方面应了解学生已有的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溶液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引导学生把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教学过程要遵循同化(扩大“相似块”,建立连接点)、顺应(消除“结构差”,建立生长点)的规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例如,由糖水、盐水等生活概念(旧平衡),经过组成分析(破坏旧平衡产生不平衡)形成溶液的科学概念(达到新平衡);由水是溶剂的生活概念(旧平衡),分析碘酒的溶剂(破坏旧平衡产生不平衡)形

59、成溶剂的科学概念(达到新平衡);由水是溶剂的生活概念(旧平衡),分析酒精中的溶剂(破坏旧平衡产生不平衡),形成“两种液体互相溶解,相对而言,量多者为溶剂”的正确认识(达到新平衡)。又如,由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旧平衡),经硝酸钾的浓溶液不饱和与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浓度小的对比分析(破坏旧平衡产生不平衡),形成对“饱和”与“浓溶液”、“稀溶液”的正确认识(达到新平衡)。 2、组织好“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教材中安排了“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饱和溶液”、“绘制溶解度曲线”三个活动与探究。为了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探究点”。象中溶质溶解前后的温度差;中的“一定温度”、“一定量

60、溶剂”和“不能继续溶解”;中曲线上每一点表示的意义,两条曲线交点的意义,曲线形状的特点等。 活动与探究最好是分组进行。各小组成员既要分工负责份内的工作,又要协作完成组内的任务;在小组内交流前,每个小组成员要独立做出探究结论并对结论做出解释;小组间交流时小组代表应随机确定;教师的评价到组不到人。这样,保证100%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保证小组内的分工合作落到实处;保证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而尽量减少生生间的学习效果的差距;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体验。 3、有关溶液的计算要把握好深广度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