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课用)课件_第1页
20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课用)课件_第2页
20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课用)课件_第3页
20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课用)课件_第4页
20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课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一、鉴赏修辞手法二、鉴赏表达方式三、鉴赏表现手法四、鉴赏构思技巧表现技巧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 烘托、用典、赋比兴、象征、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 哀景写乐情等。 表现手法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

2、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

3、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

4、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

5、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和感染力。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衬托小试牛刀( 2014辽宁卷)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蘋影香,春在

7、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2014辽宁卷)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蘋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这情。下片抒发了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的怅惘这情。(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

8、悦自得这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这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 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3)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有又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2016年山东)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比拟,“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

9、”“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2016年山东)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

10、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生查子(宋)张孝祥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注】延:嫌弃。“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杯延玉漏迟”表面上是写酒杯嫌漏壶漏的慢,实则是将女主人的情感转移到了酒杯上,写女主人嫌时间过得慢,长夜难耐的心情。 “烛怕金刀剪”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蜡烛害怕再被剪刀剪的心境,展现了女子一晚上独对孤灯,把烧焦的烛芯剪了又剪,坐待天明的孤独与愁苦【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

1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手法分析作用表达技巧之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设问方式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记叙)(议论)(抒情)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12、,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成、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13、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绝句二首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景与情的关系结构关系: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内在联系: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题菊花 黄巢 飒飒

14、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一、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题菊花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虚实结合手法, 【步骤一】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这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步骤二】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步骤三】2、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

15、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端居 李商隐(2006福建卷)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答: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客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阶前的青苔、暮秋的红树,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明丽的色调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营造出了一种冷寂、凄清的氛围。 【步骤三】表达了诗人远别家

16、乡和亲人,客居异乡的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3、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步骤一】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

17、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步骤二】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步骤三】4 情景交融 春 行 即 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请你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人站立城头远眺,只见城外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潺潺溪水东流又折向西,树木葱茏,山花烂漫,鸟语婉转,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 【步骤三】但美景 “无人”观赏,山花“自落”、 百鸟“空啼”,表达了诗人面对经过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山河荒寂的深沉叹惋、寂寞、伤感之情

18、。“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鉴赏诗歌 “情与景”关系的一般答题原则:1、用恰当的

19、术语明确诗歌 “情与景”的关系即表现手法。【步骤一】2、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描绘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意境)【步骤二】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步骤三】(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

20、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古讽今:假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影射现实。借古伤今: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借古讽今是警示、讽刺的意思;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借古伤今是一种批判、感伤的感情。(4)用典抒情 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

21、地抒发激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词、句。间接抒情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叙事抒情借古讽今直接抒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经西坞偶题温庭筠摇摇弱柳黄鹂啼,芳草无情人自迷。日

22、影明灭金色鲤,杏花唼喋青头鸡。微红奈蒂惹蜂粉,洁白芹芽穿燕泥。借问含颦向何事,昔年曾到武陵溪。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 奈树花开,颜色微红,惹来采粉的蜂蝶;燕子做窝筑巢,泥土中含有洁白的芹芽。(1分)这两句写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作者以乐景衬哀情,(1分)面对如此美景,抚今追昔,不由双眉含愁,顿生物是人非的惆怅。(2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送温台 唐朱放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雨夜 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上面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

23、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描写方式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根据描写角度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根据描写所用笔墨的多少可分为白描(简笔)和细描(工笔)。1.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如:

2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鉴赏诗歌的描写方式: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进行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整首诗句句写人,却处处从侧面表现夜雪之大。如: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 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是常用的写景手法。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

25、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动衬静是一种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表现手法。如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手法, “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溪,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 3. 细节描写 细节指细微的动作或细小的情节,这些动作或情节人们一般不在意,但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抒发情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秋。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26、“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4. 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做精妙的描画。如朱敦儒的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

27、诗点面结合,描写了词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5. 观察角度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体验。6. 调用多种感官(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等等)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如唐代诗人王建江馆:“水面细风生, 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 灯火夜妆明。”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了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

28、。“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这首旅宿诗,透露出作者领略江边夜市时悠闲欣喜的感情。 7、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

29、,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3)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

30、(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6)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以动衬静点面结合(2015浙江卷)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

31、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019浙江卷)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

32、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岀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雪落春山的场景;巧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因雪而成的雾凇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新奇形象;虚实结合。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

33、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融情于景。通过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表达技巧之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象征、衬托、对比、比兴、铺陈、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联想想象、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A、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B、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 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34、。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同“锸”。铁锹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

35、更加犀利。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海棠 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问: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衬托或侧面烘托。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突出了海棠的美丽和风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渲染、烘托诗歌鉴赏之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

36、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

37、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2013全国卷2)

38、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

39、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联想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连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象征与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40、手法。 象征: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梅”“菊”等。以物喻人,和借喻相似,但“指桑骂槐”(1)象征分为整体和局部;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2)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

41、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2广东) 余杭四月 元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42、,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蔬菜(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第三步: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43、手法+分析+作用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1、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2、过渡(即承上启下)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

44、吹奏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贼平后送人北归注司空曙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贼平”,指公元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率残部逃到范阳,走投无路,自缢身亡,“安史之乱”最终被朝廷平定。“北归”,指由南方回到故乡,新唐书载司空曙为广平人,据考证当在今河北或北京境内,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 本诗的颔联最为人称赏,在全诗的章法结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1)承接首联。“他乡生白发”承首句“世乱同南去”,写世乱离乡,白发渐生;“旧国见青山”接第二句“时清独北还

45、”,想象时清归乡所见。(2)由实入虚,领起后面两联的想象。“见青山”是说想象友人回乡看到的荒败的景象,这样就由眼前送别的感伤引出后面两联乱后荒败的景象的描写,并由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病后登快哉亭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 同是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1)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

46、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2)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3、线索(11年大纲全国)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

47、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4、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铺垫的特点】:是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

48、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12辽宁)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11年湖北)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