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创意教学设计这是马说创意教学设计,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马说创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3.、指导朗读,赏析课文。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教学难点:掌握常用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大声说成语“马到成功”2、 作者介绍 :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3、文
2、体知识 : 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二.整体感知1、 听读课文2、 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2)、女生读第一段(3)、男生读第二段(4)、齐读第三段3、对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补充下列词语的读音)祗 槽枥 石 骈 策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翻译课文三.合作探究1、分析第一段(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明确: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明确: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4)、我来背一背2、 分析第二段(
3、1)、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食不饱。(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什么?明确:无知、无能、目光短浅。(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4)、我来背一背3、 分析第三段(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明确:“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4)、我来背一背四、理解分析: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 是说
4、“马”吗?这是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2、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 “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明确: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喻愚昧无知的统治者五、课堂小结六、拓展迁移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章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才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D.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七、大家谈: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八、我来写一写: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
5、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马说创意教学设计第2篇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杂文马说优秀教案,我们来看看下文。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方法自学加点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把握文中词语的读音。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3、能正确翻译文言语
6、句。教学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板书课题并释题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要求作者写出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或对某种现象的看法。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父母早亡,由嫂抚
7、养。卒谥“文”,又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四、自学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意思,尝试着翻译文言语句。2、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3、将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罗列,留待集体
8、解决。五、集中解疑六、检查自学情况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世有伯乐(l),然后有千里马骈(pin)死于槽枥(col)之间一食(sh)或尽粟一石 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 这里的“食”同“饲”,喂养的意思,所以读(s)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 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这里的“见”同“现”,显现的意思, 所以读(xin)。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夫)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本指小米,这里泛指粮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这,这样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犹,尚且) (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哪里)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执策而临之 (握,拿) (面对着)3、 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养)食不饱 (吃)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不以千里称也 (用,拿)策之不以其道 (按)虽有千里之能 (的)执策而临之 (代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无义)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千里马)其真无马耶 (难道)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执策而临之 (鞭子)策勋十二转 (记载)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故虽有名马 (即使)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千里马常有
10、,而伯乐不常有 (转折连词,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顺承连词,来)4、 翻译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七、布置作业思考书后探究练习第一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2、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二、研读课文(一)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问题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世有伯乐
11、,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识别就成为前提了。3、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二)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问题1、作为千里马与普通马有什么不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能注意这一点并区别对待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
12、是什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三)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问题1、本段中那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讽刺揭露了昏庸无能,不能选贤任能而报怨世无人才的统治者。3、本文通篇写千里马,难道韩愈仅仅为马的不幸而鸣不平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5、本文中“伯乐”“千里
13、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三、拓展延伸。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
14、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四、小结::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五、布置作业背诵默写本文。马说创意教学设计第3篇【教学目标】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翻译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2、翻译并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15、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字词 翻译课文 朗读背诵。教学设计一、导入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
16、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二、正音正字祇(zh) 骈(pin) 尽粟一石(dn) 食(s)马者其真无马邪(y)(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朗读提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17、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翻译课文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教师提示: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 故(所以,因此)虽(即使)有名马,祇(只)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并)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 (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这)马也 美不外见(表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 (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18、材(才,才能) 鸣之(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 策(马鞭)而临之 其(难道)真无马邪 (大概,或许)真不知马也附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
19、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五、背诵课文要求在熟读课文并且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或速记、或互相检查,要求能当堂背诵。教师做适当地检查。六、作业1、将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完成练习二。2、继续背诵课文。3、完成思考题: 根据标题所示,试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简述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教学设计一、检查作业包括字词积累、课文翻译和朗读背诵。二、整体感知1、教师导学: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
20、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思考题: 结合标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在预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交流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做出解答,教师应切实地做好点拨)2、教师提示: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标题是马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爱莲说。 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同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
21、乐喻贤才难遇明主。类似这种写法我们还在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课文中学过。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含蓄地表达中心,能激发读者的想像。三、重点研读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导学: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教师提示: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22、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真不知马也。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导学: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当然要有观点,请大家从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另外本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也请大家说一说。(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围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哪个是中心句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不妨让大家争论一下,进行思维和口语训练。教师提示: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本文的着眼点却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经过层层论述,最后得出其真不知马也的结论,中心句当是其真不知马也。 在结构方面,本文脉络清晰,丝丝入扣,全文围绕其真不知马也这一中心层层推论。第一段,首先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以视为总纲,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风电用工业碳刷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服装金属探测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性能航空涂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眼科手术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公路工程进度、计量、合同管理监理内容
- 餐桌茶几家具买卖合同
- 年货物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模板合伙协议范本
- 大米购销的合同
- 物联网系统定制与开发合同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精装修样板房房屋使用说明
- 乔迁新居结婚典礼主持词
- 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
- 《病理学基础》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人口分布 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试题-Module 9 Unit 1 What happened to your head--外研社(一起)(含答案)
-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 《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课讲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