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升本】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升本】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升本】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升本】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时期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中国之前那一阶段, 是华夏文明的起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步,先秦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口头 文学神话传说与歌谣;奴隶社会的诗乐舞相结合的诗歌祭颂;封建社会萌芽时期的散文、 楚辞、寓言并举。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文史哲不分、作者和时代难以考证、作品由稚嫩走向 成熟等特点。中国文学最早产生大约是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教民稼 穑,有巢氏盖筑房屋,伏羲氏制河图洛书,轩辕氏制作衣裳等神话与传说。这些原始神话和 歌谣由人们口头代代相传,经过漫长的时间的流传。直到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了只言片语的 记载,

2、散见于后来的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淮南子列子等书中。其中有一些 片断为人们所熟知,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这些远古的歌谣和神 话,我们可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内容上反映了上古之初人同自然斗 争的业绩,歌颂了人民战天斗地的恢宏气魄和坚强意志;形式上幻想丰富,极具浪漫主义精 神。它们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无尽的想象力和艺术天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字产生之后,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时期,各种文学形式在不断成熟、发展。最早出现的是上古歌谣。这些歌谣没有专集记载,只散见于其他古籍之中。如尚书 周易礼记吕氏春秋等。这些歌谣或表现上古人民的劳动情景与男欢女爱的追求;

3、 或表现战争的悲哀与喜悦;或记载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与祈求。内容上,紧密联系着最原始的 劳动与斗争,表现劳动者的质朴、率真;形式上,词语简略,节奏明快。到战国时代,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主要类型是散文和诗歌。散文可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和以说理为主的诸子散文。(一)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二部诗歌总集朋说是由孔子编录而成。它收录了西周初期到春 秋中叶几百年间的诗歌创作305 篇。诗经内容丰富,对周王朝的发展壮大作了生动的记录, 也对当时社会的土地剥削、兵役徭役、奴隶主之间的战争、百姓的渔猎农事、朝野间的婚姻 爱情、社会风俗等,作了广泛而深刻的记述描绘,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奴隶大众的反抗情绪、 勤劳质朴

4、的品格、渴望光明与自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望。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周王畿(直接领地)的乐歌, 分大雅、小雅两部分;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诗经使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是赋、比、兴。 宋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也”。这个解释很有见地,简单说,赋是陈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 风格朴素自然,句式以四言为主,又兼有多言。篇章结构上重章叠句,回环复沓。语汇丰富, 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二)尚书 我国第一部散文文献是尚书,先秦时称书,该书被儒家奉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但成书于何时,为何人所纂,迄今

5、众说纷纭。尚书原有 100 篇,因被秦列为禁书而遭火 焚,汉初搜得29 篇,后秦誓一篇亡佚,故今存28 篇。尚书分为“典、谟、训、诰、 誓、命”六体,大多是一些誓词、贵族告诫词、政府文告及一些记叙性文字,可以说是一部 “殷周政治文件汇编”。这些写于殷周到春秋时代的散文,由于是政府文件,因而质朴无华。(三)以叙事为主的历史散文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是春秋,经过孔子编定。它大纲式地记载了从鲁隐公元 年(前 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 480)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历史。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 自觉的记事意识。孔子还按自己

6、的观点对事件作了一些评断,即所谓的“微言大义”的春秋 笔法。继春秋之后,一些学者按春秋的编年体例,把春秋时各国的大事加以或详或 略的叙写,其代表著作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其中以左传 最有影响。左传以春秋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 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记叙文 字,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正在走向成熟。第二类是国别体历史散文。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 史书, 21卷,它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国语以记言为主, 文字朴实平易,也善于描写人物情态,

7、其文学成就比左传稍逊一筹,但它表现的民本思 想、反抗精神是很可贵的。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收录了战国初期策士们游 说的言辞。由汉代学者刘向整理、校订,依国别编成体系,合为 33 篇,定名为战国策。 其文风辩丽横肆,辞令睿智机敏,体现了当时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标志着历史散文语言运 用的新水平。战国策对汉代散文影响很大,司马迁就得其写情状物酣畅淋漓的长处。历史散文的第三类是专记一个人言行的,比较有名的是记述齐相晏婴言行的晏子春 秋。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各国之间不断爆发兼并战争,旧的奴隶制度在崩溃,新的封建制 度尚未确立。在这样一个大的变革年代,“士”阶层自觉不自觉地围绕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8、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法学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形成 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便是“诸子散文”的由来。“诸子散文”可分为三 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的论语老子墨子等,战国中叶的孟子庄子等,战 国末期的荀子韩非子等。从散文发展上看,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墨子将其完 善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辩论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 说理散文中的瑰宝。而荀子韩非子等鸿篇巨制,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已完全成 熟。(四)以说理为主的诸子散文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核心思想是“仁”,也是孔子礼乐德治思想最集 中的体现。该书是儒家经典著作,而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国传

9、统文化的基石。论语文约旨 博,言简意赅,富有韵味。老子一书鉴于社会的混乱和罪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 理想,直接导致道家学派的生成,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墨子倡导一种简 朴、和平、宗教型的生活方式,墨子发展了文章的逻辑性。孟子是孟轲和他的门徒所 作,是儒家又一部重要著作,其核心思想是“仁政”。孟子以简约含蓄取胜,长于论辩, 议论多用比喻,纵横捭阖,凌厉逼人,语言表述更加从容流畅。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 后学所著,以丰富的寓言和奇丽的想象来说理,行文如行云流水,文风恣肆汪洋,使说理文 具有了散文诗般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刻。荀子现存 32 篇,作者荀况是 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

10、的思想家,为儒家学派的正宗传人。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 批评,而在批评的同时又汲取其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荀子文风与孟子相近, 有辩才,而述理更密,善于譬喻,长于铺排。韩非子为韩非所著。韩非不仅是战国时期 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他师承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荀 子的学说,使之成为刑名法术之学。韩非子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 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五)楚辞 诗歌方面,首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继而是楚国的宋玉等一群作家涌起,使楚 辞成为中国诗歌史中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高峰。战国后期出现了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楚地诗歌,在屈

11、 原以前就有大量楚地歌谣在民间流传,而屈原的出现,则将楚辞的发展推向高潮,造就了光 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章等,在艺术构思上摆脱了创作素材 的束缚,想象奇伟瑰丽,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荡人心魄的力量。创作形式上,独创 “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的“骚体”句式,文笔自由,长短不一,在艺术表达上,开创了以 “香草美人”喻理想和美好这一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 度统一。继屈原以后,又有宋玉、景差等一批楚辞作家,将楚辞这一独特的诗歌形式发扬光 大,使之成为中国诗歌史中一枝奇葩。总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极为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也促进了 社会

12、的进步。二、秦汉文学概述六国灭亡,秦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随着中央 帝国的形成,秦王朝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改革。废除旧的分封制,实 行统一行政区划,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和历法;修订新的法令制度。这些改革对 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秦王朝实行了一系列极为严酷的政策来巩固和加强统治,“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锋 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削弱打击六国人民的反抗;“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瓦 解分散旧贵族的反秦势力;“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 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13、以企图消灭一切反秦意识。 在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和刑法统治之下,严格地说,秦代无文学。但为了填补历史空白,我 们还是将出于秦的吕氏春秋和出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李斯的谏逐客书归于秦文学。吕不韦及其门客撰著的吕氏春秋,取材广泛,体系完整,兼有儒、道、墨、法、农、 阴阳等诸家思想学说。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逸闻轶事,许多单独成篇的说理文, 条理清晰,道理深刻,常常以寓言故事为喻,使文章形象生动。秦代唯一的作家是李斯。李斯,战国时楚国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曾师事儒学大师荀卿, 后入秦为吕不韦舍人。秦统一六国后,官至丞相。李斯的作品谏逐客书是给秦王嬴政的 一篇奏议。文章从秦国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

14、明驱逐客卿的错误,写得理足辞胜,雄 辩滔滔,因此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而谏逐客书也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 名文,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汉代文学是在先秦文学基础上,在汉代现实生活土壤里发展起来的。从文体上看,主要 有散文、汉赋和诗歌。汉代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政论散文、记事散文、抒情议理散文和史传散文。 政论散文在西汉初最为发达,其中代表作有西汉初年贾谊的过秦论陈政事疏,晁错的 论贵粟疏等。这些散文能抓住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议论风发、富于气势,又善用比 喻和排偶,富于文采。记事散文有刘向的说苑新序和列女传。它们具有许多小说 的因素,在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此类著作尚有淮南子等。

15、汉代的抒情议理散文是 在先秦策士的言辞与书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流传的名篇不少,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其 杰出代表。史记和汉书的许多篇章,是汉代史传文学的代表。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 一座丰碑,它既是一部博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史传文学作品,它的“本纪”“世 家”“列传”语言生动,情节曲折,人物各具性格,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奠基之作,给后人以 无穷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东汉班固的汉书, 在思想上、艺术上虽比不上史记,但材料翔实,记事详细,不少传记也写得十分成功, 在史传文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汉赋是汉代的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它经历了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个

16、发展阶 段。骚体赋比较短小,主要采用楚辞的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主要是哀叹自己的不幸或借 别人的不幸来发泄自己的哀痛。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吊屈原赋借 凭吊屈原,抒写自己遭谗被逐的愤懑心情和有志不能施展的不平。鵩鸟赋则是借鵩鸟的 不吉祥,写自己被贬长沙后的痛苦。枚乘的七发是向散体大赋发展的一篇赋作,它假托 楚太子纵欲而获病,赋中“说其事以启发太子”,说明要治病必须消灭不健康的生活,要消 灭不健康的生活又得从消灭不健康的思想入手,发人深省。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主要流行散体大赋。文笔铺排夸张,辞采华丽,以歌功颂德为 主。代表作当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此二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代上层

17、统治 者荒淫骄奢的腐化生活,客观上起到了暴露现实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对统治者进行讽谏。 西汉后期的辞赋家著名的有扬雄,他极力模仿司马相如,作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 赋等。东汉早期的辞赋家是班固,代表作是两都赋。中后期的张衡模拟司马相如和班 固,作二京赋,在艺术风格上,更加瑰丽典雅。东汉中叶之后,汉帝国已由盛转衰,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赋作家开始 创作借物咏怀、抒忧写愤的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以退隐归田,寄情山水,潜心图书 翰墨,抒写胸中的郁愤。此赋一扫汉散体大赋铺采摛文、歌功颂德的恶习,是大赋向抒情小 赋转变的标志。东汉末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也是一篇有名的抒情小赋,是愤世嫉俗之作。汉

18、代的诗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上。“乐府”原是西汉王朝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机构所收集和配 乐演唱的歌辞,称作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汉代的乐府诗,既有贵族、文人的创作,也包括 相当一部分民歌。据记载,仅西汉“乐府”收集的民歌,就有138 首,但由于种种原因,散 佚颇多。流传至今的汉乐府民歌,包括东汉作品在内只有 40 多首,大都收在宋人郭茂倩所 编乐府诗集(为宋以前乐府诗的总集)中。这些民歌,是汉乐府思想、艺术成就的主要代 表。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汉代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他 们对现实的不满、对封建政治和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幸福的憧憬、

19、理想的追求,具有广 阔的社会内容,值得重视。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较多,诗中人物往往形象鲜明,富于个性;其表现形式,西汉多 杂言,而东汉则基本为五言;此外,章句的自由随意,描写的灵活自如,语言的纯朴自然而 带有感情,也都是汉乐府的显著特点。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作者大多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内容多是写相思离别、 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等,并或多或少地对当时的现实表示不满。古诗十九首有很高的艺 术成就,刘勰说它是五言诗的冠冕,钟嵘称它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 乎一字千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诗歌已经由四言和骚

20、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指从东汉建安时代到隋朝统一中国之前这一历时约 400 年时期。这是 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动荡、不安的一个时期。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到西晋实现了 短暂的统一,但安定的时间不过二三十年。接着就进入了连年混战和南北对峙阶段。长江以 南,有东晋和宋、齐、梁、陈;长江以北,先有五胡十六国,后有北魏及北魏分裂之后形成 的东魏、西魏,而后又被北齐、北周所替代。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分裂时间最长、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整个魏晋南北朝,除了东 晋和北魏存在的时间超过 100 年外,其余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 最长的宋立国约

21、60 年,最短的齐才20 多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生活中存在士族门阀制度。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 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经过汉末大乱,这些豪门大族成为具有很强独立性的社会力量, 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政治局面。社会思想方面,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强烈冲击,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 流行。人们审视思考许多新的问题,对哲学思想、逻辑推辨、社会伦理、人与自然等问题, 提出许多新的主张见解。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道家、法家的主张得到相 当的认可,佛教空前繁荣。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 代。文学方面,出现了“文学自觉时代”

22、。其一,文学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 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宋书臧焘传论说:“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 章句,人重异术。”概括了建安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影响,文人的兴趣由经学转向文学的情 形。曹丕还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所说的“文章”, 不仅指政治、伦理方面的论著,还包括抒情的诗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文学与儒家列为“三 不朽”之一的“立言”相提并论。实际上,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成为社会上层一种必备 的素养。其二,文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出现了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 嵘的诗品,萧绎的金缕子立言等文学

23、理论著作,人们开始对文学的体裁、种类、 特征,文学的创作思维、方法、技巧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与此同时,接连不断地出现的 作家群体,也使创作走向更加自觉繁荣的新时期。其三,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的现象。如建安时代的“三曹”、“建安七子”。他们行 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面赋诗。之后又有正始时代的“竹林七贤”,西晋时的“二 十四友”,宋的“竟陵八友”。他们的文学思想相近,创作风格相似,都有助于文学创作与理 论的发展。同时,文学远离了教化的功能,文人潜心于文学美的创造,开拓了新的艺术个性。 如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萧纲的宫体诗,沈约、周颙依“四声八病说”建立的 “永明体”,都开辟了

24、新的诗歌领域。魏晋时期还兴起了“玄学”。玄学是围绕老庄学说、结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门学说, 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其主要内涵是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以及各种事物名 理的辨析,也常常关涉社会政治与伦理方面的问题。它始盛于曹魏末年,在两晋时成为最为 风行的学说。玄学中固然有一些空洞的命题,但从根本上说,它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 的思辨热情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此外,从玄学论辩中发展起来的机智的语言,也促进了文 学的发展。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相对自由及多样化,尤其是对于个体价值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指广义上的)的发展。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 建筑等,

25、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民歌和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南北朝民歌主要是由南方的乐 府机构收集保存下来的,现存500 多首。由于南北分裂,民俗迥异,两地民歌的艺术风格也 有根本差别。北方民歌大多朴直刚劲,南方民歌则婉曲华丽。但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继承了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爱憎情感。民歌一般 都具有生动活泼、浅显流畅的特色,也受到文人的喜爱,对文人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齐 梁时代的诗人,反对诗歌语言过分追求书面化的典雅,主张雅俗结合,要求口吻调和,具有 音乐感,这和民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南朝民歌色彩富丽,以反映男女之情为主要内容,直 接影

26、响了宫体诗的产生。在诗体方面,南北朝民歌开创了五、七言绝句体,经过文人创作加 以提高,后来成为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初具规模。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小说分成“志怪”和“志人”两类。 志怪小说专记神异鬼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它的流行与当时道教、 佛教以及其他神鬼迷信的流行有直接关系。但其中记载了不少优美的民间传说,作者有时也 会有意无意地脱离宣扬神道的初衷,写出富有艺术趣味的作品。在志怪小说中,很多地方反 映了当时人们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志人小说,现存较完整的著作只有宋代刘义庆编撰的 世说新语,内容专门记叙汉末以来上层文士的言行,尤详于东晋。它的每一篇都很短小,

27、却能写照传神,刻画出各种人物的精神面貌。其语言以简洁隽永见长。对于了解魏晋时代士 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后代的小说、戏曲也产 生了很大影响。总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 的时代。尽管这个时代的文学也有很多缺陷,许多新的东西还没有发展成熟,但是,它为后 代的文学确立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开辟了多种新的道路,提供了多样的发展可能性。没有这 么一个基础,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进一步繁荣是不可想象的。四、唐五代文学概述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文明最先进的一个王朝。唐朝实行相 对宽松的统治政策,重农重商,

28、大力发展经济,国力空前强盛。加之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 文化的交流、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等多种因素,造就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诗歌、散文、 传奇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是诗的王国,唐诗是中国诗的王冠,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 的黄金时代。古体、近体争奇斗艳,各种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初、盛、中、晚各期皆名家辈 出。全唐诗收录了 2300 多位作家的近五万首诗,真可谓“洋洋大观”,足见唐代诗歌的 空前繁荣。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诗歌”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是唐诗的发展与过渡时期。初唐诗坛上出现了一 批锐意革新的诗人,他们就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29、、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 这些诗人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的颓风,使诗歌的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他们 在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面的大胆探索,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一时期,唐诗的 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刘希夷、张若虚等人的诗篇中。张若虚的春 江花月夜描绘了春夜月光下美丽的景色,并融合着对宇宙、对美好人生的热情讴歌。全诗 构思精妙,辞采清丽,堪称千古绝唱。“盛唐诗歌”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到唐代宗大历元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 派各领风骚: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或隐逸生活为其特 色;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则唱出报国安

30、边、奋发进取的时代强音。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画理、禅法入诗,善于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结合,意境幽美,具有 一种韵外之致。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力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他的诗作意境清幽淡远,多自 然超妙之趣,创造了山水浑融完整的风格。边塞诗人群体以描写边塞征戍战争、边塞风土人 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为主要题材,诗风悲壮,气势雄浑,尤擅七言。高适的燕歌行 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都是唐代边塞诗的名篇。接着,李白与 杜甫先后崛起于诗坛,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 象的典型代表,诗人以其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 风的主

31、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彰显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李白以其卓然不 群的人格,浪漫不羁的情怀,豪放飘逸的诗风,天才横溢的篇章筑就了屈原之后又一座浪漫 主义丰碑,无愧“诗仙”之称。李白的抒情名篇,如将进酒行路难,无不显示了诗人 独特的情感色调和艺术个性。杜甫的诗歌把整个动荡浩大的时代与个人的遭际合而为一,集 中、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歌 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无愧“诗圣”之誉。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是一位集大成 和承前启后的诗人。他的诗歌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中唐诗歌”从代宗大历初年到文宗太和末年。这一时期安史之乱使唐朝社

32、会生产力遭 到极大的破坏,诗歌呈现不同的风貌,现实主义成为诗歌的主潮。唐宪宗元和年间,以白居 易、元稹为首,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创 作纲领,以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主题鲜明,题材集中,有鲜明 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努力以平易浅近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韵来 增强诗歌的可读性。白居易的卖炭翁、杜陵叟等篇章,千百年来传诵不绝。另外,白 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也堪称古代叙事诗的杰作。与元白诗派共同开拓了 中唐这块奇特的艺术园林的是韩孟诗派,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韩孟诗派崇尚 奇崛险怪,“以丑为美”,“以

33、文为诗”,在唐诗中别开生面。这一时期,各具艺术个性的著名 诗人还有一批:刘禹锡的诗豪健雄奇,柳宗元的诗孤峭峻洁,李贺的诗诡异瑰丽。“晚唐诗歌”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王朝灭亡。唐诗走向没落,诗的气魄、格局也随之衰 减萎缩,大多染上了浓厚的衰亡感伤色彩。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最擅长七 绝,从数量和质量看,堪称晚唐第一高手。七绝内容多伤春伤别和咏史怀古,艺术表现上清 丽流美,意蕴悠扬,颇有神韵。李商隐各种诗体皆有佳作,但成就最高的是七律,以表现爱 情相思题材见长。他的无题诗,工于比兴,用典甚多,诗旨深曲,意蕴深永,给人一种 朦胧迷离的美感,耐人寻味。唐代散文,既革除了六朝旧习,又开辟了宋、元

34、以后散文的发展道路,在中国文学史上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六朝时期骈文的畸形繁荣,成为散文发展的严重障 碍。批判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文风,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秀传统,是时代和文学本身发 展向作家提出的要求。初唐文章开始出现由骈入散的倾向,盛唐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 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继起,他们崇儒复古、谋求革新,预示着古文运动高潮即将到来。 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使古文达到全盛阶段。在“文 以明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文章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努力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达到了更成熟、更完美的境地。韩愈、柳宗元不仅是唐代

35、古文运动的 领袖,而且不愧为继司马迁之后两位最优秀的散文家。韩愈十分重视散文创作的艺术独创性, 他的说理散文如原毁师说进学解等行文流畅,说理透彻,逻辑严密;他的杂文如杂说四世有伯乐寓意深刻,构思精巧;他的记叙散文如张中丞传后叙,刻画人物 仿效司马迁史记笔法,将饱满的爱憎感情倾注笔端,在取材和细节描写方面,显示出精 湛的艺术造诣;他的抒情散文则感情真挚、委婉曲折,如祭十二郎文抒发他对亡侄的悼 念,字里行间饱含着恳挚的骨肉之情,催人泪下。柳宗元的散文也有独特的风貌。他的传记 文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以进步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同情心,反映和歌颂了这些人 物。柳宗元的重要贡献是使山水游记和寓言这两个散文

36、品种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他的永州 八记等山水游记,在表现山水之美中渗透了作者的人格之美,成为后世游记文学的典范之 作。他的三戒等寓言,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造 意独特,推陈出新。韩、柳之后直至晚唐,是古文运动的余波。晚唐散文以罗隐、皮日休、 陆龟蒙等所写的批判现实的小品文为代表。晚唐还产生了散文化的赋,杜牧的阿房宫赋 首开文赋风气。此外,魏征、王勃、刘知几、李峤、刘禹锡、白居易等,也都有散文名篇传 世。诗歌散文之外,唐人传奇的成就也引人注目。唐传奇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小说结构,情节 更为复杂,内容更偏重于反映人情世态,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画,也有了显著 的提

37、高。唐传奇宣告中国古典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并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经验。词是始于盛唐、成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 现的曲子词,这些民间词反映的社会场景广阔,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素清新,为文人词的 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唐时期,很多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填过词。 晚唐时期,文人写词者渐多,影响最大的是温庭筠,他的词可以说是文人词成熟的一个标志。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五代词人中 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早期作品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国破被俘以后填的词抒写家国身 世之恨,极为沉痛。李煜的词,自然率

38、直,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语言单纯明净、新颖别致, 意境凄婉动人。李煜的词扩大了词的境界,特别是在抒情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五、两宋文学概述公元 960 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宋结 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 历史教训,宋王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 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开 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公元 1127 年,宋、金民族矛盾激化,金兵灭辽后,

39、挥戈南下,汴京失守,徽、钦二帝 被俘,北宋覆亡。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南渡,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王朝。自此宋、 金对峙百余年,南方出现了小康局面。直至元人灭金后,兴师南下,直取临安。公元 1279 年,南宋覆亡。宋代文学继承了唐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在古文、诗、词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 家,并在创作上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面貌。特别是词的发展,形成了宋代文学的主要标志。另 外,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宋代也有突出的成就。宋代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又一新局面。在宋代 300 多年间,诗人灿若群星,名家 辈出。据不完全统计,诗人多达 3800 多家,诗篇数量远远超过全唐诗的篇目。宋诗在 继承唐诗传统

40、的基础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由于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特点和南宋深重的民族危机,宋诗缺乏唐诗恢宏开阔的气象, 多采用写实手法,痛陈国事,沉郁悲愤。因此,宋诗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诗人 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的诗作在宋代形成空前的高潮。宋诗和唐诗在创作风格上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唐诗善于言情,以抒情志怀取胜,宋 诗则长于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感受现实生活,宋诗多以冷静 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喜欢用典,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唐诗语言流丽,宋诗则往 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歌,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根据宋诗的

41、形成、发展和流变,大致可分为北宋前期、北宋后期、南宋前期和南宋后期四个时期。北宋前期,即从北宋开国到英宗末(9601067)。北宋初年,王禹偁效法白居易,创作 了不少关怀民生的政治诗,其诗言之有物,质直感人,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简淡清新。继王 禹偁后,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多写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活,诗境狭窄,此派以林逋最 有名。稍后出现以杨亿、钱惟演等为代表的西昆派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流派。以苏舜钦、梅尧 臣、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针对西昆体的流弊,致力于改变当时诗风。他们或抒发政治感慨, 或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并初步显示出宋诗自身的特点。北宋后期指神宗初到北宋末(1

42、0681126)。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的诗人,创作了一批 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气象一新、境界独辟的诗篇,使宋诗发展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时期。此 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务求争新出奇,崇尚瘦硬风格。该派的其他重要成员还有陈 师道、陈与义等。南宋前期指高宗初到宁宗开禧末(11271207)。这时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相继崛起, 他们突破江西派“资书为诗”的樊篱,用诗歌来抒写家国之痛,使诗坛再次呈现繁荣的局面。 杨万里的景物诗、范成大的田园诗都有相当的成就。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存诗 9300 余首,其中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爱国主题。陆游诗歌以其思想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

43、的影响。南宋后期指从宋宁宗嘉定初到南宋末(12081279)。这时期诗坛上爱国主义的慷慨高歌 渐渐衰退,代之而起的是永嘉四灵和江湖派诗人。永嘉四灵以晚唐诗体相标榜,注重字句, 多写小景,格局小,立意浅。江湖派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所刻印的江湖小集而得名, 戴复古、刘克庄是其中成就较高的诗人。宋元交替之际,社会剧烈变动,诗坛又涌起爱国主义文学思潮,出现了一批爱国的遗民 诗人,文天祥、谢翱、汪元量、谢枋得、郑思肖等都是杰出代表。这些诗歌以诗人参加和领 导抗元斗争的艰难历程为主要线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南宋覆亡时期的一部“诗 史”。宋末其他遗民诗人,也各以泣血饮恨的诗篇,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44、,表现了坚贞 不屈的民族气节。词兴起于唐,发展于五代,到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据全宋词所载,作品近两万首, 词人 1400 余位。唐诗、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北宋初年的词,多受五代的影响。著名的作家如晏殊、晏几道父子,或富贵秾丽,或婉 转秀丽,都承袭了花间派的流风。自柳永开始,词风才有了大的改变。柳永词长于铺叙,多 用俗语,内容反映都市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词到苏轼,风气又一 变。苏轼一反柳永旖旎之情,代之以清旷豪放之风,常以诗赋、经典入词,并用散文句法作 词。他拓展了词的题材、范围和意境,举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 农村风光,以至阐说哲理等题材,皆

45、可入词。自苏词出而宋词与五代词始有截然之别,并由 此而形成了豪放派词。苏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苏轼之后,北宋主要词人是周邦彦、秦观、贺铸,他们的词作又回到了所谓“婉约”的 正宗。北宋末年,出现了我国文坛上第一流的女词人李清照。她流传至今的词虽然不多,但意 境深切,造语清新,显示了不凡的才华。特别因晚年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她将漂泊的身世 和悲凉的心情融入词中,真切感人。醉花阴声声慢永遇乐等是其名篇。1126 年靖康之变,划分了南、北宋两个时代。靖康巨变,唤起了南渡词人的普遍觉醒, 反映民族矛盾和由此引起的和战之争,成为词创作的重要主题。当时的词人除李清照外,张 元干和张孝祥的词都以感时伤乱

46、、抒发爱国情怀为主调,具有义愤填膺、慷慨悲凉的鲜明特 点。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当推辛弃疾。他的词抚时感事,气魄雄伟。在风格上继承了 苏轼词豪放的特色,并加以变化,大大发展了散文化的句法。辛词中还有部分作品是描写农 村景物和田园风光的小词,活泼清新,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擅长农村题材词的大家,可与 范成大的田园诗媲美。在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派词人有陆游、 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南宋后期,南北对峙的局面较为稳定,词坛上出现求典雅、尚音律的词风,代表人物是 姜夔、史达祖和吴文英。姜夔的词以纪游、咏物、怀人为主要内容,也有部分词作抒发身世 飘零之感和故国沦丧之悲;史

47、达祖以咏物词见长;吴文英词多为恋情相思、感旧怀人和登临 酬唱之作。随着南宋的覆灭,词坛上活跃着一批眷念故国、不仕元朝的遗民词人。按创作倾向分, 他们中有以周密、张炎和王沂孙为代表的格律派词家,以低回掩抑的词笔,诉说身世之悲、 家国之恨,风格典雅,着意悠远,情绪感伤;在这之外,还有以汪元量、刘辰翁为代表的后 期辛派词人,以健倔悲郁的笔力,抒写国破家亡的苍凉情怀,风格遒劲悲壮。散文到晚唐中衰。宋初杨亿、刘筠等承五代之风,文趋骈俪,一时文士,靡然相从。北 宋最早提出恢复韩柳散文传统的是柳开、石介、尹洙、穆修等人,但成绩不显著。王禹偁的 待漏院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这时期文质兼美的佳作。到庆历以后,

48、经欧、苏 诸家的努力,宋代散文的发展达到了高潮。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仁宗时,欧阳修主持文坛,发起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 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他的文宗韩愈,但独富韵味,委婉畅达。他的散文内容丰富,体裁不拘 一格。政论文大多立足现实,立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致用性。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等作品,与现实政治的联系十分密切,艺术上说理透辟,笔带激情,气势充沛。他的记人、 叙事、写景以及其他题材的散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笔墨流畅自然,抒情委婉 舒缓,音调和美,唱叹有致,既富于情韵,又每含理趣。王安石的散文,多属政论。其文雄辩简洁,言之有物,一扫文人浮泛之习。他的读孟 尝君传,寥寥 90 字,就有力地驳

49、倒了世俗的看法。其他如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 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三苏”的散文,以苏轼成就最高。他才气横溢,所写散文自由驰骋,纵横多变。各体 散文都有很高造诣。他的议论文主要包括政论和史论两种。苏轼的记叙文最能体现其挥洒自 如、变化莫测、姿态横生的特点。苏轼的书序、书简、题跋、杂记等随笔小品,信手拈来, 随意而写,皆成妙文。佳作极多,以赤壁赋石钟山记等最为人们传诵。此外,苏洵长于论辩,文笔雄健;苏辙善写游记,笔致洒脱;曾巩长于杂记,章法细密。南宋散文总的成就不及北宋,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南宋的优秀散文大都植根于苦难而 动荡的时代土壤,成为反映国土沦丧、呼吁抗金救亡、揭露投降行径的重要工具。这

50、批作家 前有胡铨、陆游、辛弃疾、陈亮、叶适,后有文天祥、谢翱、谢枋得等人,他们的散文代表 了南宋散文的轨迹和成就。宋代通俗文学也得到了发展。“说话”成为一门专门职业。说话人所用底本,即是“话 本”。宋代话本可分三类:一是讲史,如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二是说经, 如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是小说,如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宋代话本 中人物和故事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愿望。在形式上,话本运用了 鲜明、生动的口语,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更值得重视的是话本在文学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 它从唐代“讲唱文学”演变而来,孕育了元明清白话小说的产生。戏曲在宋代也有很大发展。当时的戏曲

51、大概有滑稽戏、歌舞戏、傀儡戏、影戏、讲唱戏 等。除滑稽戏、歌舞戏外,其他主要在民间流传。讲唱戏分鼓子词和诸宫调,以诸宫调对后 世影响最大。在宋代,与宋王朝先后对峙的有辽、金等政权。辽是我国东北契丹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 政权,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封建政权。辽、金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成就。特别是金, 在文学上远胜于辽。金文学的突出成就一是出现了杰出诗人元好问,二是出现了董解元的西 厢记诸宫调。元好问是金代最负盛名的大诗人。西厢记诸宫调对元、明戏曲产生过很大 的影响,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即是在它的基础上写成的。综上所述,宋代文学在词、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方面都有发展和创造,在我国文 学史上起

52、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六、元明清文学概述蒙古贵族在 1271 年建立了元朝,到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 止。元朝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是以元曲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却有所成就,成为元代文学的 主流。从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三段。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 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元代文学的代表是元曲。元曲汲取了唐、宋以来的“说话”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新的文学样式。它是元代文学的灵魂,是“一代之佳作”。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 剧是戏剧,而散曲则是诗歌的一体。元代的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宫调等文学特点的新型文艺。元剧以折为 单

53、位,每本戏一般有四折,一折大约相当于现代戏曲的一场或一幕。有时还可加一场序幕, 置于戏的开头或折与折之间,故称为“楔子”。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高文秀、季君祥等。其 中,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杂剧的代表作有被称为“爱 情四大剧”的倩女幽魂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元代末期出现了南戏,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 亭记杀狗记和琵琶记。散曲的兴起比杂剧来得早,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作者有达官显贵,但更多的是落魄 文人以至倡优妓妾。因此,散曲是与下层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反映人民疾苦的艺术形式。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又叫作“叶儿”,一般用单支曲子写成。它是按

54、照不同的曲 调创作的,每一个曲调都有个名称,如山坡羊水仙子落梅风拨不断沉醉东风 等。每调又各有不同的乐句,因此配合这些曲调写出来的小令,其字数和句式也就各不相同。套数又叫作“散套”或“套曲”,它是由两支以上的宫调相同的只曲连缀而成的组曲。 套数的渊源,从它的“远祖”来看,它融合并发展了唐宋以来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诸宫 调和赚词的连缀方式;从“近祖”来看,它是由宋、金时期的诸宫调演变而来的。诸宫调也 是曲的一种,一个宫调用一个韵,换一个宫调也就随之换韵,联合各个宫调就构成一个长篇。 这和元曲(剧曲)由几个套数构成一折,由若干折组成一出杂剧的情况相近似,不过杂剧加进 了科白罢了。元人杂剧中的唱词

55、,多半是用一套散曲构成的。但是散曲中的套数却仍然是一篇独立的 “诗”,性质上与杂剧中的唱词有所不同。因为套数有长短伸缩的自由,所以比小令更便于 表现纷繁复杂的内容。如前所述,套数是若干个同一宫调的曲子的缀合。因此,同套的套曲原则上必须用同一 个宫调的曲牌,而且必须一韵到底。元代散曲的发展大致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金末到元成宗大德年间(约 1234 1307)。这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是那些同民间艺人结合的“书会才人”,像关汉卿、白朴、 马致远、王和卿等。他们挥洒自如地运用散曲的武器,或质朴,或清丽,或豪放,或俳谐, 随物赋形,曲折尽意地“抒其拂郁感慨之怀”,写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后期从武宗

56、至元末(约 13081368)。这时期散曲创作总的趋势是走向典雅工丽,讲究格 律辞藻。张可久、乔吉是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张可久一生致力于散曲的创作,留下作 品 800 多首,乔吉也有 200 多首,他们创作的数量在元曲家中是最多的。但是他们纵情诗酒, 放浪山水,对现实表现出淡漠的态度,只是在艺术上刻意求工,以诗词的细腻来匡补散曲的 粗犷,用词典雅,衬字很少甚至不用,格调婉约,和词没有多大区别。明代是从 1368 年朱元璋灭元至 1644 年,其间历经 276 年。明代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 国家,封建统治者加强了对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控制,因此,明代初期的文学家经历了元 代的封建思想松动的阶段

57、,又回到了政治高压状态。他们不得不在朱元璋的文字狱的阴影下 沉寂下去。到了中期,统治者放松了警觉,社会进步的思想有所抬头,理学思想的“文道合 一”的观点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因而代表个人思想的公安派得以问世。从明代开始,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获得了无限生机,而传统的文学形式却相形见绌。明代出现了长篇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开山之作是三 国志通俗演义。全书分为若干卷,卷中又分若干节,有目录,已经具备了章回小说的基本 特征。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之间尖锐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外交斗争,历经近百年, 它以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法、从全知全能到限知限能的叙事方式以及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