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万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45万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45万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45万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45万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xxxx 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45万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学生姓名 学 号 xxxx 所属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xxxx 指导教师 xxxx xxxx xxxx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4308322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书 PAGEREF _Toc343083225 h 2 HYPERLINK l _Toc343083227 摘要 PAGEREF _Toc343083227 h 4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0 第一局部 前言 PAGEREF _Toc343083230 h 5

2、HYPERLINK l _Toc343083231 第二局部 换热器设计简介 PAGEREF _Toc343083231 h 6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2 换热器的类型 PAGEREF _Toc343083232 h 6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3 设计方案简介 PAGEREF _Toc343083233 h 7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4 第三局部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PAGEREF _Toc343083234 h 9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5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PAGEREF _To

3、c343083235 h 9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6 第四局部 换热器设计 PAGEREF _Toc343083236 h 11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7 初步选择换热器规格 PAGEREF _Toc343083237 h 11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8 核算总传热系数K0 PAGEREF _Toc343083238 h 11 HYPERLINK l _Toc343083239 计算压强降 PAGEREF _Toc343083239 h 13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0 第五局部 零件计算

4、PAGEREF _Toc343083240 h 15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1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PAGEREF _Toc343083241 h 15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2 管程和壳程数确实定 PAGEREF _Toc343083242 h 15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3 外壳直径确实定 PAGEREF _Toc343083243 h 15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4 折流板形式确实定 PAGEREF _Toc343083244 h 16 HYPERLINK l _Toc3430832

5、45 主要附件的尺寸设计 PAGEREF _Toc343083245 h 16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6 第六局部 设计结果汇总表 PAGEREF _Toc343083246 h 18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7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43083247 h 19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8 小结 PAGEREF _Toc343083248 h 20 HYPERLINK l _Toc343083249 附 录 PAGEREF _Toc343083249 h 21 HYPERLINK l _Toc3430832

6、5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师评分表 PAGEREF _Toc343083250 h 2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书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xxxx 学生姓名 燕学文 发题时间: 2021 年 12 月 8 日一、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处理能力:年处理煤油45万吨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参数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10-4Pa.s,比热容2.22kJ/(kg.),导热系数0.14W/(m.)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6 建厂地区:大气压为760mmHg、自来水年平均温度为20的库车县。三、设计要求和

7、工作量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四、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参考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摘 要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换热器设计简介 HYPERLINK l _Toc232825677 换热器概述 HYPERLINK l _Toc232825678 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选型及其依据 HYPERLINK l _Toc232825682 管程和壳程数确实定 HYPERLINK l _Toc232825683 流动空间的选择流体流速的选择 HYPERLINK l _Toc232825685 流动方式的选择 HYPERLINK l _Toc232825689 第三章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HYPERLINK l _Toc

8、232825691 传热系数K HYPERLINK l _Toc232825692 平均温度差 HYPERLINK l _Toc232825693 对流传热系数 HYPERLINK l _Toc232825694 污垢热阻 HYPERLINK l _Toc232825695 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 HYPERLINK l _Toc232825697 第四章 换热器设计 HYPERLINK l _Toc232825699 确定物性数据 HYPERLINK l _Toc232825700 传热面积初值计算 HYPERLINK l _Toc232825701 管侧传热系数 HYPERLINK

9、l _Toc232825702 管内给热系数 HYPERLINK l _Toc232825703 传热核算 HYPERLINK l _Toc232825704 壳侧压力降 HYPERLINK l _Toc232825705 管侧压降计算 HYPERLINK l _Toc232825706 裕度计算 HYPERLINK l _Toc232825710 第五章 零件计算封头缓冲挡板放气孔、排液孔接管 假管 拉杆和定距管 膨胀节 第六章 设计结果汇总主要结构参数表第七章 设计小结参考文献附 录五、主要参考文献1谭天恩,等.化工原理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2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10、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3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4 时钧主编.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参考文献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六、设计进度安排 确定工艺条件和设计方案 完成设计计算 3天 完成附属设备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总结七、仪器设备xxxx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查资料和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导教师签名: 2021 年 月 日 摘要 首先,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换热介质物性标准确定换热器类型。其次,根据流体流动及传热等章节中关于流动阻力、传热面积的计算,初步确定到达设计要求所要的传热面积,确定传热器大致尺寸,然后根据压

11、降校核、传热校核确定传热尺寸,最后,通过化工机械确定换热器各附件尺寸。经过上述步骤选定固定板式换热器,本换热器的处理能力是45万吨,采用单壳程、4管程,共用710根换热管,管程压降Pa,壳程压降Pa,裕度29.3%,此换热器符合生产要求。关键词:固定板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第一局部 前言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局部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设备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既可以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局部,如列管式热交换器。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

12、业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低温流体加热或者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这些过程均和热量传递有密切联系,因而均可通过换热器来完成。 第二局部 换热器设计简介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间壁式换热器又称外表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器适用

13、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从热流体处接受热量,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从而到达换热的目的。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

14、其缺点是设备的体积庞大,且不能完全防止两种流体的混合。工业上最常见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间壁式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和紧凑式换热器。紧凑式换热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了广泛使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以及夹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类型的换热器。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许多工业部门被大量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牢固,能承受高温高压,换热外表清洗方便,制造工艺成熟,选材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及处理能力大等。这使得它在各种换热设备的竞相开展中得以继续存在下来。使用最为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那么安装在壳

15、体内。因此,这种换热器也称为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列管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形管式等几种类型。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以下根据本次的设计要求,介绍几种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如图1-1所示。固定管办事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那么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余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拟紧凑;由于这种结构式壳测清洗困难,所以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当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介质的泄漏。(2). U型管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只有

16、一块管板,换热管为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其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环热管由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U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块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其缺点是管内清洗困难;哟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程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程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此外,其造价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3).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如下列图1-3所示。其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科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党环热管与壳体间有温差存在,

17、壳体或环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搐,便与管内管间的清洗。其缺点是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间假设密封不严,易发生泄漏,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3). 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其特点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因壳壁与管壁温差而引起的温差应力。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制造方便,耗材少,造价也比浮头式的低;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均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其缺点是填料函乃严不高,壳程介质可能通过填料函外楼,对于易燃、易爆、有度和贵重的介质不适用。

18、(5).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我们设计的是煤油冷却器,冷却器是许多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简单、牢固,操作弹性大,应用材料广。列管式换热器有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等类型。列管式换热器的形式主要依据换热器管程与壳程流体的温度差来确定。由于两流体的温差大于50 ,应选用带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管外清洗困难,宜处理壳方流体较清洁及不易结垢的物料。因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并易结垢,应选择冷却水走换热器的管程,煤油走壳程。第三局部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 定流体通入空间 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因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并

19、易结垢,应选择水走换热器的管程,煤油走壳程。2、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并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形式: 被冷却物质为煤油,入口温度为140,出口温度为冷却介质为自来水,入口温度为,出口温度为 煤油的定性温度: 水的定性温度:两流体的温差:由于两流体温差大于50,应选用带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表3-1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物性流体煤油90825水35994(3)、计算热负荷Q 按管内煤油计算,即假设忽略换热器的热损失,水的流量可由热量衡算求得,即4、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并确定壳程数 逆流温差 表3-2校正系数 由R和P查图得温度校正系数为,所以校正后的温度为又因,故可选用单

20、壳程的列管式换热器。第四局部 换热器设计初步选择换热器规格 根据管内为水,管外为有机液体,K值范围为左右 350,假设K=430故由于,因此需要考虑热补偿。 煤油温度高,走壳程可增加其散热,且煤油粘度较大,装有折流挡板时,走壳程可在较低的Re下即能到达湍流,有利于提高壳程一侧给热系数。初选固定板式换热器规格尺寸如下:外壳直径D1000mm 管排方式正三角形排列2 公称压力P 4kpa管数n 710 管程数4 管长L 4.5m 管尺寸 252.5mm不锈钢管中心距 32mm 公称面积S 245.2 m2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采用此换热面积的换热器,那么要求换热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0 1、计算管

21、程对流传热系数,因为 管中水的质量流量为,那么 水的体积流量为 0所以: (2)、计算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换热器中心附近管排中流体流通截面积为 式中 h折流挡板间距,取 t管中心距,对于的管中心距为。 煤油的质量流量为,那么 煤油的体积流量为 由于换热器为单壳程,所以煤油的流速为: 由于管为三角形排列,那么有煤油在壳程中流动的雷诺数为因为在范围内,故可采用凯恩(Kern)法求算,即由于液体被冷却 取0.95,所以 3、确定污垢热阻 4、计算总传热系数管壁热阻可忽略时,总传热系数为: 选用该换热器时,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430,在传热任务所规定的流动条件下,计算出的=550 ,所选择的换热器的平

22、安系数为: 那么该换热器传热面积的裕度符合要求。 1、计算管程压强降 前已算出: 取不锈钢管壁的粗糙度,那么由摩擦系数图查得所以对于的管子,有(2)、计算壳程压强降由于所以折流挡板间距折流板数 所以 从上面计算可知,、105,该换热器管程与壳程的压强降均满足题设要求,故所选换热器适宜。第五局部 零件计算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考虑到流体的流速,选用规格的管子。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它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时机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壳程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所以选择正三角形排列。管程和壳程数确实定 管程数m可按下式计算,即 式中 管

23、程内流体的适宜速度,m/s; 单管程时管内流体的实际速度,m/s。 取 参考?化工原理?上册 水的流量为 =,对于252.5mm的管子, 求得所以选用4管程。在单壳程中,由R和P查得温度校正系数为大于0.8,所以采用单壳程。外壳直径确实定 初步设计中可用下式计算壳体的内径,即 式中 其中, 那么 按照此方法计算得到的壳内径应圆整,标准尺寸如下表: 壳体外径/mm325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最小壁厚/mm8101214 所以取=1000mm, d=12mm折流挡板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壳程流体反复的改变方向做错流流动,以加大壳程流体流速和湍动速度,致使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提高。选择水平圆缺形折流板,切去的弓形高度为外壳内径的25.0%圆缺率的范围一般为15%45%,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