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提升练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提升练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提升练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提升练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精读培优提升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韩愈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

2、”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

3、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有删改)注戾契:不循正常管道。阿衡、太师:皆为古时官名。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第1、2段(1)“好读书,怀奇负气”中的“好”,根据上下文推断,应译为喜欢,喜爱。(2)“一见,辄戒门以绝”中的“一见”是倒装句式,正常句序为“见一”,可译为见过一回,见过一次。(3)“上初即位”中的“上”意为皇上,“即位”意为“登上帝位”。(4)“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

4、喜事”中的“久之”是表时间的词语,可译为“过了很久”。(5)“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中的“白事”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白”可译为“陈述”,“事”应译为“事情”。(6)“一见语合意”中的“一见”在此处应译为“一见面”。第3、4段(7)“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中的“岁余”根据上下文推断,可译为“一年多”。(8)“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的“顾”可译为“顾惜”,顾念。(9)“明年九月,疾病”中的“明年”根据语意可译为第二年。(10)“再试吏,再怒去”中的两个“再”意思相同,可译为两次。(11)“即谩谓媒妪”中的“谩”在此处可译为“欺骗”。(二)高考题型专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5、项是()A摄监察御史摄:代理B再怒去,发狂投江水 再:再一次C唯此翁可人意 可:适合D处士将嫁其女,惩曰 惩:告诫解析:选B再:两次。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适参加招募士人的考试,在考试的时候出语惊人,最终却没有考上,此后更加困窘。B昭义军节度卢从史听说了王适的经历,立即派人设法招致他,遭到王适的断然拒绝。C王适为人狂傲,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D侯高只肯把女儿嫁给有官职的人,王适在媒妪帮助下,骗过侯高,娶到了他的女儿。解析:选C“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的不是王适而是侯高,“做官”也不准确

6、,应是“为吏”。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译文: (2)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译文: 参考答案:(1)(王适)被没有资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这才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2)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轻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答: 参考答案:他喜欢读书,但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边走边歌咏去考试,对语惊人,却不被录取;逃官;骗婚。参考译文:君名适,姓王。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

7、,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见到功业可以指而取之,名节也可以通过曲折的努力建立,但被没有资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这才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各位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生硬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皇上刚登帝位,便用四种科目的考试办法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于是就提着他所写的书,沿路边走边歌咏,去参加由皇帝特诏举行的四科考试。考试时,他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从此更加困窘。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轻,为人热情,可以打动他,就登门报告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

8、见到将军陈述事情。”一见面,两人谈得合意,从此王君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把王君的生平告诉他, 他立即派人想法招致王君,王君说:“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客人。李将军从此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全部采纳他的意见。将军升迁为凤翔节度使后,王君也随他到了凤翔,改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他在任上为老百姓做好事),如同用梳子梳去污垢、搔摩痒处一样,使大家从重病中苏醒过来。他任职一年多,好像有些不快活,有一天便毫不顾惜地用车载着妻子儿女到阌乡县南山去了。中书舍

9、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经常写信询问他的情况,考虑不能强行任用,就没有立即推荐他。第二年九月,他得了重病,把他抬到京城就医,同月某日去世,时年四十四岁。妻子是上谷氏处士侯高的女儿。侯高本也是个奇特的人,自比为阿衡、太师,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为吏,两次发怒离去,以至发狂跳入江中淹死了。起初,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自己说:“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不得志,一个女儿,应怜爱她,一定让她嫁给做官的,不嫁给一般的人。”王君说:“我寻求妻家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称人心意,而且我听说他女儿贤惠,不可失掉这个机会。”就骗媒婆说:“我明经及第,将被选为官员,很快我就是当官的人了

10、,希望侯翁的女儿能嫁给我。如果你能使侯翁答应我,我就用百金给你作谢礼。”媒婆答应去对侯翁说。侯翁问道:“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拿文书。”王君无法,只好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会欺骗他的。你弄一卷像告身那样粗的一卷书,我去时把它藏在衣袖内,侯翁见 后,未必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于是王君就照媒婆的吩咐办。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信而不疑,说:“够了。”就把女儿许给了王君。文言文精读培优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连处士墓表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

11、“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

12、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第1、2段(1)

13、“连处士,应山人也”在句式上为判断句,其标志词为“也”。(2)“以一布衣终于家”中的“终”意为“生命终结,死”。(3)“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4)“处士讳舜宾”中的“讳”在此处是指称死后的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5)“处士少举毛诗”中的“少”意为“年少,年轻”,“举”意为“应举”,指“科举考试”。(6)“悉散以赒乡里”中的“赒”是动词,意为“救济,接济”。(7)“遇盗于西关”从句式上来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西关遇盗”。第3、4段(8)“往省之”中的“省”,根据上下文推断,应译为“看望”。(9)“应山之人去县数

14、十里迎哭”中的“去”是一个多义词,在此处应译为“距离”。(10)“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中的“以”,根据语境应译为“在”。(11)“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中的“尝”是副词,可译为“曾经”。(12)“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中的“惧”,在此处可译为“恐怕,担心”。(二)高考题型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以处士为法法:标准,规范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解析:选B“反”通“返”,回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

15、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境界。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解析:选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译文: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译文: 参考答案:(1)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16、!(2)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4文中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品格表现有哪些?试用课文原句回答。答: 参考答案: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出谷万斛以粜厚遗以遣之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的方法,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

17、百姓,却能让人像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来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

18、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送了回来,连处士为此感到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给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连处士)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盗贼)就离开了他。连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他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为他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连处士生了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他用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

19、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连处士在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的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恐怕应山县的人就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文言文精读培优练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王安石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

20、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 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

21、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

22、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第1、2段(1)“公以端拱己丑生”中的“以”,根据语境可译为“在”。(2)“始公以文章有名”中的“始”可译为“开始”,“以”在此处应译为“凭借”。(3)“及试于事”中的“及”可译为“等到”。(4)“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中的“用”意为“采纳”,“作”可译为“修造,建造”。(5)“役未几而罢”中的“未几”是表时间的词语,此处可译为“不久”。(6)“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中的“亡”,在此处应译为“逃亡”。第3、4段(7)“后为信州知州诬”中的“为”是介词,应译为被;此句中的“诬”应译为

23、“诬陷”。(8)“为文章十余万言”中的“为”是动词,应译为“撰写,写”。(9)“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为”。(10)“契丹亦以兵近边”中的“近边”是两个词,“近”应译为“逼近”,“边”应译为“边境”。(11)“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中的“讳”在此处应译为“隐瞒”。(12)“以为事不尔”中的“尔”,根据上下文推断,应译为“如此,这样”。(13)“既而皆如其云”中的“既而”是表时间的词语,可译为“不久”。(14)“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中的“之所以”是固定句式,可译为“的原因”。(15)“逆一人之柩以归”中的“逆”应译为“迎接”。(16)“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中的“责

24、”不是责备的意思,在此处应译为“要求”。(二)高考题型专练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役未几而罢罢:完成B讽县人兴于学 讽:劝勉C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 顾:只是D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 传:传播解析:选D传,作传。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解析:选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

25、易占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国家内部安定。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译文: (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译文: 参考答案:(1)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2)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 陷入贫穷,人们替他忧虑。4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 参考答案: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刚正不阿;重视教育;富有谋略(有才干、有远见)。参考译文:曾公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建昌南丰人。曾公在端拱年间己丑年出

26、生,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后来去世两年后下葬,他的坟墓安在南丰县的祖坟。生有儿子六人,曾晔、曾巩、曾牟、曾宰、曾布、曾肇,女儿九人。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曾公对道士说:“我替你建成它。”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

27、,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风气。后来被信州知州诬陷,仕途不顺,就自己辞官,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时议十卷尤其在社会上盛传。时议这部书,借鉴往事,忧虑未来,不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困顿而放弃了为天下忧虑。“我的理念主张不能在政事上体现出来,就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些文章主张不能被当代人施行,就要把它们留传给后代。后代如果有践行我这些主张的,那么,我难道还是困顿的吗?”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如

28、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以后会怎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进谏的人贵在说出别人难以言说的事情,作传的人却是有些内容不能写。读到那些简略的却能不丢失那些详细的,后世的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曾公侍奉亲老,心思细密,总能揣摩想象到父母的心意。好学从不懈怠,却不以闻名于世为目

29、的。他遇见两位士大夫的丧事,将其中一人的灵柩迎接回来安葬,并且养育了那个人的遗孤;另外一个人,是宰相的舅舅,曾经做赞善大夫,死后三十年才发殡,墓葬损坏了,曾公替他修缮,又给宰相写信要求他把舅舅妥善安葬。文言文精读培优练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厝不行。允恭以诉

30、,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

31、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

32、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注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经略:筹划治理大略、要略;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 ”,借指高官显爵。(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第1、2段(1)“数上书言事”中的“数”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数”意思相同,均译为“多次、屡次”。(2)“太宗奇之”中的“奇”从词性、用法上分析,应该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奇”。(3)“称旨,

33、迁秘书丞”中的“称旨”,根据上下文推断,译为“符合皇帝的心意”。(4)“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在句式上为被动句,“见”表“被动”。(5)根据上下文推断“公常厝不行”一句中的“厝”意为“放置”。(6)“以一骑从二卒逃去”中的“从”与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用法相同,都是使动用法,可译为“带领”。第3、4段(7)“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在句式上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至则以阴合诱其兄”。(8)“公益争以为不可”中的“益”与师说中“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益”用法相同,译为“更加”。(9)“为臣而欺其君”中的“而”应为: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第5、6段(10)

34、“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中的“集”,依据上下文推断,译为“成功”。(11)“公度言终不合”中的“度”与鸿门宴中的“度我至军中”中的“度”用法相同,译为“估计”。(12)“会召赐金紫”中的“会”与兰亭集序中的“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会”用法不相同,前者是“副词,恰逢”,后者是“动词,集会”。(二)高考题型专练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有下,公常厝不行厝:放置B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 绳:纠正C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 集:集合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 切:激烈解析:选CC项,集:成功。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议大夫魏庠在苏州任上,多有

35、不法行为,别人不敢言,曾致尧则进行弹劾,受到宋太宗的肯定,魏庠最终被罢了官。B曾致尧在寿州担任知州期间,颇有政声,离任时,百姓再三挽留,几天不能成行,最后只能单骑带二卒,逃离了寿州。C曾致尧在奉命安抚西川时,误把诏书忘在家里,他不肯编谎话为自己解脱,而是上书弹劾自己的过错,宋真宗知情后感叹不已。D在对待李继迁的问题上,曾致尧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却因言辞过于激烈而触怒了皇上,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解析:选DD项,不是“因言辞过于激烈而触怒了皇上”,而是曾致尧不接受皇帝的赏赐,驳了皇帝的面子。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译文: (2)益欲来以恩德

36、,许还其地,使听约束。译文: 参考答案:那些富豪收手,没有谁敢触犯法律,人们也没看见他用什么办法做到这样的。(宋真宗)更加想用恩惠使李继迁归顺,答应归还他的地盘,让他听从朝廷的管理。4从文章中找出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答: 参考答案:公劾其状以闻。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事未效,不敢受赐。(曾致尧)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参考译文:曾致尧,抚州南丰人。小时候在江南就很出名。太平兴国八年,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做了符离县的主簿,后连续升官至光禄寺丞、监管越州的酒税。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宋太宗看了感到很惊奇,征召授

37、予他著作佐郎的官职。让他巡行视察汴河运输的事宜,他做的非常合太宗的心意。升职做了秘书丞,又做了两浙转运使。谏议大夫魏庠在苏州做知州,依仗皇帝对他的恩宠,干了很多违法的事情,官员们没有谁敢过问这些事的。曾致尧弹劾他的罪状让皇帝知道,太宗吃惊地说:“这人敢管魏庠,令人佩服!”最终因为曾致尧罢免了魏庠。洛苑使杨允恭凭借进谏受到皇帝的宠幸,他的建议皇帝没有不听从的,他提议的事情安排下来,曾致尧常常搁置一边不去执行。杨允恭把这事上告给皇帝,太宗派人问曾致尧,曾致尧详细说了事情不可执行的原因。曾致尧对那些事关重大并且人们感到为难的事情严加纠正,对那些小事,要求就非常宽松。年终,他的考评是最好的,调任寿州做

38、知州。寿州离京师很近,那些富豪大商与权贵结交,以难管著称。曾致尧在寿州过了一年多,那些富豪收手,没有谁敢触犯法律,人们也没看见他用什么办法做到这样的。曾致尧对寿州特别有惠政和爱心,离任时,寿州百姓拦阻挽留好几天,最后他一人骑马,带着两个兵卒逃离,路过别的州县,寿州人还有追赶他的。又升职做主客员外、三司盐钱勾院通判。这时,李继捧拿银、夏五个州归顺朝廷,他的弟弟李继迁逃进沙漠做了盗匪。宋太宗急忙派李继捧去招降他,李继捧到了以后,李继迁就用假合作诱骗他的哥哥,最终又达到了目的,囚禁了李继捧。自陕地以西,又陷入了兵祸之苦。宋真宗刚刚登上皇帝位,更加想用恩惠使李继迁归顺,答应归还他的地盘,让他听从朝廷的

39、管理。唯独曾致尧认为李继迁反复无常,不可归还土地。李继迁在得到五个州后,过了二年,果然反叛,包围了灵武。议事的大臣又要把灵武给李继迁,曾致尧更加争执,认为不可。他的话虽然没有被听从,但真宗了解了他的才能,打算征召他做知制诰,可是有大臣不同意,于是这事就算了,出任做了京西转运使。王均被诛灭,曾致尧奉命安抚西川,误把诏书遗留在家里。他的副手潘惟岳让曾致尧对皇帝说“过吉柏江时船破丢失了诏书”,来自我解脱。曾致尧说:“做臣子却欺骗自己的君主,我不能这样做。”于是上书弹劾自己,朝廷放下此事没有过问。这以后潘惟岳进入内宫觐见皇帝,提起西川的事情,详细介绍了曾致尧弹劾自己的情况,真宗听后慨叹不已。李继迁兵患

40、已长时间不能解除,丞相张齐贤掌管环、庆以西的军务,朝廷任命曾致尧凭判官的身份随从。曾致尧说:“西兵十万,都归王超指挥。王超的才能不可让他独自一人担任要职,一旦兵力多权势大,就不容易指挥了。如果不能调动指挥各位将领,事情一定不会成功。”真宗对他的建议感到很为难,下了诏书,也只是让陕西听从张齐贤的指挥,让张齐贤能自己调动军队罢了。曾致尧考虑到自己的建议最终不会被采纳,于是就告辞出发了。恰逢朝廷对众高官进行赏赐,曾致尧拒绝说:“我曾为某丞相进言,但事情没有奏效,不敢接受赏赐。”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曾致尧被贬后,不久王超兵败,李继迁攻破清远的军队,朝廷最终也只好放弃灵州。曾致尧被贬过了一年,又做了

41、户部员外郎、泰州知州。上奏疏议论国家事务,言语斥责大臣特别激烈,当时(大臣们)都不高兴,又调任鄂州知州。后来在扬州知州任上,因为失误多支取了一个月的俸禄,虽然自己曾主动说明,还是被贬为监江宁府酒税。因为朝廷封禅的恩惠,多次升官至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死在官任上,享年六十六岁。文言文精读培优练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石房洞山二十七日晨起,饭而行。由冈东南下峡,一里余,复有烟气郁勃,则热水复溢坞中,与冷水交流而西出峡。其坞皆东大山之环壑也。由其南复上坡里余,有坑自东山横截而西,若堑界之者,其下亦水流淙淙。随坑东向上一里,从坑坠处南渡其上。盖其东未渡处,亦盘壑成坪,有村倚东峰下,

42、路当其西南。半里,有岐,一南行坡上,一东向村间。遂循东峰南行,前望尖山甚近。三里稍下,见一坞横前,其西下即乌索之旁村,其南逾即雅乌之西坳矣,乃悟此为固栋道,亟转而东,莽行坡坂间。一里,得南来大路,乃知此为固栋向南香甸道,从之。渐东北上一里,稍平,东向半里,复上坡,平上者一里,行峰头稍转而南,半里,即南雅乌之脊也。东随坞脊平行半里,乃东北下。抵坳东,则有路西自坳中来者,乃热水塘正道,当从坠坑东村之岐上,今误迂而南也。于是又东下一里余其下盘而为坪当北山之东山界颇开中无阡塍但丰草芃芃。东北一峰东突,嶻嶪前标,即石房洞山也。于是循西山又北下半里,见有两三家倚南坡而庐,下颇有小流东向而坠,而路出其西北,

43、莫可问为何所。已而遇一人,执而询之。其人曰:“雅乌山村也。”亟驰去。后乃知此为畏途,行者俱不敢停趾,而余贸贸焉自适也。又北一里,再逾一东突之坡,一里,登其坳中,始觉东江之形,自其南破雅乌东峡而去,而犹不见江也。北向东转而下,一里,有峡自西北来,即嶻嵲后西北之山,与西界夹而成者,中有小水随峡东出,有小木桥度其上。过而东,遂循北山之麓,始见南壑中,东江盘曲,向西南而破峡。盖此地北山东突而嶻嵲,南山自石洞山南,盘旋西转,高耸为江东山北岭,与北对夹,截江西下,中拓为坞,曲折其间,路从其北东行,一里,有岐东南下坞中,截流渡舟,乃东趋石洞之道。(徐霞客游记节选)(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第1段(1)“饭而行

44、”中的“饭”,根据文意分析,应为名词用作动词,可译为“吃饭”。(2)“复有烟气郁勃”从句式上看,应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复有郁勃烟气”。(3)“与冷水交流而西出峡”中的“西”与鸿门宴中的“张良西向坐”中的“西”用法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4)“遂循东峰南行”中的“循”,依据上下文推断,应为“顺着、沿着”;“南”与逍遥游中的“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的“南”意思不一样,前者为“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向南”,后者为“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南行”。(5)“则有路西自坳中来者”在句式上与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第2段(6)“见有两三家倚南坡而庐”中的“

45、而”,根据文意分析,其用法应为“连词,表修饰关系”。(7)“亟驰去”中的“驰” 与鸿门宴中“夜驰之沛公军”中的“驰”用法相同,译为“骑马”。(8)“后乃知此为畏途”中的“畏途”属于古今异义词,译为“险要的路段”。(9)依据上下文推断“而余贸贸焉自适也”中“自适”的意思为“坦然自如”。(10)“北向东转而下”中的“下”与赤壁赋中“下江陵”中的“下”用法相同,意思不一样,分别译为“向下走和攻下”。(11)“向西南而破峡” 中的“破”与赤壁赋中的“方其破荆州”中的“破”同属“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不一样,分别译为“冲破和攻取”。(12)“乃东趋石洞之道”在句式上属于“判断句”,“乃”表“判断”。(

46、二)高考题型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热水复溢坞中溢:充满而流出B亟转而东,莽行坡坂间 亟:急忙C已而遇一人,执而询之 执:拉住D乃东趋石洞之道 东:东面解析:选DD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往东。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房洞山既有崇山峻岭峡谷山坞,又有小桥流水芃芃丰草,使作者既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又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B石房洞山山峰林立,道路难行,作者虽然有向导随行可供询问,仍然有几次误入歧途,险些迷失了道路。C本处节选详细记叙了游览的路线及沿途风景,充分体现了古代游记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特点。D石房洞山的道路虽然曲折难行,但

47、是并没有挡住作者前行的脚步,此文可以使我们再次领略到徐霞客的执着精神。 解析:选BB项,“有向导随行可供询问”错误,本处节选虽然提到徐霞客在路上曾经问路于路人,但却看不出他有随身的向导带路。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循东峰南行,前望尖山甚近。译文: (2)后乃知此为畏途,行者俱不敢停趾,而余贸贸焉自适也。译文: 参考答案:(1)(我)就沿着东峰往南走,往前看尖山距离非常近。(2)后来才知道这里是险途,行人都不敢停脚,而我糊里糊涂坦然自如。4从文章中找出表现石房洞山“道路曲折复杂”的描写。(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答: 参考答案:乃悟此为固栋道,亟转而东。当从坠坑东村之岐上,今误迂而

48、南也。中拓为坞,曲折其间,路从其北东行。参考译文:二十七日,早晨起床,吃饭后动身。由山冈东南下到峡中,走了一里多,又有浓郁的烟气,是热水从坞中溢出,与冷水汇合而往西流出峡谷的缘故。这里的山坞都是东面被大山环绕的壑谷。由峡谷南面再上坡一里多,有坑从东山往西横截,好似堑沟一样隔在这里,坑下也有淙淙流水。沿着坑谷向东上走一里,从坑谷下坠处往南跃到坑谷上。大概坑谷东面未走过的地方,也有壑谷盘绕成平地,有村庄靠在东峰下,路应该在东峰的西南边。(走了)半里,有岔路:一条往南通往山坡,一条往东通向村庄。(我)就沿着东峰往南走,往前看尖山距离非常近。三里后稍往下,看见一个山坞横在前面,山坞西下方就是乌索旁边的

49、村子,从山坞南面越过去就是雅乌山西面的山坳,我才明白这是去固栋的路。急忙折转向东,莽莽撞撞地行走在山坡之间。(走了)一里,到了南来的大路上,才知道这是固栋通向南香甸的路,顺着它走。慢慢地往东北方向走了一里,路稍平缓,向东走半里,再上坡,平缓向上一里,在峰顶稍转向南走半里,就是南雅乌的山脊。往东沿山坞冈脊慢慢地走半里,就向东北往下走。抵达山坳东头,则有路自西边山坳中延伸过来,就是去热水塘的正路,原本应该从坑谷东面村庄的岔路上走,现在错绕向南了。于是又向东下走一里多,它的下方盘绕成为平地,正当北山东面,山界相当开阔,中间没有水田,但青草繁茂。东北有一山峰向东突起,高大险峻,像标杆一样插在前方,这就

50、是石房洞山。于是沿西山又往北向下走半里,看到有二三户人家依靠南面山坡建屋居住,下边有好些溪水向东流泻下去,而路通到它的西北方,无处可以打听这是什么地方。不久遇到一个人,拉住他打听。那人说:“这是雅乌山村。”就赶紧离开。后来才知道这里是险途,行人都不敢停脚,而我糊里糊涂坦然自如。又往北走一里,再越过一个向东突出的山坡,走了一里,攀登至山坳中,这才发现东江的地形,从它的南边冲破雅乌山东面的峡谷流去,但仍看不见江流,向北转向东往下走,走了一里,有山峡从西北延伸过来,就是那座高山后面西北方的山与西面一列山峰相夹而形成的,其中有小溪流顺峡谷往东流出去,有小木桥横渡小溪之上。走到桥的东头,就沿北山的山脚走

51、,才看到南面壑谷中,东江弯弯曲曲,向西南冲破峡谷流去。大概这个地方北山东突而高大险峻,南山从石洞山以南,盘旋西转,高高耸立而成为江东山峰的北岭,与北山相对夹立,截断江流使之西下,中间拓展为山坞,在山峰之间曲折延伸。从它的北边取道往东走一里,有岔路往东南下到坞中,截流而渡,是往东去石洞山的路。文言文精读培优练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

52、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

53、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注,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清吴敏树说钓)注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第1段(1)“余村居无事”中的“村”,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推断,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村中”。(

54、2)“蚤食后出门”中的“蚤”与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同属通假字,通“早”。(3)“持篮而往”中的“而”与劝学中“顺风而呼”中的“而”用法相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4)“饵钓而下之”中的“饵”与“下”,分析句子结构看出,都是名词作动词,前者译为“放饵料”,后者译为“放下,垂下(鱼钩)”。(5)“是小鱼之窃食者也”中的“是”,应为代词,译为“这”;“小鱼之窃食者也”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皆为“定语后置句”。(6)根据上下文推断“长可四五寸许”一句中的“可”意为“大约”。(7)“率如前之鱼”和“率如是”两句中的“率”意思一样,均为“大体上”。(8

55、)“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的句式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余以篮示而一相笑也”。(9)“逮暮乃归”中的“逮”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中的“逮”用法相同,均译为“及,至”。第2、3段(10)“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中“与有以异乎哉”为固定结构,可译为“与又有什么不同呢?”。(11)“其数试而不遇也”中的“而”,根据文意推断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12)“夫钓,适事也”中的“适”与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的“适”用法不同,前者应为“形容词,舒适的”,后者应为“动词,享有”。(13)“其趣或类于求得”中的“或”与师说中的“或师焉,或不焉”中的“或”用法不一样,前者应译为“或许”,后者

56、应译为“有的人”。(14)“吾将唯鱼之求”在句式上属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吾将唯求鱼”。(二)高考题型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盖逾时始得一动逾:更加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间隙C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 数数:多次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吏:官吏解析:选CA项,超过;B项,间或,偶尔;D项,授任官职。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57、,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C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解析:选BB项,“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片面绝对,作者曾经追求功名,“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译文: (2)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译文: 参考答案

58、:(1)(于是我)站起身来等候大鱼上钩,集中注意力,希望可以得到它。(2)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与追求功名很像。4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作者“喜钓”特点的具体行为。(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答: 参考答案:疾理钓丝,持篮而往。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参考译文:我在村中居住,闲来无事,喜爱钓鱼游玩。钓鱼的技术虽然不好,然而却了解其中的乐趣。在初夏、中秋的时候,吃完早饭后,走出家门,远远望见村中的池塘,天气晴朗,水面上碧波荡漾,赶快(回家)整理好钓竿,拿着篮子前去。到了池塘的岸边,选择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鱼吃的食物,然后将饵料

59、放置在鱼钩上垂入水中,蹲着看那浮子,想着当它动时,急忙拉竿,就会钓到大鱼。不久,看到浮子没有一点儿动静,就慢慢地牵动它,但它仍旧没有动静;不一会儿手脚就疲倦了,在岸上放稳鱼竿,转动眼睛看一看浮子,它静得和先前一样。好久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见有动静我急忙抬起鱼竿却什么也没有。我说:“这是想偷吃鱼食的小鱼,大鱼就要来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浮子动得稍有些不同,于是拉起鱼竿,钓到一条鲫鱼,约四五寸长。我说:“鱼已经到了,可以钓到大鱼了!”(于是我)站起身来等候大鱼上钩,集中注意力,希望可以得到它,其间又有钓到的鱼,和先前钓到的相差无几,并没有钓到大鱼。到了中午,肚中饥饿很想吃饭,可为了钓鱼,我忍着饥饿

60、不回去吃饭。见到村中在田间劳动的人都吃完饭之后又出来劳作,才收起鱼竿提着鱼回家。回家后妻子忙问是否钓到鱼了,我向她摇摇篮子对她笑一笑。饭后仍旧出去,又到其他的池塘找地方垂钓,待到日落之后才回家,钓到的鱼和上午的差不多。有的时候,在一个地方钓的鱼较平时稍大,必定会多次到那个地方垂钓,最终也没有比以前多钓到鱼,并且有时一条也不曾钓到。我怀疑是因为我的钓鱼技术不佳,问问常来这里钓鱼的人,大概也和我一样。唉!这可以显示出,我曾经尝试通过科举从当世谋取功名禄位,这与我在此垂钓又有什么不同呢?开始到官府科场应试,这好似是抱着希望而去,坐着看水面一样;然后数次考试却不中,这是等了很久,却没有鱼上钩;后来幸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