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_第1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_第2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_第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_第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黎某,男,4 5岁 因“牙龈出血伴乏力、发热1月余”入院 2病史摘要患者1月前无诱因下反复牙龈无痛性出血,无发热。当地医院予“罗红霉素”治疗无效,且牙龈出血逐渐加重,并伴头昏乏力,3日前查血提示贫血H b 6 9 gL,WBC 4.4 X109/L,PLt 211 X109/L。2日前夜间发热(体温不详),伴胸闷,无胸痛,后自行退热。今门诊查血常规为全血细胞减少H b6 3 g/L,WBC 3.7X 109L,Plt 3 5 X 1 09L。病程中无鼻出血、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无皮肤发黄等。睡眠、食欲可,小便淡黄、大便黄软,无黑便、便血等。既往体健,无肝炎等病史。 3

2、体格检查 T 3 71,P 8 6次分,R 2 1次分,Bp 1 1 07 5mmHg。 神清,贫血貌,发育正常,自主体位。牙龈出血、颊黏膜见出血点。皮肤无明显淤点、黄疸、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下肢无浮肿、关节畸形。4病史分析 (1)在出血病史的采集中要强调出血的诱因、部位、出血量、有无相应的后果,以了解病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具体为是否有外伤、既往出血史、肝病史等,出血部位为皮肤、黏膜还是内脏,有无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肾脏出血有无肾损表现,颅内出血有无意识障碍等。 5病史分析(2)在发热的病史采集中要强调发热规律、热型,有无诱因

3、,有无其他伴随症状,以确定发热是否有感染因素;在贫血病史采集中要强调有无失血、溶血等诱因,有无严重的缺血缺氧表现,以了解病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还要了解有无结缔组织病、肝硬化脾亢等可能引起全血减少症状的相关病史。 6病史分析(3)本病例的病史特点为:年轻男性,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进行性加重,伴头昏乏力,并有发热,呈贫血、发热、出血三大主症;无鼻出血、头痛、视物模糊、无血尿、黑便、大便带血等内脏出血等;门诊查血常规呈全血细胞减少特征。7体检分析 (1)对于病史贫血、发热、出血三大主症,血常规呈全血细胞减少特征,体检时尤其要注重相关体征,不但注意贫血、发热、出血的体征,还要

4、注意有无浸润的体征、有无结缔组织病、肝硬化脾亢等体征。 (2)本病例体检特点:出血:牙龈渗血,颊黏膜见出血点;贫血貌;无黄疸、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下肢无浮肿、关节畸形。8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5 3 gL,WBC 21 X 109L,PLt 1 0X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隐血(一);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2)骨髓常规:见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POX(+),PAS(+),非特异性酯酶(+)、NaF轻抑制,见Auer小体。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异常早幼粒细胞占8 5。 (3)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PML-RA

5、Ra(+)。(4)染色体分析:4 6,XY,t(1 5;1 7)(q2 2;q2 1)。910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呈三系明显减少,需考虑白血病、再障的可能;骨髓常规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NaF轻抑制,t(1 5;1 7)和融合基因PMDRARa阳性进一步证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M3而非M5型。11诊断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2诊断依据 贫血、发热、出血三大主症,虽然浸润症状不明显,但血常规呈三系明显减少、骨髓常规及融合基因PML-RARa阳性、t(1 5;1 7)染色体异常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3鉴别诊断 (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三大主症,

6、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无幼稚细胞异常增生。(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此综合征共分五型,主要需与RAEB、RAEB-T鉴别,二者可具备白血病的症状及体征,外周血和(或)骨髓中可出现原始幼稚细胞,但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比例小于30(WHO分型建议取消RAEB-T,即原始细胞20诊断为急性白血病)。14鉴别诊断(3)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病前有感染史及药物史。此时骨髓中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高,但红系、巨核细胞、血小板等无特殊改变,染色体核型正常,无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随访观察,定期复查骨髓,最终可排除白血病。(4)结缔组织病、肝硬化脾亢等:均可能引起全血减少,但有相应病史、体征,

7、骨髓检查正常。15治疗 1治疗原则 强烈化疗和积极支持治疗,白血病的化疗分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二阶段。APL的诱导缓解治疗:包括单用ATRA、单用砷剂、单用化疗以及上述三种治疗方法的两两组合或三种方法的联合。单用化疗加重DIC、出血加重,目前不主张采用。 16治疗2治疗方案 (1)支持治疗:医患沟通;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防治,强调病房环境清洁,甚至住无菌层流病房,加强个人卫生和基础护理,减少探视。如感染已存在,应做有关查,以明确感染部位和性质,在致病菌查明之前,应立即给予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出血的防治:输注血小板悬液,一般应保持血小板计数大于(1 020)X 1 09L,进一步检查DIC指标,如

8、存在DIC,则按DIC处理,血小板应维持在50 X109L以上;纤维蛋白原2 gL以上;贫血的治疗:如贫血较严重,有心悸胸闷,需输红细胞悬液,保持患者血红蛋白60gL。 17治疗(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治疗:砷剂:亚砷酸(As2 03)的用法为5 mg或1 0mg,加5葡萄糖水5 00ml静脉滴注34h,第12 8日,间歇12周,再重复1疗程,连用2疗程未缓解为无效;全反式维A酸(ATRA):初治APL患者诱导缓解时常规剂量4 5 mg(m2d),一般20mg tid,口服,3060 日,或直至CR;AT-RA联合化疗(蒽环类)。 18治疗(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后治疗:蒽环类

9、药物(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至少2个疗程巩固治疗;ATRA每3个月15天标准剂量维持治疗加或不加小剂量化疗6-巯嘌呤9 0mg(m2d)+甲氨蝶呤2 5 mg(m2 qw)。 19治疗(4)髓外白血病的防治:鞘内注射,每次甲氨蝶呤1 5 mg+阿糖胞苷5 0mg+地塞米松5 mg,预防为每46周1次。20治疗分析化学治疗:白血病的治疗分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二阶段。诱导缓解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白血病克隆、恢复正常造血。就诊时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高达101 2101 3,经诱导达CR时体内仍可有108109的白血病细胞,如不进一步清除残存的细胞将很快复发,为防止复发,延长缓解和无病生存期,甚至治愈

10、患者,必须实施缓解后治疗。 21治疗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治疗:由于APL细胞低表达P-gp等耐药标志,APL患者对蒽环类药物特别敏感,蒽环类药物单用与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相比,CR率无差异,但单用化疗加重DIC、出血加重,目前不主张采用。22治疗分析ATRA诱导具有t(1 5;1 7)或PML-RARa阳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但对少见的t(1 1;1 7)或t(5;1 7)APL无效,副作用有头痛、骨关节酸痛、黏膜干燥、会阴部溃疡、肝损害和甘油三酯增高等,可能危及生命的有维A酸综合征(RAS),常与高白细胞相关、表现为发热、体重增加、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包和胸腔积液、肺间质浸润及急性

11、肾衰竭,一旦明确,ATRA减量或停用,给予地塞米松20mgd,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3日,同时正规化疗;ATRA联合化疗是APL的标准诱导治疗方案,尽管单用ATRA疗效显著,但不足之处为会发生致命的RAS,以及不能达分子缓解,采用ATRA联合化疗(目前 主张单用蒽环类药物)双诱导,具有协同作用,但化疗面临加重DIC所致的出血的风险,国内有学者提出服用1 5日加化疗比较安全,因此时APL细胞大多已分化,不会出现致命的DIC,但如WBC大于1 0 X 1 09L,起始治疗同时应用ATRA和化疗。23治疗分析在血液病中应用的砷剂主要有三氧化二砷(亚砷酸、As2 03,俗称砒霜)、硫化砷(As2 S2,

12、雄黄)和四硫化四砷(As4 S4),以As2 03应用最广泛。主要为诱导APL细胞凋亡兼有诱导分化作用,高浓度As2 03 (0.52molL)诱导APL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变化,低浓度As2 03 (0.10.5zmolL)诱导APL细胞分化; As2 03和ATRA双诱导治疗利用诱导凋亡与诱导分化的协同作用,CR率909 8 并可较早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 As2 03联合IDA双诱导治疗,利用As2 03的诱导凋亡机制,化疗加强对APL前体细胞的杀伤,CR率9 2,并可获快速持久的分子生物学缓解。24治疗分析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ATRA、 As2 03在APL治疗中的应用显著改善

13、了患者的预后,长期DFS可达70以上,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复发。复发的患者继续使用As2 03 ,或As2 03联合使用蒽环类药物及ATRA,也可使用抗CD33单克隆抗体,如获CR2且PCR检测PML-RARa阴性可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HSCT)或同CRl患者进行缓解后治疗;如CR2但PCR阳性应采用中、大剂量Ara-C为主的方案或抗CD3 3单克隆抗体,如反复阳性则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不能CR或多次复发CR的患者a110-HSCT。 25总结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骨髓以颗粒增多的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在非红系细胞(NEC)中30%;以细颗粒为主形态似单核细胞者为变异型M3(M3v),如不仔细检查血、骨髓涂片,M3v易于M5b相混,细胞化学染色有鉴别意义,染色体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