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结构设计总工的总结68-78_第1页
一位结构设计总工的总结68-78_第2页
一位结构设计总工的总结68-78_第3页
一位结构设计总工的总结68-78_第4页
一位结构设计总工的总结68-7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梁箍筋构造要求:框架梁的箍筋构造要求: 抗震设计1、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下表要求: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取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取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500,6d,10010二,500,8d,1008三,500,8d,1508四,500,8d,1506 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2、框架梁的箍筋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框架梁沿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级 二级 三、四级 其中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梁宽; 箍筋间距; b、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 c、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2、的箍筋支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d、箍筋应有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 e、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f、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非抗震设计:框架梁箍筋配筋构造应符合以下标准: 1、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其余截面高度的梁

3、不应小于6mm。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 3、箍筋间距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值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在纵向钢筋受压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V mm150200200300250350300400 4、当梁的剪力设计值大于时,其箍筋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5、当梁中配有计算要求的纵向受压钢筋时,其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 b、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c、箍筋间距

4、不应大于15d且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d、当梁截面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截面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二、剪力墙的连梁: 抗震设计时: 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按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 非抗震设计时: 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 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50mm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连梁的箍筋直径一样。三、内、外框筒梁: 非抗震设

5、计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抗震设计时,箍筋间距沿梁长不变,但不应大于100mm,当梁内设置穿插暗撑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 非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四、框支梁: 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含箍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和。 当框支梁上部墙体开有门洞或梁上托柱时,该部位框支梁的箍筋应加密配置,箍筋直径、间距及配筋率不应低于上述规定。关于柱箍筋构造:框架柱的箍筋构造要求:抗震设计时: 1、柱箍

6、筋在规定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范围应符合以下要求:a、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距到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柱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b、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的范围;c、底层柱栓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d、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e、一级及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f、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全高范围。 2、加密区的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 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级6d和100的较小值10二级8d和100的较小值8三级8d和150柱根100的较小值8四级8d和15

7、0柱根100的较小值6柱根8 3、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肢距不大于200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4、剪跨比不大于2 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一级时尚不应大于6倍的纵向钢筋直径。5、柱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a、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为柱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宜按下表采用抗震等级箍筋形式柱 轴 压 比一普通箍、复合箍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二普通箍、复合箍螺旋

8、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三普通箍、复合箍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注: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或单个圆形箍;螺旋箍指单个连续螺旋箍筋;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由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b、作为双控,对一、二、三、四级框架柱,其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尚且分别不应小于0.8、0.6、0.4和0.4。目的是防止钢筋强度等级较高时,一、二、三级按公式计算出要求偏低,同时应注意表中没有规定抗震等级为四级时的最小配箍特征值,那么四级可采用不应小于0.4。 c、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

9、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应小于1.5。 d、计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局部的箍筋体积;计算复合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筋的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 6、抗震设计时,柱箍筋设置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应小于75mm。 b、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 c、柱非加密区的箍筋,

10、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间距的2倍,且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7、框架节点核心区应设置水平箍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符合有关柱箍筋的规定。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率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0.08,且箍筋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配箍特征值中的较大值。非抗震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周边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间距不大于400mm,且不应大于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和最小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11、最大钢筋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mm。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最小纵向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当柱每边纵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可采用拉筋。柱内纵向钢筋采用搭接做法时,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

12、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框架节点核心区应设置水平箍筋,箍筋配置应符合框架柱的有关规定,但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对四边有梁与之相连的节点,可仅沿节点周边设置矩形箍筋。剪力墙构造中的柱:当剪力墙构造中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展截面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箍筋宜沿墙肢全高加密。2、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的长度和箍筋配箍特征值宜符合下表要求,但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小于100mm和150mm。箍筋的配筋范围如图中阴影面积所示,其体积配箍率应按下式计算: 工程一级9度一级7。8度二级暗柱翼墙或

13、端柱 3、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 a、剪力墙抗震设计时,当剪力墙端部为端柱时,端柱中纵向钢筋及箍筋宜按框架柱的构造要求配置。 b、抗震设计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箍筋的无支长度不应大于300mm。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 c、抗震设计时,对于复杂高层建筑构造、混合构造、框架剪力墙构造、筒体构造以及B级高度的剪力墙构造中的剪力墙,其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的配筋范围宜取图中阴影局部,其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0.1。底部加强部位其他部位抗震等级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最小直径mm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最大间距mm一级,8150二级,8200三级

14、,6150,6200四级,6200,6250.带边框剪力墙中的柱: 边框柱应符合框架柱构造配筋规定;剪力墙底部加强局部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框支柱: 1、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箍筋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和6倍纵向钢筋直径的较小值,并应沿全高加密。 2、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柱加密区的配箍特征值应比一般框架柱规定的数值增加0.02,且柱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3、非抗震设计时,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0.8,箍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箍筋

15、间距不宜大于100mm。五、加强层的柱: 抗震设计时,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一层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 六、错层柱 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 七、多塔楼构造柱: 抗震设计时,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网柱,柱箍筋宜在裙房屋顶面上下的高度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第8.1条指出:“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构造,在根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局部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构造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局部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构造采用,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构造规定采用,其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可比框架构造适当增加。 ?高规?第还指出,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构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符合以下

16、规定:满足和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条文中所指的框架局部承受的倾覆力矩应为: 框架剪力墙构造中在根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局部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n构造层数; m框架i层柱根数; 第i层第j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 第i层层高。 条文中所指的构造总地震倾覆力矩是指构造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对于单塔或多塔构造,当塔楼为框架剪力墙构造时,确定塔楼框架局部的抗震等级时,可按裙房房顶标高处的地震倾覆力矩来判断。亦即 89?抗规?要求剪力墙底部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小于构造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也就是上式所表示的意思。 很明显,上述对框架剪力墙构造的规定既要求地震作用下框架局部承当的地震剪力不宜过少,又要求框

17、架局部承当的地震作用不宜过大。 众所周知,框架剪力墙构造是由两个变形性能不同的抗侧力构件组成而共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力的作用。纯框架构造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其变形是呈剪切型变形如以下图1a,而纯剪力墙构造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变形是呈弯曲型变形如以下图1b。当框架剪力墙构造在楼板水平刚度足够大时,能使两种变形性能不同的抗侧力构件变形协调,整体构造呈现弯剪型变形。以下图2显示框架与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沿高度二者剪力分配和互相作用的典型情况。 图1 框架剪力墙构造的变形和内力分布规律 图2 框架剪力墙构造的剪力分配 一般情况下,框架剪力墙构造中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时,在底部剪力墙分担的剪力大而框架底

18、局部担的剪力很小,上部框架承受的剪力逐渐增大,由于框架的作用,剪力墙变形会出现反弯点,同时剪力墙上部可能会出现负剪力。框架的层剪力分布那么是一般在底部最小,往上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少。如图2c所示。 框架剪力墙构造体系宜设计成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其特点是由两种受力和变形性能不同的超静定抗侧力构造所组成。每种抗侧力构造都具备足够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在地震力作用下,当其中一种抗侧力构造受到损伤时,另一局部抗侧力构造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去承受较多的地震作用,同时已受损伤的局部构造不与其共同承当地震力的作用,或者它单独能抵抗后期的地震作用。这也就是普通所说的多道防线的作用。 当框架剪

19、力墙构造中的框架与剪力墙的比例合理,也就是如标准所要求的框架承当的剪力不小于基底剪力的20或框架最大层剪力的1.5倍中二者的较小值时,那么可按标准所规定的框架剪力墙设计。此时由框架与剪力墙所组成的构造体系可属于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而剪力墙成为第一道抗侧力防线,而框架那么成为第二道抗侧力防线。亦即当构造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局部构造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剪力墙抗侧刚度减少,塑性内力重分布使框架承受的地震作用增加,以使框架局部在大震的作用下能承当由于剪力墙刚度降低而转移过来的内力。 当框架剪力墙中剪力墙所承当的倾覆力矩小于总倾覆力矩的50时,仍然可以被认为是由框架和剪力墙所组成的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但标

20、准中指出,这种情况说明框架剪力墙中剪力墙比例偏少,框架承当了较大的地震作用。为保证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就要提高框架局部的抗震等级,亦即框架局部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应按框架构造执行;考虑到仍属于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所以其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可不按框架剪力墙构造的规定执行,但可比框架构造的要求适当放松,其增加值可根据框架局部所承当的倾覆力矩比例确定,但不宜超过20。 当剪力墙数量较多,而框架柱数量很少,其承当地震作用很小,那么应按剪力墙构造处理。此时少量的框架柱应满足?高规?第条的规定,即“其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0,箍筋宜沿柱全高加密。 框架剪力墙构

21、造中,剪力墙局部刚度越大,构造自振周期越小,因而地震作用对构造产生的水平荷载就越大。此时,剪力墙局部承当的侧向剪力的比例就增大,而框架所承当的侧向剪力的比例减少。同时建筑物的顶点位移和层间变形会减少。但应注意的是:增加剪力墙刚度去减少建筑物的顶点位移和层间变形其效果不是很显著。美国一试验证明,高层框架剪力墙构造在连续4秒钟的地震荷载作用下,其中一幢剪力墙刚度是另一幢的25倍,其顶点位移才减少了38实测结果。这是因为剪力墙刚度大的一幢的根本周期比剪力墙刚度小的一幢的根本周减少了38,因而地震力相应增加了38。所以如何合理地选取剪力墙的刚度,即剪力墙在框架剪力墙构造中合理的数量,使框架与剪力墙的协

22、同工作既能保证顶点位移、层间变形等满足标准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框架的作用,并保证了框架剪力墙构造的二道防线作用,是框架剪力墙构造体系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计算框架剪力墙构造体系根本周期简化公式可知,其根本周期可按以下计算:其中令,称作框架剪力墙构造的刚度特征值。那么上式根本周期计算公式变为:其中剪力墙沿建筑物全高的平均抗弯刚度 n为建筑物层数,为第i层层高,H为总高。框架沿高度的平均抗剪刚度框架剪力墙构造变形曲线和刚度特征值的关系:为第i层的总抗侧刚度。从计算可知,框架剪力墙构造的变形曲线形状和在地震作用下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内力分配是与框架剪力墙构造的刚度特征值有关,如上图所示,当小于1时,即剪

23、力墙刚度很大,而框架刚度很小时,构造以剪力墙为主,整体变形曲线呈现弯曲型;当大于6,即剪力墙刚度相对很小,而框架刚度相对较大时,构造以框架为主,其整体变形曲线呈现为剪切型;当在1和6之间,构造整体变形那么呈现为弯剪型。构造在地震作用下,其变形类型又直接影响到剪力墙与框架的内力分配见图 。所以如何选取框架剪力墙构造合理的剪力墙数量那么变为如何选取框架剪力墙构造的刚度特征值的优化值。对于底部带转层的高层建筑构造,?高规?规定转换层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的侧向刚度比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要求,亦即当底层大空间为一层时,上、下层构造等效剪切刚度比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当转换层底层大空间为二层以上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构造等效侧向刚度比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