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1.gif)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2.gif)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3.gif)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4.gif)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5d7e1a7e7ce1097ecb2c78969aee8de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山民作者:韩东,着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等。本文为现代寓言诗。1.本篇是一首具有浓厚反讽意味的现代寓言诗,简答其主题意蕴。本诗是一首具有浓厚反讽意味的寓言诗。寓言的它的本体和喻体,它在本诗中的具体体现是:诗歌以山民父子间的一段山外是山、山外有海的对话及儿子他的有关心理活动为寓言本体,而据此引发对民族性格的反思和批判,从而揭示了作品针砭民族惰性和传统习惯的主题意蕴,这种讽刺、批判的意味则成为寓言的喻体。2.简析本诗在取材、立意及语言方面的艺术特点。这
2、首诗在取材上去除了崇高化而采世俗化一途,力求以生活的本色直接切入和呈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在语言上,也去除了浪漫的华丽,而纯以民俗口语出之,见出使诗歌复归生活本身的努力。而在立意上,则力求高远,尖锐,富撞击力。这些,都体现出诗人在诗学向度上的转型。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着有多幕剧假如我是真的、寻找男子汉和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等。1.简答陈毅市长的主题。陈毅市长的主题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恢复和发扬陈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简析陈毅市长结构方式的独特之处。作品采用一人多事和冰糖葫芦式结构,全剧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十场戏写十件彼此独立的事,分别从不同侧面来揭示陈毅的
3、性格。3.以第三场为例,分析陈毅市长的性格特点陈毅的性格豪爽率直、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快人快语,这在第三场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在塑造陈毅的形象时,作者还运用了喜剧手法。如第三场安排的小误会:何淑芳误认陈毅为沈老板,在陈毅亦庄亦谐的回答中,消除的隔阂,也显示了陈毅的性格。绝对信号作者:高行健,着有话剧绝对信号、车站和论着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等。1.分析绝对信号的主题意蕴和整体象征手法。主题意蕴有两层。第一层,就是剧本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内容。表现了几个年轻人在历史变革时期所产生的惶惑、苦闷和矛盾心理及其变化过程。第二层,是由于剧本在整体上是以象征手法来处理这个故事的,因而大大拓展了剧本的寓意。那一节
4、守车车厢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犹如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2.简析黑子形象的性格意义。黑子是80年代初历史变革时期的一个迷茫青年形象。他个性倔犟,带着几分野性。又是代表着人生道路上许许多多迷茫青年的一个中心形象。他的遭遇处境、心理状态及其转变具有深广的典型意义。这一形象告诉青年,也告诉所有的人们,应该怎样做人,要明辨善恶是非,千万不能为小人小利走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3.简析绝对信号以人物心理串联时空场景的结构特点。在表现方式上,绝对信号在展开人物间的外在冲突的同时,更侧重于内心冲突的表现,并以人物的心理来串联时空场景;同时吸取西方现代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方法,如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从而体现了剧
5、作者的艺术探索精神。哎,大森林刻在烈士饮恨的洼地上作者:公刘,原名刘仁原,着有诗集边地短歌、白花与红花、离离原上草和短篇小说集国境一条街等。1.简答本诗的主题意蕴在10年浩劫期间,许多人都经历过这样一种深刻的困惑:国家、人民、社会主义、共产党这些分明应该是能够信赖的,给予希望的,生机勃发的事物,都似乎变得不可信赖,使人感到失望,甚至显出明显的病态来了。这首哎,大森林就正是表达了这种一种困惑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因这种困惑而产生的一种深切的危机感。2.简析大森林的象征寓意大森林是本诗的中心意象,它是诗人艺术想象的产物,而非对那片荒坡沟的写实,这一意象无疑是国家和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喧嚣不宁,它的生机和
6、腐败,它的代谢与健忘,正使人联想起刚刚过去的那一场民族浩劫过后亟待反思和清理的历史与现实。记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既关乎现实,也关乎未来。3.简析本诗所采用的象征、叠句式等手法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哎,大森林采取象征手法来宣泄长期积郁在胸中的情感。作者赋予大森林意象复杂多义的蕴含,借以表达爱恨交加、忧虑与希望交错的复杂情感,这一象征意象所取得的整体象征效果使诗歌在艺术上显得比较完整统一,思想意蕴也变得复杂深邃。与李贺共饮作者:洛夫,姓莫,台湾创世纪诗社代表诗人。主要诗集有无岸之河、魔歌、众荷喧哗等。1.简答本诗的主题意蕴本诗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时空倒错的方式,使千载之前的中唐和现代、
7、古长安与台北遇合,造成古今诗人相晤邀饮的千古一聚场景,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唐代诗人李贺的奇情奇才的钦慕之情,体现了一种狂放傲岸的文化人格和对世俗为人、为文之道陈腐观念的蔑视。2.简析本诗在意象经营和结构安排上的特点。苦心经营意象,以之突现精神魅力,造成奇独风姿,是本诗呈现方式的一大特色。作品在结构安排上也极具特色。诗歌采用递进式结构,三节诗层层推进,愈进愈奇。岁月给XY作者:骆一禾,着有诗集世界的血、骆一禾诗全篇等1.简答本诗的主题意蕴本诗通过一系列象征性意象,抒写了在绵延无尽的岁月中生命的存在方式及其意义,表现出对时间的无限性和生命的有限性及无限性的哲理性思考。岁月无情,个体生命有限;但生命也一
8、如时间在无限延续,生命之链不会中止,生命也是无限的,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生存姿态和对生命的智性赞美。2.简析诗人怎样将无形的时间作具象化的表现,从而体现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令无形无迹的时间(岁月)具象化,赋予它以质感与动感,使其像油彩般剥落,如纸片般卷曲,是本诗一个主要手法。小青蝇、三叶草的比喻与少女化石的想象,使时间意象获得进一步的艺术外现;其在诗末的再次复现,又增强了诗的结构上的内聚力,显得通体浑融无间。苹果树下作者:闻捷,原名赵文节,着有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长诗复仇的火焰等。1.简答本篇的主题意蕴。苹果树下写得极有生活情趣,诗人从欢快的劳动画面中,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诗人十
9、分灵巧地以苹果比喻爱情,通过苹果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表现了爱情的孕育、发展和成熟。2.简析作者善于通过摄取欢快的劳动生活场景,以象征及生动的心理描绘来表现诗意的艺术特征。这首诗富有一种生动而又含蓄、风趣的情味,有力地显示了闻捷善于摄取小镜头来表现生活诗意的艺术才华,诗篇构思独特,语言明快,散发出浓郁的生活芬香。相信未来作者:郭路生,笔名食指。代表作品有命运、疯狗、愤怒、相信未来和鱼群三部曲等。1.简析本篇的主题意蕴相信未来以极其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表现了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绝望的年人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表达了他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执的希望。2.简析本篇的艺术特色
10、。作者还采用了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全诗形式整饬,每段一、二句都用排比句式,有力地反衬或烘托了第四句的主题;在三段的反复吟诵中进一步强调了顽强地相信未来的主题意蕴。诗作情感激越饱满,音韵跌宕,节奏铿锵。重读圣经作者:绿原,原名刘仁甫,七月派诗人。着有诗集童话、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和人之诗续集等。1.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简答其主题意蕴本诗写于1970年,当时诗人正被下放至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即本诗副标题所谓的牛棚劳动改造,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现实处境中,他不可能直接喊出对于那不公正的世界的抗议,甚至连私底下用明白的语言写下这种抗议都会带来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只能通过曲折、含蓄的方式,来表现对现
11、实人生的种种看法。2.简析本诗所采用的比喻、暗示、反语等表现手法及其对表达主题意蕴的作用。这种比喻的方式赋予这首诗一种从容的意态,诗人不慌不忙地让思绪进入圣经中的世界,最后又在高潮之后干净利落地返回牛棚中的寂静场面,感情的起伏相当自然。因为一直用的暗示,所以作者对现实的批判也显得比较含蓄,能给人回味。至于在遣词用字上的仔细斟酌和对节奏的刻意讲究,更是这首诗的明显的特点。邵燕祥杂文二题(和尚之喻、圣经拟作)作者:邵燕祥,着有诗集到远方去和迟开的花等。80年代后期起又以写作杂文名世,着有杂文集忧乐百篇等。1.简答本篇的主题和尚之喻围绕民间流传的有关和尚的谚语,通过枚举与分析,针顺利完成了社会垂涎中
12、存在的种种矛盾和不公的现实,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悉心观察,同时也揭示了民谚之所以取譬于和尚,实在是为了曲折地反遇和表达他们对俗世现实的观察和评判。以圣经所包含的宗教背景为隐喻,使尖锐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两者都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当人知识分子对现实清醒的批判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2.简析和尚之喻是如何通过枚举有关和尚的民谚,逐步加深对现实的批判力度的。文章从僧多粥少到三个和尚没水吃,从不看僧面看佛面到歪嘴的和尚,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中矛盾和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力度。僧多粥少揭示的是佛门面临的生存威胁下的矛盾;三个和尚没水吃则是生存需要之上的人情味,已经是一种人际关系了;而不
13、看僧面看佛面,作者看似以随意而谈的方式娓娓道来,其实是以递进的方式,逐步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从而体现文章的主题。3.简析(圣经)拟作的构思特点(圣经)拟作则构思巧妙,通过拟作与原文之间的对比,以圣经所包含的宗教背景为隐喻,使尖锐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两者都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当人知识分子对现实清醒的批判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4.分析作者通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话所揭示的深刻含义作者借宗教故事,无非是为了以隐喻的方式来揭示和批判现实,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言行,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在极左政治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那些以阶级血统论罪,以人的政治立场态度定刑,重复谎言可以成为真理等等也许刚刚成为
14、过去的历史,而这些揭示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现实,仍富于警示意义。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着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及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1.简答本文的主题意蕴我与地坛以北京的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在凝神冥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中,逐渐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探询生存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工作的价值,进而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着的探索精神。2.结合作者生平,分析本文所揭示的生命价值在于勇敢地面对命运挑战的哲理。本文所描述的内容,就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作者对生
15、命的思考是从自身的残疾开始的,在他面对命运的突然打击的时候,他在震惊、痛苦之余,内心对命运的不公充满着怨恨,但当人一旦把目光从自己投向别人时,开始有了新的发现,他看到母亲因为儿子的残疾其实比他承受着更大的痛苦,而自己无谓发泄往往给母亲增添了更深的痛苦和折磨;再看看周围的人群,他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布满了坎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已。进而他发现了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本来就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和抗争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残缺,挑战命运,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来。不过,作者在本文中将这些抽象的命运思考用较为形象化的方式加以表达,他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
16、地坛公园的景物和在那里出现的许多不知名的人物身上,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分析、推测来呈现自己思考的过程,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深沉的审美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启迪作用。3.简析本文是如何一步步揭示主题的。作者并没有着意于文章的结构,而是在与地坛的精神感应中,不急不慢地带出对自己经历的回忆,不仅将探寻的结果告诉读者,而且在包含沧桑的叙说中,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探寻的过程: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使他因突如其来的劫难而生的狂躁之气渐渐地平息,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人;于是在命运对弱者的不公、对好胜者的戏弄、对普通人的磨难里领悟到个体人生的有限生命、宇宙和无限境界: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
17、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在付出了尖锐的痛苦和执着的理性思考后,作者换来了超越痛苦的生命的充实与欢乐;由遭遇磨难,追问命运的非常之心,升华为一种从容面对苦难和挑战的温煦平静的平常之心。本文语调平缓,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深邃、高远。草木篇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着有诗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等。本篇是咏物言志散文诗。1.简答本篇的主题意蕴整组诗构成了一种真诚热烈的基调,在它的衬映下,诗人那强烈的善恶之心,对于刚直人格的执意追求,都凸现得相当清晰。正是这一点,赋予了这组诗一种动人的力量。它不但是诗人对世事的坦率的描述,而且正像组诗的题记中引用的白居易诗所暗示的,更是
18、他如何面对这世事的真诚的告白。2.简析本篇中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等物像的象征寓意。白杨象征了孤傲不屈、不为暴力和强权所驯服的品格;仙人掌象征正直顽强、宠辱不惊的品格;梅花则是心怀崇高的理想或纯洁的爱情,不取媚于时的脱俗高洁的品格;藤象征那种为了私利而不顾一切,寄生于他人踩着别人往上爬的人;毒菌象征那种居心叵测,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以迷惑和毒害他人的鬼蜮行为。下放记别作者:杨绛,女着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本篇为记事散文。1.理解并简析作者对个人遭遇和历史悲剧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独特人生态度。在杨绛的下放记别一文中,虽也有对夫妻离情、母女别意、女婿之死等情节的叙述,也有忧愁、焦
19、虑和悲痛之情的流露,却并没有通常所见的那种激愤的控拆和狂躁的宣泄,而是以平淡含蓄的语言,以平常心和普通人的情感,揭示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关系。在席卷而来的历史风暴中,知识分子失去了往日的优雅与自尊,生活残酷地让他们从事最不擅长的体力劳动,以加剧他们的自卑,从而在生理上和灵魂上打垮他们。作者观察和表现纤细入微,哀而在于不伤,怨而不怒,淡远平和中不乏幽默和调侃,传达出淡泊、宁静、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显示了一种身处历史漩涡中心之外的冷静和清醒。作品语言朴素,言近旨远,意味深长。2.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以朴素含蓄的语言,揭示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关系,并传达出作者淡泊、宁静、乐观、清醒的人生态度的。本文语言
20、朴素含蓄,流露出一种抑制怀古后的平静和乐观,而将痛苦、酸涩尽量控制在这一叙述语调之中。这样的叙述态度和叙述方法,显示了一种身处历史漩涡中心之外的冷静和清醒,真实地揭示了个人悲剧的普遍性、社会悲剧的深重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在文革的时代大悲剧中,虽然不乏清醒的批判者、思考者,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经过屡次政治运动,都惶然地面对现实,无暇作超越性的思考,对社会的批判更在少数。3.分析本文如何围绕一个别字,从容展开记事的本篇以平静的语调,讲叙了在他们夫妇下放去干校的前后,作者个人及身边发生的故事:下放前的不安等待、为丈夫准备行装、送别丈夫、女儿为自己送行、在干校与丈夫的会面等生活场景。既是流水般的依次
21、讲述,又始终围绕着一个别字从容展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悲剧性的事件发生。书海夜航二集序作者:唐,原名唐端毅,笔名晦庵等。早年从事杂文创作,着有杂文集推背图、海天集等;50年代后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并着有晦庵书话等。1.了解本文是一篇序文,简答文章所述的主要观点这是一篇出色的序文,也是一篇优美的读书随笔和短小精悍的书评。指出了学海无涯而个人的学识终归有限及只有虚怀求救,百家争鸣;只有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不断积累和努力;只有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换来文化和学术兴盛的道理。2.简析本文在结构上随意自如,而又终究不离题意的特点最后在看似随意之间回到作序的题意上。文章
22、所及虽不外与书本有关,但却上下古今,书里书外,信手拈来,收放自如,趣味盎然,在偏重知识,叙述掌故的同时间以评论和抒情,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文学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3.简析作者是怎样从张岱的夜航船故事中翻出新意的。在夜航船序中,明朝人张岱通过古代余姚文人在夜航船中学问对答的故事,强调了学识的重要性。而本文的作者则在这个故事中翻出了新意。他并不单纯地反对学识的重要性,但也不将学识看作是文人学者据于炫耀的资本,甚至认为有小僧伸介脚,不仅是下沉的,而且应该欢迎,因为他清醒地意识到现代科学和文化知识本身的无限性,只有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不断积累,才能使时代的文化学术得到不断地发展,同时,只有为文化
23、学术提供宽松的交流环境,只有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个社会的社会地会繁荣发达。秦腔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着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散文集山地笔记、月迹、爱的踪迹等。1.简析本文的主题意蕴秦腔通过对秦人自导、自演、自观、自评秦腔的痴醉迷狂的传统风俗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八百里秦川人潜藏于意识深层的刚烈、粗放、忍耐的民族气质和精神上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作者以平静从容的笔调,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完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一个单纯清澈而又丰厚的充实的世界。2.分析秦腔的艺术特点;散文叙述的外视点、平静崇高的语调和史诗意味。作者在散文的叙述视点上,一反传统散文旨在表达作者情思,将外在景物主要作为个体情
24、感投射对象的内视结构,而是以阔大的视野,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下表现客观外在世界,表现富于文化积淀的民族生存状态。作品语调平静、崇高、富于深沉的历史感和史诗般的韵味。听听那冷雨作者:余光中,着有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缪司听听那冷雨等三十余部作品。1.简析听听那冷雨的主题意蕴作者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2.简析本文运用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将多种意象会聚于统一意境的结构特点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
25、、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3.举例分析本文采用的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及作用。作者在本文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和强化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首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4.简析本篇的语言特点本文的艺术上的特色,很大程度上都是借助于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的语言加以表达的。本文语言凝练华丽,文字典雅而富于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错的节奏。怀念萧珊作者:巴金,原
26、名李尧棠,字芾甘。三四十年代以长篇小说家和寒夜而声名鹊起,建国以后着有小说散文集英雄的故事、新声集,散文集随想录等。本文为一篇悼亡散文1.简析本篇情感真挚、表达自然而不事雕琢的艺术特征作者怀念的是自己的妻子,汩汩的感情从心灵之源不断涌出,向读者倾吐着自己心头难以排遣的哀思、痛苦与愤怒。通篇文章只是地生活琐事的回忆与怀念,甚至把对痛苦的记忆,也看作是一种寄托感情的凭藉。这篇散文从艺术构思到遣词造句,纯出于感情的自然流露,以文字的本色来反映生活的本色,不雕琢、不虚饰,无拘无束,笔到情至,是新时期散文创作中的一篇优秀的悼亡之作。2.分析本篇的主题思想怀念萧珊写于1978年8月至1979年1月,是一篇
27、悼亡之作。当时,人们还刚刚从梦魇中挣扎出来,怀着悸怖的心理反思着昨天的灾难。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时代情绪,作者在哀悼亡妻的同时,也倾诉了对自己的伤悼,伤悼自己在这场灾难中所失去了的一切。他虽然写的是个人的遭遇,但又时时把这场遭遇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劫难过程联系在一起,使散文中所写的日常生活场景都超越了个人的意义,成为特殊的历史年代里的一个知识分子的见证。拣麦穗作者:张洁,着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和张洁小说剧本选等。1.分析本篇中两个拣麦穗的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意蕴拣麦穗是一篇非常精致的散文。作者显然很注意叙述文体的纯静,无论用词还是断句,都尽力要显得舒缓从容,仿佛是有意要造成一
28、种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气氛。这篇作品在情感上也很真挚,开头部分对于农村姑娘拣麦穗这件事本身的怅叹也好,接下来对那位卖灶糖的老汉疼爱我的那些细节的描写也好,更不用说对那颗高挂在树梢头的小火柿子的着力描画,都使人感到那样亲切和自然。2.简析文章中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的象征意味本文后半部分出现的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的意象,在全文中占有中心地位,它凝集着作者在全文表达中的所有情感,也是最容易拨动读者的情感心弦的一个意象。3.简析本文叙述从容、意境优美、寓意含蓄的艺术特点。本篇以回忆的视角展开叙写,时间和空间目的地距离使作者获得了一种从容的叙述心态。作者显然很注意叙述文件的纯静,无论用词
29、还是断句,都尽力要显得舒缓从容,仿佛是要有意造成一种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气氛。文章还注意营造优美的意境,在意境的烘托中突出中心意象,从而强化情感的抒发力度。这篇散文精致之处更主要还是体现在寓意的含蓄上。正是这种含而不露的哀愁赋予了整篇散文一种内在的和谐;也正是这哀愁加强了作品那从容舒缓的叙述文体的抒情意味,使它能在不知不觉中拨动了读者灵魂深处的心弦。棋王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着有中篇小说棋王、孩子王、树王1.分析王一生的形象及意义棋王是讲一个擅长下象棋的知识青年的故事。作者写棋呆子王一生的呆,写由这呆所体现的一种特别的处世之道。王一生出身清贫,又受到一位老者的指点,知道衣食是本。但对物质生活
30、不奢求,不囿于其中,养成一种崇尚实际、淡泊无争的性情。在精神生活方面,耽迷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他还从棋道当中悟出了为人之道,即所谓生不可太胜;又进一步司到: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2.简析棋王的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的描述,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刻苦执着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表现了王一生的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表现和肯定了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以及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这就是说作品的主题思想。3.简析棋王语言文字的生动传神对表达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文字的新颖是这篇小说的另一个明显特色。许多形容词和动词都用得颇为奇特,初读似乎很怪,仔细回味却非常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听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算题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试题全套
- 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药店营业员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虚拟现实游戏配音音效音乐委托协议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健身工作室门面店转让合同
- 大连市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2025年度咖啡连锁品牌档口转让及运营管理合同
- 阴道镜幻灯课件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 PCB行业安全生产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课件
- 上海音乐学院 乐理试题
- SAP中国客户名单
- DB32∕T 186-2015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2022年福建泉州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汽车座椅骨架的焊接夹具毕业设计说明书(共23页)
- 露天矿山职业危害预先危险分析表
- 浅谈固定资产的审计
- WZCK-20系列微机直流监控装置使用说明书(v1.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