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认识城市设计_第1页
城市设计认识城市设计_第2页
城市设计认识城市设计_第3页
城市设计认识城市设计_第4页
城市设计认识城市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城市设计课堂教学演示课件代 朋2013.0912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一节 参考书目介绍第二节 城市设计课程讲授内容简介第三节 城市设计定义、内涵和内容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第五节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类型第六节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第七节 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3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美 E.N.培根等著,黄富厢等编译,城市设计(URBAN DESIGN),1989;英 F.吉伯德等著,程里尧译,市镇设计(TOWNS DESIGN);美 凯文林奇(K. Lych)著,项秉仁译,城市的印象(THE IMAGE OF CITY); 美 凯文林奇(K. Lych)著,黄富厢等编译,总体设计

2、(SITE PLANNING);日 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刘宛著,城市设计实践论,2006;庄宇著,城市设计的运作,2004;黄琲斐,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2004;第一节 参考书目介绍4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日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1985;夏祖华、黄维康编著,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美 凯文林奇(K. Lych)著,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 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 K. Lych;第一节 参考书目介绍5第一讲

3、认识城市设计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金广君编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编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城市设计,王建国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学刊、 国际城市规划、建筑学报、世界建筑、规划师第一节 参考书目介绍6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二节 主要内容一、概念解析二、发展历程三、主要理论四、设计方法7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三节 城市设计定义、内涵和内容一、定义和内涵境8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三节 城市设计定义、内涵和内容各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9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三节 城市设计定义、内涵和内容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对

4、城市设计的概念把城市作为重点进行限定,一般把城市的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看做设计对象,如城市体型和空间、城市肌理等。2、对设计的限定相对较少,认为设计是计划、控制、整体构思和安排等。3、对城市和设计的关系的限定较为单一,一般认为是对象关系。4、各种观点可以从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个方面来理解。10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三节 城市设计定义、内涵和内容11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三节 城市设计定义、内涵和内容定义(王建国):P5 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内涵: 城市设计的本质和内涵精髓是城镇建筑环境的设计

5、,应着重于在空间形体方面所作的构思。12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自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派生出来,具有“融贯性”的特征;宏观上的目标是促进城市形体环境质量提高,并保障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居性”(livability)要求。 概念再总结: 有不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纷繁杂沓。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为研究形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吴良镛先生认为:城市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填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中间环节的真空同时它为个体(群体)的建筑设计提供条件,有

6、助于整体考虑设计问题,并启发构想。美国城市设计师巴奈特(J. Barnett)认为: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Designing City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因此可以认为它是处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含园林建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城市形体环境即三度空间进行设计,同时也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13城市设计内容可体现为: I:过程形态(纵向特征)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各工程单项设计过程中,城市设计原则将贯彻始终,城市设计过程就是一种融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于一身的“时空”一体化积累过程。 II:整体形态(横向特征)从学科属性上看,它包括三个主

7、导学科之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环境和景观设计。定义:城市设计是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学科。它是以阐明城市建筑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组织,构成与发展特征等课题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工程、社会、经济及文化艺术等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对象进行的设计与研究工作,是引导和协调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和景观设计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14历史上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理论流派P4915P5716二、城市设计的内容-两种形式1、工程设计性-Conceptual plan Project design 特点:规模较小、微观具体2、政策过程性-Policy control Guide-li

8、ne 特点:规模较大、宏观抽象 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三节 城市设计定义、内涵和内容17(一)工作性质及对象及范围内容广泛: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如公共中心、居住地区、步行街、广场、公园、业主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不同对象范围的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内容不一样。宏观城市设计:城市整体的空间形态结构,构造城市的景观体系。组织公共的城市人文活动空间系统及考虑城市总体轮廓和各系统环境的设计框架。中观与微观城市设计:都市设计程序一书中列举了八种:土地使用、建筑形式与体量、交通与停车、开放空间、人行步道、支持活动、标志、保存与维护。18(二)、 工作特征与阶段划分(1) 特征性:现代城市设计被看作是

9、跨越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学和建筑学三个学科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涉及在城市形体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在学科体系上,它是城市规划的深入和具体化,与园林建筑学和建筑学的区别在于它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具体的形体环境元素,它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第一,空间尺度(Spatial Scale)城市设计工作的范围是“非任何人所有”的土地,即公共土地“建筑物之间”的公共空间,这是城市日常生活和活动发生生的基本空间,是形成城市形象、产生情感的物质基础。19第二,时间尺度(Time Scale)城市设计关心的是较长时间内形体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城市环境的历史演变和对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理解,把握城市环境中潜在的

10、阶段性机会与局限,结合人们城市生活的愿望和要求,预测出城市环境的发展动向并为之努力。第三,人与环境关系(Relation Between Human&Environment )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中人们的城市生活与形体环境的对应关系,提示现代城市生活的规律与变化趋向,从中提出能够适应人的活动的一系列空间模式,并以一系列条例、法规和设计导引的形式保证这一模式的实施。第四,多顾主(Multi-customer)在设计和建设城市过程中,有许多团体和人群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和卷入,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有政府机构、银行、企业、开发商和各个专业设计团体等等。因此城市设计师不但是一个设计得,又应该是一个协商

11、者、调停者、鼓动者和促成者。20第五、多专业(Multi- disciplinary)城市设计工作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城市设计本身永远不能单独起作用,因此,城市设计师的思想方、工作技能和模式与任何专业工作人员不同,他的基本技能除了应具有以形体环境的驾御能力外,还应了解涉及城市建设每一学科的工作范围与局限,在几个学科之间建立起沟通和联系,以形成一个宽松有效的工作关系.第六,指导性(Instructions & Guidance)由于城市设计跨越的时间长,许多因素不固定,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多顾主参与,因此城市设计成果只能是控制性和指导性的。其意义在于为政府管理城市建设提供依据;为开发方案提出指

12、导性设计和社会评价;为建筑师的创作提出设计概念和要求,从而保证城市规划思想的贯彻与实现。21(2) 城市设计工作的主要过程(阶段)城市设计工作的主要过程有“五阶段式”、“四阶段式”两种。五阶段式:环境调查与评价设计概念构思方案设计选择设计目标的管理设计成果的信息反馈。四阶段式:调查分析设计综合方案评价实施管理22四阶段式:就设计学科而言,普遍认为理想的设计过程不应该是单向的和封闭的,而应该循环的和开放的,整个设计过程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设计阶段组成,每个设计阶段之间应有连续的信息反馈,进而对设计及建成的环境进行反复修正和改造,使之趋于合理化、理想化,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需要。作为一门设计类学科

13、,从整体上讲,城市设计过程也遵循这一规律。而对于每个设计阶段,城市设计过程更多地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这一阶段过程分为四个基本步骤:调查分析,设计综合,方案评价和实施管理.23(a) 调查分析阶段(Investigation&Analysis):这一阶段是对设计环境进行全面系统了解的过程,通过对用地、人口、交通、使用、基础设施、城市结构、空间模式及相关的分区条例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设计者能够对环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体会,从中发现设计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寻求发展建设的潜力与机会,确定设计目标。24(b) 设计综合阶段(Designing&Synthesis):设计综合阶段是设计概念和构想形

14、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调查数据得到汇总,分析结果被转化成具体的解决办法。然而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会有多种多样,因此,概念的形成以及设计构想的确定反映着设计者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对设计问题的操作能力,对下一步设计工作的影响很大.对设计者来说,设计综合是城市设计工作至关重要的一步。概念和构想确定之后,便是一系列图解形式的设计方案和与之相应的设计导引,通过逐一比较,比较和评价,选出最佳方案修改完善。25(c) 方案评价阶段(Project Evaluations):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的工作是多层次的,除了技术上的可行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公众参与争取公众承认,使建设项目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15、益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设计成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设计成果的形式应具有通俗性和可读性,利用各种图示表达语言交流工具,使设计成果的表述清晰、形象、并具逻辑性,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26(d) 实施管理阶段(Project Actualization & Management):与其它设计学科相比,城市设计具有规模大、跨越时间长、投资不固定等不利因素,决定了城市设计工作不仅仅是编制设计方案和设计导引,同时还应提出保证设计意图实现的实施策略和实施过程的管理手段,从技术上、经济上和法律上提出可操作的运作过程。27(三)、 城市设计的管理技术(Managing Methods)在国外,与城市设计相配合的城市

16、建设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 城市调查(City Survey)这是城市建设管理中经常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它从对历史建筑、景观评价、环境设施、公共空间的调查入手,对城市形体环境形态进行全面收集和掌握,建立城市管理档案。通过这一工作,使城市建设管理者加深城市的理解,也做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28(2) 市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这项工作是通过编制各种各样的指导手册、工具书、设计导引手册和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向市民宣传城市,让市民了解城市,理解城市建设的各项法规条例,增强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意识和法律意识,如日本的“我的东京城”和美国的“城市自我形象”的宣传活动,唤起了

17、市民对城市的关心和热爱,为城市建设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3) 设计控制(Designing Control)在城市建设的管理中,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控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用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从宏观上进行控制;二是用控制性城市设计成果如设计导引、控制图示和指标对具体地段进行控制。这些控制成果是城市管理部门管理城市建设的法律依据,以保证城市建设的法制化、科学化,使城市健康发展。29(4) 设计奖励(Design Encouragement)这是在设计控制的基础上,对城市建设进行弹性管理时平衡公私利益的重要措施,通过一系列奖励办法吸引和引导投资方向,让开发商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得到实惠

18、,从而使城市设计的目标成为开发活动的愿望。目前实行的奖励措施主要有允许增加建筑面积和补偿建设资金两类,比较普遍的措施如空中开发权转让、有计划的联合开发等等,已广泛应用于管理工作中。30(5) 设计评审(Designing Comment)设计评审是弹性管理工作的保障措施,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组建的各个专门委员会对城市建设每个阶段的决策进行评价和判断,诸如开发项目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有关法律和条例的执行、弹性管理的合理性等。此外,广泛的公众参与也是设计评审的工作内容。通过这些工作使开发建设的各项决策科学、合理,并满足公众需要,反映公众意愿。31(四). 城市设计主要工作对象(课题类型)当前城市设计较为

19、广泛,关注的研究和实践方向有:(1) 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文脉(City History Preservation & City Context)自60年代后期,在对城市大规模的更新改建以后,城市历史保护思潮在城市设计学科逐渐形成一股势力,兴起了城市历史保护运动。今天的城市开发建设中,表现城市的文脉关系已是一种时尚,业已成为城市设计学科评价的新的开发项目的重要标准之一。城市历史保护以保护城市的地方文化、景观特色和保护城市演变的历史延续性为主要目的。因此,它不限于保护几栋著名的历史建筑,几个重要的历史名城,还包括每个城市的不同时期的优秀建筑、街道模式和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这样才能表现出每个城市的地

20、方特色,使城市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32(2) 城市滨水区开发(City Waterside Area Development)现代城市空间越城市化,人们在这样高度人工化的空间中高效率、快节奏地生活,需要调节和松驰,有着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愿望。城市滨水区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这一需求,同时,对滨水区的开发可以为拥挤的城市提供较多的公共绿地和空间,对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让城市重返滨水”口号的提出,到“滨水区一个新的城市环境”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足以说明对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研究已受到普遍的重视。33城市滨水区

21、34(3) 城市公共空间和人行步道系统(City Public Space & Walking Space System)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物质条件,其质量优劣影响着城市生活发生的频率和质量,因此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是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近来的许多研究都把城市公共空间视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生活的起居室”,通过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步行区化,使之具有人情味。其主要手段是建设地下、地面和空中人行步道系统,形成立体化步行网络,扩大城市空间的有效界面,把城市的各主要公共空间联系起来,并在城市公共空间内布置完善的使用家具、环境设施、艺术小品等,形成安全、方便、舒适和

22、愉悦的生活空间。35美国巴尔的摩市步行天桥36(4) 城市建设的实施管理(Actualization & Management)现代城市设计成果追求最大限度的弹性化,以控制性的成果形式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过程。这种过程型设计成果把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的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设计与管理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城市建设的实施管理必须法制化、科学化、程式化,才能实现最大的社会公平与效益。在美国基于这种综合性战略的“城市环境设计”概念的提出和兴起反映了这一趋势。37(5) 城市综合体开发(City Complex Development)城市综合体是在土地综合使用的概念下,通过大

23、规模的联合开发形成的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从而在土地、功能和建筑空间方面达到了综合使用的目的。城市综合体一般以购物中心为主,把办公、游乐、交通、服务、居住融为一体。由于它规模大、设施全,又有高质量的室内公共空间条件,适应现代城市的生活,对城市居民有很强的吸引力,是繁荣城市经济和活跃城市生活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中标志性的构成元素。38巴黎德方斯新区鸟瞰39城市设计学科发展规律构成(图)40城市设计学科发展规律构成(图-1) 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学科关系41城市设计学科发展规律构成(图-2) 城市设计过程阶段划分1234542城市设计学科发展规律构成(图-3) 43城市

24、设计学科发展规律构成(图-4) 城市设计不同阶段设计与管理技能的交互设计技能管理技能城市设计目标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阶段544城市设计学科发展规律构成(图-5)45城市设计学科发展规律构成(图-6) 合作服务开拓创造管理46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一、早期基本理论(1980年以前)1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 提出了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2凯文林奇 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通过居民调查和实地

25、体验,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真正实现了“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价值原则。47天津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模型4849重庆某区域城市设计505152美国旧金山市鸟瞰53纽约鸟瞰54罗马古城55丽江古城56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一、早期基本理论(1980年以前)3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 进行了图式语言的研究,这是人的行为与场所情感对应的空间图式的研究。4波纳(LSBourne) 运用系统理论对城市空间进行研究,认为系统理论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本质所在,同时,系统理论的各种立

26、场使之能够运用于不同的观点和理念,尤其是在城市空间物质层与社会文化层的决定作用上保持观念上的中立。57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一、早期基本理论(1980年以前)5诺伯格舒尔兹 认为人通过空间图式感觉各种状况,指出图式是由文化决定的,要求对环境或情性的定位,结果即具有质的特性。 提出五种空间概念:使用空间,把人统一在自然有机环境中;知觉空间,对于人的同一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空间,把人类归属于整个社会文化;认识空间,意味着人对空间进行思考;理论空间,是提供描述其他各种空间的工具。 58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一、早期基本理论(1980年以前)6芦原义

27、信 提出了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从空间的划分、空间的组成要素、空间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点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指出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是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于人情味的技术。芦原义信59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二、后期基本理论(1980年以后)1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提出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和联系理论(linkage)。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理论。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2比尔希列尔(Hillier

28、)首次提出空间句法理论,引入了 “变量”或称为指标体系,是在城市和建筑形体严格联系起来,并借助于电脑进行模拟实验,以此作为空间分析、评价设计的工具,可对不同城镇空间格局及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60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二、后期基本理论(1980年以后)3稹文彥 耦合性是统一城市中各种活动的物质形态诸层面的法则,城市设计涉及各种彼此无关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问题。 城市空间形态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 构图形态;巨硕形态;群组形态。4阿尔多罗西 提出了建筑类型学概念,认为建筑与城市类型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历史性和抽象性。形成了“类似性城市”的思想,强调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基于空间因

29、素和时间因素的结合。 “类似性城市”:把历史形态分类,并重新组合,并采用原型浓缩的集中形式,形成众多有意义的和被认同的事物的聚集体。这种原型浓缩,实质上是对古建筑传统产生的不同的诠释。因为是重新解释,不可能完全回归原型,因此就叫做“类似性城市”。罗西在城市的理论上,紧密地联系了建筑与城市的相互关系,类型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特定生活相关联。61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二、后期基本理论(1980年以后)5黑川纪章城市的生命时代:认为城市不是简单的建筑拼凑与堆砌,它也和生物一样有可能产生变异。在构思建筑与城市时,考虑飞跃、跳跃性的空间及规模,是非常必要的。新陈代谢理论:由两个基

30、本原理构成。即通时性(diachronicity) 原理与共时性 (synchronicity) 原理。 通时性:时间的变化; 共时性:不同文化的共生。62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五节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类型一、城市设计的层次-三个层次1、整体环境城市设计 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构造城市景观体系; 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间; 设计城市竖向轮廓。63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五节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类型一、城市设计的层次-三个层次 2、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是以总体城市设计为依据,对城市的重点地区在整体空间形态、景观环境特色以及人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设计。 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重点对片区内的土地利

31、用、街区空间形态、景观环境、道路交通以及绿化系统等方面作出专项性设计,对建筑小品、市政设施、标识系统以及照明设计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 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应与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紧密协调,构成规划管理的依据。 64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五节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类型一、城市设计的层次-三个层次 3、城市重点地段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是对城市重点地段或重要节点的环境空间形态,包括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建筑界面、容积率、公共开敞空间、建筑风格和色彩、绿化配置、树种选择以及人文活动等城市设计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组织,为引导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和环境整治,提出相应的开发与保护的控制要求和意象性方案及管理

32、细则。 其主要类型包括:街道空间、城市广场、城市滨水空间、重要节点地块。65二、城市设计的类型-三种类型 1、开发型城市设计(Urban Development Design)2、保护型城市设计(Urban Conservation) 和城市更新(Urban Revitalization)3、社区设计(Community Design) -唐纳德. 爱坡雅(D. Appleyard)(美)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五节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类型66 一、“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二、“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三、“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六节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67一

33、、“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自觉的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观规律作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由灵活、有机多变;体现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控制规律、“渐进的城市设计”思想;其自由发展的程度也是相对而言的。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六节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686970717273二、“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主要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层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它通常以一种法定的设计准则,在严格

34、的控制和要求之下进行建设实施。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城市”,它是一种控制机制下的建设方式,一般在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下“自上而下”而形成的城市较多。 特点:城市形态表现着规则的用地、严谨的构图、鲜明的等级和全面的计划,几何形式很强。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六节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747576777879808182838485三、“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虽然城市大体上有这两大分类,但大多数城市是两者兼有之,不是能够完全分得开的。由聚落式的村屯“自下而上”逐渐发展,经过了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秩序。以后,这类城市的发展、规划与设计是以其固有的体系和秩序为前提,再发挥人为的作用

35、,“自上而下”使之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城市。 这类城市一般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者兼容并蓄,是符合特定条件下城市发展需要的。 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六节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86 “自上而下”的城市在设计上的控制较严格,必须遵循特定的法则和模式;而“自下而上”的城市在设计上就显得灵活、自由,因地制宜和随机应变。 城市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城市环境是能够被设计的,特别是现代城市尤其需要设计。无论哪类城市,只要经过良好的设计和再设计,其环境就具有“适居性”,反之不然。 可见城市需要设计,也能够被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设计。城市设计学科也因此必然将得到

36、发展和完善,因此,这门学科有着无限的生命力。87888990919293-目标、对象、元素、评价一、城市设计的目标-四个目标二、城市设计的对象-三种空间三、城市设计的元素-几种归纳四、城市设计的评价-几种阐述 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七节 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94一、城市设计的目标-四个目标1、理想目标与基本目标 理想目标-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品质。 基本目标-城市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强调创造最好的空间环境,而是强调必须防止最坏的空间环境出现。-目标、对象、元素、评价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七节 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952、四个具体目标 -功能的目标-功能的确定与不定 -变化的问题-环境的变化与不变 -为他人设计-设计的主观与客观 -美学的目标-景观的保护与创造-目标、对象、元素、评价第一讲 认识城市设计第七节 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96二、城市设计的对象-三种空间空间环境- 骨架空间(Framew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