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8600字_第1页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8600字_第2页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8600字_第3页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8600字_第4页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86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的影响8600字 摘要:本文选取2002年1季度-2022年2季度数据,以银行表内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和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作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变化的指标,以股票筹资金额和债券发行规模作为衡量金融脱媒的指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定量评估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的冲击程度及其奉献度。研究结果说明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及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毕业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资产构造;负债构造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金融脱媒首次被提出是用来解释20世纪60年代后

2、期到7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金融效劳行业的一些变化。这段时期,一些新兴的金融工具如货币市场基金、养老基金等在美国迅速开展起来,货币市场的高利率环境使银行储户将存款投向收益率更高的金融工具,导致美国传统银行的吸储放贷业务所占比重显著下降,被称为金融脱媒现象。随后,金融脱媒在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金融市场体系兴旺的国家陆续产生。1990年上交所和1991年深交所正式运营、21世纪伊始货币市场基金建立、2022年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板、2022年短期融资券重新发行以及2022年创业板正式上市,给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及开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带来宏大的冲击

3、,2022年5月在交通银行开展研究部主办的“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讨会上,业界就中国金融脱媒的长期开展趋势已经确立达成共识。商业银行如何进展业务创新以更好地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维持其在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对此进展讨论。二、金融脱媒文献综述关于金融脱媒的概念,Hester1969在?金融脱媒及政策?一文中提出,金融脱媒是指金融交易活动不再依托金融中介机构或是资金供需双方越过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进展融资的一种转变。Robert Gellman1996认为金融脱媒是指当货币市场利率远高于传统银行或储蓄贷款协会所能提供的利率时,储户为获取高额收益将存款

4、转而投向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工具的行为。唐旭2022那么把金融脱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进展定义:狭义的金融脱媒是指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货币市场利率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的存款利率程度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广义金融脱媒不仅指存款资金流向高息资产,也指资金短缺者不经过金融中介机构,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融资工具的行为。本文遵循唐旭2022的观点,将金融脱媒定义为资产脱媒和负债脱媒两个方面:资产端脱媒是指融资者通过证券市场直接筹集资金,使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萎缩的现象;负债端脱媒是指随着货币市场利率的高企以及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储蓄者不再将全部资金存入银行,使银行可贷资金

5、减少的现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讨论的金融去中介化的“中介特指商业银行。关于金融脱媒的度量,Schmidt et al.1999运用资产负债中介化比率和证券化比率,选取法国、德国、英国1982-1995年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对这三大经济体是否存在金融脱媒进展了度量。Gunther Capelle-Blancard et al.2022等人在同时考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情况下,将金融中介化比率定义为市场中介化比率和信贷中介化比率之和,对1979-2022年日本金融脱媒进展了实证研究。宋旺和钟正生2022借鉴Schmidt等人定义的资产负债中介化比率和证券化比率,对中国金融脱媒指标进展了测度,并

6、基于MS-AR模型对我国金融脱媒趋势进展了实证分析。任碧云2022主要选取GDP、债券发行量、股票市场筹资额、信托资产规模以及理财产品数目等指标对金融脱媒进展衡量,量化分析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影响。关于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的影响,众说纷纭,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利弊参半,机遇与挑战并存。Saffo1998提出“脱媒校正学说,认为脱媒不仅不会使中介消失,反而会促使新的金融中介组织不断被创新出来。M.Nissen2022在研究中发现,金融脱媒不会使金融中介作用消失,反而会使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更好发挥其功能,进步自身竞争力。任碧云2022认为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分流作用显著

7、且有加强的趋势,商业银行应采取有力措施稳固其在金融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三、金融脱媒的表现形式一银行资产端的脱媒金融脱媒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显著下降,直接融资呈多元化快速开展的态势。直接融资因其自身具有的低本钱、高收益及灵敏性吸引了许多银行大型优质客户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募集资金,改变了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融资构造见图1。图12022-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构造及其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历年统计数据.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社会融资规模中,银行表内信贷占实体经济融资的比例显著下降,新增本外币贷款从2022年的8176%下降到2022年的6176%。与此

8、同时,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增幅明显,非金融机构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融资的总规模在2022年到达最高点,占社会融资规模的2981%,其中信托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例从2022年的193%上升到2022年的1063%,进步了87个百分点。另外,直接融资对非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比例不断上升,融资构造明显优化。2022年末,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以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形式融资的规模合计到达282万亿元,是2022年的2662倍,年均增速高达3476%。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构成中,商业银行表内信贷业务占比逐年下降,表外业务融资重要性增强的同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

9、模持续扩大,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银行负债端的脱媒一方面,直接融资的开展给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主要表如今储蓄存款占存款余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储蓄存款增幅波动中迅速下降。从图2可以看出,储户追求收益最大化,同时为了分散风险进展多元化投资,储蓄存款占比有下降的趋势,储蓄存款增幅下降显著。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2022年、2022年两年间储蓄存款增幅从2022年的1798%下降到677%,下降了1121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2022年以来股市回暖,2022-2022两年间的牛市行情对居民储蓄存款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分流。2022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震荡,储蓄存款

10、增幅上涨至近十几年的最高值,到达2629%。可见,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分流了大量银行储蓄存款。另一方面,投资渠道多元化削弱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才能,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使商业银行传统盈利形式受到严重冲击。为了抵御金融脱媒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图3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22-2022年非利息收入占比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增长,商业银行盈利形式逐渐优化。相较于其他四大行,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更高。四、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的变化主要表达在银行存贷款构造的变化趋势上,因此分析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影响时,

11、应运用商业银行存贷款构造的变化进展动态分析。本文选取2002年1季度-2022年2季度数据作为样本,以银行表内信贷包括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和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作为衡量银行资产负债构造变化的指标。由于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以股票、债券市场作为主力军,因此金融脱媒的指标分别用股票筹资金额和债券发行规模来测量,其中债券发行规模是企业债、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以及集合票据等发行规模的汇总。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以及wind资讯统计数据。一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构造的影响1.平稳性检验为了使所构建的回归模型具有经

12、济意义,应先对模型进展平稳性检验。此处采用Eviews60软件,运用ADF检验方法分别对银行表内信贷占比DKZB、股票筹资金额GP、债券发行规模ZQ进展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检验结果,所选取的三个变量均为不平稳序列,因此需要借助协整理论对数据进展处理。2.协整检验传统理论要求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展差分后再构造VAR模型,这样会使许多信息遗失并难以对分析结果进展解释。一些时间序列自身不平稳,假设其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即各非平稳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可直接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上述检验结果显示,通过协整检验,各不平稳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性程度下存在协整关系,且至

13、少有一个协整向量。因此,可以直接建立VAR模型。3.最优滞后阶数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选择,一般采用LR、FPE、AIC、SC、HQ等检验准那么来确定。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按经历法那么应选取*最多的那一栏对应的滞后阶数为最优滞后阶数,因此本文将此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定义为2阶。4.脉冲响应函数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对商业银行资产构造的影响程度,需要采用脉冲响应函数IRF分析银行表内信贷占比对股票、债券这两个因素冲击的响应程度。分别给债券发行规模ZQ、股票筹资金额GP一个正向单位的冲击,脉冲响应函数图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DKZB对ZQ与GP均呈现出负向响应趋势。图4左反映了银

14、行表内信贷占比DKZB对债券发行规模ZQ一个正向冲击产生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当本期给ZQ一个正向冲击后,ZQ对DKZB的负向冲击作用前两期下降明显,后八期趋于平稳并有扩大的趋势。图4右反映的是DKZB对GP一个正向冲击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GP对DKZB的负向冲击作用逐年下降,其中前三期下降趋势较明显。综上,非金融机构融资规模中直接融资的迅速增长使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下降,对商业银行的资产构造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5.方差分解通过分析GP、ZQ冲击对DKZB变化的奉献度,可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变量对商业银行资产构造冲击的相对重要性。方差分解结果如表4所示。方差分解表显示,在不考虑DKZB自身奉献率的情

15、况下,相对于GP,ZQ对商业银行DKZB的反响更为灵敏,影响程度持续增长,到第10期到达21%的奉献度;GP对DKZB的反响不敏感,前两期有所增长,之后根本保持在稳定状态。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负债构造的影响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构造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样,首先运用ADF检验方法对CKZB、GP、ZQ进展稳定性检验。由于三个变量均为不平稳序列,需检验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说明,各不平稳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性程度下存在协整关系,且至少有一个协整向量,可直接建立VAR模型,并确定此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从该模型向量自回归根的检验图中可以看出,模型的根均在同一个单位圆内,因此该V

16、AR模型是稳定的。1.脉冲响应函数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储蓄存款占比对股票、债券这两个因素冲击的响应程度,分别给股票筹资金额GP、债券发行规模ZQ一个正向单位的冲击,得到图5所示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从图5可以看出,给GP、ZQ一个正向单位的冲击后,CKZB对GP与ZQ均呈现出反向响应趋势。图5左反映的是储蓄存款占比CKZB对股票筹资金额GP一个正向单位的冲击产生的脉冲响应。当本期给GP一个正向冲击后,GP对CKZB的负向冲击作用逐年下降,其中前三期下降趋势较明显。图5右反映的是CKZB对ZQ一个正向冲击的脉冲响应。ZQ对CKZB的负向冲击作用前两期下降明显,并在第2期到达一个最小负响应点;第2期至

17、第5期逐年上升,之后趋于平稳,最终呈现发散状态。综上,投资渠道多元化、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多样化使居民将局部储蓄存款转移到投资收益更高的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 2.方差分解通过分析GP、ZQ冲击对CKZB变化的奉献度,可明晰这两个变量对商业银行负债构造冲击的相对重要性。表5为跨期为10的方差分解。方差分解表显示,在不考虑CKZB自身奉献率的情况下,相对于ZQ,GP对商业银行CKZB的反响更为灵敏,奉献度有所下降,从第2期的9%下降至第10期的4%;GP对CKZB的反响不敏感,在前3期增长后,根本保持不变。这说明我国居民理财观念比拟保守,但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仍造成了商业

18、银行存款的局部分流。五、结论与启示本文选取股票筹资金额、债券发行规模作为金融脱媒的测量指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定量评估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的冲击程度及其奉献度,得到如下结论:首先,银行资产构造方面,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削弱了商业银行资金使用的收入优势。对于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借款人而言,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来源的重要地位正在逐步下降。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开展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冲击作用。与此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中表外业务融资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也造成了冲击。直接融资市场以及银行表外业务融资市场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分流

19、,使其依靠传统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形式受到挑战。其次,银行负债构造方面,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与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进一步扩大,削弱了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本钱优势。高通货膨胀率的存在使投资者对不同投资渠道的收益率差异非常敏感,居民将资金从回报率低的银行提取出来,转而投向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使商业银行存款规模下降,对储蓄存款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金融脱媒作为我国金融改革途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构造、业务创新才能和经营形式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开展机遇。商业银行以及监管机构都应当有所作为,以应对我国不断加深的金融脱媒趋势。一推动金融

20、产品及效劳创新,积极开展互联网银行业务为了更好适应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一方面应积极进展产品及业务创新,研发出可以满足客户群体需求的、具有盈利性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效劳,进步非利息收入占比,降低对银行传统业务的依赖,更好地应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构造的变化。另一方面,应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开展趋势,借助新型的信息技术,开展电子金融,降低交易本钱,积极开展互联网银行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一波金融脱媒。大数据时代的降临,数据成为最具有价值的资产。银行应通过大数据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二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为了抵御金融脱媒对传统业务形式造成的影响,将研发新的业务品种,

21、大力开展表外业务,然而非传统银行业务对银行利润产生奉献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性,对监管当局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监管机构应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制定并施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更好应对表外业务带来的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信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应重视全方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进步风险管理程度,消除金融平安隐患,确保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安康快速开展,以积极应对当前金融脱媒给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带来的冲击。参考文献:1 Hester D. D.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and Policy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22、19693:600-617.2Robert Gellman. Disintermediation and the Internet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19961:1-8.3唐旭.金融脱媒与多层次金融市场J.新金融,202214:1-4.4Schmidt,R.H.,Hackethal,A.,Tyrell,M. Disintermediation and the Role of Banks in Europe: An International parison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9998:3

23、6-67.5G.Capelle-Blancard,J.Couppey-Soubeyran,L.Soulat.The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Japan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2220:40-60.6宋旺,钟正生.基于MS-AR模型的中国金融脱媒趋势分析J.财经研究,2022,3611:115-119.7任碧云,程茁伦.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冲击的动态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23:26-33.8Paul saffo.Disintermediation:

24、 Longer,Not shorter,Value Chains Are ingEB/OL.2022-04-05.1998-05-15. :/./disinternediation.html.9Mark Nissen. Agent-based Supply Chain Disintermediation Versus Re-intermediati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s, Intelligent Systems in AccountingJ.Finance and Management,2000,94:237-257.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figures from the first quarter in 2002 to the second quarter in 2022, which takes bank credit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social financing scale and sa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