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掌握地球的形

2、状和大小。(3)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并能制作简易地球仪。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描述地球的大小。2观察地球仪的特征。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

3、点。2观察地球仪的特征。教学方法读图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观察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地球的五大秘密提出问题:1.你能说出地球有哪五大秘密吗?2.关于地球的形状,你了解多少呢?观视频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利用影像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活动一:探究形状和大小1.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1)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2)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承接):让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直觉对地球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臆想阶段:补充:早期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天

4、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提问:你知道中国哪些思想深受天圆地方的思想影响吗?(2)推理阶段:出示图片,请学生描述:出示月食图片,引发学生猜想。(3)环球证实麦哲伦环球航行出示麦哲伦图片,进而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图。追问: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鼓励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图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艰辛。(4)亲眼目睹:展示地球卫星图片。(5)归纳总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过程:天圆地方观看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图片(6)追问: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你观察海边的船航行,你发现了什么?你做

5、过这样的动作吗?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3.提出问题:麦哲伦环球环球航行竟然用了3年的时间,地球到底有多大?我们利用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赤道)、表面积三个量来描述地球的大小:4.对比感受:(1)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 个足球场(约7000平方米)的总面积(2)赤道周长约相当于 个400米跑道的总长5.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参与互动,积极发言进入第一个内容的学习探究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交流互动,找出人类自古至今认识地球形状的变化过程。(1)阶段一:中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列举“天坛”(2)猜想展示: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

6、球”的概念。猜想:月食发生时的地球影子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3)互动交流: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4)互动: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5)总结:我们站在古人智慧的基础上,从而认识地球是个球体。(6)说一说,自己通过列举哪些案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图片,观看月食等。看图发现: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

7、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登高望远 ,要想看的远(范围更大),就要登的更高。3.合作探究:(1)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4.计算与对比:(1)7.2857x1010(2)10万5.发现与归纳:赤道半径极半径= 21 千米认识到地球的形状不规则,不是一个正球体。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交流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图文结合,通过模拟航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发挥学生自主性,自己解

8、决计算对比能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大小,从而帮助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活动二:制模型探特征1. 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提问:你知道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都用来表示什么吗?2.出示图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地球仪和地球,有什么区别?3.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的五大要素。地球仪上五大要素(点、线)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科学认知地球仪上的五个关键信息的含义。4.鼓励学生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按以下步骤制作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1)如图1.5中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

9、;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把铁丝弯成图中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4)在图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可以自由转动。(5)在图中c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1.拿出地球仪:2.观察思考交流3.识图指认:4.制作与交流展示:按照要求和提示,亲自动手做一做,进一步认识地球仪上的关键信息。图1.5展示同学们的成果:利用人手一个地球仪的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

10、科学的去制作简易地球仪,为更深入的认识地球打下基础拓展提升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还有这些认识!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一个倒置的碗,支撑地球的是几只巨大的大象;而大象又站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背上,它是印度主神毗湿奴的化身。毗湿奴、地球、大象又被一条巨大的眼镜蛇环绕,眼镜蛇代表着水。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是一个闭合的箱子,大地是这个箱子的底板。读一读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拓展视野课堂总结:课堂达标1. 地球的形状是 ( )A.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方 2. 人们制作地球仪时,将地球仪做成标准的球体,这是因为( )A.为了美观B.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C.为了地

11、球仪的转动D.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差别很小,可以忽略不计3.生活中不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 A.站得高,看得远 B.太阳东升西落C.海边看船 D.月食4.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C.指南针的发明 D.地球的卫星照片5.下列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C .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

12、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

13、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出示新闻材料,播放视频。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项目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成果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请学生谈一谈感受。追问:你知道三星堆在哪吗?出示:经度:104E,纬度

14、:31N引入经纬网的学习。观看视频,谈收获,思考问题。利用新闻时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快的进入新知的探究中去活动一:探纬线和纬度1. 出示地球经纬网图,引导学生首先认识赤道。提问:你知道纬线是怎样定义的吗?纬线定义: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一):探究纬线的特点。(1)出示纬线分布图。提问:你会从哪些方面观察它们的特点呢?(2)鼓励学生整理归纳纬线的特点。教师适当点拨。(3)展示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有两座赤道纪念碑。图中的赤道纪念碑落成于1982年,南距首都基多市24千米。碑高30米左右,通体用赭红色花岗岩建成,造型呈方柱形

15、。碑顶是一个醒目的大型石刻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象征赤道的白色中心线,从上至下与碑东西两侧台阶上的白线相连。3.趣味应用:假如一名科学家在赤道纪念碑处沿着赤道向东走(排除地形等因素影响),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请问这位科学家能不能再次回到赤道纪念碑的位置?为什么?4.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二):探究纬度的划分(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纬线,纬度是怎样划分的呢?(2)出示纬线图,指导判断方法:(3)引导学生辨一辨:高、中、低纬度的划分(4)展示:广州从化“北回归线23.5N纪念碑”;台湾省嘉义县“北回归线23.5N纪念碑”,初建于清光绪34年。5.引导学生画一画南北半球的划分点拨提示:北纬位于北半球。 南

16、纬位于南半球。1.结合地球仪理解概念: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理解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2.小组合作学习(1)明确分析的项目:形状、长度变化、指示方向、条数、相互关系。(2)展示交流:(3)阅读拓展:3.思考交流:能回到赤道纪念碑的位置。因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圆圈,沿着同一个方向我们可以回到出发点。4.合作探究:(1)发现与交流:赤道作为0的纬线,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向南为南纬用“N”表示,向北为北纬用“S”表示(2)发现归纳:判读南纬、北纬的方法:有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无赤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3)展示交流:低纬度:南北纬0-3

17、0中纬度:南北纬30-60高纬度:南北纬60-905.理解与交流:分界线:赤道(0纬线)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从科学概念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学习纬线,内容层层递进,易于学生理解采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纬线的特点适当增加趣味性题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纬线指示方向的认识借助地球仪,准确的理解纬线的划分,度数的变化的特点通过练习进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学习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高中低纬的划分有别于温度带的划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画图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活动二:探经线和经度1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三):探究经线的特点(1)提问:明确观察经线的角度。(2)引导

18、学生归纳、展示交流2.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四):经度是怎样划分的(1)本初子午线:经度是0,经度起始线。(2)出示本初子午线材料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3)图中理解经度的划分(4)技巧判断: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有0经线,则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有180经线,则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练一练:说出与下列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西经30、0、东经150 ?4.难点突破:观察发现东西半球

19、是用哪两条经线划分的?出示简图,帮助学生理解东西半球的划分。1. 概念与地球仪结合: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1)观察描述:形状、长度变化、指示的方向、条数、相互关系、(2)归纳:(3)规律探究: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西为西经(W),以东为东经(E),向西、向东各划分了180 ,西经180 和东经180 重合为一条经线。(4)观察思考: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无0经线、无180经线,则西增西经,东增东经。3.归纳总结:任何两条相对应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一条经线在西经,另一条在东经),都组成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思考交流:东经150、18

20、0、西经30。4.展示交流: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动手画一画,同桌相互提问,说出经度,并能准确判断其所在的东西半球实验教具与概念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竖经的空间概念以表格的形式梳理经线的特点,条理清晰经度变化规律的探究以实际的地球仪为载体,最好用实物一步一步画出经线 ,从而理解度数的变化从多角度理解度数的变化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识图、切圆形水果,画图、点线练习等多种方式突破难点的学习和理解活动三:利用经纬网定位1.出示情景,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下列类似的报道。2011年第9号热带风暴“梅花”,于7月28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洋面生成。中心位于11.

21、7N,135E。洋面这么大,“梅花”的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呢?2.认识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3. 判断应用:说出图中各点坐标4.链接生活: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查找地名,并完成下表。5. 思考:如何利用经纬网判别方向?1.说一说: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经纬度位置2.在图中画出并读出该点的经纬度讨论经纬网的用途:航海、航空、交通、军事气象3.读图写坐标:A: 60N,60WB: 0 ,0C: 40E,40S4.查一查,读一读5. 北京在新加坡的什么方向?大致东北方向课堂总结:拓展应用1.东西半球的判断:(1)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是0经线和180经线。(2)东半球与

22、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 160E经线经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勘察加半岛的一个居民家庭,恰好160E经线从房子中央穿过,这样厨房就被分在了东半球,客厅被分在了西半球。课堂达标1.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2.我们通常用( )将地球划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A.20W,20N B.20W,160E C.0,0 D.160E,20S3.在地球仪上,经度为130、纬度为45的点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4.经线长度大约是(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D.4万千

23、米5.下列纬线中长度最长的是( )A.10S B.20N C.40S D.70N6.一艘船从A地(30N,40W)出发,到达与A地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地进行考察,则B地的经度是()A.40E B.140W C.40W D.140E7.与12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60E B、60W C、120W D、0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读图判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A BCD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纬线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C经度

24、自南向北逐渐减小D我们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3下列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A登高望远B长江东流入海C地球卫星照片D麦哲伦环球航行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B0C160ED20W5国际上习惯用哪个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A90W,90EB20E,160WC0,180D20W,160E6下面四幅图中,M点同时符合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 )ABCD7人们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卫星照片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海天圆地方ABCD8在地球仪上,与过南北两极点构成的经线圈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是( )A南回归线B0

25、经线C赤道D北极圈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回答9-10题:9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A圆球B圆柱体C圆锥体D不规则的球体10关于这颗“蓝色弹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B“三分陆地七分海洋”C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D它的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读北斗卫星对甲、乙、丙、丁四点定位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1-

26、12题。11某地位于(100W,20N),它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2关于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B甲地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C甲地位于丁地的西北方向D甲地位于丁地的西南方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13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地球仪表面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是_;连接B、D的线是_。(2)C点的纬度是_、经度是_;D点的纬度是_、经度是_。(3)A、B、C、D四点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位于北半球的是_。(4)从高、中、低纬度看,A在_纬度,F在_纬度。(5)A地位于F地的_

27、方向,B地位于D地的_方向。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位于_半球(南或北);D点位于_半球(东或西)。(2)位于寒带地区的是点_。(填字母)(3)A点位于D点的_方向。(4)写出B、C两点的经纬度位置:B_;C_。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答案】1B【解析】第1题,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古代有从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为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因此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为,B正确,A、C、D错。故选B。【答案】2D【解析】第2题,在地球仪上

28、,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称为经线,经线都是指示南北方向,A错误;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作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B错误;经线连结南北两极,每条经线都等长,C错误;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D正确。故选D。【答案】3B【解析】第3题,登高望远意思是登上高处,看得更远,在高处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A正确;长江东流入海,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B错误;地球卫星照片,人类可以目睹地球的全貌,C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个球体,D正确。题干中选择错误的是故选B。【答案】4B【解析】第4题,在地球仪上,连接

29、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B正确;180经线是日期变更线,A错;160E和20W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C、D错。故选B【答案】5D【解析】第5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D正确,A、B、C错;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0再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向西到180再向西到160E。故选D。【答案】6A【解析】第6题,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A中M点的经纬度是(30W,2

30、0S)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A符合题意。B中M点的经纬度是(30W,20N)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B不符合题意。C中M点的经纬度是(10W,10S)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C不符合题意。D中M点的经纬度是(50W,40S)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D不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故选A。【答案】7C【解析】第7题,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项正确。故选C。【答案】8C【解析】第8题,地球是椭球体,而地球仪是正球体。因此在地球仪上,与

31、过南北两极点构成的经线圈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是赤道,其他纬线与经线圈长度不等,AD错误;0经线只是半圆,B错误,故选C。【答案】9D 10C【解析】第9题,这颗”蓝色弹珠“是指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第10题,这颗”蓝色弹珠“是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故A正确。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故B正确。地球上实际没有地轴,是人们假想的,故C错误。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D正确。故选C。【答案】11C 12B【解析】第11题,由题目可知,某地位于(100W,20N),其经度是位于向西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该地是图中丙所在的位置

32、,故选C。第12题,由图可知,甲地是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西经20以西的西半球和中纬度地区,故A错误。甲地是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故B正确。甲地是位于丁地的东南方向,故C和D均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答案】13(1)经线 纬线 (2)23.5S 120E 30N 90E (3)A B、D (4)低 中 (5)东北 正东 【解析】(1)由图可知,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的线是经线,连接B、D两点的线是纬线。(2)图中C点的纬度位置是位于向南增大上,是23.5S,经度位置是位于向东增大上,是120E;D点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纬度是30N,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是9

33、0E。(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图中四个点中,只有A点是南北半球分界线;位于北半球的是赤道以北的B和D。(4)从高、中、低纬度看,A点是位于0-30之间的低纬度;F是位于30-60之间的中纬度。(5)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A地是位于F地的东北方向;B点是位于D点的正东方向。【答案】14(1) 南 东 (2)D (3)东北 (4) B:40S,40E C:60S,60E 【解析】(1)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A点位于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

34、60E以东为西半球,D点位于东半球。(2)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位于寒带地区的是D点。(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A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4)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35、。据此判知,图中B、C两点的经纬度位置:B是(40S,40E);C是(60S,60E)。【上好课】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读图回答下列1-3小题。1某环球旅行家从B出发,径直往南走(不考虑任何环境影响因素),他最终( )A回到原出发点 B到达赤道C到达南极点D很难确定2在地球表面,通过球心与B地对称的另一地的地理坐标是( )A40N,110W B40N,70WC40S,70WD40S,110E3ABC三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大小关系为( )AABC BCBA CA=B=CDA=CB经纬网是

36、我们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地理事物的依据。读经纬度示意图,完成下面4-8小题。4随地球自转一周,图中、四点中绕地轴旋转距离最短的是:( )A点B点C点D点56月20日,图中、四点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A点B点C点D点6图中、四点中,每天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A点B点C点D点7图中、四点中,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点B点C点D点8图中点的经纬度是:( )A40W,120NB40N,150WC40N,150ED40S,120W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面9-10小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B乙、丙两地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

37、北方向D丙地位于最大的纬线圈上10图中甲地的坐标是( )A(30N,90W)B(30S,90W)C(30N,90E)D(30S,90E)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用经纬度来定位,在茫茫大海上也可以通过定位准确找到船只。回答下面11-12小题。1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2北京位于(40N,116E),那么北京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二、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阅读“经纬网1”、“经纬网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点、C点的坐标:A_C_(2)A地位于

38、B地的_方向,A、B、C、D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_(3)丁阴影区域,属于南北半球的_半球,乙阴影区域属于东西半球的是_半球。14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三位小朋友所在位置的经纬度。贝贝:经度_,纬度_。玲玲:经度165E,纬度_。兰兰:经度_,纬度15S。(2)三位小朋友中处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_。(3)从东西半球来看,三位小朋友中处于西半球的是_;从南北半球看,处于南半球的是_。(4)从纬度来看,兰兰处于_(低、中、高)纬度。从地球上的五带来分,玲玲位于_。兰兰在贝贝的_方向。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答案】1C 2C 3A【解析】第1题,某环球旅行家从B出发,径

39、直往南走(不考虑任何环境影响因素),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他最终会到达南极点,C正确,跨过南极点,就是向北了,所以回不到原出发点,A错误。会越过赤道,继续向南,B错误。可以确定会到达南极点,D错误。故选C。第2题,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40N,110E),对趾点的特点是两点的经度之和为180,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纬相反。由此可判定,通过球心与B地对称的另一地的地理坐标是(40S,70W),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3题,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读图分析可知,A点所在的纬度是20S,B点所在的纬度是40N,C

40、点所在的纬度是75N,由此可判定,A、B、C三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大小关系为ABC,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4C 5D 6B 7C 8B【解析】第4题,纬度越高、纬线越短,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点中的纬度最高,绕地轴旋转距离最短,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6月20日是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短,且越往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所以白昼最短的是点,故选D。第6题,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点中点位置最东,最早迎来日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点的经度是120E,在20W向东到160E之间,属于东半球,故A选项错误。点的经度是150E,在20W向东到160E之间,属于东半球,纬度是20N,在北半球,故B选项错误。点的纬度是40N,属于北半球,经度是150W,在20W向西到160E之间,属于西半球,故C选项正确。点的纬度是20S,属于南半球,故D选项错误,故选C。第8题,点的纬度向北增大上,是40N,属于北半球,经度是向西增大上,是150W,故选B。【答案】9B 10C【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位于北纬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