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二醇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1页
我国乙二醇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2页
我国乙二醇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3页
我国乙二醇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4页
我国乙二醇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8我国乙二醇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截至2013年7月底,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年,2012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097.8万吨。虽然世界乙二醇供过于求,但具体对我国而言,相对于下游产业的需求,乙二醇产能扔不充足。预计到2016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能够达到950万吨/年,需求量将达到1300万吨,产不足需,仍需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国实际生产的需求。笔者建议,未来我国乙二醇产业发展应提高现有装置经济性、新建大规模生产装置;完善现有生产技术、积极开发新技术;扩大产业链、规避市场风险等。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技术主要为石油路线,即以乙烯为原料,经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该技术全部为引进装置

2、,且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与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中,引进技术包括英荷壳牌公司(Shell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以与美国DOW化学公司(原UCC公司)的技术。非石油路线是以合成气为原料,可采用多种方法合成乙二醇,在我国已经实现产业化的主要是我国自主研究开发的以煤或者天然气制备乙二醇的生产技术。一、供需情况(一)生产现状2011年我国乙二醇产能已达357.8万吨/年,相比2008年产能提高近140万吨/年。近两年,我国仍有多套新建乙二醇装置建成投产,尤其是煤制乙二醇生产装置发展迅速。2013年1月,天业(集团)利用电石炉尾气建设的5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投产;2月,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全资子

3、公司禾元化学5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国首个由甲醇制乙二醇的工厂,该项目采用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艺进行生产,具有清洁高效、低碳、“三废”排放少等优点;7月,中石化石油化工公司80万吨/年乙烯项目主体装置28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建成投产。截至2013年7月底,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年。由于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在20132016年新建或者扩建项目中,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项目大都采用石油乙烯路线,装置新增生产能力约为152万吨/年。由于煤制乙二醇相比煤制油、煤制烯烃的投资要

4、少得多,产业链也比后两者短,市场需求明确,准入门槛低,推广起来更加容易,加上发展煤或天然气通过合成气制备乙二醇,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是国家鼓励类示性项目,因而掀起了项生产厂家产能工艺路线预计投产时间中国石油石化XX公司36石油乙烯路线2013年石油化工公司28石油乙烯路线2013年(已投产)扬子石油化工公司10石油乙烯路线2013年中科合资()炼化项目40石油乙烯路线2014年中石化石油化工公司38石油乙烯路线2015年永金(孟津县)化工有限公司20煤制乙二醇2013年永金(永城)化工20煤制乙二醇2013年惠生集团恒远化工鄂尔多斯华维能源公司20煤制乙二醇2014年鄂

5、尔多斯开滦集团化工有限公司40煤制乙二醇2012年(一期20万吨)金煤化工集团公司40煤制乙二醇2014年(二期)煤业化工集团XX公司20煤制乙二醇2015年宝马集团30煤制乙二醇2013年(一期5.0万吨)目投资热。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建或者计划建设的煤制备乙二醇装置生产能力约600万吨/年,但由于我国煤制乙二醇技术为自创技术,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工业运行考验,技术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因而,装置完全建成投产的可能性不大。在众多的煤化工制备乙二醇项目中,2016年以前最多50%产能能够建成投产。预计到2016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最多能够达到约950万吨/年。20122016年我国乙二醇新建与扩

6、建情况见表1所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生产工艺多元化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形成了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主要是煤或天然气路线)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共存、引进技术与国产技术相结合的格局。世界上SD、Shell和DOW等世界著名乙二醇生产公司的技术在我国均建有生产装置。2009年,中国科学院物质结构研究所开发的煤制乙二醇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志着我国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气路线开发成功。目前,我用非石油法工艺路线的乙二醇生产能力达到85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7.0%。采用石油法工艺路线生产能力为415.8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3%。其中采

7、用SD工艺技术的生产能力为197.6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9.5%;采用Shell工艺技术的生产能力为127.2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5.4%;采用DOW化学公司工艺的生产能力为91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18.2%。表120122016年我国乙二醇新建与扩建情况单位:万吨/年鄂尔多斯易高煤化科技有限公司20煤制乙二醇2014年延长石油集团公司80煤制乙二醇2016年禾元化学50甲醇制乙二醇2013年(已投产)博源投资集团尼特碱业公司20煤制乙二醇2012年(一期10万吨)省黔希煤化工30煤制乙二醇2013年襄矿泓通煤化工20煤制乙二醇2014年奇台县宝泰隆煤化工20煤制乙二醇20

8、15年鄂尔多斯亿利资源集团30煤制乙二醇2016年呼伦贝尔华电呼伦贝尔能源公司40煤制乙二醇2014年国电东北电力双鸭山乙二醇项目40煤制乙二醇2015年中泰矿冶10电石炉尾气2014年淮化集团10合成气制乙二醇2013年化肥分公司20合成气制乙二醇2015年库车与荣盛集团40天然气/煤制乙二醇2016年泰佳和能源投资30煤制乙二醇2014年煤业(集团)XX公司40煤制乙二醇2014年天业20合成气制乙二醇2015年中泰矿冶10电石尾气制乙二醇2015年2.原料来源多样化除了以传统的乙烯为原料之外,华鲁恒升集团公司和天业集团利用电石炉尾气建成乙二醇生产装置,禾元化学宁利用甲醇为原料生产乙二醇,

9、此外还将建设以工业弛放气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合成乙二醇的工业生产装置。3.技术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石油路线乙二醇生产装置都是引进国外技术,而煤化工工艺技术则以国产为主,在此技术中,除了物构所-丹化科技集团之外,还有如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省化学研究所、石油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淮化集团、浦景化工、宝马集团、五环工程公司、扬子石油化工公司以与正戊工程技术等多家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与企业正在进行煤制备乙二醇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成果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我国乙二醇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手中。近几年,由于外资以与民营资本的介入,打破了我国乙二醇产业由中石

10、化、中石油一统天下格局,形成了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主体,民营合资企业为辅的竞争格局,生产主体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4.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与以往小规模、一窝蜂式投资方式明显不同,在新建乙二醇装置中,无论是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还是外来资本,各投资主体都选择了规模化、技术化的投资策略,年产规模大多在20万吨以上,大大增强了我国乙二醇的装置经济性以与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能力。5.产能分布逐渐发生变化我国乙二醇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与东北地区。近两年,随着我国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制备乙二醇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使得我国煤资源较为丰富的、以与等省市的乙二醇产能增长较为迅速。今后几年,随着大批

11、煤化工制备乙二醇新建装置的建成投产,这些地区的产能变化将更为明显。届时我国乙二醇生产将形成煤路线主要在西部,石油路线主要在东南部的格局(二)消费现状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不断增加。2003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只有346.2万吨,2007年增加到658.3万吨,2012年进一步增加到1097.8万吨,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0.8%。近几年,虽然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有较大提高,但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产品自给率仍较低,2012年仅为27.5%。近年来我国乙二醇产销平衡情况见图1所示。图1近年来我国乙二醇产销平衡情况图2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进口情况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

12、主要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93.0%,其部分用于纤维,小部分用于片基、薄膜与瓶子。另外7.0%主要用于生产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与聚酯多元醇等。我国聚酯产业目前产能过剩严重,装置开工率逐年下降,一些小企业逐步退出竞争。另外,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以与世界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量减少,对乙二醇等原料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我国纺织行业还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生产原料、能源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等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发展速度将会放缓,由此将会导致对乙二醇需求量的减少。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乙二醇在防冻液上的应用量将会有所增长。总之,

13、今后几年,我国乙二醇的需求仍将有所增长,但幅度会放缓,预计2017年我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1300万吨,届时的生产能力不会超过1000万吨/年,产不足需,仍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国实际生产的需求。二、进出口、价格情况(一)进出口情况近几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根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量为251.6万吨,2010年突破600万吨,2012年的进口量进一步增加到796.5万吨。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进口情况见图2所示。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亚洲与北美地区。中东地区乙二醇主要采用廉价的乙烷为原料进行生产,且产能大大过剩,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地区,2012年我国来自

14、该地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与伊朗3个国家的进口量合计达到369.2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46.4%,沙特阿拉伯是我国最大的乙二醇进口国家,进口量为369.2万吨;来自中国的进口量位居第二,为118.9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4.9%;位列第三的加拿大进口量为56.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1%。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情况见表2所示。表2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情况单位:万吨、%进口来源2010年2011年2012年进口量占比进口量占比进口量占比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国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科威特伊朗马来西亚其他52.6279.545.2121.056.37.715.731.841.36.

15、76.67.942.16.818.28.51.22.44.86.11.01.052.7346.536.9112.456.713.79.735.052.36.54.87.247.75.115.57.11.91.34.87.20.90.756.5369.244.8118.944.622.526.848.943.58.312.57.146.45.614.95.62.83.46.15.51.01.6合计6644100727.2100796.5100在大量进口的同时,我国乙二醇也有少量出口。2006年的出口量为0.1万吨,2009年为0.6万吨,2012年的出口量为1.1万吨,同比增长80.0%。201

16、3年上半年出口量为0.3万吨,同比增长126.7%。(二)价格分析1.进口价格从图1的进口单价可以看出,20062008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价格逐年上涨,2008年进口单价达到1023.6美元/吨(到岸不含税价格,下同)。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和中东地区经乙烷制备价格低廉乙二醇的影响,导致乙二醇的进口价格大幅下降,2009年的进口单价只有604.5美元/吨,同比下降40.9%。2010年后世界经济复,乙二醇价格稳步回升,到2011年进口单价达到1184.5美元/吨。2012年受石油价格下调、欧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下游对乙二醇的需求减弱,2012年乙二醇的进口单价又下降为1043.6美元/吨

17、,同比下降11.9%。2013年上半年乙二醇进口单价为1086.9美元/吨,同比增长约2.6%。图3近年来我国乙二醇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虽然世界乙二醇供过于求,但具体对我国而言,相对于下游产业对乙二醇的需求,产能仍不充足。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乙二醇消费和进口国家,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预计未来35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价格仍将主要受国外生产情况影响,将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不会太大。2.市场价格乙二醇作为石化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价格既受上游原料(乙烯或环氧乙烷)或更上游原料(原油或煤)价格等的影响,又受下游聚酯行业的影响。总体看,乙二醇价格变化趋势与原油、聚酯价格变化趋势一致,特别是200

18、9年以后,保持高度一致趋势。近年来我国乙二醇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见图3。乙二醇市场价格一直起伏交织,今年上半年维持在7800元/吨附近徘徊,进入8月,市场价格出现反弹,上扬到8150元/吨,同比增长8.0%。究其原因,一是上半年价格跌幅较大,在技术上有反弹,价值上有回归的要求。二是前期在纺织业、聚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下,部分生产商降低开工率,以规避市场风险,再加上国部分生产商对生产装置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降低乙二醇产量,导致社会库存下降。三是原油、石脑油行情走势上扬,以与东南亚乙二醇进口价格上涨,对行情向好形成支撑。随着石油价格的攀升,乙二醇生产成本将增加,同时下游聚酯的发展将拉动对乙二醇的需求

19、,因此,从成本与下游行业需求两方面来看,都将支撑我国乙二醇价格继续走高。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东廉价乙烷制备乙二醇产能的进一步增加,页岩气产能的快速发展,以与国煤制乙二醇装置的陆续建成,都将对我国石油乙烯法乙二醇价格产生冲击,综合来看,预计未来35年我国乙二醇的价格将继续保持适度波动,但不会出现金融危机时的大起大落。三、发展建议(一)提高现有装置经济性,新建大规模生产装置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对现有的乙二醇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扩大装置生产规模,提高现有装置的经济性和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再新建几套生产规模在3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以扩大生产规模,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提高我国乙二醇在国外市场中的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