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_第1页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_第2页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_第3页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_第4页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1/70. .本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理论摘 要本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为基点,以企业并购效应为主线,把企业并购区别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方式,采用规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对这三种并购方式的并购效应分别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对三种并购方式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与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经营方法和国家宏观经济制度安排两个层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的可行的政策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能给我国企业并购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提高我国企业并购整合的成功率,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并购的经济

2、效应,规避企业并购的负面效应。横向并购效应主要表现为规模经济效应、反竞争效应以与福利效应三个方面。在对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分析之时,笔者突破国外一贯采用的前提限制,分析了企业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可变的情况下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情况,得出了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结论。此外,笔者从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反竞争效应情况,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产业的产业集中度都偏低,因而在这些产业实施横向并购不但不会形成垄断,产生反竞争效应,反而可以改善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状况,提升产业集中度,最终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当前我国企业并购横向并购仍是主流。笔者以横向并购为例对企业并

3、购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并购的福利影响是正的还是负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并购导致的资源节约与并购导致的价格上升引起的消费者剩余减少而产生的福利损失之间的比较关系。企业纵向并购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交易费用的节省上和消除不完备契约的不利影响两个方面,企业混合并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产业效应、风险降低、学习曲线效应、资产有效利用、围经济效应等几个方面,笔者在对企业产业效应进行分析的时候将企业学习曲线运用到企业并购效应的分析之中。企业并购的综合效应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效应、财务协同以与组织成本的增加等方面,笔者从企业并购引起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如何带来组织成本的增加。关键词:企业并购

4、,并购效应,规模经济,学习曲线,产业集中度ABSTRACT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divides the MA into horizontal MA,Vertical MA and conglomerate MA, and then analyses the respective effects of these three k- inds from two aspects , i.e. enterprise and societ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orm ana- lysis and positive analysis. Th

5、e article bases on the theories of economics and mana- gement, and the practice of Chinas MA. In the article, the effects of MA as a main line get through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naly- ze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the three kinds of MA. Finally, by analyzing the p

6、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of domestic MA,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policies and advices about improving the effectsof domestic MA in the view of th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the national macroscopic economic system . The author wishes this thesis can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7、 MA of Chinese enterprise, and raise the successful ratio of Chinese enterprise, maximizing the active effect of MA and avoiding the negative effect as well.The effect of horizontal MA includes scale economic effect , Anti competit- ion effect and welfare effect. As to the scale economic effect of h

8、orizontal MA , the author takes the technique and factor prices as variables to draw a conclusion that matc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 more, by changing the used premis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anti-competition effect of horizontal MA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ese industrial con

9、centration. From the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of majority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too low to form monopoly and has the anti-competition effect. On the contrary, it can improve the scale economic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promote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degrees,

10、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nterprise. Therefore, horizontal MA is still the main trend at present. On this premise, the author takes the analysis of the welfare effect of horizontal MA for example, and deduce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aving of resources

11、and the decrease of the consumer surplus because of the price rising determines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welfare effect of MA.The effect of vertical MA mainly includes the decrease of transaction cost and eliminating the effect of imperfect contract. The effect ofconglomerate MA includes the followi

12、ng aspects: the industrialeffect,the reduction of risk,learning curve effect, valid exploitation of property and scope economy effecte etc. The author uses the learning curve as a tool to analyze the industrial effect ofconglomerateMA.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MA include the effective distributio

13、n of social resources, the inc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st and financial synergy effect etc.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cr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al cos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at MA causes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variety.Key Words: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enterprise,The effect of MA, Scaleec

14、onomy, Learning curve, Industry concentration目 录TOC o 1-3 u第1章导言 PAGEREF _Toc120351971 h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和目标 PAGEREF _Toc120351972 h 11.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 PAGEREF _Toc120351973 h 21.2.1 本文的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120351974 h 21.2.2 本文的创新之处 PAGEREF _Toc120351975 h 21.3 企业并购的涵 PAGEREF _Toc120351976 h 31.3.1 兼并 PA

15、GEREF _Toc120351977 h 31.3.2 联合 PAGEREF _Toc120351978 h 41.3.3 收购 PAGEREF _Toc120351979 h 41.4 企业并购效应理论述评 PAGEREF _Toc120351980 h 41.4.1 并购效应理论综述 PAGEREF _Toc120351981 h 41.4.2 西方企业并购效应理论的新发展 PAGEREF _Toc120351982 h 61.4.3 国有关企业并购效应理论研究成果概述 PAGEREF _Toc120351983 h 8第2章横向并购效应 PAGEREF _Toc120351984 h

16、102.1 实证分析:横向并购我国企业并购的主流 PAGEREF _Toc120351985 h 102.1.1 当前中国企业并购应当选择以横向并购为主 PAGEREF _Toc120351986 h 102.1.2 我国企业并购方式实证分析 PAGEREF _Toc120351987 h 112.2 横向并购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PAGEREF _Toc120351988 h 132.2.1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规模经济理论 PAGEREF _Toc120351989 h 132.2.2 技术条件和生产要素价格可变条件下横向并购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 PAGEREF _Toc120351990 h 14

17、2.2.3 企业横向并购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条件和成因 PAGEREF _Toc120351991 h 152.3 横向并购与市场集中度与横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 PAGEREF _Toc120351992 h 162.3.1 横向并购与市场集中度 PAGEREF _Toc120351993 h 162.3.2 横向并购具有潜在的反竞争效应 PAGEREF _Toc120351994 h 172.3.3 我国工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PAGEREF _Toc120351995 h 182.3.4 结论与启示 PAGEREF _Toc120351996 h 202.4 横向并购的福利效应分析 PAGEREF

18、 _Toc120351997 h 202.4.1 横向并购造成垄断使得价格上升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PAGEREF _Toc120351998 h 202.4.2 横向并购使得价格下降的福利效应分析。 PAGEREF _Toc120351999 h 212.4.3 结论与启示 PAGEREF _Toc120352000 h 23第3章纵向并购效应 PAGEREF _Toc120352001 h 243.1 纵向并购的交易费用降低效应 PAGEREF _Toc120352002 h 243.1.1 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 PAGEREF _Toc120352003 h 243.1.2 纵向并购

19、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交易费用 PAGEREF _Toc120352004 h 243.1.3 结论 PAGEREF _Toc120352005 h 263.2 纵向并购的战略利益和成本 PAGEREF _Toc120352006 h 273.2.1 纵向并购的战略利益 PAGEREF _Toc120352007 h 273.2.2 纵向并购的战略成本 PAGEREF _Toc120352008 h 283.3 纵向并购与契约的不完备性 PAGEREF _Toc120352009 h 29第4章混合并购效应 PAGEREF _Toc120352010 h 324.1 混合并购的产业效应 PAGERE

20、F _Toc120352011 h 324.1.1 产业效应存在的原因 PAGEREF _Toc120352012 h 324.1.2 混合并购与进入壁垒 PAGEREF _Toc120352013 h 324.2 混合并购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PAGEREF _Toc120352014 h 344.3 混合并购促使资产的有效利用 PAGEREF _Toc120352015 h 354.3.1 通用性有形资产的利用 PAGEREF _Toc120352016 h 364.3.2 通用性无形资产的利用 PAGEREF _Toc120352017 h 374.4 混合并购的围经济效应 PAGEREF

21、_Toc120352018 h 384.4.1 围经济与围不经济 PAGEREF _Toc120352019 h 384.4.2 企业混合并购的围经济性 PAGEREF _Toc120352020 h 394.5 混合并购的陷阱 PAGEREF _Toc120352021 h 40第5章企业并购的综合效应 PAGEREF _Toc120352022 h 425.1 企业并购能够有效配置资源 PAGEREF _Toc120352023 h 425.1.1 企业并购与资产选择 PAGEREF _Toc120352024 h 425.1.2 企业并购实现并购双方的资源帕累托改进 PAGEREF _T

22、oc120352025 h 435.2 企业并购增加了企业组织管理成本 PAGEREF _Toc120352026 h 445.3 财务协同效应 PAGEREF _Toc120352027 h 455.3.1 市场价值低估效应将可能导致并购后企业价值升值 PAGEREF _Toc120352028 h 455.3.2 并购产生的预期效应加速股东财富的增加 PAGEREF _Toc120352029 h 465.3.3 自由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 PAGEREF _Toc120352030 h 475.3.4 并购提高了企业资金效率,降低了财务风险 PAGEREF _Toc120352031 h 4

23、7第6章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与政策建议 PAGEREF _Toc120352032 h 496.1 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与评价 PAGEREF _Toc120352033 h 496.1.1 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 PAGEREF _Toc120352034 h 496.1.2 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分析 PAGEREF _Toc120352035 h 506.2 我国企业并购效应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PAGEREF _Toc120352036 h 516.3 政策建议 PAGEREF _Toc120352037 h 546.3.1 微观层面(企业层面)的政策措施 PAGEREF _Toc1203520

24、38 h 546.3.2 宏观层面的政策措施 PAGEREF _Toc120352039 h 55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120352040 h 58后 记 PAGEREF _Toc120352041 h 62第1章 导 言1.1 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和目标在当今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法则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取得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发展壮大,其主要方式有外部发展和部发展两种,而通过企业并购进行企业外部扩是企业发展壮大最简便易行的方式。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George JStigler在通向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一文的

25、开篇就提出“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部扩成长起来的”。我国过去一直强调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要求企业通过自己的积累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导致了企业发展缓慢、规模较小、竞争能力弱等,形成了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畸形的格局。1984年开始,我国实施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并购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企业资源重组和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并购作为实施国企改革和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方式,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企业并购产生的并购效应是从企业和社会两

26、个层面来实现的。企业并购效应的好坏主要是取决于企业的微观管理和宏观环境。在理论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因此,西方学者在研究企业并购的时候常假定企业的诸如经济体制等宏观环境为常量,对企业并购从微观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企业的并购动机和并购效应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论证,但是他们对并购效应的经济学的解释还显得比较笼统和单薄。我国学术界对企业并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理论著作,但这些理论文献大部分是以介绍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的常识为主,而对于企业并购效应各个方面的专门性论述比较少。虽然近年来国有些学者也对并购效应进行了一些论述,但是还不多

27、见,关于企业并购效应的专著是少之又少,现有的关于企业并购效应研究的文献偏重于实证分析的多,理论分析的少,特别是国在并购效应的分析方面更多的是对上市公司股价变化与重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定量分析,而较少规分析和定性分析。总之,关于企业并购效应的经济学解释和企业并购效应的定性和规分析是国外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完成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充实企业并购理论,最终指导我国并购实践工作,改善我国企业并购环境,有利于促进企业并购效应的实现,规避企业并购的负面效应,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这就是本文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面对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

28、须要努力改善企业并购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实现企业并购积极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完成这项任务则需要我们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透彻的说明和理解企业并购效应,提出实现企业并购效应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企业界和理论界的有关人士参考和借鉴,这就是本文写作期望达到的目标。1.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1.2.1 本文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来看,经济分析方法可以分为规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把规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循着实证规实证规的分析思路完成了本文的写作,并在其中进行大量定性分析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定量分析。笔者首先运用实证分析

29、的方法对我国企业并购的主流横向并购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规分析的方法对三种并购方式的并购效应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再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最后运用规分析的方法分析导致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的政策建议。1.2.2 本文的创新之处本论文在国外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突破:一、在研究框架上,构建了一个以企业并购效应为主线的规分析框架,文章将企业并购效应区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方式分别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并购方式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二、在对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30、时,笔者突破国外理论研究的前提假设条件,对技术条件和生产要素价格可变条件下的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三、将实证分析的方法引入规分析之中,笔者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我国企业并购的主流是横向并购,并进一步对我国产业集中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企业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在绝大多数行业中实施横向并购不会形成反竞争效应,我们应当在产业集中度比较低的行业鼓励横向并购,充分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四、将企业学习(经验)曲线理论运用到企业并购效应分析之中,对企业混合并购的产业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企业混合并购可以通过学习曲线效应降低进入壁垒的限制。 五、运用管理学的组织结构理论

31、对企业并购如何造成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变化以与这三者的变化如何增加企业组织管理成本进行了论述。六、在分析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与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企业层面)和宏观层面(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两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的政策建议,并分别针对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3 企业并购的涵企业并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与并购有关的概念主要有兼并、联合以与收购三个。1.3.1 兼并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兼并(merger)一词的解释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一般来

32、说企业兼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企业兼并的解释就是狭义的兼并。广义的兼并则包括狭义兼并、收购、联合以与接管等几种形式的产权变更行为,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可能消失也可能保留。笔者认为企业兼并是一种以取得另一家企业资产的所有权的控制地位为目标的产权交易行为。1.3.2 联合在西方公司法中,企业合并有两种方式: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例如在美国标准公司法中规定:公司可与另一公司合并,合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吸收合并(法律称之为 “兼并” ),另一种是新设合并(法律称之为 “联合” )。新设合并也称为“联合(Consolidation)”,它的一般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法定方式重

33、组,重组后原有的公司都不再继续保留其法人资格,而是重新组建一家新公司。1.3.3 收购兼并强调了企业一体化方面的特征,而收购则是在现代公司制度和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条件下进行产权交易的一种手段。从目前国外大量的收购案例来看,收购的结果都导致了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家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股票等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其目的是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但是目标公司的法人地位并未消失,而是作为一个独立企业继续存在。总之,并购一词的含义十分广泛,在不同的文献中基于不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对企业并购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解释也各有侧重。基于第一节所述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34、笔者将企业并购理解为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简称,它是一种以取得目标公司的资产所有权的控制地位为目标的产权交易行为。企业并购的本质是经济活动中相关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是企业外部成长的一种方式,其运作的标的是资本而非产品,它是企业进行资本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我们关于企业并购概念的这一界定更符合以后各章我们关于企业并购的社会效应和企业效应的分析,与企业并购效应的经济学解释比较近。1.4 企业并购效应理论述评1.4.1 并购效应理论综述企业并购效应理论包括企业层面的并购效应理论和社会层面的并购效应理论两个方面。企业层面

35、的并购效应理论主要是指并购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社会层面的并购效应主要是指并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纵观国外有关企业并购效应的研究,企业层面的并购效应理论集中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与交易费用降低效应两个理论上面,社会层面的并购效应理论集中体现为企业并购的福利效应理论与并购的资源配置效应理论。对规模经济比较全面的分析是从马歇尔开始的,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规模经济”这一概念,他将规模经济定义为“在一定限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收益增加”。企业并购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横向并购上面,西方学者在对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的分析的时候都假设:在一定时期,企业的生产技术体条件

36、不会发生改变,并且企业实施横向并购前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价格保持不变。在这种较为理想的理论假设前提下,企业并购使得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在一定时期,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平均成本下降,规模收益递增,即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所以,在企业横向并购扩的过程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得到越来越完全的发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价格波动不定,这必然打破了传统的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理论假设。因此,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理论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太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还需我们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进。企业层面的交易费用降低效

37、应是由新制度经济学派提出来的,科斯(1967)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理解企业纵向并购提供了一个较有解释力的基础,他认为当企业发现对其上游的要素供给和下游的产品销售进行控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的时候,就会发生纵向并购。威廉姆森(1951)进一步发展了科斯的理论,深入研究了“纵向一体化”问题,认为纵向一体化有效地削弱了人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克服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部的长期雇佣合同也促进了合作,权威性的组织安排避免了讨价还价、通讯联络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一体化的组织结构稳定了要素供给和产品销售分配。研究社会层面并购效应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斯蒂格勒(Stigler)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他

38、们在研究企业并购的福利效应之时也没有得出确定一致的结论,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分歧。斯蒂格勒认为,只要没有明显的规模不经济,企业并购仍然会发生。这是因为,新企业的进入会有一个时滞,通过并购能使企业获得市场势力从而获得垄断利润。Saronovitch和 Sawyer通过对1958年到1967年期间的总体集中率变化的分析(主要指标是CR25、CR50和CR100)发现至少有50%以上的集中度的提高是由于并购造成的。斯蒂格勒、Saronovitch和 Sawyer三人的分析都认为企业并购有可能带来垄断,从而产生并购反竞争效应,最终有可能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威廉姆森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部均衡理论,继承了哈伯

39、格的早期垄断福利损失分析的传统,并结合马歇尔提倡的规模经济分析对企业横向并购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详尽分析,威廉姆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并购的福利影响是正的还是负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并购导致的资源节约与并购导致价格上升、消费者剩余减少而引起的福利损失之间的比较关系。但是威廉姆森的局部均衡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会低估并购的整体效应。并购的整体效应还包括发端效应和加重效应。国外理论界主要侧重对并购带来垄断使得商品价格上升的福利效应的分析,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能带来价格的上升,很多并购活动会造成价格的下降。而对于并购后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效应的分析,在理论界还是分析的不够透彻。萨缪尔森和史密

40、斯用实证分析证明了企业规模越大,经营越多样化,其利润率波动就越小的情况,从而提出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可以产生企业经营风险分散效应。通过对国外企业并购效应理论的研究发现,西方学者的并购效应理论研究有时不太符合实际,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我国学者对企业并购效应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并购的实证研究来分析企业并购效应的。在企业并购效应理论研究方面还缺乏一个完整的研究理论框架和体系,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完善。1.4.2 西方企业并购效应理论的新发展一、并购与产业集中许多研究并购的文献对于并购会引起垄断表示了担忧。美国经济学家Andr- ade,Mitchell和Stafford(20

41、01)按并购金额对近几次并购浪潮中并购企业所在行业进行排列,然后对这些行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行业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在某一次并购浪潮中处于并购高峰的行业在下一次并购浪潮中并不一定就是并购发生的主要行业。如果并购企业长期经营状况不佳,它就不对市场形成威胁。但是,许多数据显示,并购企业在长期中虽然销售额较低,但利润却比较高。人们认为其中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企业通过市场垄断力量获得了超额利润。然而,Healv,Palepuand Ruback(1992)研究发现,产业利润率的提高来源于运营资本投资水平和工厂、设备管理能力的提升。产业组织理论也认为,产业集中并不能与缺乏竞争划上等号

42、。一个产业的公司可以在产品质量、品种、耐用性、售后服务与服务支持等各个方面展开竞争,昔日的理论所认为的高度的产业集中将导致垄断或少数大公司合谋的观点并不适用当今异质产品成为消费主流的社会。大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得益于他们的高效率和良好经营。二、并购与资源配置。并购在经济中主要发挥两种作用:扩和收缩。从行业角度看,行业并购的即时影响是能够引起现有资产的重新配置,如果行业的某些企业试图增大其经营规模以消化更大的资本投资,这时,并购就成为行业扩的工具。同时,并购也可以用于消除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使其生产规模更符合社会需要,这时,并购则起到收缩行业现有资产的作用。在上世纪80年代,分拆作为并购形式的一种

43、占到当时并购金额的近一半,当时许多公司纷纷把本公司不具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弱的部门分拆出去,从而导致公司资源从一个行业向另一个行业的转移。HServaes(1991),Andrade,Mitchell和Stafford(2001)等研究发现,总是由q值较高的公司并购q值较低的公司,如果反之,则并购将有可能失败。Jovanovic和Rousseau(2002)的最新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加速了新技术的扩散和转移。Hagedoom和Duysters(2000)在对计算机行业的并购研究中证明,在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上相近的两个公司合并有利于发挥双方技术协同效应,促进技术资源的重新配置。三、并购与经济发展。B

44、arron(1999)在比较了日本和美国在20世纪7090年代的经济发展表现后发现,日本经济在7080年代得益于其管理体系的创新,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到了90年代,由于缺少必要的刺激,日本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落到了美国的后面,经济增长缓慢。而当时的美国公司由于普遍受到恶意收购的威胁,纷纷进行公司重组,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公司的创新意识,为90年代的良好发展势头奠定了基础。美国学者Weston(199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美国企业的重组对美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对大型跨国并购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并购对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率的提高有正面作用,如对日本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其通过并购建立的亚洲

45、子公司中有70%的利润增加了。四、并购与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但并购的目标之一是降低成本,从而往往伴随着企业的减员和失业人数的增加。根据美国CBrown和J.L. Medoff(1987)就并购对工人工资和就业状况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企业间的并购导致了工人工资水平平均下降了4%,而就业水平却上升了近2%。有的学者对国20多起大型跨国并购的调查表明,总共有6万多个工作岗位被保留下来,平均保留率为72%。应该看到,由并购而导致的就业减少只是一种短期的现象,在长期中,并购对就业的正面影响要大于其负面影响,但这也要取决于一国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弹性、技能熟练程度与企业的竞争力。

46、五、并购与股东财富。并购增加了目标企业股东财富已被许多事实所证明。Jensen和Ruback (1983)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成功的要约收购中,目标企业股东的收益率为正30%,而在成功的兼并活动中,目标企业的股东收益率则相对低一些,为正 20%。显然,在成功的要约收购和兼并活动中,目标企业获得了相当大的溢价收益。在不成功的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价值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MFirth(1980)、Franks和Harris(1989) G.J.斯蒂格勒:通向垄断和寡占之路,于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XX三联书店,1996年。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nc

47、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Volume8, 15th Edition , 1993, pp.33-35. Samuels,J.M., &Smyth, D.J., Profits, Variability of Profits and Firm Size, Economics 35, pp.127-139,1968。 G.Andrade ,M.Mitchell & E.Stafford (2001),“New 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 on merg- er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5:1

48、03-120. P.M.Healy, K.G.Palepu & R.S.Ruback (1992),“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 rg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1(2):135-176G.Andrade,M.Mitchell&E.Stafford (2001),“New 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 on merger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5:103-120. J.F.Weston,K.S.Chung and

49、J.A.Siu(2000):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东北财经大学。 C.Brown & J.L.Medoff(1988),“The impact of firm acquisition on labor”, Corporate Tak- eover: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ed.A.J.Auerbach, Chicago:UCP. M.Firth(1980), “Takeovers, shareholder return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Quarterly J- ournal of Economics,94:235-260。

50、 J.Franks & R.Harris(1989),“ Shareholders wealth effects of corporate akeovers: the UK experience 1955-1985”,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3:225-249。研究了英国并购引起的目标企业股东财富的变化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被并购企业股东价值增加的源泉可以用Roll(1986)提出的“胜者自大”说来解释,它说明收购的竞价者在评估兼并机会中犯了过分乐观的错误,导致收购支付过多,从而使被并购企业的股东获得了超常收益。但是,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其股东收益是否为

51、正却并没有显著的数据可以证明。1.4.3 国有关企业并购效应理论研究成果概述我国学者对企业并购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并购的意义、动机、并购的类型和方式、并购策划与商业化运作以与政府政策等容进行描述。由于政府干预较多,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企业并购仍属于“准并购”(文通,1996),国的大多研究是对国外并购理论进行“本土化”,以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并购模式。另外,我国学者对企业并购效应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大多数是针对上市公司并购后的实证研究来研究企业并购绩效的变化来研究企业并购效应的,如:陆一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调查报告(1998);国亮、王加胜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激励制度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52、2000);红军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证分析(2000)等,但由于所用数据资料和方法的不同,实证结果也存在差异。由此可见我国对企业并购效应的研究大多是零散的、单一的定量性的实证研究,还没有深入、系统地形成我国并购效应的研究分析方法,尤其关于企业并购效应的定性研究理论还有一定的欠缺,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并购效应定性研究理论框架体系。本章注释:第2章 横向并购效应2.1 实证分析:横向并购我国企业并购的主流横向并购(又叫水平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或横向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同种或技术相关的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使资源在某一个领域分配更集中,生产要素配置更合理,同

53、时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企业横向并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在1895-1904年期间发生的第一次并购浪潮的最大特点是横向并购,在这次并购浪潮中,美国100家最大公司的规模增长了4倍,并控制了全国工业资本的40%。西方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并购,横向并购效应的追求更为突出,并且有越来越盛的趋势,我国目前正掀起的第三次并购浪潮中横向并购与重组仍然是主流。2.1.1 当前中国企业并购应当选择以横向并购为主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产业集中度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集中度相距甚远,这就必然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面我们以制造业为例来比较分析我国

54、企业产业集中度现状,如表2-1和表2-2所示。表21 1998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集中度状况制造业部门CR4CR8制造业部门CR4CR8食品13.219.8化工8.415.7饮料10.317.9医药13.121.6烟草34.242.3化纤32.640.1石油和炼焦30.343.1橡胶12.320.6建材3.178.4钢铁26.135.4有色金属13.121.2金属制品5.875.4机械4.98.3交通设备35.743.8电气机械13.519.6电子通讯14.521.5资料来源:王俊豪,对中国市场集中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00年02期。表2-2 1982年美国主要制造业的集中度状况制造业部门CR

55、4制造业部门CR4汽车工业97啤酒和饮料77卷烟业90合成橡胶49发电机制造84棉织业41平板玻璃78水泥31资料来源:FM席勒和D罗斯,工业市场结构和经济表现,富顿米夫林出版公司,第77页。由表2-1和表2-2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而美国制造业集中度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我国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企业横向并购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的有力手段。同时,企业研发力量的投入、品牌的提升和扩展以与企业的技术创新都要求我国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作用,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这些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与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强化企业核心能力。所以,笔者认为,

56、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在我国应当提倡横向并购,由此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提高我国产业集中度,加大力度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1.2 我国企业并购方式实证分析一、2000年2002年我国企业并购事件样本选择和并购方式概览我们主要选取了2000年到2002年我国十大并购事件作为我们此次实证分析的样本,共计30件,如表2-2所示,这些并购事件并购的交易规模比较大,比较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这30件并购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分析出我国企业并购的主要方式,即我国企业并购中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并存,横向并购仍是主流。表2-3 2000年2002年中

57、国十大并购事件并购方式概览年份并购事件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二OOO年中国移动收购七省市移动网中石油、中石化百亿收购加油站中国光大集团入主申银万国证券南方航空兼并中原航空三九集团收购长征制药华润收购深万科啤酒集团收购扩法国达能收购默林正广和泰富收购三联集团收购百文二OO一年中国民航大重组巨资收购资产阿尔卡特控股贝尔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广电系统大重组艾默生收购安圣电气首都机场收购扩嘉华收购华人银行美国IDT并购新涛科技华融处置不良资产二OO二年中国移动集团资产收购中海油收购海外油田资产一汽并购天汽国泰金融控股公司并购世华银行新侨控股深发展中国石油收购印度尼西亚油汽田华源集团间接控股医药中国网通收购

58、亚洲环球电讯公司荷兰飞利浦集团增持飞股份国信3.6亿元控股健力宝集团注:“”表示存在此种并购方式。资料来源:中国并购报告2001年、2002年、2003年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编,人民邮电二、统计分析我们将这几年来中国十大并购的并购方式进行统计计算,得出各种并购方式所占比重和变动情况分别如图2-1和表2-4所示。从表2-4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各种并购方式所占的比重,在这三年中横向并购占据绝对比重,这三年横向并购分别为70%、87.5%和60%。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并购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并购方式发生了变化,纵向并购方式有所增加,但横向并购方式但仍然是主流。 表2-

59、4 各种并购方式所占比重各年变动情况表比重年份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2000年70%030%2001年87.5%12.5%02002年60%20%20%2.2 横向并购实现规模经济效应2.2.1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规模经济理论企业规模经济可以从企业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企业投入的角度可以把企业规模经济理解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平均产量的递增区间,如图2-2,在OA区间由于随产出的增加,企业平均成本递减,可以称之为企业规模经济。在0A段企业的平均产量是递增的,企业出现规模经济。从企业产出的角度,可以把企业规模经济理解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平均成本的下降区间,如图2-3,同样,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60、,随企业规模的不断增长,企业的平均产量或平均成本分别出现减少或增加。这种企业平均产量下降的区间或平均成本上升的区间,我们称之为企业规模不经济,如图2-2和2-3所示。在本文中,笔者是从企业产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的。AAOOQQLACLAP1LAP2LAP3LAC1LAC2LAC3图2-2图2-3图2-2和图2-3中,LAPi=长期平均产量(i=1,2,3);LACi=长期平均成本(i=1,2,3)。LAP2.2.2 技术条件和生产要素价格可变条件下横向并购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西方学者对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的分析都隐含两个前提假设:一、在一定时期,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不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