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时课前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梳理出了 春节里不同时间人们的活动。回忆一下, 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课前导入课文中详写的是腊八、腊月二 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 节的活动,略写的是采买东西、 打扫房子等活动。品读鉴赏春节腊八腊月 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读第1、2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 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 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 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 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腊八 这段话写了 腊 八这一天的 什么 习俗?熬腊八粥腊八粥食材多这段话写出腊八粥的哪些特点?
2、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 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 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说 明食材丰富,写出老北京熬腊八粥这 一民俗特点,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 的自豪和期盼。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 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 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 要多吃几个饺子。这段话写了腊八这一天的什么习俗?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这段话写出腊八蒜 的 哪些特点?腊八蒜的特点色味双美
3、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是 如何写出风俗特点的。作者抓住“各种”“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 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特点,让我 们体会到了腊八节的美好,感受到了人们在这 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读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从腊八起,街上买年货的情景 ,孩子们的心情,以及 孩子们过年时需要做的三件事。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 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 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 的。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写出孩子们对春节的喜爱,为下文孩子们 做事蓄势。写孩子们过年要做的第一件事。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
4、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 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 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 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排儿。对孩子们而言,春节时的杂拌儿比饺子更具吸引力。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 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 等,和年画。破折号写孩子们过春节时做的另外两件 事买爆竹和各种玩意儿。“玩意儿”是 北京方言,指玩具。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朗读第5自然段, 体会大人们紧张 忙碌的情境。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 预备过年吃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新鞋 新衣,好在新年时显
5、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写出大人忙的内容,突出了忙的目的。读课文6、7自然段,体会 过小年及过了小年后人们为迎 新年的忙碌,然后回答问题。腊月 二十三为什么这一词用了双引号?这里的“彩排”一词具有特殊含 义,不是指表演前的彩排,而是说过 小年就已经很热闹,预示着春节会更 加隆重。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 的“彩排”。总起句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很有特点。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 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 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 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 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
6、帝报告家中 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 再粘灶王的嘴了。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 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 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够吃一个星期的。“必须”“都” 说明人们为过新年做好 充分准备。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文中 描 写“除夕”的热闹场景,边思考 问 题:这部分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除夕关键句热闹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 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 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 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写除夕的热闹场景。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祭 祖”“守岁”
7、的风俗非常重视。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 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 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除夕这一日“热 闹、团圆”的气氛。读课文第9、10自然段,体会除夕的热闹与初一的宁静祥和。初一人们享受着初一这一日的休闲时光。总起句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 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 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这是过渡段。除夕的热闹与大年初一的宁静祥 和形成对比,既承接了上文对除夕景象的描写, 又引出下文对正月初一人们活动的叙述。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 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
8、有许多 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 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 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是最有名的。孩子们特别 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 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不同的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实而快乐。作者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的活动,还重 点描写了小孩子逛庙会的场景?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活动,是正月初一 最突出的特点,所以分类描写;而孩子们的 活动最有意思,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 作为重点来写。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不同 人的活动,写出了初一热闹和美好。元宵节读课文12、13自然段,体会“元宵节” 部分人们的欢乐情景。“又”引出春节的又一高潮元
9、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 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都贴 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 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 事,火炽而美丽。对比,突出元宵节的美。总起句数量多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 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 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 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排。比句,说明种类多。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 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 或水浒传故事,有
10、的图案各式各样。不好这几个词虽然和“都”的意思一样, 但用不同词语来表达,可以体现出语言 表达的丰富性。将这里的“一律”“清一色”“通通” 替换成“都”,好不好?为什么?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对春节的留恋之情。 表达了人们对春节的恋恋不舍。一眨眼,到了残灯庙会,学生该去上学, 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春节结束后情况的描写。同时照应课文首 句,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清闲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 而且过得分外热闹。写春节习俗的影响力,不
11、仅是农村,城市也一样。板书设计主旨概括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老 北京春节的各种习俗。作者用充满 “京味儿”的语言表现了春节的隆重 与热闹,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 温馨美好。课后习题解答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 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点拨:课文中第10段写孩子们逛庙会,第13段写 孩子们过元宵节。先想一想自己过春节时都会做 哪些事,和文中老北京的孩子们过春节的活动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和同学交流。示例一:我每年都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过年。一 般来说,除夕一早我们就会启程,差不多中午 就能到老家。吃完午饭,妈妈就和奶奶一起准 备年夜饭,爸爸和爷爷去拜访亲戚。初一早上,
12、 奶奶会给我戴上“枣牌牌”,这是一种用来辟 邪、祝福的吉祥物。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到每家每户拜 年,以祈求来年风调 雨顺,五谷丰登。示例二:我家在广州。每年过 年,我们都会逛花市,买各种 各样的鲜花,馈赠朋友,迎接 新春。我们这里过年必备红包, 有的商场门口的树上也会挂满 红包,任人摘取,以求吉利。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 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 言的特点。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口琴等,和年画。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点评老舍的“京味儿”语
13、言主要体现在词语 的选用上。先读读“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闲在”等词语,读好儿化音, 从中体会北京话的特点。也可以将这些词语换 成普通话中与之意思相同的词语,在对比中体 会作者语言的“京味儿”特点。“零七八碎儿”在文中指小孩子们喜欢吃 的 零食,“杂拌儿”指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 果脯等,“玩意儿”指的是一些小玩具,“闲 在”在北京方言中是“清闲自在”的意思。这 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化特色和地方色彩,质 朴平实,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 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 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原 文略,见教材)北京的春节除夕写作对象老北京的习俗
14、闽南的习俗写作视角整个老北京仅仅是一个家庭详略安排对做年菜、吃 团圆饭很简略详 细 介 绍 了 做 年 菜、 吃团圆 饭的 情景题目小结: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下,我们还可以去读读其他作家笔下关于传 统节日的文章,搜集不同地区节日的风俗,比 较异同。课外拓展例说春节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 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 与“陈”谐音,扫尘就是要把 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去。贴对联:对联也叫门对、 对子等。每逢春节,无论 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 都要张贴对联,烘托节日 的喜庆气氛。贴“福”字:在贴对联的同时, 一些人家还在屋门上、墙壁上、 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 字。“
15、福”字寓意福气、福运。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 已到、福气已到”。守岁:守岁是我国民间在 除夕的习俗之一。古时候,年长者守岁有珍惜光阴的 意思;年轻人守岁有祈祷 父母长寿的意思。随堂练习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 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 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 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 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1. 除夕是指()A.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B.春节第一天的晚上C.春节最后一天的晚上A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这段话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描写了除夕的热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经理年终工作总结
- 律师事务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 医务科工作总结
- 发布报刊广告合同
- 2025局部建筑翻新合同
- 酒店厨房承包合同范本
- 2025新版装饰工程合同模板(示范合同)
- 百货商场出租合同
-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半包合同书中央空调吊装防震协议
- 保险公司购买合同标准文本
- 2024高考复习必背英语词汇3500单词
- 第5章 层次分析法课件
- 《车间主任培训》课件
- 感染性休克急救流程及应急预案
-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024年春季版)
- 汽车维修车间消防安全培训
- 第25课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小班语言《小兔乖乖》课件
- 团章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厂房、综合楼工程脚手架专项安全方案
- 企业服饰生产制造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