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_第1页
试论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_第2页
试论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_第3页
试论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_第4页
试论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论文关键词:分配;和谐;市场机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政策论文摘要:分配关系和谐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的实现需要以市场不断完善和平衡作为必要条件。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科学化是促进市场完善和平衡、实现分配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一、引言分配和谐指的是在社会新创造的产品或价值(即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人与人所结成的关系和谐。或者说,人们对于分配活动中自己所获得的收入份额是满意的或比较满意的。收入分配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进展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对应着不同的收入分配形式和分配原那么。社会主义方案经济

2、制度需要的是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和原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要的是按劳分配和按消费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和原那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坚持的是按消费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和原那么。所以,制度设计对于收入分配能否实现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由社会主义方案经济体制过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配形式也由按劳分配形式过渡为按劳分配和按消费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同时,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分配关系的和谐,这需要我们通过制度变革,创造有利条件,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分配关系的和谐。市场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所以,需要对法律制度作出系统安排,才

3、能为分配关系和社会的和谐提供法律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分配关系的和谐是在市场平衡的状态下实现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促进市场平衡的重要手段,科学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构建分配关系和社会和谐的政策工具。二、分配和谐的市场制度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为什么要强调市场制度,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分配的社会经济制度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不仅社会产品作为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消费要素也要被作为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展的,没有市场机制的完善,就不可能有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的顺利进展。所以,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市场制度设计。二是因

4、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分配和谐必须具备市场平衡的条件。市场机制完善只是为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但并不意味市场一定就是平衡的,同时,市场平衡又是实现先进集体交换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还需要在完善市场的同时,作出可以实现市场平衡的制度安排。市场机制的完善,一是要确立权利对等的市场主体。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是供应者,消费者是需求者;在消费要素市场上,所有者是供应者,使用者是需求者。无论是供应者和消费者,还是所有者和使用者,都应该是具有对等权利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权利对等,不是行政赋予的,而是由所有权排他性的制度安排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的。供应者和消费者,或者所有者和使

5、用者,具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在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中谁也不能损害谁的权利,他们之间的权利就被认为是对等的。这是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制度安排。假设所有权缺乏排他性,消费者不需要交换就能占有或消费别人的商品,使用者不需要交换就能占有或使用别人的消费要素,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就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开展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就必须建立和健全所有权排他性的制度安排。二是要保障市场主体的充分竞争。供求关系的平衡、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都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可以说,没有市场竞争,就不可能有供求关系的平衡,也不可能有价值和价格的对立统一运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和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市场平衡,而没有市场

6、竞争,就没有市场平衡,从而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关系的和谐。市场竞争同市场垄断是相对立的,不打破市场垄断,就不可能有市场竞争。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打破市场垄断的法律法规,标准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同时,除了运用行政法规和法律制度打破市场垄断以外,还需要一定的促进市场竞争的现代流通方式。在我国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本质特征就是行政垄断。行业行政部门和地方行政部门为了保护本行业和本地区的利益,制定行业法规、地区法规,有意识地制造垄断。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在维护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就为促进市场由非平衡向平衡开展,实现分配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创造了条件。三是要保障价格能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市场机制说到底就是

7、利益机制,价格作为利益调节的市场工具,它的作用原理与调节方式就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假设价格能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它就有促使市场由非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过渡的作用。市场的非平衡状态是一种既有消费者剩余,也有消费者剩余的状态。消费资料所有者可以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商品交换也不是等价交换,分配关系不可能实现和谐。市场的平衡状态是一种既没有消费者剩余,也没有消费者剩余的状态。消费资料所有者占有不到劳动剩余产品,商品交换也是等价交换,分配关系因此是和谐的。价格能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就能推动市场由非平衡向平衡开展,从而有利于实现分配关系和谐。影响价格不能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垄断。假

8、设价格出现行业垄断、地区垄断,或者自然垄断,它就不可能发生变化。假设商品不能跨行业、跨地区流通,全国统一市场就难以形成,供求关系构造刚性的矛盾也就难以化解,即便价格具有弹性,供求关系也会因为商品难以跨行业和地区流通而僵化。所以,垄断不只是竞争的制约因素,也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要完善价格机制,就必须打破垄断。市场机制的完善是市场平衡的前提条件,但是,即便市场机制完善,也不一定就有市场的平衡。所以,仅仅强调市场机制完善,市场平衡也是难以自动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树立市场平衡的观念,自觉地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市场由非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变。我国理论界对完善市场机制的认识是比较充分的,但是,

9、对市场要实现平衡的认识就没有对完善市场机制的认识那么深化。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需要促进市场平衡。我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消费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就必须进步对市场平衡的认识,进步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市场平衡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分配关系和社会和谐。三、分配和谐的法律制度分配关系和谐既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提出来的一个问题,也就需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来解决。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一方面滋生分配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同时又有消除分配关系不和谐的功能。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不完善非平衡,法律法规不健全,分配关系不和

10、谐的现象不可防止。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市场完善与平衡的程度不断进步,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分配关系和谐的程度也就不断进步。市场完善与法律法规健全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就不可能有市场的完善;反过来,法律法规又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健全起来的。分配关系和谐以市场完善而平衡作为必要条件,同时又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假设只有前者而无后者,或者只有后者而无前者,都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关系和谐。分配和谐的市场制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市场的交换主体必须拥有对等的权利,而权利对等的前提条件就是所有权排他性的制度安排。没有所有权的排他性,就不可能实现市场主体的

11、权利对等,也不可能有商品消费和商品交换。国有企业之所以难以成为市场主体,就是因为它的财产产权关系模糊;之所以要对它进展公司制的改造,也就是为了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使它拥有财产的排他性所有权。我们知道,公司制的制度变革,不只是设立诸如董事会、监事会等形式上的组织机构,它还包含有深化的法律制度背景。公司法人要成为市场主体,就必须拥有公司财产的排他性法人所有权。假设缺乏健全的公司法的制度安排对财产法人作出相应的权责利的规定,那么,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么就是公司法人难以真正行使财产法人所有权,要么就是财产最终所有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假设这种情况发生,财产法人所有者和最终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就不可能

12、是和谐的。等价交换是实现分配关系和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一方面,它可以使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另一方面,它又使交换双方从交换中获得价值相当的物品。一般认为,市场平衡条件下进展的交换是等价交换,市场非平衡条件下进展的交换不是等价交换,从而市场平衡状态的分配关系和谐,市场非平衡状态的分配关系不和谐。但等价交换需要在老实守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假设人们不守信誉,即便市场的状态是平衡的,等价交换也会因为人的时机主义行为而不能实现。这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的又一个方面。人是有时机主义行为的,它是影响等价交换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减轻或者消除时机主义行为,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信誉体系。形成

13、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储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誉制度增强全社会的信誉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老实守信作为根本行为准那么。社会信誉体系虽然不属于法律制度的范畴,它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但和法律制度却有亲密联络,社会信誉制度假设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它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因此,在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根底的社会信誉体系的时候,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只有在以法律作为保障的老实守信的根底上,等价交换才有可能实现,人们通过交换活动所建立起来的分配关系才有可能和谐。市场竞争的充分性是影响分配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竞争可以推动市场状态的转换,也能促使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就是说,分配关系和谐的市场条

14、件,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然而,不是有了市场就有充分竞争,假设市场缺乏保障竞争的制度安排,一切替代竞争的市场形式就会出现。一般认为,完全竞争的条件是,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商品具有同质性、资源具有流动性和信息具有充分性。事实上,即便如此,假设缺乏相应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竞争也不见得就是充分的。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买者和卖者是大量存在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同质性,除了土地,其他农业资源的流动性较强,遥远地区除外,信息也是比较充分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农产品市场可以被认为是竞争比较完全而充分的,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农产品市场上,欺行霸市的现象仍然司空见惯。所以,不是因为有了诸如西方经济学所讲的市场条

15、件,竞争就是必然的。假设缺乏保障竞争的法律法规,即使竞争的市场条件具备,完全而充分的竞争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市场主体的对等权利、市场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对于分配关系和谐的作用也是缺一不可的。仅有市场主体的对等权利,而没有健全的市场信誉体系和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分配关系是不可能实现和谐的;即使市场信誉体系是健全的和市场竞争秩序是有序的,缺乏市场主体的对等权利,分配关系同样是不可能实现和谐的。维护市场主体对等权利,维护市场信誉体系和保障市场有序竞争的法律制度也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立。按照依法治国的根本方略,着眼于确立制度、标准权责、保

16、障权益,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使各类市场主体真正具有完全的行为才能和责任才能。完善产权制度,标准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类产权权益。完善市场交易法律制度,保障合同自由和交易平安,维护公平竞争等等。只有把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作为整体安排,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才能保障消费要素市场的有序运行,实现分配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四、分配和谐的经济制度分配和谐的经济制度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分配关系和谐而人为制定的经济运行规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消费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能否实现分配关系和谐,既需要完善的市场制度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也需要科学的经济制度。我们

17、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就是市场完善而平衡,法律法规健全。然而,市场平衡既可以在市场的自我调节下实现,也可以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实现。市场的调节作用是自发的,缓慢的,宏观经济政策只要使用得当,效果要比市场的自我调节明显,而且作用较快。所以,宏观经济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运行规那么,对于促进市场由非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变,实现分配关系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要构建分配关系和谐的社会,就必需要着力进步制定和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才能。“进一步健全国家方案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互相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构造和调节

18、收入方面发挥主要功能,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施行方式。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同时,还需要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相组合上吸收兴隆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历,以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市场平衡,实现分配关系和谐等方面的应有作用。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市场平衡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个方面。税收政策是财政收入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通过改变税率可以影响宏观经济和市场的供求关系。进步(或降低)税率,既有紧缩(或扩大)供应,也有紧缩(或扩大)需求的作用。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具有促进经济开展、进展收入调节和推进市场平衡的作用。不

19、过,现阶段我国政府比较注重的是财政政策的经济开展功能和收入调节功能,而且为了有所作为,对如何进步税收和扩大财政支出的经济功能特别重视。虽然政府部门对财政政策促进市场平衡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比较重视,但是为此而付诸实际行动的内容不多,而且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制定科学的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促进市场的平衡和分配关系的和谐是我国当前应着力研究的问题。货币政策是进展宏观调控和促进市场平衡的又一重要制度安排。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操作公开市场业务和进展再贴现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以此调节总需求。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调节货币供应量可以调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而影响总需求。市场的供求关系取决于总供应

20、和总需求,扩大或紧缩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因为可以调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既有影响总供应,又有影响总需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消费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紧缩货币供应量以进步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消费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经济萧条是因为有效需求缺乏,经济过热是因为有效需求太旺,调节有效需求就能缓解经济萧条或经济过热的现象。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变动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地调节总需求,平衡供求关系,推动市场平衡,从而有利于实现分配关系和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调控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

21、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降低税率可以扩大消费供应,也能扩大需求,假设扩大供应的作用大于扩大需求的作用,或者辅以紧缩财政支出,那么,财政政策的效果就是扩大供应。增加货币供应也有扩大供应和需求的作用。假设把扩大供应的财政政策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对缓和供不应求的矛盾就有十清楚显的效果。假设供求关系出现构造性失衡,即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关系同时存在,那么,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相结合的政策安排,缓和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同时存在的矛盾。显然,仅仅使用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同理,进步税率和紧缩财政支出有产生紧缩消费供应和消费需求的作用,缩减货币供应量也有缩小供应和需求的效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较快地消除经济过热的现象。假设可以把进步税率同扩大财政支出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既可以紧缩供应,同时又不至于缩减需求。可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