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发展与数字鸿沟测度 (2)ppt课件_第1页
信息社会发展与数字鸿沟测度 (2)ppt课件_第2页
信息社会发展与数字鸿沟测度 (2)ppt课件_第3页
信息社会发展与数字鸿沟测度 (2)ppt课件_第4页
信息社会发展与数字鸿沟测度 (2)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社会开展与数字鸿沟测度国家信息中心 张新红 无锡 目录信息社会测评研讨数字鸿沟根本概念数字鸿沟测算方法几个根本结论.一、信息社会测评研讨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国际信息社会测评研讨国内信息化测评研讨主要测评方法简介.1.1 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革命信息资源信息与知识消费工业社会工业革命资本与技术工业化消费农业社会农业革命土地农产种类植产业革命推进社会变革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1.2 国际信息社会测评研讨1995年,芬兰推出“面向信息社会战略,对建立信息社会提出了详细目的,现每年开展,并逐渐被欧盟接受1995年,韩国电算院开场研讨“信息化指数1997年,IDC初次发布“信息社会指数IS

2、I1997年,OECD召开专门会议研讨信息社会统计目的,1999年起成立信息社会统计任务组WPIIS2002年,英国信息时代联盟推出“电子经济指数2002年,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推出“信息经济指数2002年,结合国研讨并推出“电子政务预备度指数BEG体系2003年,国际电信联盟推出“数字接入指数DAI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网络预备度指数NRI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俄国、日本、台湾也都分别建立本人的评价体系.1.3 国内信息化测评研讨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1年成立,2002年发布“国家信息化总指数NIQ。后停顿研讨,2004转向发布“企业信息化500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3、:2003年启动研讨,2005年提出报告,对全国及十个省份的信息化指数进展了分析。2006年,该报告数据被作为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研讨中的重要参考数据。.1.4 世界经济论坛:NRI体系机构:世界经济论、哈佛大学国际开展中心载体: ,2002年初次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发布方式:全球排名网上公开,整个报告印书销售样本:初次75个经济体占全球80%的人口和90%的产出,2005-2006年度开展到115个评测内容:对样本经济体信息与通讯技术运用现状和开展潜力进展综合评价和排名分析主要评价根据: “网络预备度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目的框架:一级目的2个,二级目的9个,三

4、级目的3个,四级目的60个。最终目的65个20个硬目的、45个软目的权重确定:同级目的取一样权重最终目的计算:6*样本值-最小样本值/最大样本值-最小样本值+1数据来源:统计数据来自于结合国、世界银行等,软目的主要是专家调查数据.1.5 结合国BEG体系Benchmarking e-government 机构:结合国经社部公共经济学和公共行政司同美国公共行政学会载体: ,2002年初次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发布方式:全球排名网上公开,整个报告印书销售样本:结合国成员单位191个国家评测内容:政府网站主要评价根据: “电子政务预备度E-government Readiness Index目的框架:一

5、级目的1个,二级目的3个,三级目的13个。硬目的8个,其他为专家网上搜索结果。权重确定:同级目的取一样权重最终目的计算:样本值-最小样本值/最大样本值-最小样本值数据来源:统计数据来自于结合国及各成员国公开资料、专家网上查询结果。.1.6 国际电信联盟DAI体系 Digital Access Index 机构:国际电信联盟载体: ,每年发布一次样本:178个经济体2003评测内容:个人信息技术接入和运用才干 主要评价根据: “数字接入指数 Digital Access Index 目的框架:一级目的1个,二级目的5个,三级目的8个全部为硬目的。权重确定:同级目的取一样权重,部分目的略作调整最终

6、目的计算:样本值/规范值数据来源:各经济体公开数据。.1.7 IDC:ISI体系(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 )机构:IDC公司载体: ,1997年初次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发布方式:销售报告(3500美圆/份)样本:53个经济体评测内容:国家(经济体)信息技术接入及运用程度主要评价根据: “信息社会指数 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 目的框架:一级目的1个,二级目的4个,三级目的23个。权重确定:同级目的取一样权重最终目的计算:未公布数据来源:IDC调查数据.1.8 国家统计局:信息化程度评价体系机构: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载体: 内部研讨报告,

7、尚未正式公开样本:31个省市区评测内容:信息化开展程度主要评价根据: “信息化指数目的框架:一级目的1个,二级目的5个,三级目的23个。补充目的体系:一级目的4个,二级目的24个权重确定:同级目的取一样权重数据来源:抽样调查统计数据.1.9 小结:各种方法比较总量观测排名比较目的:有限目的,不断调整数据:统计数据+专家调查计算:线性用途:统计分析,政策建议一样之处观测对象:国际、国内样本:大小不一目的:有繁有简数据:有效时间差距计算:方法不一,权重不一发布方式:收费与免费均有发布机构:政府、第三方、企业、结合等多方式不同之处.二、数字鸿沟根本概念数字鸿沟问题是怎样来的?什么是数字鸿沟?为什么要

8、关注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是怎样构成的?.2.1 数字鸿沟是怎样来的?1995年,美国Markle基金会总裁莫里塞特率先运用“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一词。1995年,美国电信管理局NTIA发布调查报告,后又延续发布了三份报告,引起克林顿政府关注。2000年,数字鸿沟问题成为结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八国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论坛的主要议题。2001年,经济协作与开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2002年起,世界经济论坛开场发布年度报告。2003年,信息社会世界顶峰会议发布了旨在减少全球数字鸿沟的和,结合国陆续发布“全球电子政务预备度报告。国际电信联盟、世界银行等也将减少数字鸿沟作为其任务的重

9、要内容。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数字鸿沟的调查和实际研讨方面后来居上。日本2003年提出要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韩国那么在2004年明确制定了“减少数字鸿沟的中长期方案,中国2006年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提出要研讨制定“减少数字鸿沟行动方案。.2.2 什么是数字鸿沟?美国电信管理局(NTIA) 1999: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结合国经社理事会:“数字鸿沟 系指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全球开展和运用,呵斥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 经合组织(OECD) 报告2001:数字鸿沟是指个人、家庭、企业、不同社会经济开展程度的地域,在享用信

10、息技术的时机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项活动的程度之间的差距。结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顶峰会议2003: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的准确含义是什么?这两个词是指世界上享有技术社区和排斥技术社区之间的差距,以及这些社区内部和彼此之间不转让信息的情况。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2.3 为何要关注数字鸿沟?大量信息贫困者的出现数字鸿沟的离散效应数字鸿沟的存在,产生了一种新的贫困,即“信息贫困,被称为 “21世纪的新型贫困、“信息时代的无家可归者 。这种使信息贫困者日益脱离信息社会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离散效应。信息均享程度下降数字鸿沟的分化效应“信息差别

11、在我国被称之为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新的社会差别会诱发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利于构建调和社会目的的实现。这种使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日益分别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分化效应。社会脆弱性加大数字鸿沟的放大效应数字鸿沟进一步影响到收入分配、就业和开展时机的严重不公,加大原有的贫富差距,进而成为危害社会平安与稳定的重要根源。这种使原有社会差距进一步加剧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放大效应。 降低信息化效果数字鸿沟的短板效应木桶原理阐明,决议木桶有效容积的是最短的那块板。数字鸿沟是信息化整体效益最大的漏斗,也是构成信息化这一大木桶的最短板。这种影响、浸蚀

12、信息化整体效果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短板效应。弱势群体的风险与机遇并存数字鸿沟的双刃效应数字鸿沟在使一部分人远离信息社会的风险不断加大的同时,信息技术的腾跃性和快速浸透特征也给弱势群体发扬后发优势获得跨越式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种使弱势群体风险与机遇都添加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数字鸿沟的“双刃效应。.2.4 数字鸿沟是怎样构成的?经济开展或收入程度 拥有和运用新技术需求一定的本钱支出,尤其是在技术分散初期,其本钱还相当高。这就使得经济开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域、低收入人群因支付不起高昂费用而被排斥在新技术之外。教育程度或知识才干 受教育程度不同直接导致对新技术的认知、接受和运用

13、效果存在天壤之别。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就很难真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时会不会外语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年龄、体能等生理要素 没有人会责怪婴幼儿不上网,老年人不玩计算机也情有可原。而对于存在身体或智力妨碍的人来说,接受新技术的才干也不能与正常人相提并论。个人习惯 受个人天性使然,总会有人虽然有钱也有知识但不愿接受新技术,从而在网络中落伍。政策导向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或产业革命都会引发全球消费力的重新规划,总有一些国家或地域得以脱颖而出,国家战略选择和相应政策导向在其中发扬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数字鸿沟的测算数字鸿沟4个质的规定性数字鸿沟测算三原那么美国电信管理局: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法帕沃西切尔Pavl

14、e Sicherl:时间差距法 法比奥拉.里卡帝尼、莫罗.法里奥:相对集中度指数 托比阿斯休星和汉尼斯.塞尔霍夫:DDIX数字鸿沟综合指数 国家信息中心: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3.1 数字鸿沟4个质的规定性数字:数字化,现代信息技术。鸿沟:差距。比较:对比结果。内容:接入/运用,单一对象/多对象.3.2 数字鸿沟测算三原那么 可进展国际、国内、静态、动态的比较分析。A实际通用 计算结果含义明晰,便于直观了解。B内涵直观 全部采用有公信力的统计数据,防止运用客观判别数据带来的不确定性。C数据完好.3.3 美国电信管理局: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法1995 , 1987,1999 ,2000, 绝对差距法

15、:“1994年,黑人与白人家庭拥有率差距为10.6个百分点,1998年差距降到7.9个百分点,降幅为25.5%。 相对差距法:“城镇地域高收入家庭互联网普及率是乡村低收入家庭的20倍。调查变量:、电脑、互联网。调查对象:收入、教育、地域、种族、年龄、家庭构造。 .3.4 帕沃西切尔Pavle Sicherl:时间差距法帕沃西切尔:斯洛文尼亚鲁布尔雅那大学法律系的经济学教授、社会经济目的研讨中心开创人2004年,时间差距法: “1998年西欧落后于北美3年左右,到2005年差距扩展到4.2年。调查变量:互联网普及率调查对象:西欧与北美地域时间绝对差距(千分点)相对差距(%)时间差距(年)1995

16、833751998205194-3.02000272123-3.3200519136-4.2.3.5 里卡帝尼、法里奥:相对集中度指数法法比奥拉.里卡帝尼:意大利国家统计学会高级研讨员;莫罗.法里奥:通讯部统计办公室主任2002,相对集中度指数法:基尼系数调查变量:效力器、互联网、联网主机、PC、固定、挪动调查对象:国家、地域经合组织29个国家1997-1999年数字鸿沟指数测算信息技术变量数字鸿沟指数1997数字鸿沟指数1998数字鸿沟指数1999安全服务器普及率64.456.354.5互联网主机服务率56.951.845.9个人计算机普及率36.131.131.1人均GDP 31.731.

17、230.9移动电话普及率35.329.124.2固定电话普及率16.816.315.8.3.6 托比阿斯休星和汉尼斯.塞尔霍夫: DDIX数字鸿沟综合指数法托比阿斯休星、汉尼斯塞尔霍夫:德国恩皮里卡Empirica企业研讨员。2002,DDIX:弱势群体与平均程度间的综合差距调查变量:计算机、互联网调查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 2002年欧盟15国数字鸿沟指数计算机(%)互联网(%)在家上网(%)合成指数(0.5A+0.3B+0.2C)指标值占总水平比重指标值占总水平比重指标值占总水平比重全部人口平均水平56.5=10050.3=10038.6=100年龄:50岁以上31.753.4

18、25.149.820.653.453.3女性50.489.143.686.732.784.687.5教育年限:1525.945.922.344.415.640.444.3低收入群体17.130.311.923.68.522.126.6合成指数(平均数)55.251.150.152.9.3.7 国家信息中心: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DDI数字鸿沟总指数计算公式:分类数字鸿沟计算公式:最终目的相对差距计算公式:.四、中国数字鸿沟:几个根本结论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整体进入快速分散期中国存在比较明显的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宏大,减少速度慢地域数字鸿沟明显,趋势变化不明显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超越数字鸿沟总程度中国与兴隆

19、国家之间存在宏大数字鸿沟减少数字鸿沟是宏大挑战,也是宏大机遇减少数字鸿沟需求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4.1 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整体进入快速分散期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信息根底设备建立加速开展,胜利实现了跨越开展;2007年,中国互联网、固定、挪动普及率分别到达16%、27.8%、41.7%,每百户居民家庭PC拥有量到达26.2台;按照罗相斯的创新分散实际,目前中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整体上已进入快速分散期,未来几年仍将呈现高速开展趋势。.4.2 中国存在比较明显的数字鸿沟2007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DDI)为0.46;城乡数字鸿沟、地域数字鸿沟成为关注重点;数字鸿沟日益成为影响统筹城乡

20、、区域开展的新要素。.4.3 城乡数字鸿沟宏大,减少速度慢 2007年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65,即乡村信息技术运用总体程度落后于城市65%左右,阐明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从分类目的看,城乡数字鸿沟主要表达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固定和挪动方面的差距居中,彩电方面的差距最小。从变化趋势看,城乡数字鸿沟呈减少趋势,2002-2007年城乡数字鸿沟指数下降了12.2%。由于乡村信息技术分散起动相对较慢,城乡数字鸿沟减少的速度还不够快。2007年有了较大改观,除挪动要素外,主要得益于这一年乡村互联网用户规模出现了大幅度添加。城乡计算机普及率方面的差距近几年没有明显的变化。.4.4 地域数字鸿

21、沟明显,趋势变化不明显地域数字鸿沟是指各地域在拥有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调查对象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域数字鸿沟缩合指数地域DDI是反映不同地域间在拥有和运用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方面存在差距的缩合性目的,其根本含义是最落后地域与全国平均程度间的缩合差距。 2007年地域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53,即最低地域的信息技术综合利用程度落后于全国平均程度53%左右,阐明地域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从总体变化趋势看,2006年以前地域数字鸿沟呈逐年减少趋势,2001-2006年地域数字鸿沟指数下降了16%左右。2007年地域间数字鸿沟比上年有所扩展,主要缘由是计算机和彩电方面的差距有所扩展。 .4.5 互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