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无2014317-2 卫星监测系统操作规范_第1页
工信部无2014317-2 卫星监测系统操作规范_第2页
工信部无2014317-2 卫星监测系统操作规范_第3页
工信部无2014317-2 卫星监测系统操作规范_第4页
工信部无2014317-2 卫星监测系统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卫星监测系统操作规范I 目录1.范围 .12.缩略语.13.术语和定义.13.1伺服控制系统.13.2步进跟踪.13.3过境预报.14.卫星监测系统的组成.14.1按轨道类型分类.14.2信号接收系统.14.3测量识别系统.34.4数据管理系统.44.5工作流程以及操作规范.5II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卫星监测系统的操作规范,适用于卫星空间信号监测。2.缩略语LNA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3.术语和定义3.1伺服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通过驱动天线各轴转动,使天线对卫星进行精确指向。3.2步进跟踪控制天线转动寻找信标的电平峰值,对卫星进行精确跟踪。3.3过境预报当目标卫

2、星经过某观测站上空时,对可观测的时间段、卫星出现方位和消失方位进行预报。4.卫星监测系统的组成4.1按轨道类型分类卫星监测系统由以下各分系统组成:a)信号接收系统1)2)静止轨道卫星信号接收系统;非静止轨道卫星信号接收系统。b)c)测量识别系统;数据管理系统。4.2信号接收系统4.2.1分类信号接收系统是卫星信号监测系统的子系统,分为静止轨道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和非静止轨道卫星信号接收系统。4.2.2组成卫星信号接收系统由以下各部分组成:a)b)天线反射面;馈源;1 c)d)e)f)极化调整装置;下变频器;波导;跟踪接收机;LNA;g)h)伺服控制系统。4.2.3功能信号接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卫

3、星空间信号,并传输给测量识别系统。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应包括如下功能:指向或跟踪不同轨道的卫星;接收卫星下行信号;a)b)c)d)调整极化方式;射频信号的放大、传输。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宜包括如下功能:显示天线信息:a)1)2)3)方位角;俯仰角;极化角。b)c)d)信标功率电平;锁定信标;步进跟踪。以上功能应满足的技术标准见 5.2.4表 1。4.2.4技术标准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应满足如表 1所示的技术标准。表 1卫星信号接收系统技术标准2 功能极化轴位转动精度切换不同的接收化方式调整极化角度技术标准不大于 01左旋圆极化、右旋圆极化、垂直线极化和水平线极化极化角调整范围不小于 904.3测量识别系统

4、4.3.1组成测量识别系统由以下各部分组成:变频单元a)b)c)d)e)f)中频预处理单元;信号采集单元;频谱分析仪;测量识别软件;时频系统。4.3.2功能静止轨道卫星信号测量识别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包括:a)b)可对指定频段进行自动载波检测、射频参数测量、调制识别;可对指定载波进行人工参数测量和调制识别;静止轨道卫星信号测量识别系统宜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可对指定频段统计载波数量、载波参量变化情况(信噪比 /频率/速率)、载波时间占用度、频率占用度;c)d)e)f)具有设备监控功能;根据系统设定的信号报警条件,进行载波异常报告;任务管理功能:1)2)3)任务内容设置;任务计划编排;系统信息浏览。g

5、)人工数据维护。非静止轨道卫星信号测量识别系统除包含上述全部功能,还应包括以下功能:h)i)卫星信息管理功能;跟踪参数设置;卫星根数管理;任务计划功能;过境预报;j)k)l)m)系统时间同步。以上功能应满足的技术标准见4.3.3表2。4.3.3技术标准3 表2静止轨道卫星信号测量识别系统技术标准功能技术标准调制方式识别种类16QAM、32QAM、64QAM、256QAM、4FSK、MSK、MSK2、DVB16QAM、2FSK、BPSK、QPSK、8PSK、OQPSK、DQPSK、/4DQPSK。0.2dB功率测量精度信号带宽测量精度信号检测门限5%,3dB带宽信噪比不大于 5dB表3非静止轨道

6、卫星信号测量识别系统技术标准功能技术标准预报的内容应包括卫星过境起始时间、结束时间、起始方位、结束方位、起始仰角、结束仰角、最大方位、最大仰角。过境预报同步卫星信号接收系统、测量识别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的时间。系统时间同步4.4数据管理系统4.4.1组成数据管理系统由以下各部分组成:数据传输系统;a)b)c)d)数据记录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时间同步系统。4.4.2数据数据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的数据包括卫星数据、任务数据、测量数据。数据具体内容如下:卫星数据包括卫星名称、国际编号、轨道位置、转发器名称、转发器工作频段、上下行a)极化方式、极化角。b)c)任务数据包括任务基本信息、任务频率范围、任务配置

7、表。测量数据包括信号参数、任务频率范围测量记录、信号测量记录、异常信号数据、校准数据、信号异常判决门限表。4.4.3功能数据管理系统应包含如下功能:a)b)c)d)e)f)储存;查询;比对;备份;修改;导出。4 4.5工作流程以及操作规范4.5.1工作流程按照图1所示流程对卫星信号进行监测。图1卫星信号监测流程图4.5.2操作规范4.5.2.1天线对星天线对星操作即控制接收天线指向目标卫星,接收下行信号。对星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卫星轨道位置计算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以及极化角。对于非静止轨道卫星接收系统,应根据一周内卫星根数计算卫星过境预报并跟踪指向目标卫星。调整频谱仪参数,使频谱清晰、真实、

8、便于查看。a)b)c)d)e)调整天线方位角,观察信号频谱,当接收信号电平最大时,停止调整方位角。调整天线俯仰角,观察信号频谱,当接收信号电平最大时,停止调整俯仰角。改变天线极化类型,观察信号频谱,若信号满足在某一极化类型下,改变信号极化方式频谱变化较大,则可以判断信号是该极化类型。f)改变天线极化方式并调整极化角度,观察信号频谱,直到接收信号电平值最大。4.5.2.2查看频谱天线对星结束应查看信号频谱并以图片方式保存,保存的频谱图应可以完整清晰的展示信号频谱。如图2所示。5 图2频谱图频谱图横轴应为频率,纵轴为幅度。频谱图中应包含的信息有:a)b)c)d)e)f)纵轴参考电平值;纵轴刻度;频

9、谱仪衰减值;中心频率;带宽;RBW和 VBW值;扫描时间;g)h)i)卫星名称;频段和极化方式;存图时间。j)记录频谱仪参数,填写表4。表4频谱仪参数参数数据起始频率截止频率带宽参考电平RBWVBW4.5.2.3建立任务根据监测需求不同,在测量识别系统中下达不同任务。包括载波检测任务、射频参数测量任务、调制识别任务。4.5.2.4设置参数6 在测量识别系统的任务管理软件中设置参数,包括卫星名称、卫星国际编号、信号极化方式、轨道经度、起始频率、截止频率、电平门限等参数。卫星名称和卫星国际编号以NORAD公布的数据为准。信号极化方式应与信号接收系统的极化方式保持一致。轨道经度以实时星历根数推算经度为准。4.5.2.5提交并执行任务将任务提交给测量识别软件,软件解析任务参数,并控制测量识别仪器完成信号监测任务。任务结束后对测量结果进行手工处理,包括信号过滤、信号删除、重采信号频谱、重新识别信号等。4.5.2.6数据记录监测数据保存至数据库并记录,记录标准详见表5和表6表5监测信息国际编号轨道位置卫星名称转发器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