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其审美的基本特征_第1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其审美的基本特征_第2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其审美的基本特征_第3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其审美的基本特征_第4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其审美的基本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其审美的基本特征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叶圣陶先生曾写到-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同学们,你们想去苏州看园林么,你们想一睹中国园林的风采么,想知道古人都留下了哪些博大精深的造园艺术么,怀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入园林,

2、去欣赏和感受它的美。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的形式2、掌握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3、理解水的审美作用4、掌握建筑的类型和审美功能重点难点: 怎样区别假山叠石的瘦、透、漏、皱、丑以及建筑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中国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在古典园林中还有动物、匾额、楹联与石刻构园要素。 )一、园林中的山、水和建筑1、山 (1)山的作用 山是造景的主要手段,可以起到分割景致的作用。 (2)山的形式 园林中的山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真山和假山。 真山主要以自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周时期就有了供统治者享乐的苑、囿。 皇家园林为了显示权势和威严,多采用真

3、山。 例如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均为真山园林。 颐和园的万寿山 假山,即人造山。 产生于秦汉时期,主要是为了附会统治者的迷信思想崇拜神仙,开始了人工堆土,首开假山之举。 假山由于是人工所造,因此人们可以根据园林要表达的意境、景区要营造的气氛等不同要求去“加工”。 例如,苏州的狮子林、上海的豫园等等。 上海豫园一角以用料来分,共有四种。 一、全用土堆的假山。 二、土多石少的假山。 三、石多土少的假山。 四、全部用石的假山。 知识链接园林假山的种类(3)、假山叠石 无论是土山、石山还是土石结合的假山,或以土为主的假山,或以石为主的假山,都离不开叠石,可以说是无石难成山。 因此造山和

4、叠石在园林艺术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假山叠石从体量来讲,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巨作式和小品式。 A、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 主要是点缀空间,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园内的假山叠石形貌奇特,体态多姿,经过造园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装点在园林中,与周围的建筑和景物浑然一体,耐人寻味,富于诗情画意。 B、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a、作假为真 看一座假山美不美,首先看它是否有真山的形象气质。 讲究作假为真,以假乱真。 例如,清代造园艺术家戈裕良的环秀山庄最是最好的实例:园内假山纯用上好的湖石叠砌。 文化长廊乾隆、老翁、圆石 历史上曾有一段佳话,乾隆曾几次下江南,特别喜爱奇石,他和宠臣和珅便衣打扮来到太湖边时,遇到一老翁

5、。 老翁见他对湖石爱不释手,就问他好在哪里,乾隆答曰:还在怪。 老翁却反驳“乃俗人之见”。 然后领他们进一小院,院内布满许多奇石,看得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哪块湖石好,于是请教老翁。 老翁说:“石即我,我即石”。 两人这才仔细打量老人,只见老人的衣裳千疮百孔,人瘦得皮包骨头,满脸褶皱,一副骨架歪歪斜斜,丑的厉害。 老翁手指湖石答曰:“瘦、透、漏、皱、丑,乃观石之法也。 愈是瘦、透、漏、皱、丑者,乃是是好石。 b、瘦、透、漏、皱、丑(1)瘦:嶙峋兀立,独立高标,有野鹤之情,无赢弱柔腻之态。 多指石的纵向伸展的纤细修长,即高与宽的比例要大,才显出清峙和秀挺。 叶梦得为山亭晚卧诗:“瘦石聊吾伴,遥山更

6、尔瞻。 ”江南四大名石之一是屹立在苏州留园的太湖石“冠云峰”,嵌空瘦挺,形态奇伟,孤高磊落、纹理纵横,是“瘦”的典型代表石。 苏州留园的太湖石“冠云峰”无锡寄畅园内的美人石也是太湖石“瘦”之代表。 石置于十尺见方的方池边,高丈余,映泉作势,飘然欲仙,乾隆帝曾赐名“介如峰”。 它栩栩如生,有如少女理妆,以池作镜,故弄清影,又如仙女捧首。 (2)透:是指石上有较大的孔洞,此孔洞应当是前后贯通俗话说的“通透”就是此意。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释“透”曰:“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 江南四大名石之二是耸立在苏州第十中学(原清代苏州织造署遗址)校园内的太湖石“瑞云峰”,凌风耸翠,透映清池,八方四面

7、,皆可入画,堪称是“透”的代表石。 (3)漏:是指石上有空穴,涡洞相套,玲珑贯通。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释“漏”曰:“石上有眼”,所谓“眼”,应该是较小的孔洞,而且该孔洞应该是上下贯通,方可称为“漏”。 江南四大名石之三是屹立在上海豫园内的太湖石“玉玲珑”,其体表秀润多孔、婀娜多姿若以一盂水从石上灌入,则孔孔有涓涓细泉流下,若在石中置一炉香,则洞洞有袅袅轻烟冒出,是“漏”的典型代表石。 (4)皱:皱字原为绉,是指丝织品中织出的皱形纹理。 石之皱,应当是指石表皮上天然形成的、具有美感的、变换有序的凹凸纹理。 (江南四大名石之四就是耸立在杭州辍景园内的英德石“绉云峰”。 其形同云立,纹比波摆,姿态秀美

8、,天趣盎然,是“皱”的典型代表石。 (5)丑:古人在选择湖石时,以丑为美,丑中求美,丑中见秀,丑到极至,美到极至。 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 个园丑石二、水不论是在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中,水都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中国古典园林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水相映成趣。 古人称园林的山是园林的骨架,而园林的水则是园林的血液。 1、水的形式园林离不开水,但由于园林的各自特点、风格的差异,因此凿池里水也就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大型水面(2)小型水面大型水面园林一般是利用湖泊,池沼等天然水面,人工依势稍加改造作用:a 使游人更多的参加

9、水上活动b 又可将其分成多个景区小型水面多出现在小型园林中,他的处理往往蜿蜒曲折,形成有聚、聚分适宜的布局特色,又常常在池岸的适当位置建以别致小巧的桥、亭、廊、榭、台等建筑。 水的审美作用a 营造宁静致远的意境b 可以形成游人观赏和活动的许多景观,具有观赏和参与的审美功能观赏游鱼、荷花睡莲、鸳鸯戏水、垂柳拂水c 山与水可以形成高低对比水无尽意,山容秀色,意境幽深,形断意连,有绵延不尽之感。 三 建 筑相对于山和水,建筑在古典园林中居于次要地位,它的存在是要为山和水服务的,起到一种点缀或连接的作用,有了建筑可以使园林现出神采和魅力,可以为景观增色,所以有人将它看做园林的“眼睛”。 园林建筑的审美

10、特征主要表现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尽量排除过重的人工雕琢和装饰的痕迹,从自然流畅的曲线、减单明快的造型和清淡素雅的色彩上贴近自然。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情景交融。 园林建筑类型的选择,或同一类型不同造型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形与景、形与情的内在联系,使得建筑在园林中真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园林的建筑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厅堂b楼阁c亭d桥f廊厅 堂私家园林中的最主要的建筑,是园主待客与集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计成,园冶“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厅堂一般坐北朝南。 向南望,是全园最主要的景观,通常是理池和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 明清时期园林大多临水筑台、台后建堂。 如拙政园的远香堂

11、、留园的涵碧山房、狮子林的荷花厅。 楼 阁楼阁是园林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建筑,人们提到园林时,也自然会想到亭台楼阁。 楼阁的造型和体量比起其他园林建筑都要大、要高,而且也要复杂,在园林中的审美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全园、统领全园,可以作为最佳观景点,如颐和园的佛香阁。 楼和阁的区别楼有居住、读书、宴客、观赏等功能,一般建在高地、水边阁与楼外形比较相近,但比楼更通透,四周开窗,每层都有平台挑出,可以四周观景,阁也有一层的,但大多数是多层的。 由于两者造型都比较轻盈、灵巧,极富观赏性,因此人们常常合称为楼阁。 亭有园必有亭,所以人们又把园林称为亭园一般为开敞性建筑,没有围墙。 魏晋南北朝时亭被驿所代替,将

12、其作为旅途歇息的场所,或作为迎宾送客的地点,所以有这个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的说法。 亭的类型主要有方亭、圆亭、六角亭、攒尖亭、扇面亭等三角亭梅花亭天坛-套方亭单檐六角亭攒尖顶,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 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 在日本则常用于茶室。 天坛扇面亭桥每个园林景区都离不开桥,有水便有桥。 园林中桥的实际功用已不明显,最主要的就是审美功用。 桥的类型:平直桥曲桥(三曲桥、五曲桥、九曲桥)拱桥(单栱和多拱)作用:分隔空间,丰富水面景观三曲桥罨(yan)画池廊桥:“三曲桥”。 这座廊桥由三段构成,中间高,两头低,从侧立面看,中间一段高,两边低;从顶平面看,不在一条直线上,名为“三曲桥”。 九曲桥九曲十八弯,且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一,有大于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